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赵大伟:传统企业“币改”攻略

火讯财经注:7月5日,FCoin 发表公告开启 FCoin 币改试验区,消息公布后,引来很多人的关注。元道和孟岩也纷纷表示支持张健开启 FCoin 币改试验区。那么,到底什么是“币改”?“币改”的方向和要点是什么?如何将“币改”推行下去?它又存在哪些误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作者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赵大伟:传统企业“币改”攻略

1、什么是“币改”

传统企业拥抱区块链,大体三个维度: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模式,区块链思维。

区块链虽然是技术创新,但更重要的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模式创新,即结合通证经济的生产关系变革。币改,就是进行通证经济改造。

何为通证经济?一个是基于通证的价值互联网,让每个个体、每个组织都能够基于自己的劳动力、生产力发行通证,形成自金融范式;一个是基于通证的大规模群体协作,让每个创造价值的角色都能够公平地分享价值,充分调动参与动力,形成自组织形态。币改,就是赋予传统企业以“自金融”和“自组织”的能力,这是区块链变革生产关系的本质。

2、为什么要“币改”?

这个其实不用赘述。如果能形成“自金融”和“自组织”,还不值得投入吗?

3、“币改”的方向

币改,目的是推动人类群体协作范式进入新的阶段,或者说构建新型的群体协作关系,这种组织我称之为BTC(Blockchain Token-economyCommunity)——区块链通证经济社区型组织。BTC组织形态具有以下4个典型特征。

(1)去中介化

人们因为信息不对称、信任不对称,形成了一系列的中介机构。正是因为我们不信任对方,所以我们不敢直接借钱给到陌生人,所以需要银行这样的金融中介,在促进群体协作方面,这些金融中介在历史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每多一层中介,我们都需要把财富分出去一部分,到最后,劳动者只拿到了财富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的财富都集中在了这些金融中介手上,贫富差距也就越来越明显。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让陌生人之间在没有第三方金融中介的情况下,能够彼此信任,实现价值流转,这是非常伟大的事情。银行、财富管理公司、PE机构等等,都是某种程度的中介,代理商算是产业中介,企业也是一种中介,在区块链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这些中介都将面目全非。

(2)社区化

按照张五常《企业的契约性质》的观点,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企业代替市场的实质,是一套契约体系对另一套契约体系的替代。传统的公司制就是一套契约体系,包括与员工的雇佣合同,与经销商的分销合同,与供货商的采购合同,等等。在公司制的框架之下,组织的边界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在区块链时代,组织的边界实际上是非常动态的、柔性的。人与人之间可以基于项目、基于智能合约、基于通证进行动态协作,不见得一定要约束在封闭的组织边界之内。这种组织形态,我们叫做社区型组织。比特币体系就是一个社区型组织。区块链技术,就是协议层的技术,就是用技术来表达契约。当旧的契约体系无法满足生产力的需求时,必然会被新的契约体系所替代。

(3)C2B

传统的价值创造方式,我们叫做B2C。在B2C的框架之下,一个生产型企业需要各种各样的成本,向银行或VC机构融资所带来的资金成本,打广告、铺渠道所形成的营销成本,因为把握不准客户需求形成的库存成本,因为架构整个运营体系所形成的管理成本,等等。这些成本在B2C时代是必要的,而且合理的。但是在区块链时代,就显得很不合理了。区块链时代的逻辑是C2B,我们应该从用户那里拿到资金,拿到资金也就意味着拿到了订单,拿到了订单就可以按需生产,那么还需要承担我们上面讲的资金成本、库存成本、营销成本、管理成本等这些成本吗?这就是区块链带来的价值,让产业资源重新配置,极大程度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4)价值共享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所批判的是“货币资本主义”,即资本家(出钱的人)分享剩余价值,而劳动者只能领取薪资,这是不合理的。货币资本主义有其历史意义,尤其是工业革命时代,很多业务都是资金密集型的。但是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仅仅是资本家分享剩余价值是不合时宜的了,所有创造价值的角色都应该公平地分享价值增值,我们叫做“全要素资本主义”。而这种价值激励的媒介,就是Token(通证)。所有人的行为,都会体现到通证上面,每个通证持有者都可以分享到通证增值带来的收益。这是一种新的分配机制,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

4、"币改"的要点

第一,通证三种属性必须解耦

货币属性、激励属性、治理属性需要解耦,不然运转起来会很别扭。货币属性,代表了产业自金融能力,它的总量设定、增发机制应该锚定生态GDP,流转机制不是分配逻辑,而是货币经济的循环逻辑。激励属性,投射的是系统的所有者权益与成长权益,是基于“行为挖矿”的分配逻辑。治理属性,需要兼顾效率与公平,中心化与去中心化都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同的治理场景,需要不同的治理手段。

这一点,我认为绝大多数的项目都没有搞清楚,所以这个放在第一条。

第二,社群共识必须分层设计

目前的区块链项目社群,大多是“投资者”社群,而且多为短期偏好的投资者。从项目成长角度而言,仅有这类群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打造生态使用者社群、社区治理者社群,而这两方面现在都很欠缺。投资者有投资者的共识,使用者有使用者的共识,治理者有治理者的共识,共识机制也要分开设计。

第三,打造“产业新城”,而不是做“旧城改造”

我原来在和君体系做的就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触动既有的利益格局,这个事情是非常有难度的。尤其是利益错综复杂的大企业。如果推行“币改”,我的建议是不要搞“旧城改造”,而要做“产业新城”,找个方式把原来的产业资源嫁接过来就好。

5、币改的误区

(1)币改不等于单纯地发币。在链上发个币是非常简单的一个动作,甚至推动这个币上交易所也不是太难的动作。发币、上所,只是开始,没有对社区生态整体治理的思考,没有对社区成员精细化的运营,发没发币,也没啥区别。

(2)币改也不是单纯的积分上链或者股权上链。在链上发个积分通证,或者股权通证,难度也不大。关键还是有没有一套适应区块链时代的利益分配关系,不调整生产关系,通证的价值根本发挥不出来。

(3)币改也不意味着组织都成为松散的去中心化组织。不同类型的组织、不同类型的行业、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应的治理机制都不见得一致。如果设计不当,可能效率和公平都没法顾及。

(4)币改也不意味着一定要等到区块链技术完全成熟才能做。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也是搭载通证的最佳载体。但是在区块链技术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如果有其他方式让中心透明化,形成信任,进而运转通证,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5)币改也不意味着要一步到位实现“货币化”。通证的关键确实是在于“通”,即流动性,尤其是做到货币般的流动性。但是当技术、市场、政策都无法支持的时候,我们至少可以先发挥出其激励属性,构建起社群规模,等待时机,稍晚启动生态货币。

币改这件事,难度不小。既缺乏成熟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同时也面临着不确定的政策风险,同时还会应对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但,这件事还要不要干?我们希不希望打造一个更加高效的金融体系来服务于生产者?我们希望不希望打造一个更加柔性化的协作网络来实现个体价值?

如果确定要干,上面提到的问题,就是需要被克服的。

传统金融模型已经穷途末路,人类迫切需要一套新型的协作关系。美国为什么发起贸易战争?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中国该如何应对?短期该如何做?长期又该如何做?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拥抱区块链通证经济,至少是一个可选的方向。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且行且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