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一家民营企业干掉日系成为丰田供应商,它做对了什么?

一家民营企业干掉日系成为丰田供应商,它做对了什么?

一个汽车行业案例

日本丰田TOYOTA公司的管理模式,目前是全球各大汽车厂商所学习的对象。丰田旗下有一家子公司B,主要给其供应汽车车身件,其中一个零件,当时市场价格在230元每件,B厂的供应价格为180元每件,所以一般都是B厂价格有优势,又是自己家公司,所以份额全是B的。

后来,有一家中国的民营企业C,加入报价竞争中,当时的报价是130元每件,直接淘汰掉其他家,进入丰田的体系中,这在当时,是所有人不相信的事情,因为大家都认为,这个价格做不到。但是C做到了。所以目前丰田公司的该零件,在全球的份额分配中,B公司占有40%,C公司占有60%。也凭借此次项目,正式称为丰田全球合作伙伴,也在全球汽车界打响了自己的名号。

可是回过头来,C公司,为何能够以大家都不认为能够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做下来这个价格呢?其实就是标准化。

一家民营企业干掉日系成为丰田供应商,它做对了什么?

C公司主要做了几个标准化:

产品设计标准化:根据客户给定的数据,进行选材等设计方案标准化;

工装设计标准化:中间环节,工检模设计标准化;

工艺标准化:经过不断的试验,工艺策划部拿出成本最优的实现方案;

包装标准化:根据产品的外形,以最大化利用率,达到成本最优的方案。

还有包括供应端的标准化,链接了“端-端”的标准化,并不是每个环节的绝对标准化。

一家民营企业干掉日系成为丰田供应商,它做对了什么?

结合这个案例,其实要做到相对有价值的标准化,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设计标准化

需要做到设计标准化,首要的有设计标准,即使一个部门有20个设计,设计出来的图纸也应该相差无几。如果一个设计一个习惯,那么如果设计频繁更换,积累下来的规格种类就会数不胜数。其次,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好让供应商早期参与选材,以达到成本最优。在设计领域有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概念叫做design for X,每一位产品设计工程师,也可以是项目工程师,通过整合工艺部,采购部,质量部等兄弟部门的资源,以求设计的产品,在市场上存在可持续的竞争力。

2.工艺标准化

根据产品工程师设计的数模,如何进行实现,在公司产品战略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其实产品类型是固化的,工艺工程师需要从现有的模式中寻求最优工艺,以此为例,将所有的产品对应的最优工艺线进行统筹规划。

3.供应链标准化

供应链标准化,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因为供应链包含了计划,采购,物流,仓储,IQC。但是在这个大的职能部门里面,可以做的标准化,不亚于设计端。

计划端,配合项目管理的模式,将所有的需求,按照分类标准化,进行周期标准化设定(这里大家觉得,计划不准,标准化有何意义,标准化是为大家建立一份认知,并不是不准就不敢做,其实只是大家想不想做,愿不愿意做)。

采购端,针对不同物料的需求,利用供应商资源,反推设计端,尽量进行标准化设计。

物流端,涉及到包装运输,根据包装要求,进行标准化设计,减少物流包装成本。

仓储端,通过仓储WMS概念,将库位的设置更加合理,库位标准化。

IQC端,检测手法,验收标准文件标准化,可视化,使得检验环节规范化,给内部生产造成的供应风险就会少很多。

4.流程标准化

当我们的流程有很大的缺陷时,流程没有办法帮到我们处理任何工作,人总是被动的。当前面几个环节都做的不错时,如果因为流程卡在中间,会让我们非常头疼。流程标准化,很多意义上强调的是,流程需要服务于工作,同时把控风险。流程的定义,不便过于细致,可是如果太粗放,或者太繁琐,就不够标准化,那么就需要进行约束标准化。

一家民营企业干掉日系成为丰田供应商,它做对了什么?

如果上面四点,都可以做到,那么对于标准化的推行,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是什么?执行力。

每家企业的岗位虽然都不尽相同,可是每家企业的文化不一样,人员的素质不一样,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公司推行,阻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执行力。

作为管理者,如果你认为你的日常管理比较杂乱,无法掌控全局,这时你会想是否为组织架构的问题。你可能会问其他同行的架构是否比自己的更加科学,其实并不是这样。同领域的组织架构差别不是很大,除非是特别优秀的500强企业,但是同样的架构,产生的能量完全不一样。

丰田只有一个,我们都知道人家的模式,可就是没有一家企业学会成为第二个丰田,或者成为另外一个"丰田”。

当下,在制造业甚至整个采购行业,一线采购受困于日常的询比价下单,型号差不多的产品衍生出来的材料号五花八门,从原材料的种类,到中间环节的工装自动化设备,再到购买的标准件,其实回过头来看我们公司的产品战略,从一开始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可几年下来,就连螺丝螺母的紧固件种类都是上百种,标准化程度相当低,隐形的成本非常大。

在现有的业务模式下,无法在前端开发出更有利,更有前景的产品的情况下,没办法通过业务驱动企业更好的进步时,应该从内出发,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供应链优势,成本控制在这个环节中的价值至关重要,然而标准化就是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