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分析|Token始于暗网,又将被抛于暗网?

分析|Token始于暗网,又将被抛于暗网?

到目前为止,暗网这艘巨轮已经航行了数年,加密货币成功扮演了暗网燃料的角色。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犯罪分子在暗网每年所获得利润约有1亿美元。暗网中通行的虚拟货币比特币,不需要信用卡和银行账户信息就能完成交易,能够进一步逃脱监管。

暗网“暗”在哪里?

“暗网”是指具有较高私密性的私人网络,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起初暗网是网络中比较隐秘的部分,并且是平静而无害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暗网逐渐成为犯罪活动的天堂。

犯罪活动渗透暗网的简要历史发展:

2015年2月,Ross Ulbricht因贩卖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毒品而被判为终身监禁。

同年3月,Tomáš Jiříkovský由于试图从暗网中盗窃大量比特币在捷克被捕。

6个月之后,2015年9月,Trendon Shavers承认策划了15亿美元的庞氏骗局。

此事发生不久之后,法国Mark Karpelès挪用Mt. Gox加密货币交易所资金总额达到39亿。

之后Mark Karpelès就被捕,并被指控欺诈。

…….

然而,这些犯罪事件的发生并没有真正撼动暗网的地位。暗网不但为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的交流渠道,还充分利用了加密货币(尤其是比特币)便捷交易等特点。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网络是一座冰山,我们在海面之上进行着互联网的狂欢,暗网就是冰冷的海面下嗜血的大白鲨,伺机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加密货币“满足”了暗网的胃口吗?

使用加密货币执行交易可以做到“雁过不留痕”。这个“优势”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意义不大,但对于暗网交易者来说,它可以大幅度降低从银行系统转账后被警方跟踪的风险。除比特币外,像门罗币也具有稳定的、接收资金的地址。尽管收款地址可以被追踪,但只是一串字符而已,并不能追溯到原始持有主人。

暗网中的加密货币交易量令人震惊。从贩卖儿童色情作品到交易非法毒品,都是大额资金交易,而且交易过程不容许有任何延误。交易者要求使用更加安全可靠的手段接收资金,这时加密货币因为其匿名性、安全性就成为最佳选择。

加密货币“沦陷”了多少?

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结果表明,47%涉及比特币的交易都是在暗网进行的。也就是说,一半比特币致力于满足暗网中的黑手党需求,剩下的一半才属于加密货币爱好者。除此以外,加密货币匿名性的概念现在或多或少已经变成了闹剧。

比特币因其完全匿名性而在市场上收到追捧,但是,只要你有娴熟的区块链技术,个人完全可以得知网络中进行大宗交易的地址。

除比特币外,目前像莱特币和门罗币这样的加密货币也在市场上“风头劲起”,这是比特币经济派生出的代币经济。因为这些代币在交易过程中更加快捷、可靠、匿名性更高、交易手续费用更低,所以更受欢迎。

加密货币在暗网中的尴尬

分析|Token始于暗网,又将被抛于暗网?

2017.6.11-2018.6.11比特币价格波动

当一个门罗币的价格达到157美元时,谁也不想花1个价值6000美元的比特币在暗网交易。一般情况下,如果持有像比特币、以太坊这样成本比较高的价值币时,人们并不愿意以当前的价格交易。同理,交易者认为自己手中的其他低价代币在未来价格会暴涨,自然也不愿意以当前的低价格交易。因此,交易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分析|Token始于暗网,又将被抛于暗网?

加密货币交易速度VS Visa&Paypal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比特币在暗网的交易量锐减。虽然很多人认为这是由于比特币的价格激增导致的,但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区块链网络的交易速度非常缓慢。这也体现了比特币作为一种加密货币的受欢迎程度。

据统计,大量未确认的比特币交易总量达到近60000个,更严重时能达到150000左右。

分析|Token始于暗网,又将被抛于暗网?

比特币ATMs 数量排名前十国家

2017年,一些诸如像DNM名声在外的暗网饱经动荡,近期像Alphabay和Hansa这样的暗网也已关停,而在DDoS攻击下,其他网站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鉴于大量的事实,监管机构或许将对加密货币领域采取一些措施,施加压力,但从目前来看,最坏的情况似乎还没有到来。

扩展性问题导致了交易费用的增加,比特币因此在暗网没落。一部分解决网络中的算力问题的矿工也已经证明,交易和挖矿不再像以前一样赚钱了。

因此,由于交易量激增而导致交易费用增加是一个无法逃避的事实。这一点极大程度上阻碍了意图立即满足自身需求的暗网用户。谁愿意除了花30美元购买毒品外,还要再多花35美元的交易费?

如今,区块链已经成为暗网离不开的一部分,同时,加密货币促进了暗网的发展。尽管近期暗网遭到多方攻击以及比特币使用逐步减退,但未来的事情,谁又能说的准呢?

原作者 | DashBouquet

编译 | UP团队

关于区块链,我们只是比别人更用心了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