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們怎樣看待共享充電寶目前的處境?

IT鏈路資訊


在我看來,共享充電寶的本質就是租賃模式。實際情況就是商家提供小一塊地方,平臺準備一個裝有充電寶的機器,用戶掃碼去租充電寶。共享充電寶為什麼發展不下去了?根本的原因在於模式不靠譜,下面可以具體分析一下:

手機充電不是剛需

在分析用戶需求的時候,有一些評價標準。比如衣食住行是我們所必需的,通常把這一類需求叫剛需。滴滴、摩拜為什麼風生水起?因為他們在解決出行的問題,出行就是一種剛需。所以資本非常看好他們,願意給他們鉅額的資金支持。而充電卻不是必需的,尤其是你不一定需要在吃飯或者逛商場的時候去充電。這就產生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使用的頻率很低。

單價低,閒置多

每次使用充電寶的費用大概是1元錢,而日常使用的頻率都很低。上班族一般平時會在公司充電,一般手機在不用的時候都是插著充電器。那麼到了週末一般也會充好電再去外面,沒有電的時候其實並不常見。如果需要充電一般也會自備一個充電寶,隨時攜帶也並不麻煩。本來商家就一般是週末人比較多,平時大家多在辦公室和家裡。所以這裡面的閒置時間會很長,這樣算下來一個月收不了多少錢。

維護成本很高

這裡包括幾塊維護成本:一方面是商家的維護成本,你放個機器在這裡,而且這些充電寶本身也需要充電,你總得給商家一些費用,這就是一筆固定的成本了。另一方面是人員的維護成本,這些充電寶你總得保證它可以正常使用,如果都是壞的這個事情就沒法做了。所以要有人員定期去檢查充電寶的情況,這也是一塊成本。此外,還是充電寶的損壞率,可能有些充電寶因為各種原因壞了,這個就需要更換,也是一個不小的成本。


光榮與夢想1987


先不談共享充電寶的處境,先說說我的兩次使用共享充電寶的體驗,我的手機蘋果7,用了一年半多,重度使用者,用到現在電池充滿電基本上能用3個小時左右,所以我只要出門要麼帶上充電寶,要麼帶上安卓的備用機,我平時工作主要是用這臺蘋果手機,所以上班時也都是邊充電邊用。

第一次用共享充電寶是有一次突然臨時要區參加一個活動,當時手機電量也不多了,正好公司樓下就要共享充電寶,於是就借了一個,很方便,支付寶掃碼免押金租借。去活動的路上,手機就已經充滿了,到了地方,顯示附近有可以還充電寶的地方,但是由於對周圍不太熟悉,繞了一圈,用了大概十幾分鐘的時間才找到地方還。一共用了一個多小時,收費2元。

第二次也是因為臨時要出去辦事,於是又借了一個充電寶,也是再還的時候因為對周圍不熟悉,找了很長時間才找到地方,好不容易找到地方這個點的位置又是滿的,還不了,所以只能重新找,最後總共用了半個多小時才找到地方還。

總的來說兩次體驗感覺也還行,因為確實提供了方便,不然我的手機肯定是半路就沒電了,唯一的缺點就是還的時候地方太難找了。如果下次我忘帶充電寶,我還是會用共享充電寶的。

好了,我是姜海洲,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用就給我點個贊吧,更多金融知識關注海洲實時動態。


姜海州


最近兩年,中國的共享經濟發展迅速,從共享單車開始,到共享籃球、共享雨傘、共享馬紮、共享充電寶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到了2017年年底,除了共享單車的好幾個品牌倒閉,另外幾個共享項目也掙扎在垂死的邊緣。其中就有共享充電寶。

當時,電商平臺聚美優品宣佈將以3億元人民幣收購充電寶租賃企業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陳歐出任董事長,而聚美優品也將持有“街電科技”近六成的股份。隨後,萬達公子王思聰在朋友圈發文稱:共享充電寶能成我就吃翔,立貼為證。

事實證明,王思聰的判斷是對的。上線僅7個月,共享充電寶公司“樂電”就宣佈停止運營了。泡泡充電和放電科技也沒能熬過一年;融資過億的HI電也出現疑似裁員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宣佈停止運營是必然趨勢。

那麼問題來了:共享充電寶看起來需求很大,為什麼沒有經過春天直接遭遇寒冬?

1.安全性問題。充電寶如果不合格會出現嚴重的問題,輕則燃燒,重則爆炸;質量必須要過關,日常檢修維護要到位;當然還有惡意向用戶植入廣告代碼,後臺偷偷下載應用等。

2.手機在外充電不是高頻需求。手機雖然是一個高頻的產品,但是手機在外面充電並不是一個高頻的需求。它和出行不一樣,摩拜們一輛車可以一天使用三四次,而充電寶卻很難。據行業領頭羊街電的一份數據:全國投放140萬個充電寶,每天只有22萬單,利用率只有16%不到;摩拜們投放的單車利用率是300%到400%;相比單車共享充電寶只能說是超低頻。不能高頻使用,也就意味著盈利週期的時間拉長,這是整個行業所不願意看到的。

3.消費者習慣限制市場。用戶們習慣出門充滿電,或者帶一個充電寶,當時共享充電寶橫空出世的時候就被某些媒體稱作偽需求。當然有需求是肯定的,只是用戶們還不習慣。因為人對手機的依賴越來越嚴重,出門都會觀察手機電量,不帶充電寶的人是極少。

4.對資金的需求太大。表面上看共享充電寶就是一個互聯網租賃充電寶的生意,成本就是充電寶、機櫃、場地、運營人員、推廣費用等等。但是它確實一個重資產的行為,雖然沒有共享單車的成本高,每臺充電寶的費用按照100元計算,100萬臺就是1個億;還不加上運營、廣告、機櫃的費用,沒有大量的 資金支持是根本玩不轉的。

當然共享充電寶還可能受其他影響:快充的進步,以及未來電池技術的發展,如石墨烯的應用,也許要不了三五年,充電不再是用戶們的痛點。然而眼下,用戶們普遍的做法還是隨身備一個安全、耐用的充電寶。


品勝


共享充電寶這個東西到底能夠做大做強嗎?就從需求量來說想做大並不容易,但是存在的必要性還是有的,因為每個人總會遇到手機快沒電的時候,但是需求量也基本上在餐廳KTV電影院等會有短時間停留的地方,拋開這幾個場景借充電寶的就不多了,所以在場景上面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正是由於場景所限一個櫃檯最多也就擺兩個小盒子而已,所以多品牌基本上發展不起來,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東西跟商家利益無關,要是有品牌先入為主了第二個品牌就不會有機會了,所以基本上現在一家獨大的就是 街電 了,基本上覆蓋率是上去了但是這個產品有個邏輯問題就是並不是必需品,用戶使用的頻次也不夠高,況且共享充電寶不比共享單車,這是自己可以買而且成本不高的一個東西啊!



共享單車大部分人每天上下班還有固定的使用需求,也可以“圈錢”性的推出月卡年卡這些東西,但共享充電寶你說辦個月卡聽上去就有些搞笑了吧,成不了剛需和使用頻次低是兩個最大的問題,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王思聰不看好共享充電寶的原因,還有說白了共享經濟就是走資本路線的,就是要短時間做大做強繼續融資,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但是共享充電寶並沒有這樣的基因!


還有一個BUG就是你手機真沒電關機了是不能借充電寶的,因為你要先掃一掃付押金...


共享充電寶不是剛需產品、使用頻次低、不能培養用戶習慣、還不能推出促銷活動刺激消費、而且很難像共享單車一樣做大做強,我站在中立的角度評判就是:可以存在但是做大很難!所以最後的結局應該很大概率就是倒閉,因為你並不能讓資本持續給你供血融資,最後我要嘲諷一下的就是大家都是嚴重的低頭族+強迫症了,出門一定會把手機充滿電的~


水哥愛搞機


大家對於共享充電寶可能還停留在王思聰和陳歐打賭呢。現在非常盛行共享經濟,比如說共享單車。但是個人認為,共享的產品也一定是用戶需求量大的產品。


出行不方便的人多了,共享單車才能受到歡迎。而充電寶有沒有市場呢?個人覺得是有的,大多數人出門都會攜帶一個充電寶,但是對於經常使用手機的快遞小哥或者是忘記帶充電寶的朋友來說,這個共享充電寶就會變的非常有用。相比於共享單車,他們付出的運維費用要少很多。

但是很多人覺得共享充電寶是否會隨著充電技術的進步而失寵呢?個人覺得至少在目前來說,手機的電池似乎還達不到這個水平,充電寶還是有發展空間的。


不過除了這些方面,值得擔憂的還有大家對於共享充電寶安全性的擔憂和電池壽命的擔憂,因為只要是電池在長時間的使用之後就會出現損耗,但其實相比於共享單車而言,共享充電寶的損耗是很少的。

目前的市場上,共享經濟已經變少了,而共享充電寶還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入場的巨頭也很多,真正活下來的才是贏家,所以共享充電寶目前所處的境遇還是搶佔市場,爭奪用戶的環節。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共享充電寶也不是必須,所以共享充電寶在未來的盈利模式是需要改變和創新這是最重要的。對於互聯網巨頭來說,共享充電寶其實也是一個性價比不俗的移動支付拉新入口。


媒體訓練營


共享充電寶目前的處境比較尷尬,陳歐也逃離共享充電寶,搞別的去了。共享充電寶是不是資本堆積起來的偽需求呢?

共享充電寶,先說是不是偽需求呢,是不是具備剛需性使用。手機充電是具體剛性需求的,但是看看充電的場景都有哪些呢?在公司充電,在家裡充電,在車站充電,在火車上充電等等。手機充電的場景來說,非常多,而且目前充電寶已經很普遍了,基本人手一個,而且目前很多手機都有快充功能,用共享充電寶大眾化不具備個性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手機如果沒有電關機了,共享充電寶是無法掃碼使用的,這也是一個很不方便的地方。再有就是共享充電寶的借還不便。比如我手機快要沒電了,借了一個共享充電寶,馬上要上火車了,來不及還,到了另外一個城市,也不一定有還的地方,而且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費用也是很高的。共享充電寶的應用場景比較單一而且具備條件限制,所以我認為共享充電寶並不具備剛性使用的需求。

共享充電寶的盈利模式,也有待考量。雖然運營成本低,但是目前使用率也不高,如此的不慍不火是最尷尬的。基本都是半小時免費,以後開始收費。這樣的盈利模式不適合國人,因為一般不太注重時間成本的人會使用,但開始收費,可能多數都不用了,還了以後重新掃,佔盡便宜。盈利模式基本不在考慮範圍,因為是低頻使用。

有人說共享充電寶是線下支付的一個巨大的流量風口,現在基本都是在有意無意的去說流量入口,但是我個人認為共享充電寶因為使用率低,使用條件受限等原因,並沒有太多人使用,自然沒有形成巨大的流量入口,也就是談不上數據的價值了。

綜合以上幾點,我認為共享充電寶是資本堆積起來的偽需求


黑夜的眼睛Honor


共享本是個不錯的概念,共享單車的成功就說明了這一點。但是共享不是萬能的,超出其合理的範圍必然要遭遇不可避免的失敗。此次充電寶的遭遇就說明了這一點。

與世界上其他任何事物一樣。共享概念及其產品的適用範圍要以人們的接受程度為限度。比如說不考慮實際情況就推廣共享牙刷,能推開嗎?肯定不行。充電寶就具有很大的私人屬性,多數人都不願意使用別人用過的,只有比較親密的人之間才會有借用充電寶的情況。在沒有對消費者心理認可和接受度進行全面調查之前,就匆忙上馬的項目遭遇失敗也是可以理解。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新生事物的產生是有條件的不是無條件的。


江南不缺水


說起共享充電,小夥伴們肯定是不陌生的。作為第一批進入共享市場的項目,共享充電卻沒有共享單車那麼好的運氣了。

還記得四個月前,共享充電可謂是在口水中成長起來的。但是在僅僅的一天時間內,就有4家共享充電公司宣佈完成了融資。但是這樣的輝煌歷史卻滅有持續下去。就連靠著為自己代言的陳歐在瘋狂宣傳自己收購的街電之後,也沒有能將他發展起來。知道現在這家共享公司還是不溫不火。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小夥伴們說一說。

小編覺得其實共享充電本來就不是一個好的項目。充電是一個需要在只在特定場景、特定城市和特定時間段才會被需求的事情。雖然說智能手機的電池續航確實不給力。但是小夥伴們在出門之前都會做好準備的。所以說共享充電本來就是一個市場不大的項目。出席之外不少的共享充電公司的盈利模式居然是買數據線。請原諒小編笑了。試問有幾個小夥伴會願意隨便買一根數據線。除非是自己真的遇到什麼緊急情況了。數據線才會被購買,但是這樣的情況發生的概率真的是少之又少。小編覺得還是專賣充電寶可能會更有前途一點。

小夥伴們最近幾天肯定已經看到不少唱衰共享充電項目的文章你。小編覺得這些文章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黑眼圈143696316


共享充電寶,曾經被王思聰看不好的風口,經過了市場沉澱之後,如今怎樣了呢?

共享單車市場問題頻發,目前剩下ofo和摩拜兩大巨頭,而共享充電寶本身飽受質疑,入局者很多,然而命運比共享單車更堪憂。

據悉,共享充電寶行業短短几個月內,就有十幾家宣佈業務停運:美團點評、樂電、PP充電、河馬充電、小寶充電、創電、放電科技、泡泡充電……其中的很大原因是:錢燒完了,業績沒上來。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共享充電寶的使用頻率不高,沒有達到投資人的預期業績而被中斷投資款項,導致企業資金鍊斷裂。

充電寶作為智能手機的附屬品,用戶現在完全可以自行買到功率大攜帶方便的充電寶,而不會選擇進行二次消費。其次,共享充電費存在安全隱患以及信息安全的問題。共享充電寶和共享單車存在場景需求不同,共享充電寶需要一定的渠道維護。

目前存活並發展得較好的有街電、小電、來電和Hi電四家。其中,街電在《法治週末》與中國搜索聯合第三方輿情監測機構發佈的《十家共享充電寶品牌網絡口碑監測排行(2017)》中以綜合網絡口碑得分3476分居行業第一。

但是共享充電寶行業目前還未實現較好盈利,來電科技CEO袁炳松在2016年8月份首次宣佈盈虧平衡。盈利方式除了用戶使用收費,和數據線充電寶產品售賣,其他部分主要來自於屏幕流動廣告收費。

目前,共享充電寶主要依賴融資發展。


微創業1


就像早些年的很多投資一樣,面對著毫無技術科技含量的項目,大量的進行投資,最後的結果,當然是過度宣傳、浪費資源、浪費投資、產量過剩、產能過剩、無序競爭。為什麼中國的投資人到現在還是不能接受教訓?我覺得,這和現在的投資人大多是二三十年來在基建領域、加工領域等低科技產業發了橫財後,轉做投資有很大關係。不得不說,這些人的思維依然停留在投資低科技產品,靠低成本、低利潤、規模取勝的路子上。我想,再過十年,等第二代在高科技領域發了財的投資人、代理人出現,中國的很多問題將迎刃而解。就像現在出去旅遊花錢的大多是文革老人,沒辦法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一樣,必須換代才能解決某些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