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孫中山百年前提出四大建國方略,如今已實現三個,還有一個須努力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早年留學檀香山,受西方思想影響,提出三民主義思想,創立中國同盟會,從此走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

經過二十餘年的努力,於1911年辛亥革命後,推翻了兩千年封建帝制,一手締造中華民國。

孫中山百年前提出四大建國方略,如今已實現三個,還有一個須努力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被選為臨時大總統,44天后的2月13日,也就是清帝遜位的第二天,根據南北議和秘密協議,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由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

此後的孫中山,一直致力於宣傳三民主義思想,維護民國臨時約法,在與北洋政府的鬥爭過程中,孫中山開始著手撰寫他的重要著作——《建國方略》,這部著作從1917年開始到1919年完成,共耗時三年時間,終於完成了國家建設的宏偉藍圖。

孫中山百年前提出四大建國方略,如今已實現三個,還有一個須努力

書中,孫中山對國家建設提出了許多構想,總結起來,大致有四個方面。這些計劃在當時被很多人認為是天方夜譚,還有傳說袁世凱聽了孫中山的計劃後當時就呵呵了,還特意送給孫中山一個有名的綽號:孫大炮。不過,100年後的今天看來,這四個計劃已經實現了3個,還有一個雖然有點難,但相信很快也會實現。

第一,建設16萬公里鐵路、160萬公里公路。

百年前的中國,經濟十分落後,而落後的根源,就在交通上,交通的根本又在鐵路。孫中山認為:“國家之貧富,可以鐵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樂,可以鐵道之遠近計之。”他在《建國方略》中提出未來建成16萬公里鐵路和160萬公里公路的建設計劃,其中包括擴建西北、高原鐵路等。

孫中山百年前提出四大建國方略,如今已實現三個,還有一個須努力

100年後的今天,我國鐵路運營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其中高鐵超過2.9萬公里,佔世界高鐵總里程的2/3以上,名副其實全球第一。如今中國鐵路網絡四通八達,新疆、西藏等百年前沒有鐵路的地方,如今已經建成了蘭新(含高鐵)、青藏(第一條也是目前唯一一條已建成的入藏鐵路)等多條鐵路,和正在建設的川藏鐵路(早在100年前,孫中山就把川藏鐵路列為高原鐵路系統中)。高鐵方面,正在建成八縱八橫高鐵網路,覆蓋幾乎所有省份。

公路方面,我國公路總里程在2017年底時就已達477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65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遠遠超出了百年前孫中山先生制定的160萬公里的目標,最近兩年建成的京新高速公路(G7)和珠港澳大橋被稱作奇蹟。

發達的鐵路、公路交通,正在助力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我們每天都在享受交通帶來的便來生活。

第二,建立北、東、南三個世界級大港。

分別在渤海灣、杭州灣/上海、廣州三個地方建設華北、華東、華南三個港口,覆蓋環渤海、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

孫中山百年前提出四大建國方略,如今已實現三個,還有一個須努力

百年後的今天,“世界十大最繁忙的港口”中,中國佔了讓人傲嬌的七個,分別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上海港(7.17億噸年吞吐量)、第三的寧波舟山港、第四的深圳港、第五的香港港、第七的廣州港、第八的青島港和第十的天津港,第二為新加坡港,第六為釜山港,第九為迪拜港。

第三,採取“開放包容”政策,利用外資和技術發展中國實業。

在《建國方略》中,孫中山認為,歐美國家用了百年的時間才完成現代化工業建設,貧窮落後的中國要想短期內追上西方國家,必須借用他們的資本、機器和技術,他特別強調中國要採取“開放包容”的政策,大量引進外國的雄厚資本和先進技術來發展國內的實業。

孫中山百年前提出四大建國方略,如今已實現三個,還有一個須努力

孫中山滿懷信心地說:“倘知此(開放包容)為興國之要圖,為救亡之急務,而能萬眾一心,舉國一致,而歡迎列國之雄厚資本,博大規模,宿學人才,精煉技術,為我籌劃,為我組織,為我經營,為我訓練,則十年之內,我國之大事業必能林立於國中,我實業之人才亦同時並起。”

如今,我們正走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用開放包容的心態,引進國外雄厚資金、技術和人才,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40年來,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

第四,未來的百姓都懷抱“替眾人來服務”的理念,責任感強、無私無畏。

孫中山先生認為,三民主義絕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而是要建立一個民主、博愛、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這也是他一生追求的夢想。在《建國方略》中,孫中山先生希望未來的中國人都應該懷抱“替眾人來服務”的理念,他知道“行易知難”,因此建議通過教育來提高國民素質,讓老百姓具備很強的責任感和無私無畏的精神。

孫中山百年前提出四大建國方略,如今已實現三個,還有一個須努力

雖然現在我們的國民素質還沒有完全達到孫中山先生所說的高度,人性自私的一面還沒完全去掉,但與百年前愚昧落後的思想比,我們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隨著高等教育的越來越普及和核心價值觀的樹立,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能達到孫中山先生所說的那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