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進口關稅下調,特斯拉5小時閃電降價,讓傳統車企汗顏!

智東西 | Origin

2018年註定是中國汽車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自宣佈新能源車合資股比開放後,進口整車及零部件降關稅終於也到來。

昨日,維持了12年的進口整車25%關稅直落至15%,激起車企、汽車圈人士、消費者一片響應、討論。更有甚者稱,這將深刻影響中國汽車產業未來數年格局。

10%的汽車關稅降幅到底意味著什麼?不同車企對此作何反應?擁抱還是抗拒,降價還是觀望?

有意思的是,第一個定義了智能電動汽車、讓一眾傳統車企汗顏的特斯拉,在這次關稅下調後的“價格戰”中,數小時內完成降價,再次在反應遲緩的傳統車企面前秀了一把速度。

一、進口車關稅降至15%——弦上之箭終發出

2006年7月1日,中國將進口整車關稅降低至25%,兌現了入世承諾。在隨後的12年裡,出於對我國汽車工業的保護,這一稅率被延續下來。

而在昨天,國家宣佈自2018年7月1日起,將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將汽車整車稅率為25%的135個稅號和稅率為20%的4個稅號的稅率降至15%,將汽車零部件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共79個稅號的稅率降至6%。

此時,距離釋放“中國將降低汽車關稅”的消息剛剛過去54天——4月10日,領導人提出,“要儘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並顯著降低汽車進口關稅。”

汽車進口關稅降低的落實時間,就在7月1日。如此重大的政策,很少有隔月落地的情況。而這一政策能夠如此快速地推進,是汽車關稅降低確實已到箭在弦上的情境。

一邊是中國汽車工業產業鏈已經相對成熟,但許多車企在合資模式及關稅保護下不思進取,需要更充分的競爭;另一邊則是中國走向世界過程中越來越高的開放要求。兩者都對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提出了需求。

雙重因素下,中國在此前就已開始研究進一步降低汽車關稅的可行性,張弓搭箭,蓄勢待發。

而來自貿易爭端中的壓力,也被認為是加速中國汽車進口關稅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內外因共同需求之下,條件趨於成熟,準備好的弦上之箭發出,進口車關稅降低靴子落地。

二、車企回應:特斯拉5小時降價 豪華品牌打太極

在汽車進口關稅降低政策公佈後,大量車企予以了積極的回應,要麼公佈車型降價幅度,要麼發生支持,也有部分車企保持了沉默。不同的回應背後,反映了關稅新政與車企不同的利益關係。智東西將其分為三個派別。

1、降價行動派:特斯拉帶頭閃電降價

在政策公佈後,特斯拉即作出了反映,相關的財務部門迅速開始了測算工作,並在5個小時之內將降價信息傳遞到了全國的銷售渠道。其降價速度之快冠絕目前公開發聲的10家汽車品牌,甚至超過了大多數傳統車企發聲明的時間,令人歎為觀止。而傳統車企中,除了吉普,其他家在降價事宜上還在打太極中。

智東西致電特斯拉官方客服獲知,特斯拉的Model S車型與Model X車型均有不同幅度的降價,其中降幅最大的Model X P100D降價最高達到9萬。並且,特斯拉的新價格是即時生效,不用等到7月1日政策落地。與此同時,對於此前已經按照老價格下單但還沒有提車的客戶,也按照最新價格執行,而上述部分產生的差價,也一併由特斯拉承擔。

進口關稅下調,特斯拉5小時閃電降價,讓傳統車企汗顏!

與特斯拉一道行動的,還有隸屬於克萊斯勒的吉普,關稅下降政策公佈後,吉普也立即降低了其大切諾基的銷售價格,不同車型降幅從5萬到6.5萬不等。

進口關稅下調,特斯拉5小時閃電降價,讓傳統車企汗顏!

2、搖旗吶喊派:歡迎,在研究,會降價

相較於特斯拉與吉普迅速調價的行動,大部分海外車企雖然也反應也不慢,但動作目前還暫時停留在口頭上。

發出公告後,寶馬第一時間予以回應,稱”非常歡迎這個決定,此舉釋放了一個很強的信號,中國將繼續開放。這一政策也將使消費者受益並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市場的活力。我們將評估目前的建議零售價格體系積極回應政府的舉措。”

奧迪則簡單地表示一句:“為最大程度地將政策利好惠及消費者,奧迪品牌將同步調整相關產品價格,具體信息將隨後於一汽-大眾奧迪官網公佈。”似乎對降價已經輕車熟路了。

被認為最可能因關稅降低政策獲利的雷克薩斯,則由母公司豐田發出聲明,明確表示將以雷克薩斯為中心進行降價,降價方案會在5月底推出,其降價的車型包括三款豐田原裝進口車,以及10款雷克薩斯車型。

此外,大眾、保時捷、沃爾沃、捷豹路虎、瑪莎拉蒂等5家汽車品牌也紛紛為進口車關稅新政打Call,表態,承諾降價。其核心意思可用三個關鍵詞來總結:表示歡迎,正在研究,未來降價。

3、保持沉默派: 多為合資大廠

智東西也觀察到,除了上述發聲支持關稅下降的海外車企,還有部分車企暫時保持了沉默,其中包括日產、本田、通用、福特、標誌雪鐵龍、現代起亞等。 其中,前四家車企已經完成了高度的在華本地化生產,進口車型佔其在華銷量比重普遍不足百分之十。而法系、韓系車當下在中國市場的情況並不樂觀。

進口關稅下調,特斯拉5小時閃電降價,讓傳統車企汗顏!

▲上汽通用

另外,由於國產品牌並不是此次關稅降低的直接關係人,因此也普遍未發聲。

從上述海外車企的不同反應中可以看到,未在中國實現本土化生產,或者是對中國市場進口有高度依賴的品牌,對汽車關稅降低的反響最為積極,在理論上他們最能收益於該政策。而已經在中國大量建廠、車型高度國產化的車企,似乎意識到新政策並不會給其帶來太多收益,因此也未貿然發聲,接下車型降價的承諾。

三、關稅降低 誰吃虧,誰受益?

那麼,進口車關稅從25%降低到15%,究竟會帶來什麼影響?對於消費者和汽車行業從業者來說,它意味著什麼?

對於消費者來說,車企已經用他們的行動展示了關稅降低的直觀影響——進口車的最終售價會降低。據測算,關稅降低10%,反映到進口車終端售價的理論降幅約為8%。購車群眾們可以享受的是,關稅降低會帶來實實在在的購車價格優惠。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降價8%是車企及經銷商完全按關稅降幅來調整售價的結果,在實際交易中車企經銷商是否會完全向消費者“讓利”,還沒有確切的答案。

而零部件進口關稅降低到6%,一方面對汽車的售價可能帶來少許降價空間,另一方面,需要用到進口件的維修保養,將會更加便宜。

而在更長遠、涉及到整個行業的影響上,進口關稅的降低將如同一張多米諾骨牌,通過傳導效應,對中國整個汽車行業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首先,國外車企尚未實現國產的、受關稅影響最大的,是旗艦豪華車型,旗艦之下的豪華車型較多實現了國產,因此不會因關稅降低而主動降價。而在關稅降至15%後,進口旗艦豪華車型將迎來一波數萬乃至上十萬元的降價,而該豪華車型的低配版,將對次豪華車型的頂配版形成一定程度的擠壓——以奧迪A8與A6為例,根據汽車之家的數據,目前奧迪A8L最低售價為68.75萬,關稅降低後,最終能在售價上獲得3-4萬的降價空間,最終售價或為64-65萬。而奧迪A6L頂配版本售價為58萬,兩者價格已經相當接近,為了進一步拉開產品線區隔,奧迪A6L也有較大概率降價。而奧迪A6L的降價又會影響到奧迪A4L。如此類推,一層層傳遞,進口豪華車因為關稅降低的降價會對整個汽車市場的車型售價形成擠壓。

在這個過程中,平行進口車因為直面車廠官方進口的競爭,失掉了原有的價格優勢,將會受到最大的衝擊,而車型的定位於售價越向下,這種傳導的作用將越小。

對於智東西重點關注的新造車勢力來說,關稅降低為奔馳、寶馬、捷豹等豪華品牌的電動車入華帶來了更多優勢,新造車勢力尤其是造豪華車的新造車公司面臨的競爭態勢加劇。以捷豹的I-Pace為例,其在關稅降低新政中也可以獲得5萬元左右的理論降價空間,可以將其售價從68萬起拉低到63萬起,與蔚來ES 8創始版補貼後47萬售價又近了一步。同樣,明確表示造30-40萬價位豪華電動車的拜騰,無疑也將更容易受到豪華品牌的衝擊。

進口關稅下調,特斯拉5小時閃電降價,讓傳統車企汗顏!

▲蔚來ES8

不過,人們普遍認為新造車勢力們的最大對手是他們的前輩——特斯拉,和特斯拉的Model 3據上述特斯拉客服透露,按照美國最低配3.5萬美元的售價,加上15%的關稅,16%左右的購置稅和10萬元其他稅費和雜費,Model 3基準版進入國內的價格大約在30多萬左右,這是一個有相當競爭力的價格。不過,由於特斯拉產能問題,目前非特斯拉車主訂車,預計要等待12—18個月。

可以看到的是,大量國外電動車入華的時間窗口正在臨近,而關稅降低把新造車的價格窗口又掩上了一截。

進口關稅下調,特斯拉5小時閃電降價,讓傳統車企汗顏!

▲Model 3

但蔚來汽車總裁秦力洪對智東西表示,他認為進口車關稅總量不大,暫時不會對蔚來的銷量產生明顯影響。

而中信證券預計,下調關稅至15%,消費者最終支付的價格將降低8%~15%,進口車消費量從目前100萬輛~120萬輛的規模,向150萬輛~200萬輛的規模邁進。在中國車市增速整體放緩的背景下,這數十萬輛的份額雖然不大,但有較大可能會與定位相近的合資品牌產品產生直接競爭,多位讀者向智東西反映,目前認為合資品牌所受衝擊將最大。一些海外車企原本的合資計劃或者說在華建廠計劃,會因關稅降低而重新評估。

而自主品牌目前被認為在關稅降低中所受影響最小,但智東西已在上述文字中說明,他們也會因為傳導效應而在價格上收到壓力。更重要的是,以領克、WEY,包括上汽榮威近期推出Marvel為代表的自主品牌升級之路,將會因為進口車關稅降低而面臨更大的阻力。

結語:關稅下調 一張多米諾骨牌已經倒下

這兩日,從一紙關稅下調通知以及不同車企對其的反映中,我們可以一窺中國車市乃至全球汽車產業的小氣候。

中國以退為進,決意開放迎向更多競爭;海外車企欣喜不已發聲支持;合資品牌在鬱悶中沉默;新造車企業對新政淡然。

儘管進口車關稅降低帶來的直接影響似乎只是一輛車的售價降低了數萬不等,但對中國的汽車工業來說,它是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海外車企、合資品牌、自主品牌、新造車等等勢力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響,繼而採取的行動又會進一步塑造中國的汽車產業。

在風雲際會的中國車市,一個重要的變量加入,往往會帶動更精彩的因變量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