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戰功赫赫卻被人漠視的漢朝名將,最後碌碌而終!

戰爭中總是會有一些英雄脫穎而出,被人們所銘記。但是除了史書上記載的英雄外,也有很多戰功赫赫的名將被人們忽視。下面我們看一位被塵封歷史的名將--

陳湯

戰功赫赫卻被人漠視的漢朝名將,最後碌碌而終!

要論抗擊匈奴的名將裡誰最冤,那當屬陳湯莫屬,大漢朝反擊匈奴的世紀之戰,實際上是到了陳湯這裡才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陳湯年輕時喜歡讀書,學識淵博通達事理,寫得一手好文章。家中貧窮靠乞討借貸為生,被認為沒有節操,因此不被州里人所稱道。之後陳湯就西到長安去求取官職,謀得太官獻食丞一官。幾年後,富平侯張勃同陳湯交往,佩服他的才能。

初元二年(前47年),漢元帝下詔,要求公侯大臣推薦年輕的人才,張勃便向朝廷推薦了陳湯。在等待分配期間,他的父親去世,陳湯聽到了死訊,沒有奔喪回家。那個時代對奔喪、守孝十分看重。陳湯就因為這件事被人檢舉為缺乏起碼的孝道,不遵守常規行事,將陳湯拘捕下獄。

是金子總會發光,後來陳湯又被舉薦,終於當了官。經他一再要求,終於作為西域都護府副校尉,和校尉甘延壽一起出使西域。

戰功赫赫卻被人漠視的漢朝名將,最後碌碌而終!

通過觀察分析,陳湯發現了郅支單于的弱點:他手頭還沒有堅固的城池,沒有善用強弩的將士,而且和周邊諸多小國有仇……陳湯覺得此時正是消滅郅支單于的大好時機,假如不抓住,日後等他繼續發展起來,勢必真正威脅大漢。

考慮到朝廷機構臃腫,遇事很難決斷,陳湯假傳聖旨,調動漢朝屯田的“建設兵團”,又召集烏孫等受郅支單于壓迫的小國參戰。 “多國部隊”迅速抵達位於如今哈薩克斯坦南部的郅支城,經過激戰順利破城,誅殺郅支單于王室一千五百一十八人。

一戰陣斬匈奴單于,平定西域土地,奠定中華對今日新疆的主權,陳湯的功業自不必說,可是在漢朝朝廷內,卻偏偏落了個功高不賞的淒涼結局,怪只怪陳大將軍太不會來事,只知道埋頭打仗從不知抬頭巴結人,加上陳湯自己確實手腳不乾淨,有貪汙的把柄抓在御史手裡,於是功高不賞暗箭來,得勝還朝的陳湯差點因為“未奉詔”被整死,最後雖然封了關內候,可沒過一年就免爵為民,碌碌而終。

縱觀陳湯的一生,起起伏伏,充分演繹了什麼是“性格決定命運”。作為副職,他敢於假傳聖旨、夾持一把手,幹出一番膽大包天的蓋世之功。這種傳奇,古往今來可能只有他一個人創造過。回國後雖然屢屢被小人打壓,可是畢竟自己也不清白,罪名並非 “莫須有”。總體而言,落得個自然死亡的陳湯已經算幸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