03.06 拍瀑布时光圈已经是最小了,ISO100,照片有点过曝也没有雾丝效果,什么原因?

摄影樂樂


这个情况很正常,瀑布有没有拉丝效果关键看快门速度。一般的说,想要有较好的“拉丝”效果,你的快门速度必须明显长于1秒钟。

而且这种情况,三脚架是必须的。(可能你遇到的场景亮度太高,最好还要搭配ND滤镜减光才行)


我这个图,也是遇到跟你差不多的情况,镜头都收缩光圈F22了,ISO100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还是达到1/2秒。在没有ND镜的情况下,强行过曝1EV拉回拍摄,快门大概1秒钟。由于九寨沟的栈道是木质的,游人走过的时候会抖动,所以也只能将就了。

如果你挂三脚架的地面是固定的,你可以用拍摄多张,然后后期在PS里面叠加,同样可以实现拉丝的效果。


从耗子胖成猪


长时间拍摄瀑布,能把瀑布拍成我们生活中见不到的奇异景观,这或许就是摄影的魅力之一吧。
要把瀑布拍成雾丝效果,则需要适当长曝光时间(要看水的流速情况而定),通常需要1秒钟至10秒钟不等。时间短一点,雾丝效果差一些,时间长一点,雾丝效果好一点,时间过长,雾丝效果也不佳,会变得很假。(图为:镜头前加用中灰密度镜,曝光时间为10秒钟)

为了拍出雾丝效果,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围绕一个中心点——确保曝光时间处于1秒钟至10秒钟之间。拍摄时会有两种光照情况:白天和早晚。白天就意味着光照强,即使使用感光度ISO100和最小的光圈下,也无法达到几秒钟的曝光时间。解决的方法:在镜头前安装一枚具有阻光功能的中灰密度镜(相当于我们戴上墨镜的意思),这样基本可以满足我们设定的拍摄条件了。(图为:白天,镜头前加装中灰密度镜,曝光时间为5秒钟)

利用早晚光线较弱时拍摄是明智之举,这时候很容易得到几秒钟的曝光时间。如果发现时间过长了,那就需要开大光圈来缩短曝光时间。(图为:曝光时间为1/8秒,由于时间太短,拍出的是凝固瀑布)

我的建议:在拍摄此类题材中,最好使用速度优先曝光模式TV,将曝光时间先行设定好,后续工作都是在围绕着确保这个时间来调整(光圈大小、感光度和是否使用中灰密度镜等)。(图为:曝光时间2秒钟,瀑布被很好的雾丝化)


摄影讲习所


这种情况大家在拍摄瀑布、流水的时候都会遇到,没什么奇怪的。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曝光的问题,也就是说相机测光时给出的快门还是有点快,或者手动拍摄时设置的快门时间不够慢。

1.M档或A档拍摄

这两种拍摄模式下,快门速度设置的还是有点快了,可能怕瀑布回过曝。

2.TV档拍摄

固定好的快门太快,根据水下落的速度比如丝状水流需要3秒的快门速度,你可能设置的是一秒。

不管哪种模式要想水流成丝状,快门速度必须降下来。

根据你说的ISO100,光圈降到最小一般有两种情况:

1.测光时对水流进行了测光,从提供的照片看,水流的亮度是最高的,这样相机判断的曝光量已经足够,所以快门速度没有降下来。



2.根据当时环境的光线强度,就是相机设置到最低的曝光组合值,快门速度也降不下来,这是就需要用到减光镜来降低整体曝光量,已达到降低快门速度的需求。


游摄视界


如果您想拍出雾丝的画面效果,建议在快门速度上找原因。


首先,想让水流变得像雾丝状梦幻般的感觉呢,您就一定要准备一个三脚架,这样方便我们来捕捉流水动态的同时还能保持周围或者水流中石头的清晰程度。

其次,也是重中之重根据水流的速度来调节自己的快门速度,快门越慢水流就越发的丝滑。通常情况下,对于快门速度的设置在1~6秒之间,因情况而定。

再就是像您拍摄时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那您应该是处于一个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进行摄影创作的对吧?当我遇见这种情况当时候,通常会使用减光镜(ND filter)这样就会避免在针对瀑布拍摄时所遇见的曝光过度的问题。

同时,在拍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人身与财产安全。众所周知,有瀑布的地方周围环境及地面都会相对湿滑,我们拿着相机扛着架子走在石头上必须格外注意。而且在拍摄时记得准备一个塑料袋,用来覆盖相机避免沾水弄湿。当然,一条除去镜头水滴的抹布也是必不可少的。


至于拍摄时间的选择,以我个人的拍摄经验来看,建议题主可以在大雨过后进行摄影创作。因为,此时因雨水的沉积保证了水量的充足,同时也让瀑布四周的青苔显得更为艳丽。

值得一提的是雨水冲刷会让水流混合适当的泥土这时进行拍摄会让瀑布呈现出一种类似于鎏金的画面效果。


庄壮壮


我是经常拍类似题材的,所以我来给你说一下。我敢肯定的是,别人的那一大套逻辑或者是说教,不适合所有的人去理解。

从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你已经知道了,想拍出瀑布雾丝效果,需要把快门速度放低,你也知道且已经将ISO降到了最低、光圈也用到了最小,这也说明你对曝光这三个参数的相互间的关系已经搞的比较清楚,但为什么没有拍出雾丝的效果呢?就一个原因,快门时间还不够低!!!像瀑布这种水落下的速度较快,也得需要1秒以上的快门速度才会明显的“雾丝”感,要3、4秒以上,才会有“丝绸”感。但你已经将ISO和光圈都已经降到了最小或最低,说明你还是在考虑曝光的准确性,尽管稍过了些,但仍没有达到雾丝效果,这时候就需要减光镜了。减光镜是一名风光摄影师的必备神器,在当下发达的数码时代,只有两种滤光镜不能被取代,这就是减光镜和偏振镜。减光镜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圆形根据镜头口径大小拧在镜头前,只有镜头口径一样的才能通用;还有一种方形,需要支架卡在镜头上,通用性较高。减光镜一般是按多少档来分,比如0.3就是减一档光线、0.9就是减3档光线。就像你拍的瀑布,加个0.9的三档减光镜,就等于是把光线减少三档,你的快门速度就降低了三档,可能就由原来的0.5秒降到了1.5秒,雾丝效果就出来了。另个,一个3.0也就是减10档的减光镜(也就是ND镜),大中午的你想拍雾丝也没问题。


这是曝光4少的快门速度的效果,当然,可能瀑布的水速比这还要快。
这2秒的快门速度效果,刚刚有“雾丝”效果。

这个要20秒以上才有的效果。

拍瀑布、溪流、水面的“雾丝”或“”“丝绸”效果,就是快门的速度,必须得把快门速度降下来,上面这几个照片,是落日前后拍,这个时候也要减光镜,大白天拍摄,更要用减光镜,不然你这快门速度降不下来,出不了“雾丝”效果的。

当然,低于安全快门了,你得考虑三角架了。

如有不明白的可以私信我,我是南方之南,欢迎关注。


南方之南


拍摄瀑布的时候要想有(不是非得有)“雾丝”的感觉和效果,关键的不是光圈和感光度,最关键的是——速度!

要想有点“雾丝”的效果,其实一般称之为“丝绸质感”,关键是掌握好速度。我给你的建议是:

一、选择拍摄模式为“速度优先”,就是一般说的“S”档或者“T”档(说法不尽相同,强调说的是速度优先)。

二、一般情况下,可以考虑放在1/8—1/20秒之间,具体是多少,还得根据当时的水流速度等因素去确定,你可以试着多拍几张,进行反复比较,甚至于可以突破上面我说的范围。

三、拍摄时使用三脚架和遥控线是必须的,这个,你懂的。

四、至于感光度,只要不高就行,一般放在100——200就OK了;光圈可以适当小一点,比如5.6——11之间就行。

至于取景、构图等等,就和平常七不离八了。

你可以关注《拍客张光林》,也可以微信jshazgl123。

祝你愉快。创作丰收。


拍客张光林


其实,拍摄水流的照片,光圈小是肯定要的,但是我很好奇,你光圈最小,ISO100,怎么会有这样的曝光呢?你快门速度肯定要调整的,可能你某些方面没有做到位!想要雾化的效果,水流如丝绸般飘柔,光圈确实要小,关键是快门速度要设置好!
水流雾化拍摄

快门速度一定要慢,使用长时间曝光,一般在1/20秒以下能出效果!尽量使用三脚架固定,白天的话,为了保证正常曝光,光圈一定会开的很小,实在不行减光镜伺候!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并不能依靠书面表达!水流速度、曝光状态都是拍摄要点,多多摸索应该可以拍出满意的水流!

拍摄距离要近

像题主那样的构图确实有点远了,再好的效果也不会太清楚,尽量选择长焦或者凑近拍摄,这样能够更加有效看出效果!太远了谁都无法看清。“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近”,这是摄影伟人罗伯特.卡帕说的,很适合题主的拍摄!

关注“光圈与快门”,更多精彩资讯等着你!


婚礼摄影师Tanke


题目中说的雾丝效果,也就是用较慢的快门记录水流的轨迹。获取较慢的快门,开小光圈、降低感光度虽然是要点,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环境光线的强弱。

最简单的例子:同样的光圈和感光度,白天和晚上所用的快门不能相同,否则要么白天过曝,要么晚上一团黑。晴天和阴天快门也要有变化,因为环境光线的强度不一样。常见适用慢门摄影题材快门速度一般是:夜景灯轨15-30秒,焰火3-8秒,流水溪瀑1/5-1秒。



问题中照片的拍摄应该是在正午强光下。这种情况下,要想减少环境光线,进入相机感光元件,单纯靠小光圈与低感已经无法降低到1秒左右的快门,只能在镜头前加装减光镜片或渐变镜片,如果没有,只能等到傍晚或阴天光线弱的时候再拍。

慢门拍摄水流,宜选择较暗环境光线的场合去拍,才可以不借助外加镜片。


小智摄影文学


这个问题非常的简单,就是这个场景的光线非常充足,即便开了最小光圈最小iso还是无法控制进光量,所以导致即便画面过曝了,而快门速度依然无法慢到将水流拍成雾化的效果,这时就需要一个减光镜来辅助拍摄。

减光镜的工作原理就是给镜头安装一个墨镜,来进一步的降低进光量,常见的有固定减光值的减光镜也有可变的减光镜。例如上图就是可变减光镜


不过可变减光镜的问题就是在最大的两档减光效果下,屏幕中间可能会有一个明显的x形阴影,这是由工艺导致的问题。建议还是买固定减光值的,例如ND1000或者ND2000都能实现非常好的减光效果,将快门速度减少11挡左右,例如原来使用1/100秒拍摄的话,那么安装上nd2000的减光镜后,快门速度可以开到大概5到10秒。

这样就可以轻松的拍出一张雾化的水流效果。


光学法则


对于水流或者水面雾化效果,关键点在于快门速度,不同的快门速度影响着雾化的效果,晚上的时候,水面容易雾化就是因为快门速度可以降到秒来计算,而在白天拍摄,即便是最小光圈和最低感光度,阳光依然强烈,这个时候,你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减光镜来帮你继续降低快门速度,达到以秒来曝光的程度,这样,天空中漂浮移动的云彩才会在几秒的时间内成丝状,水面也会随着时间的长短进行不同程度的雾化,我这里有一些我拍摄的实例来讲解一下。

中午十二点拍摄,不使用任何滤镜,云彩依然无法达到丝滑状态。

使用高倍数的减光镜,也叫ND滤镜,就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光线进入镜头的时间,在正常曝光的时候,可以让曝光时间大幅度延长,从而达到这种云彩的流动丝滑效果。

这种办法同样适用于消除路面行走的人,他们是动的,只需要相当长时间的曝光就可以把他们变没~

如果配合黑白照片,那么更有意境了。


拍摄水面也是一样的原理,而且必须使用足够稳的三脚架,因此,如果遇到强风,那么拍摄失败率也是蛮高的。

瀑布的拍摄相对简单,只要你利用镜片将快门速度降下来,那么基本2秒左右就可以拍摄出丝滑状态了,但是作为摄影师,也要根据场景来控制曝光的时间,比如下图,我就曝光1秒钟,水流会在路径上形成一个上下起伏的过程,1秒钟刚好让他们形成一种一层层的感觉,非常奇妙。

当然,你也可以长时间曝光,让水面彻底雾化起来。


拍摄长时间曝光,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每隔几秒拍一张正常的照片,然后在后期进行堆栈的处理,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如果你的手边没有ND滤镜。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让你有所顿悟~

欢迎关注“一点智趣”,我将为您解答相机、摄影、旅行的一切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