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外國勞動力遭歧視只會傷害日本

語言學校是多數外國人來日本的第一塊跳板,而許多人踏入日本社會的第一塊跳板,是在便利店打工。在日本政府正要開放國門向外國勞動力示好的節點,媒體關注的不僅是日本社會的勞動力短缺將會得到多大緩解,還有外國勞動力在進入日本之後可能會遭遇的一些客觀的和主觀的困難。比如,外國人的個人權益更容易遭到侵犯,外國人在職場中常常遇到基於國籍身份的歧視。

外國勞動力遭歧視只會傷害日本

2017年,日本法務省公佈的在日外國人調查顯示,約有30%的在日外國人曾經遭受過侮辱和語言歧視。日本已加入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從調查結果來看,外國人在日本社會遭到歧視的情況仍然是存在的。當然,在現階段看來,任何一個社會都不可能徹底消除“種族歧視”。在日本希望吸引更多外國遊客、留學生、勞動力、高級人才和投資者進入,共同讓經濟更活躍、文化更發達的背景下,種族歧視只會是一個惡劣的減分項。

日本媒體指出,“不懂日語”是導致外國人遭到種族歧視的一個重要原因。趙寧在語言學校學習日語時曾經在便利店打工。他說,“剛來日本不久那時候,日語真的不熟練。進了便利店打工後認識到了不一樣的日本人。如果是白天的工作,一切都應付得過來,但是深夜的工作就容易遇到一些喝醉了的大叔、大爺們無理取鬧。曾經有位大叔醉醺醺地對我嚷嚷‘日語都說不好,快滾回中國去吧!’”這種情況在餐飲店等地方也發生過,而種族歧視的施加方除了客人之外,有時還是自己的同事和老闆。

外國勞動力遭歧視只會傷害日本

另外一位中國留學生感慨道:“其實在服務行業工作,日語的確應該要達到能夠好好服務客人的水平。但一個剛來不久的外國人,怎麼也架不住故意刁難啊。”在此背後也有一個深刻的現實,本國勞動力的季度缺乏以至外國員工得不到充分培訓就要上崗。一些便利店和居酒屋甚至在一天最繁忙的時間段,也全都是外國員工在工作。遇到問題時,常常得不到更有經驗的日本人前輩指導。

外國人員工當然也很想做得更好。只是日本客人也多少應該理解現在的狀況,就是日本勞動力不足真的切實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活。今後只會有更多的外國人服務他們。而他們的不滿不應當是面對外國人、以種族歧視的形式發洩,而是對經營者提出給與外國人更多的指導和培訓的建議。

外國勞動力遭歧視只會傷害日本

對外國人施以種族歧視的惡言暴行的後果,自然是會讓遭受這些的外國人感到不同程度的心理、身體受傷,但這損人也不利己,更會傷害到日本社會的聲譽、日本社會未來發展。

比起讓外國勞動力認識到日本正處於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來到日本尋找人生新機遇,或許日本社會更需要認識到一個外國人比例越來越高的服務體系意味著什麼。因為不滿意服務而刁難,或歧視性的刁難都是兩個錯誤選擇,前者是弄錯了發洩對象,後者會讓外國勞動力對日本望而生畏。如何讓外國人活躍著的社會也具有魅力,是日本整個社會都要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