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诸葛亮为保刘禅帝王之位,费尽心思杀死四人,结果却大相径庭!

说到诸葛亮,大家往往会想到他天纵之才,为蜀汉政权的建成立下不世之功。然而晚年的诸葛亮由于用人不善,因此后来十分谨慎,事必躬亲,最终成功的把自己累垮了。而他之所以如此谨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他认为蜀汉无人可用,凡事只能自己来了。

诸葛亮为保刘禅帝王之位,费尽心思杀死四人,结果却大相径庭!

实际上,造成当时蜀中无大将的局面,其中一部分原因要怪诸葛亮,正因为他的算计,有四位人才因此而死,从而导致了蜀汉后期无人可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那几个位人才吧。

第一位 彭羕

彭羕这个人其实没有坏心思,他只是一个蜀汉当地的名士,虽说有一些时下流行的狂妄,但为人绝对不会有反心。然而诸葛亮为人谦逊亲和,最不喜欢这种狂妄自大的人,再加上他要对益州派不遗余力的打压,于是就让彭羕成为了替罪羊。正因为诸葛亮给刘备的进言,造成彭羕被贬出了益州。感觉自己不受重用的彭羕喝闷酒后对马超说了几句胡话,最终被处死,可以说,彭羕的死就是诸葛亮直接造成的,毕竟以彭羕的实力根本无法造反,可惜诸葛亮一心要杀鸡儆猴,就让彭羕这般牺牲掉了。

诸葛亮为保刘禅帝王之位,费尽心思杀死四人,结果却大相径庭!

第二位 刘封

由于刘备年过四十还无后,于是就收了刘封作为自己的义子。后来甘夫人为他生下了少主刘禅,亲生骨肉自然要比没有血缘关系的刘封要亲近的多。而刘封也逐渐从继承人变成了镇守一方的将领。但刘封太过骁勇善战,加上他又身负刘备义子这一层身份,诸葛亮非常担心刘禅继位后,刘封可能会不服而引发蜀汉内部争斗,可能会使得刘禅位置不保。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直接劝刘备将刘封除掉。而刘备最终也默许了诸葛亮的建议,最终上庸失守,刘封被逼自杀。也算是间接死在了诸葛亮的算计之下。

诸葛亮为保刘禅帝王之位,费尽心思杀死四人,结果却大相径庭!

第三位 魏延

魏延虽然是降将,但他作战骁勇,而且带兵素有谋略,身负将帅之才。一直是诸葛亮北伐的重要一员。当年刘备命他为汉中太守,他自信可以抵挡曹操十万大军而不败,更是镇守汉中十数年而从未一败,其能力可知。

只可惜魏延虽然骁勇善战,但他身为将领,竟常常对诸葛亮的命令产生质疑,诸葛亮担心自己死后,无人可用治得了魏延,于是设下计谋,让魏延死在了杨仪手中。只可惜一员猛将,竟然死在自己人的手中,实在可惜。

诸葛亮为保刘禅帝王之位,费尽心思杀死四人,结果却大相径庭!

第四位 杨仪

虽说杨仪人品不怎么用,但是能力还是有的。当年他随诸葛亮北伐,具体的行军路线,作战方案,几乎都是经由他手,可以说,杨仪绝对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只可惜杨仪本身心胸狭隘,诸葛亮担心自己死后,杨仪大权在握,很有可能会就此建立自己的势力,从而独揽大权,这对于此时的蜀汉而言绝非好事。为了防止杨仪在自己死后作乱,他先是利用杨仪和魏延之间的矛盾,成功的诛杀了魏延,而在他临死前给刘禅的奏折中,又为杨仪安排好了后路,也就是将他贬到一个闲职。如此一来,杨仪本是立下了大功的人,本想着就此一路飞黄腾达,进入蜀汉权利中心。不想诸葛亮这一手,将他直接打落谷底。就这样,杨仪在政权边缘化的生活中日渐消除,最终在怨恨里死亡。

诸葛亮为保刘禅帝王之位,费尽心思杀死四人,结果却大相径庭!

说起来,诸葛亮要除掉这四个人,也是为了大局考虑,他对蜀汉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由于他生性太过谨慎,最终导致蜀汉后期无人可用,也许这是诸葛亮生前也没料到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