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鸿章从德国引进的克虏伯大炮有多牛?

羽幻成昕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得到了曾国藩的大力栽培,是晚清的名臣之一,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一,李鸿章其人

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制造工厂,生产了很多仿照洋人的器械,并且引进了不少洋人的先进器械,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但是李鸿章也因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所以形象不佳。

李鸿章思想还比较开放,比如他想在慈禧晚年建设铁路,但是开始慈禧觉得会破坏老祖宗的风水没同意。后来李鸿章也意识到没有武器,武器落后就要挨打,于是就想到了去外国买大炮。因为本国没有先进的技术,根本制造不出来。



正是洋务运动的开展,促进了中国向国外买大炮。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发起的自救运动,目的在于向西方学习,不再闭关锁国,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实现自强和求富的目标。从而摆脱被侵略,被殖民的命运,走上先进国家的道路。

二,李鸿章派代表团去国外考察购买大炮

清朝先派遣了代表团,去了英国,去了法国,表达了自己想购买大炮的意图,但是这两个国家太横,买卖没有做成。

后来,清朝的代表团又去了德国,受到了德国的热情招待。德国兵工厂建造的武器非常先进,而且他主要就是靠卖兵器发家,自然哪家都是买家,只要给钱都行,当时日本也从德国买了不少先进的武器。

1871年,李鸿章代表大清向德国克虏伯公司订购了数量高达328门的各种口径的大炮。



克虏伯大炮口径280毫米。炮管长11.2米、重44吨,仰角可达30度有效射程19760米,炮弹3000米内可穿透65.8mm的钢板,每分钟可发射1—2发炮弹。第一批114门大炮克虏伯大炮运抵中国后,被李鸿章列装在淮军中,一共装备了19个炮营。

此后的20年间,李鸿章又先后多次从德国买大炮,共计2000多门。

三,克虏伯大炮显威力

后来,在著名的德国和法国的一次战争中,也就是那次色当会战中,德国士兵用的大炮就是克虏伯大炮,威力非常巨大,打的法国找不着北,法国损失惨重,共有十几万人失去了生命,而德国仅仅付出了不到1万人生命的代价。

所以这就是坚定了李鸿章坚持不断的向德国购买这种大炮的原因。因为他知道落后就要挨打。

克虏伯大炮在后面的日本侵略我方的”厦门要塞保卫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奠定了我方胜利的格局。



1937年9月3日早上,日本南支舰队突然攻击我国厦门机场以及周边要塞。等着日军舰队走近了,达到了有效的射程,大约5公里的时候,各炮台上的克虏伯大炮对着日军舰队一起发炮,日军舰队中的主力驱逐舰立即被击中,断成两截,伤亡惨重,最后惨淡撤退。

虽然李鸿章引进的克虏伯大炮威力无穷,但是风雨飘摇的清政府已经走到了末日。先进的大炮依然无法挽救腐朽的清政府,只学习西方的军事,却不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制度,也只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再先进的武器也丝毫扭转不了清朝灭亡的结局。


历史漫谈君


李鸿章从德国引进的克虏伯大炮有多牛?四十年后的抗日战争时,一炮击烂日军舰艇。

克虏伯大炮,在近代世界上的名声是非常大的,可它在中国的名声更大。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克虏伯大炮。

克虏伯大炮,它的口径有280毫米,炮管长11.2米,重44吨,最大仰角可以达到30度,有效射程能达到19,760米,在3000米的范围内,炮弹可穿透65.8毫米的钢板。

它是由德国的克虏伯公司生产的。李鸿章于1871年订购了328门各种口径的克虏伯大炮。

第1批运到中国的克虏伯大炮共有114门。这114门大炮,全都被李鸿章装备在了淮军当中。这次共装备完成了19个炮营,可以算是中国近代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炮兵部队。

克虏伯大炮在中国的名声非常大,不光是因为清王朝用它组建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支炮兵部队,还在于1896年左右装备在的克虏伯大炮,在过了40年后的抗日战争,这些大炮还可以使用,并且做出了大的贡献。

1937年日军进攻厦门的时候,装备在湖里山炮台上的克虏伯大炮,只一炮,就打烂了日军的一艘轻巡洋舰“若竹”号。

李鸿章为什么选择了德国的克虏伯大炮?

  • 清王朝派人到欧洲求个先进武器,却遭到英法等国的领域,唯独德国克洛勃公司热情接待了他们。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19世纪60年代左右,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发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主旨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们认为,要想使国家更快的强大起来,就要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军队。而近代中国的军队战斗力低下的原因就是因为武器的落后。

所以,1866年清王朝派了一支选购武器的考察团到欧洲国家去考察。

本来这是一笔很大的生意,但不知为什么,英国和法国等国都对他们很冷淡。唯独到德国,他们却受到了非常热情的接待。

尤其是德国的克虏伯公司,那更是招待的非常周到。克虏伯公司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 克虏伯亲自接见了考察团。这让收到消息的李鸿章对克虏伯公司充满了好感。

  • 克虏伯大炮在色当会战中表现出强大的火力,让李鸿章决心购买克虏伯大炮

就在李鸿章对克虏伯公司充满好感,准备购买克虏伯大炮的时候,克虏伯大炮在普法战争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威力。

在非常著名的色当会战中,普鲁士军队利用强大火力的克虏伯大炮使得法国军队损失非常惨重。

获胜的普鲁士军队仅仅损失了9000多人,而法国军队却损失了12.4万人。

听到这个消息后,李鸿章这样向朝廷做了如下汇报:

后膛装药枪炮最为近时利器。查格林炮一宗不能及远,仅可为守营墙护大炮之用。惟德国克虏伯四磅钢炮可以命中致远,质坚体轻,用马拖拉,行走如飞,现在俄德英法各国平地战阵皆以此器为最利,陆军炮队专用此种,所需子弹之价格与炮价相等。”

至此,李和章确定使用德国克虏伯公司的克虏伯大炮。前面我们就说了,他一口气采购了328门,各种口径的克虏伯大炮。

后来在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的时候,购买的外国舰船上所配备的大炮均为克虏伯大炮。

据统计,从1877年到1896年,清王朝共向德国克虏伯公司购买的克虏伯大炮约有2000多门之多。当时中国沿海主要城市的炮台上,装备的大炮,基本上都是克虏伯大炮。

可是,因为清王朝本身的腐朽,有如此威力巨大的克虏伯大炮,依然没有挡得住列强的入侵,中国还是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当中。所以说,不管多牛的武器,真正要发挥作用还是要使用这个武器的人足够牛。

大家认为,是不是这样呢?


挚守静笃


1937年9月3日,日本海空军进犯厦门。厦门海防胡里山炮台在指挥官何荣冠的指挥下,率先开炮迎击,一发命中,重创日军驱逐舰若竹号,其他两艘军舰见若竹号受重创,连忙夹带若竹号向外海逃跑。

胡里山炮台乃是1888年李鸿章搞洋务运动时,从德国引进的克虏伯大炮,当时一共买了328门,只有两门安置在胡里山,其他大部分安置在旅顺、大连、威海、烟台等环渤海地区。

不言而喻,清政府购买这些克虏伯大炮的首要目的,是拱卫京畿。

克虏伯大炮拥有280毫米的口径,炮管长11.2米、重44吨,最大射程近20公里,炮弹3公里内可穿透65.8mm的钢板。在当时,拥有质量过硬的克虏伯大炮就相当于拥有“真理”,李鸿章采购克虏伯大炮,不失为明智之举。

从半个世纪之后,胡里山炮台一弹将日军驱逐舰若竹号打成重伤也可看出,克虏伯大炮的威力的确不俗。

“克虏伯”这个汉译名字(原名kruup),也出自李鸿章。

在中国,克,意味着克敌制胜;虏,则指代蛮夷番邦;伯,是一种贵族头衔。克虏伯三字,无疑寄托了李鸿章的厚望。

不过,克虏伯大炮的短板也非常明显——巨大、笨重、操作复杂。

因此,这个笨重的大家伙自安置海防开始,一直都是在战略上威胁敌人,真正发挥实战效用的机会不多。

从购买克虏伯大炮到重创若竹号,更是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被克虏伯大炮重创的若竹号,又是怎样的角色呢?

1921年,若竹号在日本川崎造船厂动工,次年竣工下水。它的标准排水量900吨,航速35.5节。其主要特点就是轻便、快捷,机动性强。因这一特点,若竹号在日海军主要担任警备任务。

与克虏伯大炮诞生时的同时代军舰相比,若竹号在速度上有绝对的优势——甲午战争中,清日双方时速最快的军舰吉野号,也只有22.5节。以若竹号的速度,说它“来无影去无踪”,一点也不为过。

普通的岸防炮想要打中这样的快速移动目标,真真有点儿难。

纵向来看,若竹号与胡里山克虏伯大炮相比,超出了不止一个时代。从实战表现来看,即便过去了半个世纪,克虏伯大炮的威力依旧。

须知,这些克虏伯大炮乃是清政府斥巨资购买,每门大炮的至少2万两白银,而当时清政府购买的北洋水师主力舰定远舰、镇远舰加起来也才340万两。

清政府为了巩固京畿,仅从克虏伯公司购买大炮,就用了600万两白银。加上为这些大炮构筑炮台、培训炮兵、解决吃喝度用等开销,则清政府的花费将十倍不止,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7500万两白银。

清政府花了这么多钱,克虏伯在晚清动荡的时局中,表现如何呢?

1894年,清日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一手创建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倾力打造的炮台防御体系几乎没怎么发挥作用,守炮台的士兵便不战而逃。

六年后,悲剧再度上演。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固若金汤的环渤海炮台阵地的代表大沽口炮台,仅仅坚持了6个小时,失陷。驻守炮台的近千名清军官兵阵亡,敌军仅阵亡255人——守城战争打成这个样子,真真是对不起清政府花的那么多银子。

让八国联军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当他们登上大沽口炮台,惊奇地发现,这里竟然有96门克虏伯大炮、84门德式速射机关炮、3万支毛瑟枪和来福枪、以及无数的弹药;而侵华的八国联军仅有83门各式火炮。

如果守城清军能够合理利用这些枪支弹药,八国联军很难登陆。

结果呢,清军拥有这么多先进的大炮,依旧没能拱卫京畿,甚至还把京畿丢了!大沽口等一系列海防炮台,也在战后被拆除。

纵观清末的对外战争,说清政府“花做多的钱,挨最痛的打”,真真不为过。

克虏伯大炮的威力如此之强,在渤海湾安置了上百门这样的“真理”武器,清军在甲午战争中为何还会落得惨败?

或许有一点可以揭示其失败的原因:李鸿章出访欧洲,受到克虏伯公司的热情款待,克虏伯承诺李鸿章,如果清政府从他们这里购买军火,将给他3厘的回扣。仅仅购买克虏伯大炮这一项,李鸿章就拿了43万马克回扣。

窥一斑而见全貌,清军之惨败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只可惜,克虏伯大炮无罪,却要替大清国的衰亡背黑锅。有一种说法就是,买这么多大炮也没发挥什么作用,还不如用来买军舰,这样就有可能赢下甲午海战!

图为若竹号模型

同样的克虏伯大炮,在换了一群官兵操控之后,即便它落后了一个时代,依旧将日军若竹号打得狼狈逃窜。

不得不说,仗是用武器打,决定最终胜负的,还是靠人。


记者李满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当时李鸿章从德国购买的克虏伯大炮威力确实很强

他的有效射程达到了一万六千米的距离,威力也一点也不小,在后面的抗战中更是一炮

就击沉了日本的巡洋舰。

在甲午战争当中,清军其实对日军也是造成了极大的伤亡,日军当时也是付出了一万多

人的伤亡,而清军伤亡也有31000多人,这当中除了是将士有着很强的决心之外,最重

要的原因当时从德国购买了许多先进的装备,特别是从德国克虏伯公司买来的大炮更是

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李鸿章其实很早就有购买装备的想法,但是强大的英法两国并没有答应李鸿章的请求,

反而是德国克虏伯公司,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当时清朝的代表团,在双方交谈之后,李鸿

章就准备从德国购买328门大炮。

这些大炮的这个口径也是不相同的,李鸿章也是得在自己的淮军当中组建了一支专门的

炮兵部队。并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李鸿章一直的从德国买来了大炮,可能有两千门克

虏伯大炮左右。

在1893年的时候,李鸿章就从德国买来两门2口径长达280毫米的大炮,威力十分强,

有效的射程也是达到了一万六千米的距离,后来这两门巨炮也是被安置在了胡里山炮

台。

在1937年9月的时候,日军准备对厦门发起进攻,可是这里的克虏伯大炮依旧好用,于

是就在双方激烈的交战当中,克虏伯大炮成功击中了日军的轻巡洋舰,并且让他沉没

了。不光是这样,还成功重创多艘日军战舰。


江水趣谈


克虏伯大炮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大炮,是路上炮台中的王者存在,然而到了满清手里,还真就只是放放礼炮用的。

当年李鸿章在镇压完太平天国之后,深感武器装备对于战争的巨大影响,所以李鸿章提出了建新军,购置西洋装备。

由此也就拉开了洋务运动的大幕,这场洋务运动以强军为主,建立不少的军工企业,购买了不少武器装备。

像当时的北洋舰队,就几乎全部都是购买而来。这些装备的维修几乎都得靠他国支持,十分的被动。

而李鸿章痛定思痛之后,开始了建立自己的军工工业,并且成功仿制了德国的克虏伯系列大炮。

其实也就是将生产线买过来,然后进行再加工生产,但是由于汉阳铁厂的铁水不合格,使得大炮质量难以保证。



为此在建设威海卫的海军基地和旅顺要塞的时候,李鸿章又斥资直接购买了德国最新式的克虏伯型号大炮。

按照李鸿章的设想,陆地炮台加上北洋舰队,足以捍卫京师。所以有人骂李鸿章甲午战争时期避敌保船,这其实是不正确的。


李鸿章只是清楚北洋舰队实力不足以抗衡日本联合舰队,只有借助陆地炮台才有可能胜利。

然而当年甲午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先是从陆地上包抄了威海卫,先夺取了陆地炮台,然后便是调转炮台轰击北洋舰队。

为了摧毁陆上炮台,北洋舰队官兵不得不派出敢死队去炸毁,牺牲了一百多名优秀水兵才得以摧毁部分炮台。

可以说克虏伯大炮威力是有的,然而却是最终成为了敌人的利器,这只能说腐朽的国度,再怎么先进的武器都是徒然。


小司马迁论史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先说下克格勃大炮多牛,答案是:很牛。


李鸿章在1871年订购328门大炮,在1937年抗日战争这批大炮其中一门击沉日军巡洋舰。质量牛逼不,这门炮的战斗力在六十多年后还能发挥作用。六十多年啊!将近当时一代人的时间。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张之洞在上书慈禧的奏折里面写到:“中国欲自强,唯有学习西人的先进经验,尤其是要学习西方以武器装备为为主的军事技术作为强大的后盾。因此,应当选拔人才,直接到先进的国家内部去学习。”

从1872年初,再到1875年末,清政府用了四年时间,在全国选拔了120名具有优秀才学,又天资聪颖的幼童,让他们坐着蒸汽轮船,去美国留学。但是,中国面对当时虎视眈眈的日本沙俄,迫切的增强自己的实力已经是刻不容缓了。李鸿章首先将目光瞄准了当时最具有威力的攻坚武器,大炮身上。


李鸿章下定决心要彻底改革,那么自然要引进最好的东西,在给朝廷的奏折当中,如实汇报了克虏伯大炮的威力:

“后膛装药枪炮最为近时利器。查格林炮一宗不能及远,仅可为守营墙护大炮之用。惟德国克虏伯四磅钢炮可以命中致远,质坚体轻,用马拖拉,行走如飞,现在俄德英法各国平地战阵皆以此器为最利,陆军炮队专用此种,所需子弹之价格与炮价相等。”

1870年李鸿章就一口气向德国的克虏伯公司定制了328门大炮,有没有回扣不知道,当时就将它们放置在沿海的炮台上。还配置给了当时中国最大的西式战舰“致远”和“靖远”上,这两艘战舰在甲午中日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击沉击伤多艘日本战舰。


随着清朝倒塌,不少军队设备设施也被民国所继承,抗日战争爆发时克格勃炮已经远远算不上先进,但是装备简陋的中国军队只能使用这种大炮来布置海防。1937年的淞沪战场上,沿着长江一线的克伯格炮台有效阻截了日军军舰沿着长江顺江而下的攻势,有一艘日本军舰就被一炮击沉,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尽管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令人吃惊的是克格勃大炮依然能够发挥威力,不得不感叹他们的质量好。


深猫


德国的军事装备从一战起就是十分厉害的存在而克虏伯则是德国军工的代表,晚晴引进的克虏伯大炮不论是在近代战争中还是四十年后的抗日战争都发挥出了,它超强的战力,并在抗日战争中成功击中日本军舰。

要了解克虏伯大炮有多牛,我们要知道克虏伯公司有多牛。

克虏伯家族一直是德意志军国主义的柱石,受到国家最高当局的垂青。恪守时间、遵从纪律并且执行命令是这个家族的传统。克虏伯家族的奠基人叫阿尔弗雷德·克虏伯(1812—1886),他生产的大炮曾使俾斯麦在19世纪中叶先后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这就是克虏伯大炮。克虏伯大炮,口径280毫米。炮管长11.2米、重44吨,仰角可达30度有效射程19760米,炮弹3000米内可穿透65.8mm的钢板,每分钟可发射1—2发炮弹。此外克虏伯还生产战车。

19世纪普法战争爆发,当时德国名为德意志联邦是由很多小国组成,而法国还是第二帝国时期,在位的是拿破仑三世是拿破仑的后代,他依然有这称霸欧洲大陆的野心,普鲁士在铁血宰相俾斯麦带领下逐渐强势。普法战争前夕,实行普遍征兵制的普鲁士军队是西欧兵力最强大的军队。北德意志联邦军队(包括德国南部诸邦军队)的兵力战时可达100万以上(其中作战军队69万余人)。几乎是法国兵力的2倍以上。战时,各军统一编为若干个集团军。德军炮兵装备有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的钢管线膛炮,其有效射程为3.5公里。法军当时实行常备兵制度,部队久经战阵,各级指挥员经验丰富,打遍了欧、亚、非和美洲。但法军体制平时不设军、师两级编制(近卫军除外),临战时方仓卒编组,故不能保障部(分)队应有的协调,这是法国军事首脑机关一个重大失误。法国事先没有制定周密的战争计划,而仓卒制定的计划存在着很多错误。

在至关重要的色当会战中依靠德军本身出色的战术配合和克虏伯大炮的神奇威力,法军大败,战损达到10.2万人,而德军只有9000人,这就意味着这场战争是包围了法军之后对着法军阵地就是一阵炮轰。普鲁士依靠此战普鲁士国王迎来人生巅峰,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德意志帝国成立。帝国成为但是欧洲大陆霸主。而克虏伯依靠其出色的性能和威力。成为德国军国支柱一直延续到现在。

李鸿章对于法国人向来不感冒,可以说是厌恶,在见识到了克虏伯在普法战争中起到了出色的作用后决定引进克虏伯大炮。

1866年6月27日清政府第一个外交使团访问了德国。得到了克虏伯热情的款待,这种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尊重,给清使团带来了极大的好感,另一面德方又表示无意侵略中国,多方考虑后李鸿章在1871年购买了328门克虏伯大炮。瑞乃尔、李劢协、汉纳根等一批德国军事教官指导淮军操练炮法。并与克虏伯公司谈判只有克虏伯方肯为华军事培训,中国才肯继续采购。1876年第一批派往德国进行军事培训的淮军有7人。1888年李鸿章又从北洋武备学堂选拔了一批优秀学生前往德国留学。其中一名学生就是段祺瑞。在甲午战争说清军连炮都不会放实属杜撰。

克虏伯的利炮开始一尊接着一尊的运往中国沿海,李鸿章并没有满足于大炮,并在德国订购了,定远号、镇远号、济远号,军舰全部配有克虏伯大炮。

克虏伯成为了中国海防的象征,中国人在给他额翻译中用“克虏伯”带有色彩的汉语翻译。克虏伯在随后的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法国远东舰队虽于海战赢得全胜,并一度攻占基隆,却因沪尾(今台北县淡水镇)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无法达成拿下台湾岛的战略目的;而清军虽于初期陆海皆遭惨败,导致由恭亲王奕䜣领班的军机处被全面撤换(甲申易枢),但后期台湾及杭州湾防卫成功,且有冯子材统率各部于镇南关之役给法国陆军带来较重伤亡,法军统帅尼格里也身受重伤,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法国总理茹费里等内阁集体垮台。此次战役清军还取得“淡水大捷”实为对于列强少有之胜利。

通过引进克虏伯军工,同时清朝也进性着效仿,克虏伯一度成为晚晴通往军事强国的一盏明灯

自从引进克虏伯火炮后,“克虏伯技术”就成了近代中国军工的标杆,各种各样的克虏伯火炮,从此被掰碎了研究:1881年,山东机器局成功仿制了克虏伯炮弹,金陵机器局也在19世纪80年代,成功制出了克虏伯小型火炮。1890年至1894年,得到克虏伯技术支持的湖北兵工厂,已经实现了对克虏伯火炮、弹药、炮架的系统生产体系。

虽然以张之洞的话说,此时清末的火炮制造业,比起克虏伯的核心技术还“尚隔一层”,但是,这惊人的发展速度,正拉近着彼此的差距。

与之相呼应的,更是晚清日新月异的火炮技术:19世纪中叶时还无力自造近代火炮的清王朝,到了甲午战争前夜,已经可以生产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后膛管退炮,且“技艺不下去任何欧洲工厂工人”。比起同时代的日本来,清王朝的制炮工业,直到1893年时,还领先日本九年以上。对克虏伯的引进与仿制,成为那时代苦苦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军工业,至关重要的助推。

然而军事向来是人的重要性高于武器,哪怕北洋水师已经成为亚洲第一,清军的海防已然不错但是甲午战争依然给国人上了一课,人的腐败是武器拯救不了的,官员的大部分贪生怕死,行政和军事制度的落后都是原因。


阐释君


早在清光绪年间,李鸿章为了加强沿海的岸防能力特意从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购买了四门280毫米后膛海岸炮,分别放置在闽江口电光山炮台和胡里山炮台,目前仅存胡里山炮台一门。在当时那个年代,克虏伯大炮无论是从射程还是从威力上,都堪称世界第一!其在30度仰角射程可达19760米。胡里山炮台建成后,共在1896年至1985年经历了三次海战,其中1937年9月3日日本舰队进攻厦门时,守军凭借胡里山炮台成功击退来犯之敌。

图、胡里山克虏伯巨炮的理论射程

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市东南沿海地区,现在炮台中仅存有一门德国克虏伯280毫米海岸炮,这也是现存19世纪世界上最达的海岸炮。这门克虏伯大炮全重87123千克,其中管重4.4吨,炮长11200毫米,炮尾管壁厚约500毫米,炮口管壁厚约80毫米。这门280毫米巨炮采用六层筒紧身管,能使身管壁内产生有效的应力分布。其中在装填药室是巨炮最坚固的地方,该圆柱形药室长2140毫米,壁厚约500毫米。

图、胡里山炮台鸟瞰图

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巨炮采用后膛火炮结构,每分钟可以发射1~2枚炮弹,能够连续发射数百枚炮弹。克虏伯巨炮为了保障击发效率还采用提弹装填系统和弹丸输送系统,在战时提单弹系统能快速将270~345千克的弹丸提升至2.85米高。从设计上看,胡里山炮台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炮台结构为半城堡半城垣式。军舰在外处难以识别,而炮台内部则有暗道相同,利于坚守攻击。

胡里山炮台威胁巨大,即使到了民国时期仍有较大威胁。胡里山炮台原有2门巨炮,其中一门在1958年的大炼钢铁时被拆毁,先仅存一门,有兴趣的军迷可以前往一睹尊荣。


航空之家


克虏伯大炮在近代世界战争史上,真可谓大名鼎鼎,不仅备受德军的钟爱,而且更是受到了李鸿章的追捧。为此,李鸿章不惜花费巨资在10年里购买了2000多门克虏伯大炮,不仅将它作为晚清的岸防炮使用,而且还将其安装在了北洋水师的舰船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克虏伯大炮就是近代晚清海防的代名词。那么,李鸿章为何如此喜欢德国的克虏伯大炮,还有就是这个克虏伯大炮到底有多厉害呢?万万没有想到它竟然在抗日战争中大显神威!

克虏伯大炮诞生于德国埃森的克虏伯公司,这是一种钢铁后膛大炮,口径280毫米,炮管长11.2米、重44吨,仰角可达30度,有效射程19760米,每分钟可发射1-2发炮弹,这真的就是一尊钢铁巨兽。这克虏伯大炮不仅看起来就令人胆战心惊,而且实战更是了得,克虏伯大炮在普法战争中大显神威。当时,法国攻入莱茵河,普鲁士阻击法军,本来实力悬殊,普鲁士岌岌可危,但是克虏伯大炮的加入完全扭转了战局,使得这场战争反而变成了普鲁士对法国的屠杀!在此战,普鲁士仅仅损失9000多人,而法国军队损失12.4万人,战损比达到了1:14。

此战之后,克虏伯大炮声名远扬,成为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巨炮。恰逢此时,清朝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大规模地购买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威力巨大的克虏伯大炮自然引起了李鸿章的注意。随后,清政府派了一个外交使团出使德国,得到了德国热情的款待,这种有别于其它列强的尊重,给清政府带了极大的好感。就这样经过一番考察,清政府认为德国的克虏伯大炮不仅威力巨大而且价格也不贵,还负责培训,用户体验极好。于是乎,在1871年,李鸿章向克虏伯公司开出了一张巨额订单——328门各种口径的克虏伯大炮,并且后续一直继续追加订单,不仅将其作为岸防炮使用,而且还将其搬上了北洋水师的军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厉害的巨炮,却并没有在此后清军的作战中大显神威。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拥有大量克虏伯大炮的清军,一败涂地。那么,为何在普法战争中威力无比的克虏伯大炮在清军手中就成了一堆破铜烂铁,难道是克虏伯大炮落伍了吗?

当然不是了,当时的克虏伯大炮依然是非常先进的,即使在一战中依然是德军的主力,令敌人闻风丧胆。在清军与帝国主义列强的作战中,清军的武器并不差,甚至比外国人的装备还要好,之所以清军不堪一击,不是清军武器不如人,而是清军鲜有像聂士成一样有死战之心的将士,遇到洋人就不战而逃,再好的武器又有什么用呢?

虽然李鸿章购买了数量众多的克虏伯大炮,但并没有清军与洋人的作战中大显神威,只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是克虏伯大炮子在抗日战争中大显神威。1937年9月,在抗日战争时期,当年李鸿章购买的克虏伯大炮依然是我们海防的主力军。当时,日军进犯厦门,胡里山炮台上配备的克虏伯大炮发出了怒吼,一声巨响,一炮就击毁了日军的“若竹”号轻巡洋舰,令日军胆战心惊,这是李鸿章万万没有想到的!


密探零零发


清朝在中期火器普及率很高,并不是我们想像用的都是冷兵器,这完全扯淡,清朝武器更新大发展期是洋务运动后了,如江南制造局就已经可以生产西洋12磅一直到32磅的大型前装滑膛炮。到了1878年就已经可以生产英国阿姆斯特朗40磅钢膛线膛炮,而且还采用了热套工艺。在1888年,9英寸口径的阿姆斯特朗大炮也开始在清朝可以生产出来,这是一种250磅炮弹的后装线膛重炮,要使用液压制退的弹性炮架,最重也达到了25吨。

1890年,清朝生产的阿姆斯特朗12英寸口径超级重炮,则是一种305毫米口径的重炮,这种大炮采用800磅超重炮弹,全重也达到了50吨。清朝巨炮,能打穿480毫米厚的铁靶,是中国迄今为止生产过的体量最重,口径最大的大炮。还生产了小型的管退式75毫米山炮,克鲁森2磅子架退后装线膛炮,阿姆斯特朗120毫米口径速射炮,150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快炮,230毫米口径升降后装线膛炮。清朝在,1880年更是已经开始生产80磅和120磅的巨型阿姆斯特朗重炮。这是一种150口径的大炮,全炮重量也达到了4.5吨的体量。而1886年生产 203毫米口径,18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则更是一口气就生产了56门。890年,清朝生产的阿姆斯特朗12英寸口径超级重炮,则是一种305毫米口径的重炮,这种大炮采用800磅超重炮弹,全重也达到了50吨。



德国的海防炮,如德国克虏伯兵工厂造的大炮,全炮重量为87吨,膛线84条,炮长13.96米,口径280毫米,大炮管长11200毫米,射程19760米(射击仰角在5度~30度)。按照李鸿章“船坚还需炮利”的思想,大口径克虏伯大炮构成了北洋水师的中坚。光绪六年(1880年),清朝向德国伏尔铿船厂订购了两艘7000吨级一等铁甲舰,分别是定远号和镇远号,耗银总计282万两。1881年3月31日,定远开工,年底下水,镇远于次年11月28日下水,1884年两舰竣工。1885年,两舰在大沽口加入了北洋水师。


两舰的主炮采用的是305毫米两座双联装克虏伯炮塔,两门150毫米克虏伯后膛炮作为副炮,同时配有各种口径机关炮和速射炮门十六门,14吋鱼雷发射管3具。两舰无论是火力,还是吨位,堪称“亚洲第一巨舰”。而北洋舰队所有主力舰,也装备了2至8门克虏伯炮。

在引进克虏伯大炮的同时,洋务派积极聘请德国技术顾问,加快对克虏伯大炮的仿制……


虽然,清朝有能力制造大口径的大炮,但军队综合素质低,纪律松散和缺乏训练,射击精度差导致战斗力低下,无论是海防战还是甲午都能看出来清军缺乏战术上的配合,也不要太迷恋大口径武器,克虏伯大炮虽威力大,但速射和装填上繁琐,西方包括日本都已经是学习马汉的《海权论》,而大清还不知马汉是何人。在好的武器,也是人操作的,如果将士缺乏训练,那么武器就是“鸡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