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80多年前,毛澤東胞弟、閩贛軍區司令員毛澤覃在此血染疆場

FM1036福建新聞廣播

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紅軍獨立師師長、閩贛軍區司令員的毛澤東胞弟

毛澤覃,在中央蘇區的閩贛邊界,指揮掩護主力紅軍轉移的游擊戰爭。

“清剿”閩西留守紅軍

1934年10月,長汀縣城失守後,福建省黨政軍機關從原駐地長汀城遷移至閩西四都山區。佔據蘇區的反動派一面調派重兵尋找尾隨紅軍主力部隊,一面下令部分“圍剿”部隊掉過頭來搜尋留守蘇區的紅軍部隊,並於1935年1月對閩西留守紅軍和游擊隊進行首次聯合“清剿”行動。

儘管紅軍和游擊隊將士個個奮勇作戰,但仍寡不敵眾,無法突破敵人的嚴密封鎖線,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兼福建軍區政治委員萬永誠、福建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吳必先、福建軍區司令員龍騰雲等率剩餘的閩西紅軍和游擊隊約2000人被國民黨軍重兵圍困在四都鄉一帶。

80多年前,毛澤東胞弟、閩贛軍區司令員毛澤覃在此血染疆場

(1919年毛澤東、毛澤民、毛澤覃與母親合影)

苦戰了幾個晝夜後,紅軍隊伍一下子銳減到600餘人。4月11日,終因彈盡糧絕,萬永誠、龍騰雲及大部分指戰員壯烈犧牲。毛澤覃率領的隊伍向會昌方向突圍不成後,只好沿武夷山分水嶺一路北上,尋找下一個突圍口。當隊伍來到國民黨軍“清剿”區的腹地——與福建省長汀縣僅一山之隔的瑞金縣黃鱔口的大山中後,毛澤覃在紙槽小屋和戰士們商議如何衝出敵人包圍。

毛澤覃血灑蘇區

這時,敵東路軍毛炳文部得知紙槽小屋裡有十幾個人,十幾條槍,還有一個姓毛的司令後,立即派出兵力,由叛徒帶路,包圍了紙槽小屋。毛澤覃一聽到槍聲,立即命令戰士突圍,自己留下掩護。當戰士們衝出紙槽小屋後,敵人用機槍封鎖住了前門。

毛澤覃正要轉身向後門,一個敵兵竄進屋來,舉槍向他射擊,毛澤覃眼明手快,猛然一腳,將敵兵踢倒在地。正要衝出門去,又與一個匪兵相遇,毛澤覃剛要扣動扳機,不料敵人先向他開了一槍,子彈穿透了他的胸膛。

80多年前,毛澤東胞弟、閩贛軍區司令員毛澤覃在此血染疆場

(毛澤覃)

毛澤覃倒下時,鮮血染紅了全身……那一年他才29歲。貪婪的敵人想從他身上找出點什麼,結果只搜出毛澤東和朱德的照片,還有一份被鮮血浸透的黨員證。

革命陷入低潮後,蘇區人民並沒有屈服於白色恐怖,分散於福建各地的紅色武裝展開了各具特色的游擊戰爭,創造了“紅旗不倒”的奇蹟。毛澤東主席後來評價說:“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保留了這麼多幹部,保留和發展了部隊,保留了20萬畝土地,保衛了蘇區廣大群眾利益,這是偉大的勝利。”

寧化縣原黨史辦主任 吳登洲:

南方三年的游擊戰爭有效地打擊了後方的敵人,拖住了國民黨部分主力,讓我們中央紅軍主力長征減輕了軍事壓力,鞏固了南方紅色政權,堅持紅旗不倒,南方三年的游擊戰爭同樣是堅苦卓絕的,也同樣是悲壯慘烈的,三年的南方游擊戰爭同樣可以彪炳共和國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