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日本“Issie爱国主义”:一个被遗弃民族的爱国行动

NANA 时拾史事 今天


日本“Issie爱国主义”:一个被遗弃民族的爱国行动


(日本外相松冈由纪夫为纪念1940年在东京举行的海外日本人会议而写的书法作品。)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上篇我们讲到,在19世纪中后期日本曾掀起过向美国移民的浪潮。不过,直至二战时期,美国的日本裔人数也并是很不多,大约只有12.7万人,多数聚集在加利福尼亚某些地区。其中,1/3属非归化、第一代公民,称为Issie,2/3是归化公民或美国出生的公民,称为Nisei。

虽然移民到了美国,但是Issie对祖国的爱并没有停止。这种爱在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充分具体化,在对日本的战争援助中得以体现。


日本“Issie爱国主义”:一个被遗弃民族的爱国行动

二战中的日裔美国人


1937年7月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对中国全面作战的开始。随后,美国西部每一个日本社区都成立了紧急委员会。这些委员会为支援祖国不遗余力,他们先是进行亲日的宣传,以抵制指责日本发动战争的舆论宣传。为此,各委员会印发了英文的政治小册子,主办了公开演讲,并宣传特别的广播节目。在旧金山,截至1937年12月,委员会出版了11种小册子。

诸如“中国的麻烦”、“战斗的目的是什么?”这种题目的小册子大约有5--6万本被印制并广泛分发;在俄勒冈,委员会印制并分发了20000份题为“1937年华北事件”的小册子。所有的小册子都详细介绍了日本政府在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的“正当”理由。


日本“Issie爱国主义”:一个被遗弃民族的爱国行动


(和其他国家的移民一样,日本移民组织在他们的祖国受到考验时给予了同情和帮助。在1937年至1941年12月的中日战争期间,来自日本的太平洋沿岸移民为祖国的士兵募集了资金和救济物资。在这张照片中,日本旧金山协会收集的一盒盒礼包躺在人行道上,等待运往日本陆军部。)

与此同时,委员会还筹集了资金和货物,并将其送至日本,用于资助那些有亲人参战或亲人在战斗中阵亡的家庭。在华盛顿的亚基马,1937年8月,Issei的领导人在当地组织了一个紧急委员会。从那一天到1939年3月,该委员会为筹集了5775美元,对于1940年仅有814名人口的小社区来说,这是一笔相当大的款项。在同一期间,该委员会汇集了1714名日本士兵,并通过日本驻西雅图领事馆将他们送到了中国前线的日本阵营里。

此外,他们还给在中国前线的日本士兵寄去了礼包,里面装满了诸如烟草、剃刀、干果、肥皂和糖果之类的东西。礼包中还常常出现护身符,这种护身符是一长条布,长度约为1米,据传是为了保护日本士兵免受中国敌人的伤害,由不同的少女缝制而成的,每条缝有1000针,故名为

“千针带”


日本“Issie爱国主义”:一个被遗弃民族的爱国行动


日本“Issie爱国主义”:一个被遗弃民族的爱国行动


(千针带是一条长15厘米,长90–120厘米或布条。作为日本帝国神道教文化的一部分,妇女千针带作为士兵的护身符送给他们。)

许多Issie还努力向他们的孩子灌输日本爱国主义精神。日语学校的老师通过教授日本学生写有关中日战争的文章,在日本青少年中宣传日本的爱国主义精神。许多老师还教他们的学生给日本士兵写感谢信,并转交给中国前线,比如:

在华日军:

快到年底了,那边可能很冷。对于生活在阳光明媚的南加州的我们来说,很难想象你的艰难。我们每天都从报纸和收音机里了解你们的英雄事迹。我相信,全世界人民很快就会对你们为正义而奋斗的努力表示感谢,我希望这一天会很快到来。根据最新消息,我们得知帝国军正在对南京发动最后的进攻。我们每次看早报时候都很兴奋。我祈祷你们能尽快胜利,并为在东方恢复和平而努力。我等待着你们作为胜利的英雄返回家园的那一天。

中村次郎


1940年11月日本政府在东京主办第一次海外日本人会议,Issie的爱国主义达到了顶峰。会议中,来自满洲、东南亚、美洲和其他地方的代表首次聚在一起。日本政府向北美的每一位代表颁发了奖章。这些奖章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几十年来,Issie一直觉得自己受到了祖国的排斥,他们经常使用“kimin(一个被遗弃的民族)”这个词来指代自己。


日本“Issie爱国主义”:一个被遗弃民族的爱国行动


(虽然日本天皇和女皇没有参加1940年的日本海外会议,但他们保留了座位,以表明他们的象征性存在。)

20世纪初,在美国西部发生的排外运动中,日本外交人员为了外交上的需要,常常牺牲移民的福利。日本的许多官员和知名人士,也会傲慢地鄙视他们背井离乡的同胞,认为他们是没受过教育的人,并认为排斥运动完全是由Issie自己在美国的无知、不端行为而引起的。因此,1940年的会议标志着日本接受了Issie。通过召开这次会议,日本政府终于向所有海外日本人伸出了援手;通过向北美的代表颁奖,政府承认了日本移民自19世纪以来在美国和加拿大作出的具体贡献。总之,在1941年12月7日的这个决定性的早晨,Issie爱国精神在第一次海外日本人会议上达到了顶峰。


日本“Issie爱国主义”:一个被遗弃民族的爱国行动


关押日裔美国人的集中营


不过,Issie的爱国行为也产生了许多严重后果。首先,爱国行为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成了对Issie领导人进行逮捕拘留的一个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种种仇怨、报复心理,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公然践踏公民自由的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导致类似的结果,生活氛围中也不像一次大战那样充满种族或文化歧视。美国人照常吃德国泡菜,而并未将其改名为“自由泡菜”。他们对德国裔或意大利裔美国人并未表现出仇视,相反似乎能够接受政府的宣传:我们的敌人不是德国和意大利人民,而是他们所属的罪恶的政治体制。

但在整体容忍程度下却有一个明显的例外,从一开始,美国便对日本裔群体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日本人的某些种族文化特征都遭到美国的深刻歧视。政府宣传和民间倾向都使人们相信,日本人是一个狡猾、邪恶、残忍的民族。声名狼藉的偷袭珍珠港行为更坚定了人们对日本人的普遍看法。


日本“Issie爱国主义”:一个被遗弃民族的爱国行动


(1937年和1938年,日本帕萨迪纳协会领导了一个由Issei社区组织组成的团体,为日本军方筹集和捐赠资金,用于购买两架飞机:一架海军战斗机轰炸机和一架陆军联络飞机。)

在30年代,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密切监视日本移民社区,但方式并不不协调统一。但1939年夏天却发生了变化,当时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命令陆军和海军情报部门在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的指导下协调所有的监视活动。美国情报机构将几乎每一个从事爱国活动的Issie领导人都列为危险的敌国人,联邦调查局在珍珠港事件当天和之后不久逮捕并拘留了这些领导人。

其次,Issie爱国主义在Issie和JACL(Japanese-American Citizens League 日-美公民联盟)的Nisei领导人之间制造了深深的裂痕。从1939年开始,FBI、陆军和海军情报人员开始联系JACL,调查涉嫌不忠的Issie领导人。用历史学家田中的一句话,“在1939年和1940年,一部分JACL的领导阶层开始妄称自己是判断和评估日本社会成员忠诚度的权威。” 当被要求合作“防范联邦特工的破坏和间谍活动”时,“JACL的大部分代表认为,Issie的爱国热情超过了他们公开表达的对美国人的忠诚。”这样的JACL领导人自然会被被视为“FBI的间谍和走狗”。Issie的爱国民族主义也同样在Issie一代和明确谴责日本在亚洲的军事侵略的少数日本左翼人士和进步人士之间制造了裂痕。


日本“Issie爱国主义”:一个被遗弃民族的爱国行动

关押日裔美国人的集中营


抛开中日民族立场不谈,Issie这样的爱国行为是很正常的。战争期间,每一个移民群体,不管是亚洲移民还是欧洲移民,在危机时刻都向自己的祖国提供了爱国援助。20世纪,中国移民对孙中山的援助在清王朝的灭亡和民国的建立中起了重要作用。韩国移民从事民族主义活动,促进一个没有日本殖民统治的独立朝鲜的建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移民支持他们的祖国,而希腊移民则与他们的同胞一起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作斗争。在爱国认同方面,日本人与这些其他移民群体并无不同。

然而,从另一个意义上说,Issie爱国主义在日本移民美国的经历中有着独特的基础。根据美国入籍法,Issie被归类为“没有资格获得公民身份的外国人”。与大多数其他移民群体不同,他们被剥夺了入籍权,无法参与美国的政治进程。此外,许多法律和社会障碍将他们限制在社会的狭窄领域。从经济上讲,Issei人只从事某些职业;从社会上讲,他们是被隔离居住的,被禁止进入许多公共和私人机构。随着1924年联邦移民法的通过,反日排斥运动达到了高潮。


日本“Issie爱国主义”:一个被遗弃民族的爱国行动


(1940年11月日本政府在东京主办的第一次日本侨务会议的出席者中,有62名代表美国几乎每一个日本移民定居地的官方代表,还有400多名来自美国的非官方访问者。)

Issie的这些经历给他们留下了幻灭感和痛苦的怨恨。1924年7月1日《移民法》生效后, Issei在美国再也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对祖国支持的基础是美国先前对Issie的拒绝。

他们从来就不是美国政治的一部分,他们也知道永远不可能成为美国的一部分。

作为政治上的贱民,他们在美国没有任何可以在政治上认同的东西,这种空虚最终增强了他们对祖国的爱国认同。


END


往期目录

中世纪的奇葩性生活

教科书为何称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修金字塔,中国人在做什么?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

被邀请出席新中国开国庆典的帮会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汉族还是维族

死人是怎么结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是怎么失去南京的呢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请发[email protected](有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