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阜兴集团启示录:当旁氏遇上自融

随着证监会的一纸《市场禁入决定书》,作为“私募市场第一案”的阜兴集团诸多细节逐渐暴露出来。


《决定书》全文6913字,我们放在第二条。关于阜兴已经写过好几篇了,回复“阜兴”可以看历史推文。


私募产品“流水线”生产


阜兴集团的操作模式,说是私募产品“流水线”也不为过:老板专门负责制造需求,郁泰专门负责把需求包装成产品,意隆再专门负责把产品卖出去;资金募集后迅速归集至管理方资金池账户,一部分用于对付本息,剩下的用于购买资产、佣金提成等。

阜兴集团启示录:当旁氏遇上自融


这里面,有一些数据,看上去触目惊心:

  • 已核查的160个基金产品,共计募集资金368.45亿元,挪用金额合计365.65亿元,占已分析资金总额的99.37%;

  • 具有资金池特征的账户主要有24个,占全部资金流水涉及的单位或自然人账户数量的4.87%,但资金池的累计资金进出合计达7,976亿元;

  • 募集资金从投向账户最终转入关联方资金池的总量达到348.46亿元,占全部募集资金比例的94.58%;


挪用金额达到99.37%,这意味着阜兴集团的所有尽调资料、项目合同信息其实都不用看,投资者资金实际流向和基金合同毫无关系,说是“诈骗”毫不为过。这个骗局能够几年不揭破,持续玩下去,最重要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数目庞大的“关联方”:365个关联公司,随便挑出几个拿出来做融资,普通人即使能够警惕到去查查这些公司究竟是谁,也很难查出来背后竟是同一个老板;这些看上去毫无关联的“关联方”构成了朱老板的资产端;


第二点就是针对“资金端”的个人投资者,做了专业而精致的分工包装。想做固定收益?意隆财富满足你;看好产业基金?西尚投资任你选;觉得供应链靠谱?上海郁泰等着你……

总之,没有一个100万的投资需求,在阜兴系私募得不到满足。

阜兴集团启示录:当旁氏遇上自融


看上去高大上的投资概念,最后都沦为了把钱募集过来的借口,资金一旦进入募集账户,后面都是统一听指挥了。


当旁氏遇上自融

从流程上也能看出来,阜兴系私募是披着私募的皮在搞旁氏和自融(所谓的“关联交易”)的把戏。很多人以为二者是一回事,其实内核不同。所谓旁氏,核心在于“承诺高息,借新还旧”;而自融,核心在于,“自己募资自己用”。


朱老板能够一人打通这两个把戏,秘诀就在于通过“关联公司”和“私募壳”打通了资金端和资产端。资金端负责制造概念融资,资产端为这些概念找到落地的伪装;而实际上都听命于朱老板一个人的指挥棒。


如果要反思阜兴案,第一点就是警惕既掌握“资金端”,又掌握“资产端”的金融集团融资。现在回过头来看阜兴和意隆曾经的自我介绍:

  • 阜兴集团是一家集商业地产、资产管理、金融、稀有金属、健康医疗、贸易和文化传媒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民营集团,下属分(子)公司近 100 家,员工 3800 人。

  • 意隆财富依托投资方上海阜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强大产业平台,借助其多元化的综合产业布局,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优先获取众多优质项目资源。


下次再见到“优先获取众多优质项目资源”,请自动翻译成“关联交易更方便”。个人建议,对于热衷于拿金融牌照的大型集团发的、实际投向为集团内部融资项目,直接pass 掉。一手募集资金,一手掌握资产,自融玩起来实在太方便;

第二点,如何避开“旁氏骗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注底层资产,不要迷信“过往历史完美兑付”等类似宣传;《决定书》里也提到,阜兴系私募机构在各种渠道频繁发布“完美兑付公告”,用历史项目“完美兑付”暗示以后项目也会“完美兑付”。

“完美兑付”正是所有旁氏骗局在出问题前的重要特征。银行还有个坏账率,私募基金的交易对手资质更差,有违约案例才正常。重要的是违约之后如何管理,是否足够专业、尽责。宣传“完美兑付”,要么是刚成立没做多少项目,要么是不诚实,要么就是挪新还旧。

不迷信“完美兑付”,才能冷静看底层资产。当然,只有管理人和资产端完全独立,才能真正看清底层资产。否则再好的尽调,也不过是把钱搂过来的借口罢了;

最后一点是私心想说的:


160个备案基金项目,将近一半(44%)的资金在24个账户进出,资金累计进出7,976亿元,如此大额的、频繁的资金进出,为何没有提前预警?明明设立了托管制度,但还是有99.37%的资金遭到挪用,为防止资金挪用的托管制度,难道存在的意义仅仅是让托管方收一道托管费用吗?

如果把“托管”看做是防止资金挪用的看门狗,那这条狗无疑是睡着了。


在《卖者尽责与买者自负》中,我们对比过:2008年12月,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的伯纳德·麦道夫案发后,2014年1月作为麦道夫投资基金开户银行的摩根大通银行(只是开户行,非管理方),被指协助欺诈,判罚金17亿美元;后摩根大通银行再支付了5.43亿美金后与投资者和解。


摩根大通银行仅仅是给基金开个户,就被罚了17亿美金;阜兴集团天天宣传自己的基金“经协会备案可查”、“银行独立托管”,现在看来这些机制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在我国的监管制度赶上来之前,投资者心中不要高估私募基金的合规性,“备案”和“托管”仅仅是个门槛,远远不能真正保障资金安全。

当然,所谓“往者不可谏”,对相关投资人来说,目前仅仅是定了了“诈骗”的调子。最重要的还是关注到这些资金最终流向哪里,形成资产并收回的又有多少。

就在昨天,2015年年底被立案调查的E租宝终于官宣清退,有人估计回款比例在40%~50%。从出事到清退,E租宝的投资人等了4年多;对阜兴系的投资人而言,被侵占的资金要回款到账,可能要同样经历漫长的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