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糖友別為節儉吃家人剩飯剩菜,改變飲食觀念有助控糖

在眾多的糖尿病患者中,有一類人比較特殊。他們通常都是“家庭主婦/夫”,因為日常運動量少,秉承著寧可吃撐也不浪費的宗旨,經常吃家人的剩菜剩飯,最終導致體型肥胖,患上糖尿病。我們將這群特殊的糖尿病患者稱為“家庭主婦型糖友”。如果你屬於這一群體,不妨看看應該如何調節。

糖友別為節儉吃家人剩飯剩菜,改變飲食觀念有助控糖

比起做家務,糖友更需要中等強度運動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韓亞娟指出,在門診經常會看見這類家庭主婦型糖尿病患者,多是五六十歲退休在家、專職照顧家人的阿姨們。而她們詢問最多的問題就是,“我每天運動量那麼大,為什麼還是得糖尿病呢?”“我每天走兩萬步,為什麼還是瘦不下來?”

其實,她們都陷入了一個誤區,那就是將活動等同於運動。韓亞娟指出,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治療特指中等強度的運動,運動時心率需要達到一定程度的增快,一般為(170-年齡)次/分鐘,且需要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不能連續間隔兩天休息。而家庭主婦們確實每天都很忙碌,可能從早到晚都閒不下來,一直忙於家務,但這些都達不到中等強度,只能算為活動量,並非運動量,所以並不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糖友別為節儉吃家人剩飯剩菜,改變飲食觀念有助控糖

調節抑鬱情緒,有助改善血糖

韓亞娟指出,家庭主婦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相較於其他糖友而言更難控制,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因素就是情緒。家庭主婦們常年忙於照顧家庭,與外界接觸機會較少,有很多家庭主婦甚至已經與社會脫節,所以極易產生焦慮、抑鬱情緒。此外,這些家庭主婦型糖尿病患者多是剛退休的老年人,本身就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而情緒問題很大程度上會增加血糖波動,加大血糖控制難度。

專家建議,家庭主婦們在照顧家庭的同時,不要忘記照顧自己。在兼顧家庭的前提下,找一些可以使自己開心的事情,比如追劇、聽音樂、購物等。學會調節情緒,緩解焦慮、抑鬱,可以幫助降低控糖難度。

改變飲食觀念有助控制血糖

家庭主婦們往往是家中的掌勺者,然而在照顧家人三餐的同時,她們自己卻容易三餐不定時。其次,即使計算人數做飯,但總有剩餘的飯菜,家庭主婦往往同時是家裡的“垃圾桶”,剩飯剩菜捨不得扔,最後都自己吃下去。此外,很多家庭主婦有加餐習慣,時不時吃個麵包、吃點水果。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是誘發糖尿病的導火索。家庭主婦型糖尿病患者只有改正這些習慣和觀念,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糖友別為節儉吃家人剩飯剩菜,改變飲食觀念有助控糖

韓亞娟提醒,家庭主婦型糖尿病患者因其本身患有糖尿病,所以其家人應該都有糖尿病易感基因,如果子女或孫輩與其有相似的生活飲食習慣,則得糖尿病的幾率將大大增加,只有以身作則,學習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才能進一步影響家人。

溫馨提醒:家庭主婦型糖友也有管理優勢

韓亞娟表示,家庭主婦型糖尿病患者雖然有如此多需要注意和改正的地方,但是他們時間較為充裕,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做好糖尿病的綜合管理工作。所以,家庭主婦型糖尿病患者也不要灰心,只要積極改正,或許可以更快地控制糖尿病。



通訊員/賈衛東

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