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尋根問祖的3大方法和6大誤區

追本溯源、尋根問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但中華姓氏,源於上古,傳續至今,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離合演化,十分複雜。

尋根問祖的3大方法和6大誤區

常見的尋根問祖根據不同的條件有三種方法。

方法一:有家譜的查譜和字輩

有家譜的可以通過查看家譜和核對字輩尋根。一般家譜記載情況最清楚,前三、五代字輩與老家相同的,是同族的可能性大。尋根發現前幾代字輩相同,後來忘記了老家字輩,出現自創字輩現象。再就是連續三代以上字輩相同的,是本族宗親的可能性大。

方法二:沒有家譜的查墳頭碑記

沒有家譜的可以查老輩墳頭碑記。遷出族人一、二代祖或三、五代以上先祖的名字和墳頭一般都刻有碑記,記錄自己遷自哪裡,以供後代尋根之用。

尋根問祖的3大方法和6大誤區

方法三:沒有家譜也沒有碑記查老人記憶

無家譜、無碑記的,因為沒有確切的文字資料記載,可以多注意收集老人口傳關於遷移的情況。

如祖居地、村莊名、祖先名(往上知道的越多越好)、字輩、故鄉風物、故事傳說等。當然,中華姓氏經過千年的離合演化,很多人尋根問組也面臨這五大誤區。

誤區一:在某地的居住的都是某人的後裔

一般每個支派會有一個相對固定的聚居地,但並不是在此聚居地都是此支派,也有可能是由於當時人員太少,本地不同支系同姓集中居住壯大勢力的情況。

誤區二:同時期名字相同就一定是同一個人

家族大的姓氏中,同名者較多,即使是同時期同名之人也並非一定是同一個人。判斷是否是同一人的標準:一是看年代是否相符;二是看事蹟是否相符;三是看父輩、同輩、子侄輩世系是否相符。

誤區三:老譜的信息就是對的

現在大家都存在一個誤區,就是認為越老的譜就越準確,其實不然。

其一,以前因為地域的原因,信息流失的狀況會比較小,但那時候的修譜者水平參差不齊,在加上都是人工修譜,手工記載,難免出現錯誤。

其二,有一些家族,不知道自己的始祖是誰,只是模糊知道是靠近哪個直系的,就會像這一支系的名人靠攏。族譜上面依賴名人的現象還是有很多的。

其三,也有一些家族出於面子等原因,不僅靠攏名人,甚至故意胡編亂造,誤導後人。現在普遍認為明清時代的世系是比較準確的,宋元其以前的世系錯誤或作偽比較多。

尋根問祖的3大方法和6大誤區

圖片與本文無關

誤區四 :只有自家的族譜才是最準確的

就像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才是最好的一樣,很多人也眼高於頂的認為只有自己家的族譜才是最準確的,其他的都是胡說。

對與自家族譜矛盾的世系,用自己的世系去否定別人的是不正確的,要綜合考慮當時的社會環境,社會風俗,還有當時的政治環境和國史方誌,認真對比考證;

有人認為否定祖先編定的族譜即是不忠不孝,但是明知道是錯的卻不糾正,只會一代代錯下去,起碼要在續修族譜時註明,如果不能隨便刪除祖先的錯誤,但至少在可能的錯誤之處旁邊註釋你的疑問和觀點,給子孫做參考。

誤區五 :過度迷信名人

過度迷信名人,認為是名人寫的譜序一定是正確的。很多很看到老譜上的譜序是名人所作,就下了定論這個譜肯定是準確的,但也不然。

很多名人寫序大多也只會詢問你家族源流,然後照寫,不會去考證其正確性,所以“名人譜序≠譜系正確”。再有就是,當時家族請人代修譜的,代修者造假加入很多名人譜序,其實是偽作。現代也有很多人打著名作家的名義出書。

誤區六 :兄弟名字中相同的字就是字派

說到字輩的問題,現在有很多族譜研究者都喜歡在名字裡找有沒有相同的字,如果有的話就不分世代硬把他歸為同一輩。

如果僅僅只是兄弟間幾個相同的,而其他的堂兄弟沒有相同的,或者字輩不能連續幾代相同的;那這樣的話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有譜中同代名中相同的字,並且延續好幾代的才是字派,這才是有價值的。

只是單單兄弟名字中相同的字不一定就是字派,這種情況非常常見;在古代的很多人兄弟之間除譜名之外,俗名、字也有采用相同的字的,這些字就不是字派。

例如如兄弟三人:

王子奇,字士衡,號宏達;

王子嘉,字士龍,號宏遠;

王子達,字士涵,號宏偉。

這只是兄弟間的習慣性取名,並不等於是以字輩取名,而且單單這名字字號。就算真是字輩你也無法確認是“文”字輩還是“華”字輩,還得考究同一世其他同輩的名字才能下結論。

以上是姓氏君為大家整理的比較常見的方法及可能被誤導的地方,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姓氏文化發展委員會

北京姓氏圖騰文化交流中心(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