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今年除夕恰逢立春,農諺“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啥意思?立春天晴才好嗎?

棒奔霸


整體來說,農諺“立春百日晴,百事好收成”還是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不過同樣也具有一定的地域侷限性。

農諺是人們長期觀察天氣和農業生產總結出來的,對於糧食收成有很好的參考價值,這也是農諺存在的價值,但也不應該過度迷信。

今年立春就在今天上午11:14打春,處在數九天的“五九尾”,老輩人不喜歡立春處在五九尾上,因為這會使春天的氣候變幻無常,而且今年立春和除夕在同一天,明年全年沒有立春節氣,老輩人認為“無春年,倒春寒”。覺得這樣不吉利。

其實在我看來,立春和除夕在同一天,屬於“歲交尾”,雖然很少見,但馬上就要過年了,分明屬於雙喜臨門,我們大可不必忌諱太多。

再來說“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以前的人們認為立春這天天氣晴朗,那麼來年春天的雨水必然會下得剛剛好,不會太多也不至於太少,所以莊稼的收成就會很好。事實上,這句話說的有一定道理,這句話反應的是一個正常的天氣輪轉,沒有出現極端天氣變化,因此莊稼會很舒服的生長,這是人們長期觀察的結果,值得借鑑。

並且有很多俗語都反映了立春當天天氣晴朗,更有利於莊稼生長,更有利於天氣輪轉。

倘若出現異常天氣,比如“雨打立春頭,農夫百日憂”,根據人們的經驗,立春這天陰雨天氣,來年春天會異常,不利於莊稼生長和天氣輪轉。

但是真的立春這天天氣晴朗才好嗎?也不一定,就比如豬年全年無立春,被稱為寡婦年,老輩人說“寡婦年,倒春寒”預示著來年春天會發生極端天氣,但根據“厄爾尼諾現象”來到大陸的概率老看,來年春天倒春寒的可能性又不是那麼大,也就是說天氣還是具有不可準確預測性。

再加上我國幅員遼闊,立春天氣晴朗,來年收成好,可能複合北方的氣候,卻不一定符合南方的氣候,所以立春天晴是不是才好,也不具備準確預測性,最終還是要看具體氣候動態。


李阿冰


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這是人的願望,也可以真能這樣。

立春逢大年除夕,實屬難得,最快也要19年才遇一次,遲的要57年,人生難百歲,我甲子回頭了,有幸逢上三次,加這次才四次,下一次應在2038年,但一查,2038年立春是大年初一不是除夕了,所以,在我有生之年是難逢歲末交春了。我這裡俗話說:冬幹年幹,冬溼年溼。也即是冬至天晴,年晚天晴,冬至下雨,年晚下雨,幾十年經驗證,蠻準的,冬至那天晴暖多雲,今天年晚除夕,也是晴暖多雲。且今日午時交春,春晴暖是必然的了,正應了立春天氣晴。有善始,多能善終,立春是一年之始,立春晴暖,也只善始好開頭,有好開頭之善始,給人好兆頭,好心情,熱情幹勁會大增,積極性高漲,對謀為處事是大有利的,因而大多可以做到百事好收成的。祝祖國日益昌盛發達,人民日益富裕安好!家家幸福,人人安康,生活美好!

立春是真正的一年開始,冬去春來,人們都有願望期望,並會依據立春日天氣情況來預測一年好壞。依往時經驗,立春日晴暖總是好事,預示一年有好開頭,一年會有好收成的好年景。而立春又逢歲末除夕,就更是難得了。但美中不足是,依擇吉術的說法,今天是壬申日,即交春後日逢破日。按干支紀時法則,一交立春後,戊戌年乙丑月就算完結了,立即交到己亥年丙寅月管轄,日壬申不變,這樣就形成壬申沖剋丙寅了,依十二建除說法,就是破日不吉,所以民間有忌諱,說貼聯也受影響,但我認為不必相信這一套,還是歡歡喜喜過大年,迎新春吧!2019,必是好年!祝大家喜慶過年,萬事如意!





樹德漢碩


今年除夕恰逢立春,農諺“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啥意思?立春天晴才好嗎?

一轉眼,農曆2018年就要成為過去時了,在這一年的最後一天,相比於往年更加的特殊。因為農曆2018年的大年除夕,還是2019年的立春。今年立春恰逢立春節氣,真可謂是喜上加喜,雙喜臨門啊。關於2019年的立春,很多人早有關注了,因為其是在年前立春了,而在民間也把這樣的年份稱為“寡婦年”。立春節氣到了,農諺“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啥意思?立春天晴才好嗎?

這句農諺的字面意思是很好理解的,其意思是說在立春這一天如果天氣晴朗,那代表著這一年將會風調雨順,莊稼將會有好收成。反之,如果在立春當天是下雨了,那後期的天氣會雨水比較多,將一直持續到清明前後,這對農作物的生長是不利的。

在農村裡類似的農諺還有很多,像“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說的是立春節氣當天是大晴天,那以後的天氣風雨相宜,適合耕田。另外還有“雨琳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由此可見,農民普遍是希望立春當天是晴天,這樣雨水才均勻,農民才更容易豐收。

有不少人常常認為立春到了,春天也就到了。其實這個是不準確的,立春只是說春天就要到了。老話常說“春打六九頭”,立春過後還有好幾個“九”呢,過完了九九才是冬天正式結束了。

在過去沒有天氣預報的時代,農諺就是農民種地的“法寶”。不過也有人說,現在氣候發生了變化,這些農諺已經過時了,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