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華容地名的由來

華容地名的由來

華容地名的由來


中國現有兩個縣級華容地名:一是湖北鄂州市華容區,另一是湖南華容縣。二者相距約250千米,均處長江之濱。其中湖北鄂州於1987年置華容區(縣級),因“華容寺”而得名;湖南華容縣為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由安南縣改置。源於西漢華容縣,因取春秋時楚章華臺和容城各一字而命名。

湖北華容是鄂州市下轄三區之一(為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其歷史悠久。據清章學誠撰《湖北通志檢存稿》載:“華容鎮以華容寺名,唐為禪林,宋置鎮,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置驛。”清乾隆二十八年《武昌縣誌》(邵遐齡著)亦有相同的記載:華容鎮在縣六十里。唐為禪林寺,宋置鎮,今置驛。另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載:華容鎮在縣西五十里。舊置鎮於此。唐為禪林寺。

禪林寺相傳唐代貞觀年間,有高僧惠光修禪此寺。惠光聞知唐太宗李世民聖體不豫,採百靈藤為之療疾。太宗御札建寺,賜名“禪林”。據邵遐齡《武昌縣誌》引五代雷氏《武昌記》載:“縣西五十里有華容寺,舊名禪林寺。唐貞觀中,庵前有一樹,樹上有藤,每見一病鼠無毛,沿樹而食。半月餘,毛生。時文皇(李世民)聖體不豫,惠光采取藤以進,曰“百靈藤”。帝服之,疾愈。惠光求歸,御札建寺以處,名曰‘禪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重修,改“禪林”為“華容”。重修時“殿中有石刻舊經及梁武陵王《華容寺碑》”。

而華容寺據文獻記載,南朝梁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昭明太子蕭統與姬人盪舟,遊後池摘芙蓉,不慎溺水,雖被救出,卻因傷到大腿而病歿。梁武帝萬分悲痛,命建“華容寺”以資紀念。梁大同六年(540年)寺廟建成後,梁武帝第八子、武陵王蕭紀撰寫了《華容寺碑》。因蕭統長子蕭歡曾被其祖父梁武帝簫衍封為“華容公”之故(見《南史》載“(中大通)三年六月癸丑,立昭明太子子華容公歡為豫章郡王”,萬曆《華容縣誌》載,“梁昭明太子長子歡,封華容公”)。另一說四子蕭謷(敕+言)於大同三年(537年)被封為武昌郡王。但鄂州華曾建有“華容寺”是無容置疑的,這從宋代王象之《輿地碑記目》卷三載:“梁武陵王華容寺碑在武昌”。宋王十朋《宿華容寺》詩云:“曉發華容寺,雲開鄂渚天。.....古剎何年有,傳聞貞觀初。”

及至唐肅宗朝,禪宗八代傳人馬祖師亦再次重修,時廟宇達四十八幢,僧侶數百人。後屢遭兵焚,漸行衰落。明洪武元年(1368年)普名重修,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再次重修,改稱“覺華寺”。今位於鄂州華容區華容鎮韓畈村覺華寺於2006年重建,建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