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史上最早的七言律詩,曾被稱為“唐詩七律第一”!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詩歌在先秦兩漢時期還是以民歌為主,到魏晉時期則發展為文人詩,這個時候的詩在體裁形式上逐漸被文人們有意識地進行改進,如五言詩的定型便是其中典型案例。

而到南北朝時期文人們又對詩的音韻變化加以有意識地規範,形成了早期不成文的格律,如四聲八病之說,永明體的出現都代表著古體詩向近體詩的轉變。

史上最早的七言律詩,曾被稱為“唐詩七律第一”!

直到唐代,這種轉變才徹底完成,形成了格律規範的近體格律詩。而唐代格律詩的定型離不開兩位初唐詩人:宋之問和沈佺期。二人都都律詩的規範做出很大貢獻,尤其是沈佺期對最為嚴謹的七言律詩的定型貢獻尤為顯著。

下面這首《獨不見》便是沈佺期的代表作,堪稱唐詩七律的奠基之作,甚至被稱為“冠絕一朝的神作”:

獨不見

唐·沈佺期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史上最早的七言律詩,曾被稱為“唐詩七律第一”!

《獨不見》是古樂府詩題,沈佺期在作此詩時雖然有意識地將押韻、格律、對仗等等嚴謹化,但當時詩壇尚無七律之說,故而這首詩本該屬樂府詩。然而這首詩各個角度都是符合律詩規範,為後世律詩提供了典型模板,因而後世也將這首詩歸為七言律詩!

這首《獨不見》所寫的是少婦思念十年戍邊不歸的丈夫。首聯便從少婦閨房寫起,描寫閨房之美,而樑上“雙棲”的海燕卻勾起了少婦的愁緒。進而頷聯便以景襯托愁情:“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秋深天涼,砧聲杵杵,然而丈夫十年未歸,此刻不見得愁苦可想而知。

史上最早的七言律詩,曾被稱為“唐詩七律第一”!

頸聯進一步深化此情;“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十年不見,音訊斷絕,而少婦深閨秋夜,思念、擔憂、寂寞、孤獨種種情緒,越加讓人愁上加愁,難以入眠。尾聯則再次借景抒情,將“含愁獨不見”之情藉助“明月照流黃”之景渲染襯托,不勝其愁,空自怨怪明月!

沈佺期的這首詩在題材內容和語言方面都未脫南朝豔麗之風,但在結構體式方面卻嚴謹無比,起承轉合分明,押韻格律對仗也無可挑剔,境界也頗為廣遠,即便與盛唐時期的七律相比也不遑多讓。

史上最早的七言律詩,曾被稱為“唐詩七律第一”!

這首《獨不見》作為七言律詩的奠基之作,對後世影響極大。而歷代詩家對此詩評價也很高,有詩人稱其:“神到之作,取冠一朝”,甚至有詩論家推崇此詩為“唐詩七律第一”!雖是一家之言,但也足見此詩影響之深遠!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