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血糖的正常值範圍是多少?怎樣才算低血糖?

玉米


段醫生答疑在線⛑血糖的正常值⛑

血糖為我們每天的日常工作提供能量,在正常情況下,血糖維持在一個相對恆定的狀態(成年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4.4~7.8mmol/L),而一旦這種恆定狀態被打破,就會導致血糖波動,反映在臨床,就有高血糖和低血糖之別。今天,我們主要講低血糖的相關知識。



1.什麼是低血糖:

(1)低血糖不是一種獨立疾病,而是臨床綜合徵;

(2)其發病原因多樣,包括藥物、飲酒、胰島分泌等因素誘發;

(3)出現靜脈血漿葡萄糖降低(非糖尿病人<2.8mmol/L;糖尿病人<3.9mmol/L);

(4)臨床有交感神經興奮及腦細胞缺糖的症狀;

(5)服糖後,低血糖症狀緩解迅速;

以上3、4、5條是我們診斷低血糖的必備三要素,也就是醫學中所稱的Whipple徵。

2.低血糖常見的臨床症狀有哪些:

我們知道腦細胞的能量來源主要是葡萄糖,因此當血糖下降至2.8~3.0mmol/L時,就出現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包括:

(1)心慌心悸;

(2)感覺疲勞、四肢軟弱無力;

(3)情緒緊張、焦慮不安;

(4)飢餓感及伴有大量汗出;

(5)面色蒼白、心率增快;

(6)四肢冰涼、收縮壓輕度升高。

當血糖進一步降低至2.5~2.8mmol/L時,就出現腦功能障礙症狀,包括:

(1)行為異常、意識不清;

(2)視物模糊,看不清楚;

(3)躁動不安甚至誘發癲癇發作;

(4)出現昏迷,如果長期得不到糾正會導致死亡。


3.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有哪些:

針對糖尿病患者,其誘發因素包括:

(1)降糖藥物或胰島素用量過多;

(2)食物攝入不足;

(3)運動量過大;

針對非糖尿病患者,其誘發因素考慮:

(1)過度飲酒:影響肝糖原釋放;

(2)藥物影響:如治療瘧疾的奎寧(金雞納霜);

(3)其他疾病:如嚴重肝腎疾病及長期飢餓,或胰腺腫瘤導致胰島素分泌過量。

4.怎樣防治低血糖:

(1)針對糖尿病的朋友,特別是在醫生指導下調整藥物及藥量的過程中,要勤測血糖,爭取做到穩步降糖;

(2)針對非糖尿病的朋友,要仔細甄別低血糖的誘發因素,並及時排除;

(3)對於已經出現低血糖症狀的朋友,如果上述症狀較輕,要及時進食快速的碳水化合物,如糖果、含糖飲料、餅乾、饅頭等;如果症狀較重,影響到意識,建議及時就近送醫院治療。



段醫生特別提醒:

(1)因為每個人胰島調節功能不同,因此發生低血糖就會因人而異;

(2)頻繁出現低血糖類似症狀時,要由醫生幫助查明原因,看到底是低血糖引起還是其他疾病誘發;

(3)建議糖尿病患者調整降糖藥物和劑量期間,常備糖果或餅乾類食物,以防備低血糖。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正常的空腹血糖應該在3.9-6.1mmol/L,糖負荷後2h血糖小於7.8mmol/L。

當空腹血糖大於等於7mmol/L,糖負荷後血糖大於等於11.1mmol/L,並且有糖尿病症狀時,就會診斷為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為:容易飢餓,飯量增大,易口渴,尿尿頻率增多,體重在一段時間下降明顯。


在臨床上低血糖有兩個診斷標準,一個是對於非糖尿病,未服用降糖藥的人來說,血糖低於2.8mmol/L,則為低血糖;

另外就是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降糖藥期間,如果血糖低於3.9mmol/L,就屬於低血糖。


發生低血糖的原因是:

1.糖尿病患者由於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機體對低血糖調節反饋能力下降,容易引起低血糖;

2.使用降糖藥物不當。容易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藥有胰島素、磺酰脲類如格列本脲、非磺酰脲類胰島素促敏劑如格列奈類;

3.對於非糖尿病以及糖尿病患者來說,未按時進食,或進食量少,運動量大,未及時補充能量,過量攝入酒精等都可以導致低血糖。


出現低血糖的表現:輕者可表現為心悸、出汗、飢餓,嚴重者可出現昏迷,抽搐,神經錯亂。對於一些老年人出現低血糖常表現為行為異常等神經症狀,夜間低血糖有時很難發現,容易導致昏迷甚至死亡。




發現低血糖應該及時補充葡糖糖或含糖食物,出現意識障礙等其他低血糖症狀,還應該給予其他救治並加強監護,比如靜脈注射葡萄糖,或加用糖皮質激素,意識恢復後持續監測血糖。


如果覺得本文有用,請分享給更多的人。點擊右上角關注,我會與您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識。

無名藥師


一般來說,血糖的一個正常值是3.9到6.1,所以當血糖處於這樣的一個範圍的話就屬於正常的狀態。這個血糖的範圍是根據人們在吃完飯以及空腹的狀態下起伏的數據。而如果血糖含量低於3.9的話,就有可能是低血糖。一般低血糖的話,就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就比如說可能會突然的暈倒,一般情節輕一點的就會出現一些飢餓感,然後還會伴隨著出冷汗,甚至會渾身乏力,看東西會模糊,當出現一些低血糖的症狀的時候需要及時的補充一些糖分,就可以口服葡萄糖,葡萄糖是一種非常快吸收的物質,可以很快的緩解病情。當出現低血糖的症狀的時候需要及時的補充糖分,因為一旦出現低血糖的症狀,對身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為了預防低血糖的出現,在平常需要注意把自己的身體保養好

1.控制好飲食,一日三餐需要有規律,補充體內需要吸收的一些物質,就比如說維生素,蛋白質等等。

2.合理的運動健身,運動有益於身體健康,合理的運動還可以通過身體的抵抗力,就可以一定程度的抵抗一些疾病的發生。

3.低血糖的患者還需要合理的用藥,然後定期檢查血糖值,控制好血糖水平,防止病情發展。

22年的行醫經驗,擅長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甲狀腺結節,垂體疾病,矮小症等內分泌疾病的診治。


醫聯媒體


血糖的正常範圍如下圖所示:

正常人的血糖低於2.8毫摩/升屬於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低於3.9毫摩/升就已經低血糖了。因為糖尿病患者的糖調節能力受損,血糖易出現較大波動,對低血糖的調節能力也比普通人要弱一些。

發生低血糖時常常會伴隨一些症狀,如飢腸轆轆、頭昏眼花、心慌手抖、出冷汗等,嚴重的話會意識恍惚、抽搐、昏迷甚至死亡。發生低血糖時要及時補充含糖食物,如糖果、麵包、果汁等。此外,還有少數的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時沒有明顯不適反應。這種情況是比較危險的,建議加強血糖的監測,飲食控制不要太過嚴格。

至於題幹中描述的低於5.5就有低血糖反應,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血糖儀存在一定的誤差,實際的血糖數值要低於5.5。如果懷疑家用血糖儀測不準,可以去醫院做靜脈血生化檢查,對比二者結果可知血糖儀的誤差有多大。二是可能機體長期處於高血糖下,當進食量不足、藥物方案不合理時,血糖會有較大的波動,這種波動也會讓機體產生類似低血糖的眩暈反應。


糖人健康網



正常成年人的血糖是空腹為3.9mmol/L~6.1mmol/L,餐後<7.8mmol/L。對於正常人來說,如果血糖在2.8mmol/L以下稱之為低血糖。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3.9mmol/L為低血糖。

低血糖可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如心悸、焦慮、出汗、飢餓感等)和中樞神經症狀(如神志改變、認知障礙、抽搐和昏迷)。但老年患者發生低血糖時常可表現為行為異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狀。

還有一種是~症狀性低血糖

是指血糖突然從很高的狀態降到正常,機體由於不耐受而出現低血糖反應。這種不可怕。吃些碳水化合物就會緩解 。

可怕的是無症狀性低血糖,

這些人血糖已經很低了,但是仍然沒有症狀出現。這是最為恐怖的,往往可能危及生命。

臨床研究顯示,嚴格的血糖控制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並且嚴重低血糖可能與患者死亡風險升高有關,因而對糖尿病患者需要制定個體化的血糖控制目標。

作者簡介: 李實 國家二級營養師 王興國特訓班五期學員 糖尿病教育專員 高級育嬰師 護師


糖尿病食譜營養師


說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這樣一件事:張先生去朋友家串門,見朋友正在測量血糖,於是順便也給自己測量了一下,沒想到血糖竟然達到了12.6mmol/L,比朋友的血糖高了很多。患糖尿病多年的朋友說張先生一定得了糖尿病,張先生卻怎麼也不相信,自己什麼不舒服的感覺也沒有,身體挺壯實的,怎麼會得了糖尿病?


張先生去醫院進一步檢查後,真的被明確診斷得上了糖尿病。其實,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往往是在無意間發現血糖已經很高了,卻沒有任何不適感覺,糖尿病多吃、多喝、多尿、體重下降的症狀一個都沒出現。

究其因,一方面是由於血糖的升高有一個漸過的過程,並非一天兩天就會升高到一定高度,而人體對身體環境的改變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對逐漸升高的血糖產生了一定的耐受;另一方面隨著血糖的升高,身體各個器官會加倍工作來對抗高血糖帶來的影響,在所能承受的範圍內並不會引起功能障礙,只有超出了器官功能的負荷,才會引起功能障礙而引起各種不適症狀。

同樣的道理,當身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環境中,突然發生血糖的大幅下降,機體對突發的環境改變不能適應而發生功能異常,即會表現出各種不適應的症狀,比如心慌、氣短、出冷汗等等。

所以,在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治療中不可急於求成,一般確診後在3-6個月內將血糖控制在目標範圍即可,降的過快反而會引起低血糖的反應。此外,對於老年人以及病程較長的糖尿病患者,由於身體的各項機能發生了退化與受損,血糖也不宜降的過低,否則也會發生低血糖反應。

至於血糖的正常值與低血糖的標準,是針對大眾人群而制定,糖尿病人在血糖控制中只作為參考:

  • 空腹血糖正常值:3.9-6.1mmol/L

  • 餐後2小時血糖正常值:4.4-7.8mmol/L

正常人任何時點的血糖低於2.8mmol/L時即可診斷為低血糖,而糖尿病人低於3.9mmol/L時即可診斷為低血糖,或者出現低血糖反應時即使血糖高於3.9mmol/L也可診斷為發生了低血糖反應,需要及時干預處理。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天天聽健康


血糖的測定是瞭解我們血糖是否正常、有無低血糖、糖尿病等異常的重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血糖範圍應以靜脈測得的血糖值為標準,而不是指尖血糖。我們血糖的正常範圍要根據空腹(至少 8 小時沒有進食)、餐後兩小時來進行劃分。今天我們就具體來學習一下正常血糖標準和低血糖標準。一、血糖的正常範圍

正常成人的血糖範圍因測量時間的不同,其範圍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具體為:①空腹血糖範圍應在3.9~6.1mmol/L;②餐後兩小時血糖應<7.8mmol/L。

二、低血糖的範圍

低血糖的劃分根據有無糖尿病而診斷標準不同,具體為:①非糖尿病人群:當血糖≤2.8mmol/L考慮低血糖;②糖尿病患者:當血糖≤3.9mmol/L即可診斷為低血糖。三、糖尿病前期

臨床上我們把血糖高於正常範圍,但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人群統稱為糖尿病前期,具體包括:①空腹血糖受損(IFG):空腹血糖≥6.1mmol/L且<7.0mmol/L,同時餐後兩小時血糖<7.8mmol/L;②糖耐量異常(IGT):空腹血糖<7.0mmol/L,且餐後兩小時血糖≥7.8mmol/L同時<11.1mmol/L。

四、糖尿病的診斷

符合以下任意一條即可診斷:①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狀(多食、多飲、多尿、消瘦)加上隨機血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或加上OGTT(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試驗)後2小時血糖≥11.1mmol/L;②對於無明顯糖尿病症狀的人群來說,如果血糖指標達到上述標準,需在另一天覆查上述任一指標,如仍達到上述血糖標準,方可診斷。感謝閱讀,祝大家身體健康。本文由全科掃地僧原創寫作於今日頭條&悟空問答,轉載請註明出處。


全科掃地僧


血糖的正常值範圍是3.1-6.9mmol/L,一般糖尿病患者低於3.1mmol/L即可被認為是低血糖。正常人低於2.8mmol/L即可被認為是低血糖。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低血糖的症狀通常表現為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血糖的調節是一個生物學問題:

1.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主要是飯後血糖升高會刺激下丘腦某一塊區域,下丘腦是在小腦下方和脊髓相連的部分,然後會刺激到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血糖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後,胰島A細胞被激活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協同作用下丘腦的同意區域也會受到刺激,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

2.肝臟調節。

血糖維持主要靠食物中糖類消化吸收、肝臟中肝糖原分解、身體中脂肪蛋白質轉化等維持在正常水平。當血液中血糖超出正常水平時,血糖會氧化分解為水,二氧化碳並提供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存儲或者轉化為脂肪酸、氨基酸合成身體所需物質。


所以正常人是不用怕低血糖的,如果有低血糖病史的小夥伴可以隨身攜帶幾顆糖,有以上症狀時及時補充能量,維持血糖水平,避免有什麼意外~


璀粥談健康


血糖正常範圍是正常人空腹血糖建議3.9-6.1,飯後2h血糖建議3.9-7.8;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診斷低血糖。

首先如果您是年紀大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寬血糖值。另外,也有可能是藥物原因,可以找醫生諮詢,調整藥量來看看,如果還是出現低血糖,那就建議找中醫,可能是氣虛,可服用補中益氣的中草藥試試。意見建議:建議找個好中醫看看,通過望聞問切,明確診斷,才好用藥。

另外,平常可以備點小零食和糖水在身邊,以備不時之需。


糖尿病養生大講糖


正常人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小時未進任何食物的血糖值4-6.1,空腹血糖值大於等於6.1小於6.9,考慮初期糖尿病,在國外也叫x綜合症,這個期間會導致血脂增高,血管粥樣硬化,膽固醇異常, 如果空腹血糖超過7,在臨床上就定位為糖尿病。正常人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7.8,如果餐後2小時血糖值大於等於11.1,連續兩天以上,臨床定為糖尿病。

如果血糖值低於3,經常出現頭暈等相應的症狀,臨床稱為低血糖。

低血糖會出現休克的症狀,危及生命,如果有低血糖的患者,身上要攜帶可以及時補充能量的糖果或者餅乾,飲料之類,感覺到頭暈,無力時要及時補充能量。然後靜坐,深呼吸,讓身體及時自我修復,切勿過度緊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