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羅馬假日》中赫本飾演的公主與瑪格麗特的遭遇如出一轍。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1953年,羅馬街頭。奧黛麗·赫本坐在格利高裡·派克的自行車後座上,一位歐洲公主和美國記者的浪漫情緣正在上演;同樣是1953年,英國侍衛官,上校彼得·湯森,這位在二戰中曾駕駛戰鬥機殲敵的英雄在離婚後向他心目中的女神,英女王的小妹妹瑪格麗特公主求婚,畢竟兩個人曾經那麼相愛。沒想到公主拒絕了,為了所謂的英王室和國家的責任,一如電影中赫本所飾演的公主的選擇。一段曠世之戀黯然收場,公主也開始了她跌宕起伏、放蕩不羈甚至有一絲悲劇意味的人生。

英王喬治六世最寵愛的小女兒

瑪格麗特公主,(The Princess Margaret, Countess of Snowdon),1930年8月21日——2002年2月9日),是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和伊麗莎白·鮑斯-萊昂所生的小女兒,現任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疼愛的妹妹。

1930年,瑪格麗特生於蘇格蘭格拉姆斯城堡,是家中的幼女,父親約克公爵的掌上明珠。聰明、漂亮的她在幼時是如此可愛,以至她的父親曾無比自豪地對別人說:“就連樹上的鳥兒也會被這小傢伙吸引下來,圍繞著她歌唱的。”母親和姐姐也對小瑪格麗特格外寵愛,甚至她的祖母喬治五世的瑪麗王后也對這個可愛的小姑娘疼愛有加。可以說,瑪格麗特的童年裡灑滿了陽光。

幸福的童年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瑪格麗特與母親和姐姐

祖母寵愛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幼年時的瑪格麗特和自己的祖母。

1936年,一個英國乃至全球的大事件徹底改變了約克公爵一家的生活,也讓小瑪格麗特的人生開始發生逆轉。瑪格麗特的伯父,剛剛繼位的英王愛德華八世因為要求娶離過兩次婚的美國女人辛普森夫人而毅然決定放棄王位,因為英國教會規定,王室成員不得與離婚的人結婚,除非他(她)願意放棄繼承權。六歲的瑪格麗特對於發生在自己伯父身上的事情懵懵懂懂,她只知道自己的父親不知為何就變成了國王,自己的姐姐變成了王位繼承人,而自己則是當時的王位第二順位繼承人。她不知道的是,伯父的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有一天會在在自己身上重演。

6歲時,她參加了父親的加冕典禮,這是她第一次在公眾面前露面。當時英國媒體萬分寵愛這位小公主,稱其深色的頭髮和深色的眼睛使她具有神秘的東方氣質。18歲以後,瑪格麗特全面參加英王室的各項公眾活動。一生中,她是80多個組織的主席或名譽主席,這些組織涉及兒童福利、醫療護理、音樂和藝術等領域。瑪格麗特的人生隨著父親登上王位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瑪格麗特從小就展示出過人的藝術天賦,她學習芭蕾、鋼琴和聲樂,擔任了多個藝術團體的指揮和主席並熱衷於向普通人家的孩子推廣和介紹高雅藝術。瑪格麗特也是個小說迷,從12歲起她就不間斷地閱讀小說。瑪格麗特說,自己最愛的小說是《戰爭與和平》。瑪格麗特極其聰慧,她早年的家庭教師曾說,她總能在最短時間內背下兒歌和短詩。從青年直到老年她每天清晨都要玩《泰晤士報》上的填字遊戲。瑪格麗特還是一個時裝迷,15歲起,她已經開始穿迪奧的女裝。雖然個子不高,但瑪格麗特被形容為有著“沙漏形狀”的美好身材。她最喜歡收腰短裙和高跟鞋,也許是因為這種裝束可以將她襯托得更加亭亭玉立。她最鍾愛的顏色是粉紅色,在父親繼位、全家搬進白金漢宮後,她就要求將自己的臥室漆成粉紅色。

少女時代

有著天使容貌和貴族氣質的瑪格麗特。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美麗英姿

在軍隊參加檢閱是英國王室的傳統。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如果說,當時年僅6歲的瑪格麗特對自己生活將發生什麼變化根本就不知道的話,她慈愛的父親卻早早預見了一切。他知道,將來繼承王位的只能是長女伊麗莎白,而瑪格麗特則有可能永遠都要生活在姐姐的光環之下。為了安慰這生來只能成為“第二好”的女兒,慈愛的父親在別人都將大部分精力傾注於未來的女王伊麗莎白的時候,他卻將自己更多的愛給了瑪格麗特,以至於後來當瑪格麗特長大成人後,輿論將她叛逆的個性都歸因於喬治六世的溺愛。瑪格麗特18歲生日時,喬治六世驕傲地說:“她有天使的容貌、嬌美的身段和明星的氣質。” 在公眾眼中,伊麗莎白永遠是盡心盡職的,而瑪格麗特卻始終只是一個漂亮但被寵壞了的孩子,甚至在很多年裡一直都是英國王室的麻煩。

美麗公主

姐姐加冕後的瑪格麗特。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遭遇初戀,一個註定成為她命中劫數的男人。

1944年,白金漢宮的走廊上,一個英俊的年輕軍官正向瑪格麗特走來。彼得·湯森,二次世界大戰中戰績彪炳的空軍英雄,如今英王喬治六世的近身侍衛。彼得·湯森有著精緻的五官和優雅而不失男人氣概的風度。他被喻為“格里高·派克”式的英國人,傳統保守的氣質無法掩蓋他自由灑脫的風采。

年僅14歲的瑪格麗特幾乎是瞬間就被吸引了,而彼得·湯森也對瑪格麗特印象深刻,畢竟,誰能對這樣一個漂亮得像天使一樣的姑娘不動心呢?可惜的是,這個姑娘是一位公主,在當時的歐洲傳統中,公主必定要嫁給王子。兩個人還是不顧世俗相愛了,年輕的瑪格麗特完全沉浸在幸福中,甚至忘記了這個男人已經結了婚。

情竇初開

遇見那個男人成為瑪格麗特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與這個叫湯森的男人的戀情,幾乎影響了瑪格麗特的一生。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瑪格麗特的姐姐,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嫁給了當時的希臘和丹麥王子,愛丁堡公爵,後來的菲利普親王。像姐姐一樣,瑪格麗特應該在貴族的圈子裡尋找適合自己的終身伴侶,然而,一場註定要成為悲劇的愛情還是悄然降臨了。瑪格麗特在英國人的印象中,一直以叛逆和我行我素著稱,這大概真的源於父母加諸在瑪格麗特身上的溺愛,讓這個年輕的姑娘完全不知道世事其實不能全順我心,哪怕你是一位公主,哪怕你的父親和姐姐都是國王。這段戀情終於曝光了———記者們在女王的加冕典禮上拍攝到了瑪格麗特給湯森撣去衣服上灰塵的親暱照片。這段戀情所引起的震動可想而知,輿論和王室開始對這對戀人施加壓力。部分媒體評論:這種婚姻是“不可想像的”,而且“有違皇家和基督教的傳統”。首相丘吉爾向女王表示:大英國的成員國首相們一致反對這件婚事,而且國會無從批准一個英國教會不認可的婚姻,除非瑪格麗特放棄繼承權。不久,丘吉爾將湯森安排至比利時布魯塞爾。立場接近民眾的報社則展開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教會或政府意見如何,一部分的公民支持或尊重瑪格麗特自己的選擇。

尊貴皇族

瑪格麗特接受其他貴族少女向她表達敬意。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出席加冕

在姐姐的加冕禮上,瑪格麗特的美貌為世人所驚歎。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兩年後,已離婚了的上校並沒有等來自己所期盼的那一天,他的公主迫於巨大的壓力於1955年發表了一份聲明,向輿論保證自己不會違背基督教的教義,不會忘記對國家的責任,去和一個離了婚的男人在一起。儘管如此,瑪格麗特並沒有贏回多少輿論的支持。繼王室的叛逆者之後,在公眾心目中她又成了感情的叛逆者。湯森後來曾這樣道:“她要是下嫁我,就要放棄一切。我知道我根本不夠分量補償她為我損失的一切。”一段轟動世人的傳奇愛愛情終於以悲劇收場。

瑪格麗特終於嫁了,卻在18年後成為英王室第一個離婚的人。

1958年,在正式離開湯森上校後的第三年,沒有人知道這三年裡,瑪格麗特是如何度過的。無論如何,她還是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段戀情。那是一個只比她大5個月的男子,專業攝影師———安東尼·阿姆斯特朗·瓊斯。這位上層社會里的波西米亞人,身上具有一種獨特的放蕩不羈的藝術家氣質。他結交的朋友大多都是演員、音樂家、舞蹈家以及室內裝潢設計師什麼的,其中有好多人還是同性戀。正是這種獨特的氣質和藝術品位,深深吸引了瑪格麗特,她從他的身上找到了共鳴。安東尼·阿姆斯特朗·瓊斯出身名門,父親是位律師,母親享有伯爵頭銜。他家境富裕,早年曾報考劍橋大學建築學院,失利後轉而從事攝影併成為一名攝影記者。安東尼·阿姆斯特朗·瓊斯在與王室聯姻之前就與王室成員有來往。結識瑪格麗特公主之後,他更是成了白金漢宮的寵兒。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世紀婚禮,第一次被全球轉播。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婚禮上的瑪格麗特,笑容始終有些勉強。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瑪格麗特與後來被封為“斯諾頓伯爵”的丈夫,兩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婚姻將以離婚收場。

沒有人知道,瑪格麗特是為什麼決定要嫁給瓊斯的,據說,1959年10月的某個清晨,彼得·湯森對瑪格麗特說,自己要結婚了,和一個比利時籍的女子。於是就在幾天以後,英王室傳出了瑪格麗特要下嫁安東尼·阿姆斯特朗·瓊斯的消息,由於消息來得太突然,讓全世界的媒體都為之愕然。選擇瓊斯作為終生伴侶,與其說是愛情,不如更像是對命運的嘲弄。那一時期,瓊斯給瑪格麗特拍攝的照片中,她的嘴角經常浮現著一絲輕蔑的淺笑。儘管父母出身還算高貴的瓊斯讓英國皇室還比較滿意,但已經有不少有識之士意識到這段婚姻的不匹配。當得知瓊斯的婚訊時,他的老友,出版商約斯林·施蒂文斯特意從美國拍來電報說:“再也沒有比這更背運的差事了(當瑪格麗特的丈夫)。” 而英國小說家金斯里·阿密司則公然諷刺說:“這年頭,一個靠做無聊事和蠢事出名的公主,與一個穿緊身牛仔褲裝藝術的小混混真是天生一對。”

1960年5月6日,瑪格麗特在西敏寺大教堂與安東尼·阿姆斯特朗·瓊斯成婚了,這項婚禮是全球第一個在電視上公開轉播的王室婚禮,當天收看電視轉播的觀眾達300萬之多。1961年,瑪格麗特的夫婿受爵為斯諾頓伯爵,外人對她的尊稱也從“公主殿下”變為“斯諾頓伯爵夫人”。兩人的婚姻使瑪格麗特開始為英國王室執行義務。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瑪格麗特是那個時代的時尚偶像,當年的人們都能記起這位最美麗公主的風采。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喜歡騎馬、吸菸並且與娛樂界的朋友混在一起,瑪格麗特成為了民眾眼中的問題公主。幾乎是可以預見的結局,兩人的婚姻並不完美。雖然育有一子一女,但斯諾頓經常有外拍任務,自然避免不了一些真真假假豔遇的發生。瑪格麗特也不甘寂寞。30多歲的她是那個時代的戴安娜王妃,而且她比戴安娜更性感,一顰一笑都引領著英國年輕女郎風尚。很快,瑪格麗特的身邊也有了不少情人,甚至還包括斯諾頓的老友,瑪格麗特女兒的教父:安東尼·巴頓。真正給瑪格麗特婚姻帶來致命打擊的是在1973年。一個老朋友介紹瑪格麗特認識了羅迪·魯埃林。羅迪長得很像少年版的斯諾頓,比瑪格麗特小17歲。瑪格麗特和他的關係迅速發展,甚至超過了友誼。那時,她已經和丈夫分居,她帶著羅迪來到自己的屬地,加勒比海的馬斯提克島,在那裡度過一段相當瘋狂的歲月。她和情人們聚在一起豪飲狂歡,甚至吸大麻,最多時一天要抽60支菸。她的情人先後有英國前首相道格拉斯·霍姆的侄子羅賓、電影演員彼得·塞勒斯、歌手達斯蒂·斯普林菲爾德,甚至包括黑社會成員約翰·賓頓。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盡力扮演公主角色。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兒子的出生,給瑪格麗特帶來前所未有的幸福。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一兒一女,瑪格麗特儘管在生活上放蕩不羈,但卻不失為一位好母親。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1978年,終於忍無可忍的斯諾頓在與瑪格麗特分居兩年後離婚,女王也不得不同意了他們的離婚申請。斯諾頓在離婚後仍然保持著伯爵頭銜,很快再婚並且對自己與瑪格麗特的婚姻保持沉默,被認為是一位十足的紳士。孩子們也說:“父親這個人真的是棒極了!”就這樣,瑪格麗特成為了20世紀,英國王室第一個離婚的人。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宮廷聚會

瑪格麗特總是對自己所要承擔的責任心知肚明。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時尚偶像

就像英王室黛安娜王妃和凱特王妃,那時的瑪格麗特是英國的時尚風向標。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喜歡時裝、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是這位叛逆公主的真實生活寫照。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就像羅馬假日裡赫本扮演的公主,在不羈的真實本性外面,瑪格麗特總是把自己包裝得很適合王室。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瑪格麗特曾經多次出訪,併到過香港。晚景淒涼,兒女是唯一慰籍。幼年時,受盡寵愛且養成了叛逆性格的瑪格麗特,在青年時期盡情揮霍青春,成為有名的“問題公主”,中年又經歷了離婚風波和情人的背叛,晚年的瑪格麗特真的已經太累了。年輕時留下的問題開始接二連三在瑪格麗特身上發作。她先是切除了因吸菸壞死的部分肺部,還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1997年到2002年去世前,瑪格麗特多次中風,年輕時的風采已蕩然無存,甚至比皇太后看上去還要衰弱。瑪格麗特不再拋頭露面,把心思全放在培養兒女身上,她的孩子是英國王室中走出少有的優秀藝術家,給她淒涼的晚年帶來不小慰籍。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感情一直很好的女王姐妹。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歲月流逝,美貌依然。

有人說,瑪格麗特的悲劇根源實際上是來自於王室。但由始至終,人們看到的是一對寵愛女兒的父母,縱容妹妹的姐姐,也許正是這些沉重的“愛”造成了瑪格麗特的人生悲劇。無論生活變成什麼樣子,瑪格麗特無疑對自己的家庭和姐姐是充滿著愛和自豪的,她曾經對公眾說:我的父親是國王,我的姐姐也是國王,我為有他們而感到驕傲。

當鶴髮童顏的伊麗莎白迎來了舉國歡慶的89歲壽辰,瑪格麗特已經躺在溫莎堡聖喬治教堂的墓室裡整整13個年頭了。英國年輕人很少關注她,老一代依稀記得她年輕時的風采,但更多的人會慶幸女王不是這個任性前衛、充滿矛盾的問題公主。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和丈夫一起出席宴會,兩夫妻似乎貌合神離。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瑪格麗特很疼愛的一雙兒女,成長為優秀的藝術家的戴維和莎拉。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與母親瑪麗王太后、外甥查爾斯王子、外甥女安妮公主在一起,瑪格麗特總是很在意家人。

死後陷入私生子風波

1995年,彼得·湯森再次見到了瑪格麗特公主,兩人平靜地“像老朋友一樣聊天並且共進午餐”,沒人有知道在那個陽光燦爛的午後兩個人到底說了些什麼,1999年,彼得·湯森離開人世。

2006年,一個叫布朗的南非人到英國來尋親,他自稱養母是瑪格麗特前任服裝師哈迪·阿米斯手下的模特,養父是駐肯尼亞的英軍,自己是瑪格麗特和湯森的親骨肉。瑪格麗特在1954年拍的照片中,穿的衣服越來越寬鬆,腰圍也不斷增大。就在自己出生前後,她對外宣稱抱病在床。這些都讓世人相信瑪格麗特與湯森有了愛情的結晶。儘管法官駁回了布朗要求查閱瑪格麗特遺囑的請求,但還是有不少人希望遺囑能夠一見天日。因為,它很可能是這位薄命公主刻骨銘心愛情的最後見證。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瑪格麗特經常出現在各大雜誌的封面上。一代名媛公主的人生最後在病痛中落幕。

對貴為公主的她來說,生於王室,便是不幸……

如果說,瑪格麗特公主一生的不快樂,其實都起源於王室與一個自由靈魂的摩擦的話,然而公主自身卻從未對王室有過任何抱怨之辭。相反,她還驕傲地對別人說:“我在這個世界上是如此獨一無二,我有一個國王父親,還有一個女王姐姐。”這恰恰也就是王室所能帶給她的全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