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孩子「输不起」哭不停,可能因为你说了这些话

孩子「输不起」

是个让众多爸妈都头疼不已的问题

孩子「输不起」哭不停,可能因为你说了这些话

总哄着孩子,就怕他今后经不起挫折,

要是任他哭闹,又于心不忍,

这可怎么办?

其实应对输不起这件事,

我们最好分析下孩子为何怕输不起

孩子不愿意面对失败

当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谁先开门、谁先吃饭、谁赢得了游戏……这些家长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其实都是孩子证实自我的大事。

在这些「大事」上没能成功,对孩子来说意味着被否定,这对他们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



孩子「输不起」哭不停,可能因为你说了这些话

儿童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自我保护意识的作用下,这时候孩子不愿意面对失败是很正常的,是人类本能的反应。

孩子对情绪的认识不足,不能到位地表达,更不能有效地自我疏导,只能以哭闹来发泄,看起来自然是「输不起」了。

孩子「输不起」和家长的关系

孩子的行为,跟家长平时教育时传递的信息密不可分。在平时生活中,家长有些习惯性语言无形中对孩子造成了影响,形成了孩子怕失败的性格。

孩子别动!老妈来帮你!

有的妈妈非常尽职尽责,但凡孩子有需求,总是第一时间代劳。总说让妈妈来(让爸爸来),这种代劳的行为以及语言,让孩子错过了挫折的感受,日久天长会造成宝宝对挫折的容忍降低,一旦失败,无人及时给帮助时,坏情绪就会占满他们,会造成孩子歇斯底里的大哭不止!

孩子「输不起」哭不停,可能因为你说了这些话

这么点事儿,有啥可哭的?

看见孩子因为小事失败哭泣,家长几乎都会脱口而出「有啥可哭的?」

对孩子来说,这句话起不到任何安抚的作用,还传达了两个非常负面的信息。

一个是:爸妈是不理解我的。

另一个就是:我让他们失望了。

这会让孩子觉得被否定了,变得更加没有自信、不喜欢尝试。

那么,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比较好呢?

平静接纳,允许孩子哭

家长对于孩子失败情绪的接纳,能够让孩子明白,自己是能被理解的,无论如何自己都是被爱的。

例如我们在格斗蛙擂台上,宝宝因为失败哭泣,爸爸抱着孩子说:「宝贝,我理解你现在的难过。爸爸在失去第一名的时候,也会很伤心。不过不管你是赢了还是输了,我们都爱你,你是个很好很好的孩子。」

在他的劝慰下,宝宝断断续续地止住了抽泣。

肯定努力,给孩子信心

在孩子遭遇困境的时候,除了帮他完成,更好的是从中引导,让孩子看到成功的希望。

反思平常,拒绝结果导向

很多时候,孩子把输赢看得很重,跟家长平时过度看中结果分不开。这会导致孩子把结果的好坏直接与自身的好坏挂钩,觉得失败就是自己不行。

其实对待同一件事,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可能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反应。这一点,我在中外幼儿园的教育经历中,体会最深。

一个最简单的场景,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翻牛奶。大多数的中国孩子,最直接的反应可能是紧张地看向家长,担心自己被批评,或者「哇」的一声哭出来。

而我在北美遇到的孩子,会先说「对不起」,然后跑去拿一大堆纸巾,蹲下试图把地上清理干净。孩子的行为,直接反射了在不同文化下,家长对待孩子「犯错」的态度。在我们的文化中,家长习惯用「羞耻感」和「道德评判」,来强迫孩子就范。这种教育方式的最大问题,是让孩子把行为产生的结果和个人价值感联系在一起。

孩子「输不起」哭不停,可能因为你说了这些话

本来应该是「对事不对人」的场景,却变成了「对人不对事」,最终导致孩子「赢得起,输不起」。如果我们在张嘴批评孩子之前,安抚他的情绪,并且告诉他怎么补救,那孩子再遇到类似场景就知道该怎么应变,而不是掩饰或逃避。家长若是将孩子当作未经挫折的「温室花朵」,他们自然经不起现实的考验,缺乏逆境中的「反弹力」,迟早会像过季的花朵一样萎靡失色。相反,帮助孩子建立了信心,他们就能获得生命的滋养,逆风向上,成长为一株坚韧挺拔的树。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科学育儿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