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封志願者招募令引來500多逆行青年:戰疫中感覺長大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白皓 見習記者白毅鵬

農曆鼠年的鐘聲還有4個小時敲響,全省緊急啟動公共衛生一級響應,各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升級,誰能衝上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一線?

在貴州東北部戶籍人口超過45萬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青年人的勇氣被一封青年志願者招募令激發了。團貴州省委向全省團員青年發出立即行動的號召,團印江縣委緊急吹響行動號角:年滿18歲,男、女不限,身體健康,近一個月無發熱等病史的青年,請報名加入志願者隊伍,走上防疫一線。

醫學、護理及相關專業的青年組成醫護類志願服務隊,在各交通卡口體溫測量,協助醫院開展健康篩查等基礎醫療服務工作;其他身體健康的青年組成機動志願服務隊,開展秩序維護、便民服務、電話隨訪等工作。

招募令發出,聯絡電話響個不停,團印江縣委先後收到了644份報名材料。“有縣城青年,有學校老師學生,還有返鄉的大學生。”團印江縣委書記甘歲月說。

家住印江縣朗溪鎮鐵家村的楊浪是當地的一名駕校教練,看到招募令後,他立即線上提交了報名表,害怕網上沒報名成功,他第一時間通過電話聯繫了甘歲月。

“天冷,邊界執勤能受得了麼?”甘歲月問。“肯定沒問題。”楊浪沒有一點猶豫。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大二男生黃國輝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招募令,在和父親商量後,他很快填好了網絡報名表,“爸爸是警察,他非常支持我去。”

奶奶特別擔心黃國輝的安全,這場防疫戰的對手看不見、摸不著,所有人都躲在家裡的時候要去防控一線接觸大量的人,感染風險高。黃國輝告訴奶奶,自己年輕,這時候最需要年輕人上,“我會多注意防護的。”

報名當天,黃國輝心切,直接走到了團縣委辦公室,現場確認有沒有報名成功。

經過縣人民醫院的培訓後,1月30日凌晨0時,黃國輝和志願者同伴們抵達了高速路口的檢測卡點。此時,氣溫-1℃,飄著雨夾雪,志願者們協助8位民警和8名醫護人員檢查登記過往車輛信息,車上所有人的身份證信息、家庭住址和流動去向都要記錄清楚,每個人都要用體溫槍測3次體溫。

一封志愿者招募令引来500多逆行青年:战疫中感觉长大了

青年志願者黃國輝在高速路口登記過往車輛信息

陰冷潮溼的路口,讓所有守著卡點的人不論穿多少衣服都感覺寒風刺骨,後半夜,大家感到睏乏,越是這時,越要提高警惕,漏掉任何一個發熱者,都可能給整個縣城增加一分風險。

1月31日凌晨5時許,一輛從上海返回印江縣的車輛在高速路口被攔了下來,“大家過來一下,離我們稍微遠點!”兩名志願者突然對身旁工作人員大喊了一聲。

正在值班點的帳篷裡整理信息的黃國輝驚出一聲冷汗,快速向現場跑去,他驚呆了——志願者同伴在為車輛後排乘客測量體溫時,發現一位老人已經沒有了呼吸,車上其餘人的體溫測量結果顯示,有人正在發熱!

現場應急保障的救護車迅速啟動,靠近這輛返鄉轎車,醫護人員穿戴了更嚴密的防護裝備,上前瞭解情況。“警燈一直閃,氣氛好緊張,陣仗好大。”黃國輝真感覺到了一絲戰場上的味道。

縣人民醫院救護車拉走了車上的人,兩名志願者朋友也被迅速隔離觀察。黃國輝把這件事跟父親說了一次,父親回了一句話:“接下來一定小心。”黃國輝感覺,這話透著爸爸對自己的支持和信任,要一直在防疫一線幹下去。

萬幸的是,兩位被隔離觀察的志願者同伴都沒有被感染。車上的人,都不是新冠肺炎患者。

在印江縣高速出口卡點上,4支青年志願者隊伍24小時輪流上崗,每支隊伍10名青年志願者,一支隊伍負責8個小時的卡點值勤,大家接力在高速路口值守了半個多月。黃國輝是第二小組的組長,他所在的小組有4名醫護專業的大學生,大家都形成了默契,隨時提醒彼此帶好口罩,洗手消毒,保持距離。

“在這段防疫最吃勁的時期,365名青年志願者分成26支隊伍,始終守在全縣防疫的第一線。”甘歲月說,全縣防控指揮部的要求是每一個青年志願者自覺的行動口令。

2月16日起,貴州省決定陸續取消在疫情防控中設立的省內路口關卡,此前,貴州省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會,要求既要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又要打好脫貧攻堅戰。

印江縣在2019年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但今年貴州省“兩會”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對印江縣來說,有序組織恢復春耕生產是“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錯、一天不能耽誤”的事。

一封志愿者招募令引来500多逆行青年:战疫中感觉长大了

結束服務後,青年志願者在高速公路執勤卡點合影

2月16日從卡點上撤下的黃國輝和同伴們沒有休息,直接到印江縣的各個居民小區報到,黃國輝被分到了中洲小區。隨著青年志願者力量充實到社區,縣城裡“毛細血管”的工作力量得到加強,各個部門抽調到社區防控的公職人員得已陸續撤回原本的工作崗位,為有序復耕復工復產提供保障。

24歲的志願者楊友齊的任務是對印江縣西環客運站前1000平方米的街道進行消毒,同時協助各種物資的調配。每天早上8時,他都準時騎著電動“小毛驢”開始工作,後座上經常拉著各種防疫物資,最重的是60升的消毒噴霧箱,忙碌的他夜裡回到宿舍常常接近凌晨。

楊友齊給自己的定位是“補位”,“要讓一些對恢復生產秩序有幫助的公職人員撤回原崗位,我們頂上。”他認為,這也是一種服務大局,“生活還是要繼續的。”如今,因為有了青年志願者在社區的幫助,印江縣易地扶貧搬遷社區興民社區的工作人員全部撤回到了社區就業服務工作中。

這一個多月的戰“疫”時間裡,印江全縣有518名青年志願者走上防疫一線。楊友齊幾乎每天吃泡麵,有一次媽媽打電話問他吃了什麼,吃著泡麵的他告訴媽媽正在吃紅燒牛肉飯。楊友齊看來,志願者們的服務過程很辛苦,但這一個多月讓大家都長大了、成熟了,“大家看到我的‘小毛驢’就看到了志願者的溫暖和擔當,我們也能用實際行動守護自己的家鄉。”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