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酎金失爵-漢武帝的陽謀

前言

前面有一篇【烏江邊的人生贏家-呂馬童】裡面提到,那位幸運兒呂馬童的後人因為酎金而失爵。

“元鼎五年,宜成坐酎金,國除”

宜成就是呂宜成,呂馬童死後,呂假襲位。呂假傳給呂青肩,呂青肩傳給呂德,呂德傳給呂宜成。

酎金失爵-漢武帝的陽謀

黃金

酎金是什麼

酎(zhou,四聲)金是漢時諸侯於宗廟祭祀時隨同酎酒所獻的黃金。簡單來說,就是漢時諸侯貢納朝廷,以助祭祀的錢財。

“酎是一種自一月至八月分三次追加原料,反覆釀成的優質酒。漢文帝時規定,每年八月在首都長安祭高祖廟獻酎飲酎時,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封國人口數獻黃金助祭,每千口俸金四兩,餘數超過五百口的也是四兩,由少府驗收。酎金之制即由此產生。另外,在九真、交趾、日南等南方諸地有食邑者,以犀角、玳瑁、象牙、翡翠等代替黃金。諸侯獻酎金時,皇帝親臨受金。所獻黃金如份量或成色不足,王削縣,侯免國。”

可見,酎是一種酒,酎金就是獻酎飲酎時助祭的黃金。是祭祀活動的一個準備環節,同時也促進了當時漢帝國的經濟貿易流通。是一種財富再分配的方式。皇帝收集諸侯的財富,逢年過節或者遇著啥需要賞賜的時候再花出去。錢要流通才叫錢,才能促進經濟的發展。不流通就是金屬。(至於酎金是不是這麼流通,能不能花,我還沒找到資料來佐證)

酎金失爵-漢武帝的陽謀

祭祀,圖片無關

那些不幸的人

不幸的人那麼多,你只是其中一個。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裡寫道:

“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餘人”

那些封了侯的,最後因為獻酎金成色不足、分量不夠被幹掉的,有百餘人。所以,呂馬童的後人,不孤獨。畢竟還有劉皇叔的先祖陪你們。

“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後坐酎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枝在涿縣。”-《三國演義》

三國末年那會兒,大家都來摻和一腳。賣草鞋的劉皇叔劉備,為了給自己找些政治正確的理由,就說自己是皇上的親戚,自己的這個劉,是皇親國戚的劉。為啥呢?因為自己有個先祖,是劉勝的兒子劉貞,在漢武帝時期被封為涿鹿亭侯,後來因為酎金這事兒丟了爵位,所以他這一支就留在涿縣了。

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酎金失爵-漢武帝的陽謀

你們的劉皇叔

那些驚人的巧合

後來我又查了下,在《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因酎金被奪爵的有20個。(如果數的不準確,請讀者留言告知)。這20人,可都是幫漢武帝他老祖宗劉邦打江山的功臣的後代。有周勃、雍齒等的後代。看過陳道明主演的《楚漢傳奇》的都知道,這些可都是劉邦的老鄉,從小玩到大,最後一起創業一起富貴的人。

酎金失爵-漢武帝的陽謀

楚河漢界

而這20個裡,有19個是在漢武帝元鼎五年被奪爵的。還有一個人是在元鼎元年被奪爵的。總之,這20個人,都是在漢武帝時期結束了自己的貴族生涯,也算是結束了家族的貴族生涯。

元鼎五年,是漢武帝在位的第28年,此時他44歲。未來還將活25年。

為什麼這麼巧(sui),他們統統都在漢武帝時期給一些成色不足的酎金呢?為什麼要在漢武帝時期用生命來瘋狂的試探呢?瞧不慣劉徹同志麼?

其實,酎金有問題這事兒老早就存在了。只不過負責這事兒的衙門-少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皇帝都不問,你一個小官犯不著得罪那些地方領導。不足就不足了,大家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皇帝不說,不代表不知道。你們在這事兒上不自覺,皇帝也就不說啥了。但是時日久了,皇帝感覺在其他事情上也使喚不動這些地方諸侯了。你們的好日子就到頭了。不聽話才是最大的原因。

酎金失爵-漢武帝的陽謀

我就是看你不順眼,你來打我呀

對,酎金奪爵,就是徹頭徹尾的陽謀。是明擺著我就是要搞你,你也沒辦法的陽謀。漢武帝這人,雄才大略,流傳下來的陽謀也不止這一個。還有個“推恩令”也是噁心到各諸侯王及列侯們吃不進吐不出。至於“推恩令”,有機會我們再開一篇講講。

別管是陰謀還是陽謀,都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實施的策略。為啥這一招要到元鼎五年前後實施呢?

這是因為,漢武帝發出號召,動員大家跟他一起去幹翻南越王。

插一嘴,南越,我們也是找個機會單獨講一講。反正記住它是盤踞在現廣東、廣西、越南北部的一個割據政權。經歷了五代國王,歷時九十三年。直到漢武帝的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就是那個奪了一堆人爵位的那年,才正式被破國。漢帝國的中央政府才真正實現了對國家南部的治權。

但是漢武帝號召之後大家都不動換。所以逼得漢武帝使出陽謀-酎金奪爵這一招,用以削弱和打擊諸侯王及列侯勢力。元鼎五年(前112年),由於列侯無人響應號召從軍赴南越,到九月就藉著酎金不如法奪去一百零六名列侯的爵位。丞相趙周也以知情不舉的罪名下獄,被迫自殺。

酎金失爵-漢武帝的陽謀

後記

此後,也時見坐酎金失律免侯的記載。有關酎金的法令在西漢名為“酎金律”。所以,大是大非的問題面前,一定要旗幟鮮明。否則,就是拿自己的性命和後代的前途開玩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