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疫情重災區返鄉青年的自述 27天“生死”親歷

本報記者 李靜 湖北廣水報道

“我就住在華南海鮮市場旁邊,唉!”阿原(化名)居住的萬科漢口傳奇是一個大型小區,小區被鐵路和新華路劃分為三塊區域,均為高層和超高層建築,總戶數1944套,其中兩塊區域緊鄰華南海鮮市場的東區和西區,阿原住在和東區一牆之隔的萬科漢口傳奇唐樾。

2020年1月1日華南海鮮市場因為陸續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而暫停營業,停業之前,“早上七八點,市場裡面的商戶開始卸貨,正好是小區住戶上學、上班的高峰期,每天都把那裡堵得亂七八糟。”阿原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2020年1月19日,阿原從武漢返回老家湖北廣水市,當天感覺不適,自查發現低燒,第三天赴廣水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一醫院”)發熱門診檢查。目前在家自行隔離,持續低燒7天,1月27日體溫終於降到37℃。

以下為阿原的自述整理

以為沒什麼事

我就住在華南海鮮市場旁邊的萬科漢口傳奇。

從12月30日晚上開始,我所在的小區群就已經沸沸揚揚,都在說華南海鮮市場發現不明病毒,有幾個人感染等等。因為都是網上的消息,最開始大家覺得是謠言,但後來越來越多的人證明並非空穴來風。

因為我所在小區有醫院工作的人,也有到醫院看病的人,冬天去醫院看病的人比較多。在醫院工作的人說法比較含糊,但是去醫院看病的人說,到醫院檢查醫生會問有沒有到過華南海鮮市場。醫院的這種問題引起了我們的懷疑。

我們開始在網上關注消息。那時候微博上有人會發相關消息,但都是差不多一兩個小時,那條微博就會莫名其妙地消失。

12月30日,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處發佈《關於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緊急通知》。這個紅頭文件讓我們覺得謠言原來是真的。

2020年1月2日,武漢警方在其官方微博通報:一些網民在不經核實的情況下,在網絡上發佈、轉發不實信息,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公安機關經調查核實,已傳喚8名違法人員,並依法進行了處理。

我們小區的人覺得,這8個所謂造謠的人,原因應該侷限在他們說了是SARS或者非典上。但是現在已經證明,這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但當時的人都覺得不是非典,意識不到它的嚴重性。

家人瞭解情況之後讓我趕緊回家,我在1月3日回到了廣水。大約十天後我又回到了武漢。但發現,回到武漢後,當地人戴口罩者人數寥寥,包括我們小區。

那時,來自武漢官方說法是無明顯證據可說明人傳人,且網上報道的新型肺炎病例很長時間沒有新增數據。有鑑於此,我以為,疫情已經控制,而且新型肺炎的傳染性不強。

那時關於口罩的選擇知識也未得到普及,我一直戴著黑色的、新材料的防霧霾口罩。我還一度以為自己做好了防護措施,但現在知道那根本就沒有用,真正的防病毒口罩要到藥店購買。

疫情重灾区返乡青年的自述 27天“生死”亲历

開始慌了

1月15日,武漢市政府的口徑開始出現鬆懈的跡象,即對外表示不排除有限人傳人的時候。

但那時,我覺得既然說是有限人傳人,也就是說雖然有傳染性,但並不強,只要做好防範,戴口罩、通風即可,但沒有意識到需要隔離。

1月18日之前的兩三天,我所在的微信小區的群裡一直有一個人在說“這次很嚴重”。因為只是小道消息,還有很多住戶回應稱,不要總在群裡發這種信息、製造恐慌。

1月18日,一位在武漢的親戚,發了幾張圖片給我,說醫院裡面已經很嚴重了,傳染了很多人了,消息來源是他的同學。

看到之後,我也有些慌張了,趕緊聯繫一個表姐和一個大學同學核實。表姐是武昌某三甲醫院的護士,她當時說情況沒有那麼嚴重,注意防範,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就行。他們還在照常工作、照常生活。

但是當天稍微晚點的時候,我的同學回覆了,她在同濟醫院工作。她說,早在半個月前同濟病房就已經住滿了,這次的情況真的很嚴重。

我馬上決定第二天(1月19日)就回廣水。當時來自官方的說法,依然是有限的人傳人,我覺得傳染性不強,和五個親戚朋友共坐一輛車回到了廣水。

回到廣水當天,我感到喉嚨有點痛、嗓子幹、一天咳嗽一兩次,都是些平時不會在意的小症狀。當晚,大家還一起在外吃了晚飯,當時街上沒有一個人戴口罩,整體氛圍都很悠閒很自在。

吃完飯晚上回家後,我覺得喉嚨好像有些發炎,看了網上的症狀後,查了體溫,發現有點低燒:37.5℃。我有一些懷疑,因為我以前的感冒不是這種症狀,每一次感冒都是爆發式的,高燒或者鼻炎發作,沒有出現過低燒。

感覺到不對勁,我又問了在同濟醫院工作的同學,她叮囑稱,注意觀測體溫,說有可能只是普通感冒,先喝兩天感冒藥,如果沒有好轉,再去當地醫院發熱門診。

從1月19日晚開始,我在家喝三九感冒沖劑、消炎藥、退燒藥,連續服藥兩天,卻發現沒有作用。

1月20日晚上,鍾南山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有人傳人現象。

我開始害怕了。

當時有人讓我不要去醫院,說醫院都是病毒。但我認為,早發現早治療,總比拖成重症好,醫院爆滿大概也是很多人有跟我一樣的想法。

一下午的排隊就診

1月21日下午1點,我在父親陪同下去了醫院,當時一醫院發熱門診沒有人,唯有急診科有一個醫生,他讓我兩點之後掛發熱門診,說急診科馬上要接一個救護車送來的急診。

急診和發熱門診感染科,在單獨的較矮的一棟樓裡面。我先去了旁邊門診大樓的大廳等待,那個時候門診大廳沒有幾個戴口罩的人。

快兩點的時候,人開始多起來,戴口罩的也多起來,很多都是來看發熱門診的。

在大門口單獨設了一個接診臺,接診發熱的病人,要求登記個人信息,包括姓名、電話、現在的住址,還有是否從武漢回來。預判之後開單子去窗口掛號,再去旁邊的急診樓看發熱門診。然後在發熱門診排隊,當時排隊的隊伍已經有點長了。

發熱門診是一間小屋子,門診小屋裡面擠四五個人,剩下的人在門口排隊,隊伍排得很密,雖然都戴著口罩,但前後都有人咳嗽。

((這張圖是看完醫生後去排隊交錢時的聊天記錄)

我當時很想掛個牌子在自己身上,讓大家離我遠一點,讓大家自覺排隊,不要都湧到一起。當時真的急死了,本來人病了就很擔心,那些人又離我那麼近,我真的超級怕交叉感染。

終於輪到我了,醫生用棉籤伸入我的喉嚨取樣,然後把棉籤頭裝起來,之後拿去檢測。然後我還去檢查血樣、拍X射線,還有CT。前後共計近三個小時。而醫生看了片子之後說,可能只是感冒,回家後服用抗病毒和消炎的藥物,多注意體溫。

我當時覺得很放心,還和武漢一起回來的親戚開玩笑說,我是最安全的人,因為只有我一個人做了排查。

不過,我在看病過程中前後三次排隊,遇到三個需要住院的病人。

第一個是第一次排隊的時候,排在我前面的病人,一個從武漢回來的中年婦女,好像做的是服務類型的工作,她的情況很嚴重,醫生說她必須馬上住院。

但這個中年婦女說她是一個人來的,已經離婚,爸媽也都不在了,而且臨近過年,感覺打擾兄弟姐妹不好。醫生則直截了當地說:“現在必須要住院,現在的情況已經不是你一個人能處理的,就算打擾也必須要打擾一個人。如果一個人能處理得了的話,我不會讓你叫你的家人。”

第二個是排隊看X射線等待結果時,又聽到一個比較嚴重且需要住院的病例。來看病的是一對年輕夫妻,妻子查出來了有問題,醫生看完片子要求她當天住院。這兩個人只是在武漢停留玩了半天,平時並不在武漢。

第三個是發熱門診排隊看CT結果,站在我前面的一個人。那個時候,我已經站在了醫生的診室裡,離得很近,這次我看到了前面的人拿的片子。這也是一箇中年婦女,她拿的是她女兒的片子,真的非常嚴重,雙側肺陰影非常大,也就是網上說的大白肺。

婦女說她女兒從武漢回來沒幾天,感冒、發燒、咳嗽了好幾天。醫生拿著片子說,這已經非常嚴重了,必須馬上住院。中年婦女說:“馬上要過年了,搞得要住院多不好。”

醫生直接說:“我明確地跟你說,你們家今年過不了年了,這已經很嚴重了,肺都快看不到了,必須馬上住院。”

醫生當時沒有穿武漢醫生的那種防護服,只有一個N95,一個白大褂,也沒有看到防護鏡等。

等到醫生給我看病的時候已經5點多了,醫生跟後面的人說,讓他們都站到診室裡面來,然後把門關上了。他說他正常5點下班,但現在人太多了,搞得他也走不了了。他說在他下班之後,需要看片子結果的病人,去急診科,因為發熱門診晚上關門。

醫生當時還說:“這裡十幾個人等我,我家裡還有兩個人等著我。”

而且這個醫生告訴我,一醫院不能確診,只能判斷是否為高度疑似,已經有幾例高度疑似住在傳染科。

醫生說我沒什麼事,給我開了抗病毒的藥,但醫院藥房已經賣完了,而且不知道他開的是什麼藥,藥單上面只有一個數字,醫院藥房說沒有藥了,我也不知道開的是什麼抗病毒藥。

1月21日,我回到家已經是晚上,繼續喝感冒藥、退燒藥、消炎藥。但回來之後,依然持續低燒不退,一直在37.3℃到37.6℃之間,有一次為37.8℃。現在每天要測三四次體溫。

我在武漢的一位鄰居因在自我隔離中,同濟醫院公佈治療方法之後,他正在喝奧司他韋和莫西沙星,並建議我也服用這些藥。但廣水市面上只有奧司他韋。

隨著更多的消息、數據從網絡上曝出,我感覺自己應該是輕症,後來一直沒有再去醫院,網上問診醫生也是建議繼續吃藥,注意觀察。

搬不動的華南海鮮市場

1月1日,武漢市有關部門通知華南海鮮市場關閉。

當天晚上,華南海鮮市場的商家都開始開著小貨車在路邊擺攤。因為小區有些住戶挨著那條路,他們拍攝了照片發到小區群裡,之後組織小區的人進行投訴。政府接到投訴後那兩天都安排了人員通宵執勤,商販路邊交易的問題解決了,但有關華南海鮮市場搬遷的問題一直沒個說法。

華南海鮮市場的髒亂差問題由來已久。每天早上七八點,市場裡面的商戶開始卸貨,正好是上學、上班高峰期,每天把那裡堵得亂七八糟。

之前上班要從這條路走,早上出門打車沒有走路或者騎自行車快,打車要堵半個多小時。

離華南海鮮市場100米是小區的幼兒園,不到500米是小區的小學,所以小區居民對華南海鮮市場一直有很大的意見。

2019年武漢舉辦軍運會,在那段時間小區居民又瘋狂地投訴華南海鮮市場,希望可藉此時機把華南海鮮市場“搬走”。

我所在的小區離漢口火車站較近,漢口火車站的人流量非常大,漢口火車站所在的唐家墩人流量也非常大,周邊有好幾個大型小區。城市發展這麼快,一個水產批發市場戳在三環內根本不合理,但華南海鮮市場的問題卻像頑疾一樣,多年未有進展。

最重視這個疫情的小區?

華南海鮮市場休市的前一天,2019年12月31日在小區居民的要求下,物業開始每天消毒公共區域,電梯上還會貼“當日已消毒”。另外,武漢市還安排對華南海鮮市場的下水道進行消毒。

我所在小區是武漢消毒做得最早的,小區人的意識也是整個武漢市最強的,因為離得(華南海鮮市場)太近。

但讓我沒有想到的是,看到《三聯生活週刊》的報道後,我這才知道,華南海鮮市場很多得病的人沒有及時被醫院收治。文章中提到的在華南海鮮市場工作的一對老夫妻,男的是重症,女的是輕症,都是自己在家隔離治療。報道里面說的老居民樓,就在我們小區前面,緊挨著華南海鮮市場東區的一個小巷子裡。

我和小區裡的很多住戶一直以為,有病的人都被送到醫院隔離了,沒想到有病的人離我們這麼近。

一直以來,我都相信政府渠道的信息,甚至還跟別人說不用擔心,因為小區的消毒做得很好,但後來覺得有種被現實“打臉”的感覺。

後記

阿原目前在廣水老家和父母一起在家隔離。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她說家裡只有一個洗手間,無法對她進行單獨隔離,剛回家那幾天也沒有正確的隔離意識,“我媽說都在家一起吃了好幾天了,現在隔離也沒用” 。

1月21日武漢“封城”消息發出之後,廣水市各大藥店、超市的口罩、酒精、消毒液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斷貨。在家隔離的阿原一家至今沒有買到醫用外科口罩、消毒液、醫用酒精,家裡只有一些工業酒精。

最早接受記者採訪時,阿原仍然低燒未退,但越來越多的新聞報道、統計數據讓阿原已經沒有一開始那麼害怕了。“我鬆了一口氣,因為感覺我不嚴重。”

(文中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