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农村俗语“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什么意思?“菘”是什么意思?

昕瑞生态


农村俗语“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什么意思?“菘”是什么意思?

不同的食材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营养和口感,“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古籍《齐书》中的一段描写,原文是:南齐周颙隐居于钟山,文惠公子问他蔬食何味最胜?周颙答谓“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春初早韭:一直以来人们对韭菜比较喜爱,不仅是因为味美,而且还谐音“久财”,是百姓最常吃的美味。民间关于韭菜的说法很多,“一月葱,二月韭”、“春日佳蔬韭为先”、“春食则香,夏食则臭”,所有的文字描述中都说明了,韭菜在春天吃是最美味的。就拿我们东北地区来说,春天的时候,大地还在冰冻,本地不能生产任何蔬菜,正是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但是蔬菜大棚里的韭菜却会上市,所以这个时候人们都比较喜欢吃味美的新鲜的蔬菜,春天的韭菜,也称当年的头刀韭菜,所以吃起来鲜嫩,可口不辛辣。

秋末晚菘:以前的人们把所有白菜类的植物都统称为菘,这里的晚菘就是指的晚白菜,在农业种植上,有头伏萝卜二伏菜的说法,7-8月中旬东北地区的农民开始种植大白菜,到了秋末冬初的时候大白菜成熟,有一种说法是经过霜打了以后的蔬菜好吃,这里的晚菘就是指下霜以后收获的白菜,这可是东北地区最主要的冬储菜。白菜谐音“百财”,在营养上又有“百菜之王”的美称,可见其口感和营养都非常高。

东北地区的农民常常用大白菜来制作酸菜和辣白菜,白菜的吃法多样,可炒、可炖、可凉拌,吃法多样,营养丰富。是越多必不可少的蔬菜。

所以,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两种菜不仅谐音吉祥,并且营养口感还特别丰富,所以早在几千年的古人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告诉后人要多吃这两种蔬菜。

农村俗语“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什么意思?大家喜欢吃这两种蔬菜么?欢迎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春初早韭,秋未晚菘。指的是按节令露天的自然栽培。而非现在各种人为改变的保护地栽培的蔬菜。

春初早韭,我们这里多年流传抢吃苐一茬韭菜的传统习惯。因为头茬韭菜,蓄积了一个冬天的能量。逢上朝气蓬勃的春天,生长力十分旺盛。营养十分丰富,味道十分地道。所以人们把头茬韭菜,春韭做为必吃蔬菜。

韭菜最适宜生产温度为13度一22度。起过23度就会纤维度增加,品质变差。头茬韭菜生長温度最为适宜。

菘是白菜类蔬菜的泛称。我们这里传统立秋三天种白菜。按季节种植的白莱,長得又大又好吃。种早了,白菜会生很多害虫。种晚了,裹不了芯。只有在立秋三天种的白菜,由于温度适宜,品质最好。才有百菜不如白菜的美誉。至于其它地区,各地有各地的最适合种植季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