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中曾根康弘去世 曾呼籲安倍晉三政權正視歷史

11月29日早晨7點左右,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東京都內一家醫院去世,享年101歲。

1982年至1987年他連任三任日本首相,執政1806天,是日本戰後歷史上任期第五長的首相(前四名分別是安倍晉三、佐藤榮作、吉田茂、小泉純一郎)。 任期內,中曾根在政治、經濟、外交、防衛等多方面推行了眾多具有開拓性的政策舉措,日本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他以這個為基礎,追求日本的政治大國地位,與多位外國領導人建立良好的私交。

他被公認為日本最“國際化”的政治領導人。 昨天,我國外交部發言人對他的評價是“生前熱心對華友好交流和務實合作,為推動中日關係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但不得不說,在對待歷史問題的態度上,以及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上,也反映出這位政治人物的矛盾性和複雜性。

出身平凡的政壇“風向雞”

1918年11月27日,中曾根出生於日本群馬縣一個富裕的木材商家庭,母親姓中村,是一個基督教會學校培養出來的知識女性,對他有很大影響。 說起他的從政生涯,應以二戰為真正起點。

公開資料顯示,1941年,23歲的中曾根康弘自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順利進入日本內務省任職,後任東京府事務官、香川縣警務科長。

1942年,他應徵入日本海軍任主計中尉,親歷了二戰。這一段海軍經歷不僅改變了他的世界觀,還給了他寬廣的人脈。戰後,他相繼擔任過內務省軍需事務官、香川縣警察科長、東京警視廳警官等職務。

中曾根康弘去世 曾呼吁安倍晋三政权正视历史

1947年,中曾根放棄了當時收入可觀的工作,懷著必須衝上政壇的願望而開始了政治生涯。最終,他如願當選為國會眾議員,成為日本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國會議員之一。

此後中曾根在政壇一路高歌猛進。

中曾根從不拘泥於立場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在政壇上他左右轉向,不斷調整自己的政治立場,被政敵稱為“風向雞”(意同“牆頭草”),風往哪邊吹就往哪邊倒。

而對於這一外號,中曾根並不以為是嘲諷,他本人的看法是:“得此綽號,不勝榮幸。作為政治家,就是應該及早查知世界風向,以便制定政策。” 最終,在1982年11月的選舉中,中曾根得票比第二名河本高出一倍,順利出任首相。

日本最“國際化”的政治領導人

在當代日本政壇,中曾根無論是外在形象與內在氣質,還是任內政績與任後影響,鮮有出其右者。中曾根與羅納德·里根、撒切爾夫人等外國領導人均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係,他被公認為日本最“國際化”的政治領導人。

中曾根康弘去世 曾呼吁安倍晋三政权正视历史

右三為中曾根,站在里根和撒切爾夫人中間。

在政治、防衛、外交等領域中曾根姿態積極而強勢,他強調日本要以同經濟大國相稱的政治大國地位參與世界事務,在戰後政治總決算的口號下對戰後政治、經濟和外交中懸而未決的難題開刀。

中曾根康弘去世 曾呼吁安倍晋三政权正视历史

在其任內,提出修改和平憲法,突破日美軍事合作及防衛限額,提出戰後總決算、政治大國、國際國家等戰略、目標。

在他任內,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實力躍居世界第三,反潛能力世界第一,1983年1月1日他成為第一個正式訪問韓國的日本首相,恢復了與韓國的關係…… 縱觀中曾根任首相五年間的種種作為,儘管褒貶不一,但他具備開拓性的首相之才是毫無爭議的。

積極推進中日邦交正常化

針對中曾根康弘逝世的消息,昨天,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深切哀悼並向他的家屬表達誠摯慰問。

耿爽說,中曾根康弘前首相是日本有遠見的資深政治家,生前熱心對華友好交流和務實合作,為推動中日關係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中日關係上,中曾根康弘一直極力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

上世紀70年代,中曾根就作為日本內閣的重要成員,一直主張實現這一目的。而在他擔任首相期間,積極與中國領導人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由此迎來了中日之間的“蜜月期”。 關於中曾根康弘對華的態度,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劉江永向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表示,這位首相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曾多次訪華,與中國領導人交流密切,甚至私交也非常密切。“中曾根康弘當時與胡耀邦私交很好,胡耀邦甚至在中曾根訪華期間,邀請對方及其家人來家裡做客,這是非常高的禮遇了。” 劉江永回憶到,當時中日兩國,舉辦過多次交流活動,他曾有幸出席了一次歡迎會,會上中曾根康弘曾對前十幾桌的賓客一一敬酒,充分顯示出他作為一個政客謙遜有禮的態度。

中曾根康弘去世 曾呼吁安倍晋三政权正视历史

1984年3月,中曾根康弘訪問中國,受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禮遇,當時中國政府自文革開始後就停止鳴放禮炮的規定,卻為中曾根康弘開了先例,恢復鳴放禮炮。

據劉江永介紹說,同年秋天中國邀請了3000名日本青年訪華,更造就了一場至今仍被稱道的民眾大聯歡。 “當時國內的生活水平與日本相比是天差地別,那時一下邀請3000名日本青年訪華,陣仗非常大。”劉江永回憶,那時幾乎把全國上下能出動的翻譯、接待等力量都彙集在了一起,轟轟烈烈。

反思:

日本當年發動的是“錯誤的戰爭”

但在提及日本就繞不過去的歷史問題上,中曾根的態度比較矛盾,他的“檢討”與“反省”也頗具代表性。 一方面,2015年8月7日,中曾根康弘在日媒上發表文章稱:“日本過去發動的戰爭是一場侵略戰爭,也是一場錯誤的戰爭”,呼籲安倍晉三政權正視歷史。

另一方面卻從結果出發,為戰爭尋找合理化解釋,稱日本發動的戰爭使得民族運動高漲,導致了獨立國家的劇增,這種自相矛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曾根在歷史正義、道義立場上的缺失。

中曾根康弘去世 曾呼吁安倍晋三政权正视历史

除了在歷史問題上的態度,他在對中國、韓國等鄰國的關係和態度也存在矛盾之處。

雖然在他任職首相期間內,中日關係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期,兩國政府、學術和民間交流都達到了高峰,中曾根在日本國內也以“親華派”自居。但與此同時,中曾根任期內也製造了日後中日一直未能解決的靖國神社問題。 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首相為照顧當時日本國內右翼情緒,本人及其閣僚以公職身份正式參拜靖國神社,成為日本戰後第一位如此作為的現職首相,在日本國內引起熱議,而其他亞洲國家也紛紛抗議和批判。

當時中日關係還處於“蜜月”階段,此事一發,兩國關係又立馬倒退。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劉江永回憶道,中曾根參拜靖國神社後,中日雙方進行多次外交活動,圍繞此問題做了許多討論。

在中方表明立場和態度後,對當時中國領導人特別尊重的中曾根首相也明白這件事對於中國的意義,之後就不再觸碰這根底線了。 雖然僅此一次,那之後中曾根在首相任期內再也沒有去過靖國神社,甚至在小泉純一郎任期內參拜時公然批評他,但靖國神社的問題還是為其後中日關係的發展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劉江永對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坦言,雖然參拜靖國神社成為了中曾根康弘一生政壇上唯一的敗筆,但最後他“浪子回頭金不換”,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個非常有戰略頭腦與眼光的“國際化”首相。

中曾根先後經歷大正、昭和、平成、令和四個時期,是繼日本最長壽首相東久邇稔彥(享年103歲)之後的第二名“百歲首相”。2019年11月29日,這位101歲的政治家永遠地離開人世。 是非功過,將待後人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