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明末奇聞:端茶送水的奴才,地位竟在衝鋒陷陣的將軍之上

明末奇聞:端茶送水的奴才,地位竟在衝鋒陷陣的將軍之上

崇禎即位後,不到半年時間,就漂亮地剜掉了魏忠賢集團這顆長在帝國心腹之間的毒瘤。消息傳出,天下吏民無不歡呼雀躍。人們以為,太監凌駕於朝廷命官之上的時代終於過去了,這位英明的皇上再也不會給太監任何政治出路了。

然而,善良的人們再一次一廂情願了。雖然痛恨魏忠賢閹黨的弄權誤國,自己卻不知不覺也陷入了信用太監從而導致文武官員與太監嚴重不和的困境,這成為崇禎治國的一大短板。

帶兵打仗本是職業軍人的職責和擅事,一支軍隊應該只有一位最高軍事長官,由這位長官直接向朝廷和皇上負責,並有便宜行事的權力,這是最起碼的常識。

但明代初期就不這麼幹,為了監視軍事長官,每支派出去打仗的部隊,往往由皇帝另派一位信得過的太監充任監軍。這些太監既不懂軍事,又要依仗自己是皇帝的親信而凌駕於將領之上,種種弊端均暴露無遺。是故,太監監軍制在嘉靖時代一度被廢除,但魏忠賢得勢之後再次恢復。

明末奇聞:端茶送水的奴才,地位竟在衝鋒陷陣的將軍之上

崇禎撥亂反正,監軍太監悉數撤除,天下吏民都以為,太監監軍的故事在本朝絕不會再有了。但僅僅過了四年,一向對太監沒有好感的崇禎竟然恢復了監軍太監製,並變本加利,愈演愈烈。

崇禎再次重用太監,是建立在對文武官員的極端失望和不信任的基礎上。他認為太監是自己的身邊人,每天都和自己生活在紫禁城中,把他們派出去,如同為自己延伸了耳目。當吏部尚書閔洪學率全體朝官共同上疏反對太監干預軍政時,崇禎生氣地批評大臣們:“如果你們都能殫心竭力為國效命,朕又何必用那些內臣呢?”

崇禎在位十七年間,曾三次大規模地召募太監,前後新增太監多達一萬餘人,其人數甚至超過了魏忠賢時代。

令人遺憾的是,儘管崇禎對太監賦予了難得的信任,然而太監們回報崇禎的卻是另一番景緻:

崇禎六年(1633)七月,總兵張應昌率軍到山西南部圍剿農民軍,隨軍的監軍太監閻思印卻趁機大肆向地方官索賄,汾陽知縣費某滿足不了這位大太監的胃口,又恨又怕,悲憤中選擇了投井自殺的極端方式。

明末奇聞:端茶送水的奴才,地位竟在衝鋒陷陣的將軍之上

甲申年春天,時局已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崇禎認為可靠的仍然只有後宮的太監。他一面下令各地軍政大員率兵進京勤王,一面派出十名太監充任十支部隊的監軍——這十名備受信任的監軍太監中,赫然有閻思印的名字。看來,當年他索賄逼死朝廷命官居然沒受到一丁點處分,依然高官任做,駿馬任騎。

兵部尚書張縉彥對此堅決反對,他勸崇禎說,如今糧餉中斷,士馬虧折,督撫之類的高級官員們都因面臨危局而打算甩手不幹,驟然間給他們派去十個監軍,不僅物力供應不足,而且分散事權,冷落了督撫們的心。但崇禎一意孤行,聽不進任何反對的聲音。

很快,張尚書的預言就得到了證實:被封為定西伯的總兵官唐通接到勤王的旨令後,立即率八千軍隊奔赴北京。崇禎很高興,下令獎賞這支來之不易的軍隊,但賞銀只有區區四十兩。

賞銀低得離譜倒也罷了,令唐通完全無法接受的是,崇禎任命宦官杜之秩為其監軍。放在平時,唐通對這個從天而降的太監監軍,除了忍氣吞聲地接受,並無他法。

明末奇聞:端茶送水的奴才,地位竟在衝鋒陷陣的將軍之上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與唐通一起投降的,就是被崇禎認為忠心耿耿的太監杜之秩。更荒唐的是,李自成兵臨城下,昌平守陵太監申芝秀竟建議崇禎遜位。

當李自成圍困北京的炮聲剛剛響起時,崇禎思前想後,還是覺得只有太監最令他放心,於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被任命為守城總指揮,提督內外京城。

這個王承恩總算給了崇禎一點面子,在大明覆亡的最後時刻,他陪同崇禎一起吊死在煤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