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江陰:鎖航要塞成勝景 春江潮湧競風流

江陰:鎖航要塞成勝景 春江潮湧競風流

江陰:鎖航要塞成勝景 春江潮湧競風流

■江陰日報記者 鄭英 肖遙 南京日報記者 談潔

“西起九江,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撰寫的新聞稿《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江陰這個地處江尾海頭的城市,因渡江戰役而烙上了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紅色印跡。

江陰是長江下游自上海溯江而上第一座濱江城市,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淮海戰役後,江陰要塞成為國民黨軍隊長江南岸的防禦要點。在解放大軍渡江之際,中國共產黨成功策動江陰要塞7000餘名國民黨官兵起義,智取要塞炮臺,為解放大軍在江陰順利渡江立下頭功。

70年來,一代又一代江陰人傳承著渡江精神,譜寫了氣勢磅礴、絢麗多彩的發展華章。一草一木相續,一磚一瓦累積,從“蘇南模式”的發源地到全國縣域經濟發展16連冠,被譽為“中國製造業第一縣”“集成改革第一縣”……昔日的鎖航要塞,而今已成為春潮湧動的幸福和諧之城、創新活力之城。

兵不血刃

要塞起義撕破長江天塹

浩浩蕩蕩的長江流到江陰處,江面驟然變窄,僅餘千米左右。江陰要塞矗立在黃山之巔,與孤山隔江相望,俯瞰江北,遙對靖江。自古以來江陰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早在五代時這裡就建有要塞。

1948年6月,國民黨國防部陸軍總部少將軍械處長戴戎光接任江陰要塞司令。江陰要塞設有炮臺總檯、守備總隊、遊動炮團、工兵營等,總兵力有7000餘人。炮臺工事由多層鋼筋混凝土澆築,幾乎堅不可摧。國民黨南京政府企圖憑藉長江天塹負隅頑抗。

早在1946年,中國共產黨便開始籌劃要塞起義策反工作。時任中共華中五地委組織部長唐君照接到在國民黨軍某部任職的弟弟唐秉琳、唐秉煜的密信,期待棄暗投明。後唐氏兄弟根據組織需要,潛伏下來等待時機。此後,唐秉琳一步步取得戴戎光信任,將大量地下黨員安插進重要崗位,架空了戴戎光。

1949年4月20日,國共和談最後破裂。戴戎光親自坐鎮黃山炮臺指揮。入夜,國民黨21軍八圩港橋頭堡遭到解放軍炮火轟擊,國民黨145師參謀長打電話給炮臺總檯長唐秉琳要求“炮火支援”。唐秉琳則命令各炮臺將射程縮減400米開炮,炮彈都落在國民黨陣地上,把他們打得暈頭轉向、鬼哭狼嚎,只得要求停止炮擊。

4月21日凌晨1時許,解放軍渡江先頭部隊在江陰長山登陸。2時許,隱蔽在國民黨遊動炮團的中共地下黨員王徵明以第三野戰軍司令部的名義打電話給唐秉琳,發佈了起義命令。唐秉琳一面切斷對外通信聯絡,一面下命令炮臺用不卸保險、不裝引信的炮彈發射,藉以迷惑戴戎光。一切就緒後,唐秉琳等人持槍衝進指揮所控制了戴戎光。起義官兵調轉炮口用巨炮轟擊國民黨的軍艦和其他頑抗的軍隊,有效地配合瞭解放大軍的作戰,促使國民黨軍防線迅速瓦解。

長江第一要塞江陰要塞兵不血刃落入我軍手中。我軍利用江陰要塞的缺口,成功突破長江防線,圓滿完成了我軍十兵團司令員下達的“讓開登陸地點,向我軍不發一槍、一炮使大軍順利渡江”的任務。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高度讚揚要塞地下黨為渡江戰役立了大功!

還江於民

生態倒逼打造 “最美岸線”

4月的江南,百花開放,色彩爬上枝頭,風是溫柔的,陽光是剛好的。登上長江之濱的黃山,鬱鬱蔥蔥的山間盛開著不知名的野花,山腳下滾滾長江東流水,看千帆過盡。歲月靜好間,默默伏在山頂上的12門廢棄大炮,讓人憶起這裡曾是鎖航要塞。70年前,渡江戰役在這裡打響。

江潮奔流不息,昔日的渡江戰役陣地早已換了風光。鵝鼻嘴公園、船廠公園、黃田港公園、韭菜港公園、鰣魚港公園……一個個臨江的公園串起江陰主城區長江岸線,一條美麗的生態岸線、市民的休閒岸線和遊客的觀光岸線正徐徐展開畫卷。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把修復長江生態擺在壓倒性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江陰積極踐行“還江於民、還水於民”的發展理念,主動調整港口功能,將省政府批覆的23.4公里港口岸線壓縮到17.48公里,只佔長江江陰段35公里黃金岸線的一半,同時充分依託“山水之城”的獨特區位優勢,打造現代化特色美麗宜居城市。

穿行在依江而建的船廠公園,高高的塔吊、古舊的碼頭……在船廠退城進園、還岸於民後,這些工業遺存被選擇性保留、修復和雕塑化處理,以最真實的場景向人們還原長江造船業曾經的輝煌。為了讓市民臨江親江,零距離感受母親河的魅力,江陰把濱江親水工程列為龍頭工程,下決心把城區8公里沿江、10公里運河等地段還岸於民。碼頭、工廠、輪渡等生產岸線搬遷退讓,通過東西向擴展濱江生態岸線,加強沿江生態岸線修復。

2018年8月,分別服役48年和32年、為長江南北溝通交流作出重大貢獻的黃田港汽渡和韭菜港汽渡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兩個老渡口原址將被黃田港公園、韭菜港公園替代,曾經繁忙的汽渡將成為全市人民休閒的親水空間和江陰城市的生態屏障。不遠的將來,由8公里沿江公園、10公里錫澄運河公園組成的“一江一河”城市T臺將亮麗呈現。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不發展,而是堅持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以生態環境保護的持續加強,倒逼產業結構的轉型提升。去年年底,江陰組織編制完成《江陰長江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規劃“1+9”規劃》,並順利通過專家組論證。進入新時代,江陰這座濱江山水城市,將在生態保護、綠色發展、魅力彰顯等戰略路徑下,更加宜居、宜業、宜遊。

傳承昇華

渡江精神托起古城新夢

70年前,震撼世界的渡江戰役,吹響了建立新中國的勝利號角,也讓江陰這座歷經戰亂的城市獲得了新生。1949年4月23日,江陰全境解放。

70年來,長江邊上喝著“翻跟斗水”成長起來的江陰人不斷傳承和昇華渡江精神,孕育出“人心齊、民性剛、敢攀登、創一流”的城市精神,每個江陰人拼搏奮鬥的力量匯聚、點滴涓流,匯成了“潮連潮、浪逐浪”的大江激流。

搶改革開放的先機,創鄉鎮企業的先河,做資本經營的先鋒,從率先探索“蘇南模式”實現“農轉工”,到主動搶抓浦東開發機遇實現“內轉外”,再到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量轉質”,江陰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點、區域特徵、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成為全省全國縣域發展當之無愧的排頭兵和領頭羊。

全面打響集成改革、中國製造業第一縣、江陰板塊、人文宜居、民富村強“五大品牌”,奮力當好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領跑者,江陰以全國1/10000的土地、1/1000的人口,創造了佔全國1/240的國內生產總值、1/100的上市公司、1/50的中國500強企業、1/30的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先後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市、中國最佳經濟活力魅力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100多項榮譽。無論是“中國製造業第一縣”“華夏A股第一縣”的美譽,還是每年兩位數的增幅、總數超過18萬家的市場主體,都見證著江陰接續奮鬥的堅實足印。

江陰百姓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業創業突飛猛進,社保體系日臻完善,養老服務蒸蒸日上,醫療衛生闊步前行,文化事業蓬勃發展……這是江陰財力不斷向民生領域傾斜的結果,所有江陰人聽得到、看得到、感受得到,一張張笑臉綻放出幸福的光彩。江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萬元大關,位列全省縣市之首,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19年位居全省同類城市第一,入選“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和“2018年度中國十佳幸福縣市”。

一段段劈波斬浪的航程,是江陰人民砥礪前行的一串串鏗鏘足音;一朵朵飛揚翻卷的浪花,是江陰人民奮筆書寫的一份份精彩答卷。

“與其守在靜止的岸,不如做艘飛駛的舟;與其當塊被動的靶,不如做支呼嘯的箭”, “江陰號”航船乘風破浪,揚帆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