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中國舊石器時代簡史

中國舊石器時代簡史

人猿揖別——人類開始了和“堂兄”、“表弟”等猿類們迥異的新生活。

所謂新生活,不代表更美好,而是迫於環境的無奈,更加兇險艱難。不堅強面對不行呀,不奮鬥,就唯剩死路一條了。

人類最初,就是在生和死的選擇壓力下邁入新生活的。

新生活的開端,是舊石器時代。

中國舊石器時代簡史

舊石器時代指啥

“舊石器時代”,是英國人J.盧伯克1865年創造、界定和使用的詞彙。含義是——以製作和使用打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階段,是人類歷史的最初階段。

這個時代,與新石器時代相對應。新石器時代,人類以製作和使用磨製石器為標誌。

隨後,法國學者E.拉德特和G.de.莫爾蒂耶等,將歐洲的舊石器時代劃分為早、中、晚三期。

從世界範圍看,舊石器時代約開始於260多萬年前,終止於距今1萬年前後。有說法可以前推至330萬年前。

中國舊石器時代簡史

在迄今為止的整個人類“旅程”中,舊石器時代佔了99%還多。

在這超過99%的時間裡,差不多又有超過99%的部分,人類以採集狩獵為生,曠野為家。能有洞穴棲身的是少數,大多比其他群落過得更好一點兒,生存下來的幾率更大。

在這漫長的歲月曆程中,人類長時期以鬆散的社會群體為單位。由於過於弱勢,加上發生了多次的冰期與間冰期的冷暖交替,遷徙和流動成為人類不得不採取的首選“策略”。其結果,是向地球上所有適於生存的地域不斷擴展。

舊石器時代的晚期,人類群體的規模比起以前大多了、緊密多了,部落和部落聯盟開始形成。另一方面的顯著變化,是由採集狩獵逐漸向農業經濟和定居的生活方式轉變。

在整個舊石器時代,地球環境不斷改變。氣候的波動變化,造成了動物群和植物帶的相應變化;這也使人類體質出現適應性演化,行為方式發生改變,不斷創造出由簡單到複雜、由原始到進步的人類文化。

中國舊石器時代簡史

目前,已知最早的人類打製石器,出土於260萬-250萬年前的埃塞俄比亞的戈納遺址。據稱,這個年限,可以前推至330萬-280萬年前。

這一地區最早的石器文化是奧杜韋文化,石器加工粗糙,形制簡單,功能分化不明顯。在約170萬-150萬年前,相繼出現了阿舍利文化,工具演變為較規則精緻的手斧、手鎬和薄刃斧等。距今40萬年前後,又出現了以預製石核為特點的勒瓦婁哇技術。

除此之外,中國以外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存,是約180萬-160萬年前格魯吉亞德瑪尼西遺址,印度尼西亞爪哇遺址;150萬年前的坦桑尼亞湃倪尼遺址、南非斯瓦特克朗洞穴遺址、肯尼亞切蘇旺加遺址;140萬年前的以色列猶貝迪亞遺址,等等。

中國舊石器時代簡史

中國舊石器時代簡史

東亞地區,是世界上的另一箇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中心。

中國的舊石器時代,開始的相當早。

從考古成果看,距今210萬年前到距今1萬年之前,舊石器時代各階段的遺址,遍佈全國各地。

目前所知最早的——藍田上陳舊石器遺址,最老石器層位的年齡距今約212萬年。

此遺址位於陝西藍田玉山鎮上陳村。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照宇團隊15年的發掘和研究。共發現96件石器,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石錘以及手鎬等,並伴隨有哺乳動物化石殘骸和碎片。這一考古成果,於2018年7月11日在世界著名科學雜誌《自然》網絡版發表。

中國舊石器時代簡史

其次早的,是安徽繁昌以及重慶巫山等遺址發現人類化石和打製石器,年代接近甚至超過200萬年。

第三早的,是山西芮城西伯度、河北泥河灣、雲南元謀、陝西藍田、湖北建始等地遺址,出土了距今180萬-100萬年前的舊石器。

在這之後的,是北京周口店、 遼寧金牛山、南京湯山、湖北鄖縣、安徽和縣等遺址。這些遺址,屬於舊石器時代早期稍後階段。出土的石器遺存常被冠以“砍砸器傳統”或“石核石片石器傳統”等名稱。主要石製品為石核、石片和刮削器、砍砸器、尖狀器等。其時間跨度,由距今幾十萬年到幾萬年前。

中國舊石器時代簡史

生活於中國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是——

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和縣人、沂源人、南召人、鄖縣人、鄖西人;大荔人、長陽人、馬壩人、丁村人、許家窯人;河套人、柳江人、資陽人、山頂洞人,等等。還有其他地區也發現了古人類化石。

這裡面,最早的,是元謀猿人,距今175萬年;最晚的,是山頂洞人,距今2.7萬-3.4萬年。包括了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中國舊石器時代簡史

中國舊石器時代的文化特徵

中國的舊石器時代也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

早期最長,長到大約200萬年以上,從開始一直到距今10萬年前。

這麼漫長的時間裡,古老的“中國人”——直立人,主要學會了兩件事——掌握了一套製造石器的辦法;學會了用火和管理火。

人們首先學會的,是選用石料,包括石頭的質地和形狀。

中國舊石器早期石器,選用的原料多為石英岩、脈石英和燧石。這些石質堅硬,便於打製成一定的形狀。如果原來形狀就好,還能省很多工夫。

此階段石器的基本特徵是,石片和用石片製造的各種石器在全部石製品中佔很大比例,石核石器較少;各類石器以單面加工為主;基本類型是刮削器、尖狀器、端刮器和砍斫器。以刮削器為主,砍斫器佔比較小。

中國舊石器時代簡史

這同非洲和歐洲舊石器時代早期,以礫石石器和石核石器為主,以砍斫器與手斧為主有很大不同。說明各自代表著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兩大技術傳統。

按照明顯的地方性差異區分,中國舊石器早期,存在著三個文化區。

第一個文化區以西侯度文化和匼河文化為代表。

包括藍田人文化、陝西藍田錫水洞、潼關張家灣和臥龍鋪、山西垣曲南海峪及周邊、平陸廟後、羅家嶺和棗樹堙、萬榮西馬鞍梁、河南三門峽水溝和會興鎮、陝縣張家灣、靈寶謝家坡等,所發現石器基本屬於一個系統。分佈範圍大致在山西南部、陝西東部和河南西部,曠野遺址較多,遺址和石器地點總數達100處以上。石器類型比較簡單,個體較大,石片角也較大。器形有砍砸器、刮削器、大三稜尖狀器、小型尖狀器和石球等。

中國舊石器時代簡史

第二個文化區以北京周口店第一地點為代表。

包括小長梁和東谷坨、周口店第十三地點、河北陽原後石山、山西大同青磁窯、河曲河會村和遼寧營口金牛山下層等。範圍包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遼寧西南部一帶,洞穴遺址較發達,同時也有曠野遺址。所發現石器大多個體較小,類型較複雜,刮削器佔絕對優勢,並有少數雕刻器,缺少大三稜尖狀器和典型的石球。有學者稱之為“船頭狀刮削器-雕刻器傳統”。

第三個文化區以觀音洞石器為代表。

其前身可能與元謀人文化有聯繫,和湖北等地同時期的一些遺址也有一定關係,分佈範圍偏於西南地區。其石器特點是個體大小相差懸殊,類型或式樣繁多而不甚固定,且多數有較細緻的加工。

及至目前,以上許多數遺址尚未正式發掘。如對遼寧本溪廟後山和內蒙呼和浩特四道溝遺址的情況,即不甚清楚。南方一些舊石器早期遺存也相當複雜的。或許將來可劃分更多文化區。

中國舊石器時代簡史

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一下子短了很多,大約從距今10萬-5萬年前。

這一時期文化的進步,主要表現在打製石器的技術有了提高,石器形狀比較規整,類型比較確定,種類也有所增加。這表明,當時的技術和生產力水平較舊石器早期有了提高。

許家窯文化,多小型石器,類型較多,加工不很精細,小型刮削器佔絕大多數。

丁村文化,則多大型石器,石片角較大,加工較精,類型較確定,大三稜尖狀器是其突出特點。

可以看出,許家窯文化是從早期的北京人文化發展而來。與許家窯文化相近的遺存,有北京周口店新洞和第22地點、山西朔縣後疙瘩峰、遼寧海城仙人洞和喀左鴿子洞等,與早期北京人文化系統的分佈基本一致。

丁村文化則是從匼河文化發展而來,其分佈範圍在陝西東部、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與匼河文化系統的分佈基本一致。

甘肅鎮原寺溝口和姜家灣等處的石器,總體特徵與許家窯石器較為接近而與丁村石器相差甚遠。

華南舊石器中期文化遺存發現甚少,僅貴州桐梓巖灰洞有12件石製品,似與觀音洞石器有聯繫

中國舊石器時代簡史

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時間,不會長於中期,基本從距今5萬-1萬年前後。

舊石器時代晚期,較中期又有明顯的進步。

許多地方出現了細石器,能用間接打擊法生產出細長石片,還能用壓制法加工石器。石器的種類更加多樣化,往往有各種類型的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錐或鑽等,甚至還有個別的箭頭。很多地方使用了複合工具。

這些進步和類型的分化,反映了狩獵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舊石器時代簡史

這一階段,骨角器也大大發展起來。

在遼寧海城小孤山、北京周口店山頂洞、四川資陽黃鱔溪、寧夏靈武水洞溝、貴州興義貓貓洞和普定穿洞都發現骨器,有的還有一些角器。包括錐、針、魚叉、刀鏟等,採用鋸、切、削、磨、鑽等系列工藝所製作。

說明此時人們掌握了骨角材料的特性,使用了不同於石器製造方法的特殊工藝,使用的工具已更加多樣化了。

中國舊石器時代簡史

這個時期的一個重要標誌,是多種裝飾品的出現。

周口店山頂洞和海城小孤山都發現了許多這類物品。山頂洞的裝飾品有以下幾類——穿孔石珠,將白色小石珠從一邊鑽孔,再將另一邊稍稍磨平;穿孔礫石,將一塊黃綠色小礫石從兩面對鑽穿孔,將一面稍磨並塗硃紅彩;穿孔獸牙,在齒根兩邊對挖成孔;穿孔青魚上眼骨;穿孔海蚶殼,在砂石上磨穿成孔;鳥骨管,將鳥骨截斷、上刻短紋道;魚脊椎骨。此類裝飾品大多發現在人骨化石旁,應為頭頸部的佩飾、項飾、墜飾。可知當時人們已有愛美觀念,並設法用各種裝飾品來打扮自己。

舊石器晚期,人們開發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活動範圍明顯擴大。這一時期的遺址,遠遠超過舊石器早期和中期遺址的總和。分佈範圍除華北、西南等傳統地區外,最北達黑龍江北界的漠河、呼瑪十八站;東到江浙、臺灣;南達雲貴、兩廣,西抵青藏高原。

中國舊石器時代簡史

以華北地區為例,此地區舊石器晚期遺址甚多,尤以山西為最密集。

華北地區這一時期的石器,普遍呈小型化的趨勢。

例如薩拉烏蘇的石器特別小,多數僅長2-3釐米,寬1釐米,有一件尖狀器僅長1.2釐米,寬不及1釐米。峙峪文化的石器類型相當複雜,石製品中有扇形小石核、石鋸、斧形小石刀和石鏃等。下川石器不僅有許多小型器,也有-些大型石器,種類相當複雜。石製品中有錐狀石核稜柱狀石核、扇形石核漏斗石核,以及大量小石葉、石鏃、石鑽等細石器製品。華北內蒙古呼和浩特東北的大窯村附近,還發現了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石器製作場。

中國舊石器時代簡史

簡言之,中國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已遍佈全國各地,出現了明顯的地方性差異。由此可以解釋,為何中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一開始就是多元的和不平衡的。

中國舊石器時代晚期,表現出了與早期、中期的內在聯繫。同時,此時出現的若干新因素,如複合工具、細石器鑲嵌技術、磨製和穿孔技術等,都為後來的新石器文化所繼承和發展。這兩大階段的文化,承襲演變關係脈絡清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