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漢中之城固懷想

撰稿人:陳將

漢中之城固懷想

總以為,歷史永遠塵封在記憶的長河裡,隨著歲月的流逝漸去漸遠,一鱗半爪的驚鴻乍現偶爾只因一個契機泛起漣漪。

作為從事自然資源工作的我,有幸到城固縣工作。偶爾翻開《城固縣誌》,一幅幅壯麗的畫卷在我眼前徐徐展開,我很快沉迷於城固這方山山水水,心情為這片多災多難而又深情款款的土地跌宕起伏,為這土地上歷經無數次災難而生生不息的先民而致敬,為無數先賢們揹負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使命而熱淚盈眶!

作為漢中第一人口大縣,城固縣域內文化遺址達437處,出土殷商青銅器等文物3600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00多件,僅次於河南安陽,位居全國縣級第二位……這座城市所有的過往,無不折射出整個中華歷史的厚重和希望,讓人深思、激動、奮發。

漢中之城固懷想

城固縣北鄰秦嶺南依巴山,漢江自西向東穿境而過,形成漢江平壩。縣誌雲:境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四季溼潤,雨熱同季……故被譽為“梁洋之膏壤”。

漢中市9縣2區中的城固縣,平原面積最大,當為“天府之國”裡“漢中之首邑”。然而,翻開城固縣誌2330年的歷史,由於當政者管理不善、巧取豪奪,不斷循環的土地兼併,貧富懸殊歷史悲劇重演,城固雖然土壤沃衍、農無閒土、一歲兩豐,但亦難逃百姓經常“離鄉背井,相率逃村,鋌而走險”的噩運。更有甚者,在明朝中葉的嘉靖七年、晚期的崇禎十三年,因大旱,朝廷救援不力,發生“人相食”的慘劇!

漢中之城固懷想

翻開厚重的歷史,城固人勤勞、堅韌、聰慧!“勤耕織”而“善種植”,從平原區到山區實行梯次開發,不斷實踐,最終實現了物產豐富、經濟發達。度過了重重苦難,繁衍生息,綿延不絕!

我時常掩卷暢想,是什麼在支撐著這一切?

漢中之城固懷想
漢中之城固懷想

大漠無邊,殘陽如血,空曠的駝鈴響徹華夏,張騫手持殘破的旌旗,走在“鑿空西域”的“絲綢之路”上;陰風陣陣,魅影重重,面對奸臣粱冀的屠刀,李固輕蔑的笑聲劃破了東漢咸陽黑暗的夜空;人聲鼎沸,車來船往,江浙的糧油朔漢江而上,由城固、漢中碼頭再走陸路轉運長安,挽救了“安史之亂”以來大唐一百多年的國運江山;旭日東昇,書聲琅琅,那是宋代城固縣蔚柴炳新建的儒學開學了;人山人海,旌旗飄揚,那是城固五門堰、楊填堰世界級灌溉工程正在開工。漢江邊、湑水畔,萬眾簇擁中的漢中知府藤天綬,他帶頭在水田試種小麥成功了,漢中盆地水田實現了稻麥兩熟。

漢中之城固懷想

共和建立,積極探索,1949—1966年,新政權肅清殘匪鞏固政權、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公私合營、推廣良種、修路建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造完成;改革開放,黃金十年,共和國從社會主義建設之路上實現了思想解放,政通人和,糧食總產量、工業產值、財政收入、居民儲蓄……一個個耀眼的數字超越了兩千多年任何朝代的GDP總和!一個生機盎然、文明進步的新城固向我們大踏步走來。

或許,每一代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集體經歷,承擔屬於他們的時代使命。新時代的城固更是人才輩出,截止1990年,工作在外地的本縣人獲得高級技術職稱154人,本縣產生82人,獲得省部級和國務院授予的勞動模範、戰鬥英雄、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的達83人……正是他們手挽著手,與我們一起創造著新的輝煌!

漢中之城固懷想

翻閱厚重的歷史,我們看到,即使城固處於亞熱帶季風北緣的“西北小江南”,留在縣誌上最多的記憶卻是交替出現的水患及為數不多的旱災,歷屆封建王朝的漠視和無能導致“天府之國”的人民尚且如此,其他貧瘠地域的百姓又曾面臨多大的痛苦和災難?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不定期的水患、乾旱仍然會造成困擾,但執政理念對了,天災尙有、人禍不再,城固變為樂土,“樂城”真的無愧於城固縣城的代名詞了!

如何避免歷史悲劇重演?如何不負時代的重託?書寫出這古絲綢之路源點新的奇蹟?這正是新時代執政者的孜孜追求!

一年一年的油菜花開成海,一次又一次的十里金桔飄香,多種經營形成產業規模,農業結構漸趨合理。交通樞紐、裝備製造、現代材料、生物醫藥為龍頭的工業製造呈蓬勃之勢!加力提速、全面發展的城固,2017年縣域經濟綜合排名陝西省“十強縣”。

漢中之城固懷想

城固,正以夸父追日的大步伐告別過去,引領我們走向未來……

創造新未來,書寫新歷史,將是五十二萬城固兒女告慰前代先賢,奔向新時代的“城固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