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除了學習習慣,你會給孩子刷“三觀”嗎?

大家好,我是關心孩子教育的爸爸——隨便看看微笑不語。教育原創經驗分享發文不易,還望各位多多支持,謝謝大家。

進跟大家了得是關於學習習慣和“刷三觀”的話題。

前者已經是老生常談了,我們無論是生活還是網絡上都會看到大量的這方面的經驗、分享。今天我就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的體會,總結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我想說,無論是誰都希望自己、孩子們做任何事情都能夠“事半功倍”。但是往往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總是那麼大。在我看來,做成某一個具體的目標,比如孩子書寫、閱讀、習作、健康體魄、品德修養……等等一些具體的事情上如果採用了正確的引導方式,培養了孩子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或者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就可以稱之為事半功倍。但是它一定不是人生一個階段的詮釋。生活的本身,如果沒有目標,無論如何也是談不上事半功倍的。

接下來我就幾個方面論述下我對於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候應該注重哪些習慣以及在培養習慣之前需要做的“刷三觀”問題進行論述,我想,這些問題解決了,那麼孩子在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目標的。

一、刷三觀

除了學習習慣,你會給孩子刷“三觀”嗎?

老話說“三歲看老”,雖不絕對,但是其意識導向卻是正確的。小時候最關鍵的還真不一定是這個孩子的學識能力,因為學識是可以後天補的。最重要的我認為恰恰是孩子的“三觀”是否正!關於三觀是哪三觀,什麼樣的三觀才是“正”的我就不再贅述了,比如待人接物、比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道理,比如與人為善、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比如天道酬勤、比如人在走天在看、比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相信除了極個別的人意外絕大多數人的標準對“三觀”的理解或許會有出入,但是整體不會相差太大的。事實上孩子從上學(包括幼兒園)開始就已經在接受這方面的引導了,最大的問題在於家庭教育在這方面有沒有做足功課!我們常說“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位熊家長”,其實這不就是三觀傳承問題嗎?

有個建議我想跟大家說一下,我建議對孩子的教育多用“正面教育”。在生活中我們無法避免讓孩子們接觸到一些負面信息,這時候就非常考驗父母的能力了,其實任何事情哪怕是極其負面的,一旦孩子接觸到了,我們都是可以通過引導讓孩子從中獲得正面信息,這種思辨的能力,不僅僅是為了呵護孩子們的善良心靈,它還能夠在言傳身教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學會“辯證”的去看問題,即使未來孩子遇到更多的負面信息,由於其正面的三觀很強,他們也是可以從中吸收一些有價值的收穫。畢竟我們水也阻止不了這些事情的發生,但是每個人都是可以影響到孩子如何看問題。——我覺得這個能力如果能培養起來,那麼孩子的整個人生可能會過的比很多人都更加的幸福。

二、培養習慣

如果說“刷三觀”屬於思想上的教育,那麼培養習慣則是具體行為上的指導了。

關於“習慣”的話題已經非常多了,這裡我就不展開了,我只把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幾個習慣寫一下:

1、生活習慣

除了學習習慣,你會給孩子刷“三觀”嗎?

這裡包括生活自理、作息、衛生、勤儉節約等等習慣。

劃重點——父母要以身作則。

2、勞動習慣

除了學習習慣,你會給孩子刷“三觀”嗎?

我常根兒子講“勞動讓人從猴子變成了人”,你要是不勞動,那麼沒準哪天就變回猴子了。哈哈~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尤其是現在,如此便捷的時代,不做飯叫個外賣就解決了,不打掃衛生,叫個家政就解決了……

劃重點——父母要以身作則。

3、學習習慣

除了什麼課前預習、課中認真聽講、課後認真複習完成作業……這些常規的學習習慣,我覺得還有閱讀習慣、書寫習慣、筆記習慣、思考習慣、學習計劃習慣、鑽研問題的習慣、動手操作的習慣……

其實現在的小學課內設計的課程已經涵蓋了非常多的部分,如果家長有心、有能力完全可以以可謂為基礎相應的進行拓展、補充。

學習習慣是每個孩子最最重要的習慣之一,它的影響也是會關係到孩子一生的。我個人的頭條號分享的大都是我在培養孩子學習習慣時候的一些經驗,如果有興趣,大家可以去看看。很多習慣其實看上去真的是非常的繁瑣,但是堅持下來,當它們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之後,那麼再從效率的角度去看,那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附上一張圖,這張圖上的好習慣可是真不少:

除了學習習慣,你會給孩子刷“三觀”嗎?

三、樹立志向、目標

之所以把“志向”拿出來單獨說,是因為這些年來我感覺自己出現了問題。小時候或者說年輕的時候有那麼多的“理想”做任何事情都充滿了激情,那是因為自己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自己做的事情是實現目標的必然過程……

可是後來隨著家庭、事業的穩定,人也漸漸的變得懶惰了起來。很難找到刺激自己的事情了。好比我開頭條之處,感覺有千言萬語要寫出來分享給有需要的人,然而事實上是寫到現在已經感到“疲態盡顯”,因為我既不想成為什麼教育大人,也不想成為什麼自媒體人……所以做這件事兒我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動力也就越來越不足了。

孩子們也是一樣,如果沒有一個志向、沒有一個目標那麼對他們來說每天都是重複重複再重複,無論做什麼好像都是像木偶一樣去完成老師、家長佈置的任務罷了。而如果孩子們有自己的目標、志向,那麼他們就會認為自己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去做的努力,如此一來,我相信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除了學習習慣,你會給孩子刷“三觀”嗎?

四、父母以身作則

這點我只列個標題就行了,我相信,人人都會認同這個問題吧。

我是隨便看看微笑不語,一位比較關心孩子教育的爸爸,如果您有興趣和我一起交流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得與失,請點擊關注,或者給我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