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窮爸爸,富爸爸》給我的三個致富錦囊

PART 01

二十多年前的一本老書,《窮爸爸,富爸爸》大約在7年前讀過英文版,

讓資本收入大於工資收入,房地產是投資的最好標的,

過去中國七八年的財富聚集很好地印證了裡面的諸多理論。

經典的書永遠經典,回頭再讀一遍,同樣給予自己很大的收穫,讓我細緻地理清了富爸爸致富的幾點思路,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窮爸爸,富爸爸》給我的三個致富錦囊


PART 02

最近同樣在讀一本好書,郭建龍的《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書中講到了中國曆代王朝如何通過金屬貨幣不足值和紙幣超發等通貨膨脹的手段掠奪民間財富。

而在三十多年前,佈雷頓森林體系崩塌之後,我們看到美元在沒有了黃金等貴金屬的制約之後,開始不斷超發。

尤其是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通過四次QE釋放了大量的紙幣刺激經濟,目前美國的國債率已經達到了GDP105%。

同時由於美元的超發,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美國就開始資本市場的盛宴,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巴菲特的雪球才開始真正進入了雪道。

與古代農業經濟不同的是,現代的經濟以商業貿易為主,輔以金融市場的依託,天量的貨幣並沒有完全進入實體經濟,而是在不同的國家通過不同的渠道將它鎖在一個金融池當中。

而最先或者說進入這個金融池的人,往往都成為了富爸爸或者說不至於被這個市場所淘汰,而那些沒有進入到金融池的人,則成為了努力卻又迷茫的窮爸爸。

現在全球經濟面臨著三個泰山壓頂的堰塞湖,分別是“美國的股市,中國的房市,日本的國債”。

任何一個堰塞湖破滅對全球經濟都會造成滅頂之災。


《窮爸爸,富爸爸》給我的三個致富錦囊


PART 03

美國從里根時代開始,產業工人的工資就上漲得很有限,基本上是跑輸通脹,特朗普把責任歸結於中國的製造業通過產業轉移搶走了美國的就業機會。

其實是美元和黃金脫鉤之後,無節制超發的貨幣讓美國資本市場的興起,自己掏空了自己製造業的家底。

我們看看中國,二十多年城鎮化的進程造就了近十多年來房地產市場的盛宴,房地產市場的興起雖然帶動了上下游製造業的興盛,同時也抑制了以進出口貿易為主高科技,高附加值製造業產業的升級。

也怨不得為什麼民眾現在消費提檔升級的之後,更多願意選擇德系和日系甚至美系製造業的用品,小到手機,電腦,大到廚具,汽車,中高端中國造的產品實在是鳳毛麟角。

那麼看過的整個時代資本的變遷,我們作為普通人,又如何能通過自己的思維轉變,從窮爸爸進化到富爸爸呢?


《窮爸爸,富爸爸》給我的三個致富錦囊


PART 04

收入資本化。

靠職業化的工資未來恐怕大概率和作者羅伯特清崎的窮爸爸一樣。

現在的養老金池子二三十年後基本上就不可能養活現在那麼多七零後和八零後的幾億退休人口。如果未來退休靠著養老金生活,那晚年的生活一定很困頓。

所以從現在就一定要開始建立自己的資本性收入,讓自己的資本性收入大於自己的工資性收入。

一個健康的收入體系應該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工資收入,當然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能讓靠你自己技能吃飯的工資收入變成系統性收入。

比如你現在通過寫作賺錢,未來通過打造自己的自媒體平臺,通過平臺的收入賺錢。或者寫一本書,寫一系列課程,通過平臺發售,源源不斷地的賺錢版權收入。

又比如你從事一項職業,可以通過自主創業,組建團隊,讓系統為你賺錢,因為隨著你的年齡增長,精力不可能完全跟上,把技能轉換在某個平臺,讓系統為你賺錢來獲得工資性收入才是長遠之計。

第二部分是房產收入,最近十年,靠炒房的或者買房的基本都賺錢了,無非是多少的問題。

那些前期投資房產的,現在基本都實現了財富自由或者至少財富不至於被通脹洗劫。

通過房產增值或者房產出租收入租金都是獲得房產收入的渠道,這裡就不贅述。

第三部分是資本投資收入,通過在一級或者二級金融市場投資獲取收益。

目前來看,群體龐大,受益者少,虧空者多,這和中國沒有完全建立完善的資本市場體系以及房市吸取大量資本是有很大的關係。

但是如果以美國為座標,中國未來大概率資本市場的紅利會大於房地產市場。

因為中國目前城市化率已經進入尾聲,大部分一二線發達城市城鎮化率都超過60%,未來十年將是中國城鎮化的最後時期,增量市場即將成為存量市場。

未來資本市場將會取代房地產市場成為中國財富升級的新的引擎,及早佈局資本市場未來的收益率將會超過房產增值帶來的收益。

所以未來想成為富爸爸,一定要讓自己的收入資本化。平臺系統產生的工資性收入,房產市場產生的增值收入和資本市場的投資收入。


《窮爸爸,富爸爸》給我的三個致富錦囊


PART 05

以資產產生的收入支付支出,而不是收入直接支付支出。

我們大多數人都習慣於用自己的收入直接購買一樣的東西或者消費,但是作者羅伯特清崎直接指出,那是窮人和中產階級的現金流,而不是富人的現金流模式。

富人的收入都是直接進入資產項,而如果需要購買一樣的東西,他們通常都是通過資產產出的現金流來購買。

這個可能不是好理解,我舉個書中例子,你就會明白什麼意思。

作者朋友的兒子希望父親在他上大學時給他買一輛車,父親在和作者商量後決定給兒子3000美元,這筆錢不允許直接買車,讓他作為本金去學習投資股票,等他賺取了買車的錢之後,拿賺到錢才可以買車,並且父親給兒子訂閱了華爾街日報和股市投資的一些書籍。兒子雖然最後在股市裡虧掉了本金的三分之二,但是對於股市投資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最後放棄了買車的念頭,但是從中學習到了股市投資的失敗經驗和技巧。

父親其實是希望告訴兒子,當你想買一件商品的時候,要學會先建立資產,通過資產產生的利潤來達成自己購買的心願。

久而久之就會建立起一個又一個資產項,給自己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而我們反觀現實中的例子,有些年輕人為了買車撐面子,不僅自己收入達不到,還申請貸款來買車;不僅沒有給自己增加資產項,反而給自己增加了負債。

反觀那些通過投資房產,耐心等待幾年獲得收益後,給自己買車作為獎勵的人,則更具備富爸爸的潛質。

所以,如果想成為富爸爸,我們必須首先轉換自己的思維方式,學會永遠把增加資產項放在第一位。

因為資產項才會給你帶來現金流,利用資產產生的收益去支付費用,才能讓自己不至於在不斷增加負債和開支的死循環賽道中不可自拔。

上文也說過了,因為通貨膨脹是掠奪民間財富的手段,所以未來的開支項一定是會不斷增加的,如果不至於讓自己落入老鼠賽跑的陷井,儘早了多建立資產項,才能讓未來至少不至於跑輸通脹。

所以學會建立資產項,通過資產項產生的收入來支付支出是走向富爸爸的關鍵一步。


《窮爸爸,富爸爸》給我的三個致富錦囊


PART 06

持續先投資自己,自己的大腦才是自己最大的財富。

很多人在大學畢業之後,就憑著過往十多年在學校學習的知識縱橫自己往後人生的幾十年,他們往往會花大錢去購買奢侈品和消費品,而不會花時間和金錢在自己的大腦投資上面。

正如作者羅伯特清崎所言,

90%的人會選擇購買自己鍾愛的消費品,而不會花錢去購買財務方面的書籍來學習。

表面上拉開人差距的是金錢,實際上拉開人差距的是學習的能力。能持續創造和擁有財富的人永遠是不斷學習的人。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已經九十多歲,但是依然不斷學習,每年閱讀的書籍數量上百本。

查理芒格說過,

在我認識的成功人士之中,沒有一個不是堅持閱讀的。

羅伯特清崎在書中舉例說明了自己在畢業之後的人生道路上學習給自己帶來的紅利。

畢業之後到了標準石油公司做了一名船員,在工作之中,他學習到了國際貿易的知識,這為他以後自己從事國際貿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不顧父母的反對,辭去了待遇豐厚的工作,選擇去海軍陸戰隊做了一名飛行員,在服役的過程中,他學會在軍隊中學會了領導力,這為他以後帶團隊創業開公司打下了基礎。之後他又去了著名了施樂公司做了一名銷售員,鍛鍊自己的營銷能力,終於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了施樂公司的銷售第一。一個偉大的企業家一定是一名出色的營銷人員,這句話一點都沒錯,這讓他之後創業投資收益良多,因為生意意味著無時無刻不在溝通。而之後他自己創業做投資,在富爸爸那裡學習到的多年的財務投資經驗又幫助到了他實現了財務的自由。

錢永遠不是自己最大的財富,自己的大腦才是。


《窮爸爸,富爸爸》給我的三個致富錦囊


PART 07

未來的二十年是康波週期面臨衰退和蕭條的二十年,發端於上世紀末的互聯網信息產業革命也即將進入尾聲。

未來不論是實業和投資都會面臨較大的風險,但是不管怎麼樣,風險都與機遇並存,每一次經濟危機其實都孕育著一次財富重新洗牌,階層更替躍遷的機會。

但是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或許羅伯特清崎的投資模式用在自己身上未必一定適用,但是他的富爸爸思維模式卻能讓我們持久受用。

”永遠記得投資自己才是第一位的,學會讓自己的收入資本化,從資產產生的收入來支付支出”

這些理論能夠實踐運用於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能讓自己有機會成為富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