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当年中条山大败,卫立煌是不是要负主要责任?

JX月亮湾玉见山庄


国军在中条山的惨败,卫立煌毫无疑问是要负责任的。但是往大了说,从当时国内形势以及中条山的兵力配置来看,大败是必然的。卫立煌只是一个战区司令,很多事情也由不得他做主。要说负主要的责任,显然轮不到让卫立煌来背这个锅。



先讲一下中条山会战前的敌我双方态势,以及国军的部署。

中条山会战前,日军对中条山区的国军并没有摧毁的决心。虽然日军前后共有大小十三次攻势,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说的直白一点,孙蔚如亲自的指挥的第四集团军,其实也有好几次都没有守住中条山。但因为日军的进攻目的并不是摧毁中条山守军的防御体系,只是为了占地。所以第四集团军可以躲进在中条山区与日军进行周旋。然后等日军撤出后,再重新夺回失地。(有一点像游击战模式)


后来蒋委员长以防赤化为名,将孙蔚如的第四集团军调到了河南。但是中条山守军的战法并没有变,还是老套路。毕竟前后有十三次打退日军的经验,因而这也给了国军一种错觉,只要顶不住,分批躲到山里就好了。

然而到了中条山会战前夕,日军的作战目的突然变了!变成撒网式,以消灭国军主力为目的的歼灭战。

按照相关的记载,日军此次为了拿下中条山地区,可谓是掏了老本。先后从华中日军抽调两个师团配属华北方面军,又从关东军调集两个飞行战队参战。在中条山前线一共配属了六个师团,三个混成旅团,一个骑兵旅团,总兵力约十万,并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亲自指挥。如果按照这样的兵力部署来进攻,国军如果不应变,完蛋是必然的结果。



那么当时国府高层在干什么呢?但正如前面所说的,日军的战略目的变化了,摧毁中条山防御体系的目的已经非常明确了。重庆方面在综合多条信息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日军这次要么是奔洛阳,要么奔西安,但在这之前,一定会先拿下中条山。

早在中条山会战前,也就是当年的年初,重庆就已经掌握了日军的调动信息。据徐永昌日记的记载,从四月中旬开始,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的日军就在不断增加兵力。对此情况,徐永昌估计,要不了几天,日军必然有大动作。有可能是直扑洛阳,或者西安。

几天后,何应钦飞抵洛阳,并在洛阳召开了高层军事会议。何应钦指出:晋南之敌,似将夺取我中条山,企图彻底肃清我在黄河左岸之部队。尔后进犯洛阳、潼关,以威胁我第五战区之侧背,或西窥长安。

从徐永昌日记和何应钦的讲话可以看出,重庆高层对日军的动向是有心理准备的。日军从各地抽调兵力,高达十万人,最有可能的就是直奔中条山而去。而中条山的国军不过二十多万人左右。按照中、日作战,三比一才能打平手的经验来看。中条山要么增兵,要么退兵,否则必然是大溃败。



然而重庆方面既没有增兵,也没有退兵,只是对中条山的外围做了一些调整。这个调整,由前往第一战区的何应钦部署:第二战区晋西部队从同蒲铁路策应、第五战区汜东部队向陇海铁路牵制策应。另外再配置四个军于太行和太岳地区作为策应。中条山地区的国军七个军按照下图布置。

此时中条山地区的国军有七个军,名义上十七万人,但实际上能战斗的也就十二万,还多是杂牌。其中有三个军是中央军,但也都是中央军的二流部队。



为了获得更好的进攻条件,日军在会战前进行了清障作战,三月份首先打击了中条山侧翼的十五和二十七军,扫清了中条山的侧翼。会战爆发后,日军的中路直进,从中间切开了国军的一字长蛇防线,直插中条山的垣曲,并且突至黄河岸边,将中条山的国军一分为二,各个击破。具体部署看上图。

总之就是日军的新战法让国军很难受,中条山的整条防线瞬间崩盘。除了个别部队坚守防线外,其余的大部主力往后撤。按照老套路,这个时候应该往山里面跑,以等待外围的国军策应,再里外夹击。结果,外围的国军没有一个策应的,躲进中条山的国军被十万日军围了个水泄不通。日军布置了两道包围圈,采用拉网式的作战,反复扫荡,不断缩小包围圈。山里的国军最后饿死、病死、战死者不计其数。

眼瞅着山里待不住了,那就只能突围。然而日军的包围圈已经形成,突围哪有那么容易?在突围过程中,又是死伤惨重。最终酿成了中条山惨败的悲剧。由此也看的出来,国军当时是各自为战,没有人居中指挥,从全盘考虑中条山的战局。

那么卫立煌当时去哪了呢?按照比较主流的说法,他被蒋委员长软禁在了重庆。也有人说他跟蒋介石大吵了一架,会战时跑到了峨眉山避难。当然了,还有人说卫立煌当时就在洛阳前线的司令部。理由是中条山会战前三天,蒋介石还发过手令并写明了直接给洛阳卫长官。五月九日,也就是会战爆发后的第三天,卫立煌还给前线的第五集团军司令部打过电话,询问前线的战况。

总之,卫立煌后来被撤职了。是不是因为中条山惨败而被撤职的呢?从资料来看,其实并不是。他是在中条山惨败之后的第二年才被撤职的,理由还是通共,与中条山的惨败无关。撤职之后没两月就重新起用了,担任远征军总司令,只不过他没有到任。




总的来说,中条山的惨败,是国军自身的部署和指挥出了问题。而根源又是国军的指挥系统麻痹大意导致的。

最后,再强调一下。国军高层判断失误,应对不佳,要对此次会战负主要责任。一线的国军将士,尽管一开始就面临不利局面,但是都英勇不屈。尽管战绩伤亡比非常大,但是在战役中确实表现了中国军队的气节。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在中条山会战使用的战术打法,是一次试水。在一年之后的东南亚战场上,日军用这套灵活战法让英、美军队都吃了大亏。


Mer86


中条山之悬殊惨败罪归一人!那就是铁心反共排除异己的蒋总司令!归罪卫立煌毫无道理!何应钦更是无哩头!卫立煌开战前已挂虚名实无兵权!何应钦根本就摸不清整个部署!

中条山防线在卫立煌任主帅的数年里一直视固若金汤!日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这源于卫立煌和八路军总部合作密切!双方紧密配合!特别是在治军爱民上做的很到位!与各路友军更是相互团结互助!卫立煌不单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术还请来不少八路军的政治教官来言传身教!卫立煌更是在物资上给了八路军不少的援助!而八路军则充分利用自己的军民关系给与卫部大力的配合支持!以致于日军的一举一动都在我方的监控之下!数次日军的进攻都被轻松打退!卫立煌因此被亲日派和反共派恨之入骨!多次告黑状!老将自然是铁心反共的!盛怒之下做出了令日军做梦都想得到的部署变动!

一是招卫立煌回重庆训斥!二是派何应钦这个亲日派主持中条山防线!三是彻底打乱原防线组合!四是抽调最精锐的集团军去剿共!五是派军统到各部队里清共抓人!六是彻底割断与八路军和民众的联系!日军特务乘机渗透到中条山腹地!然后空头特战对彻底打乱防线各部的联系!整个战线成了一团遭!被日军分割围歼!这一仗堪称是进圈杀猪!而且是昏猪!

老蒋被某些人吹得成了神!实际上军事素养连团长都不够格!淞沪会战就是他乱指挥打成分批赶猪待宰杀!国军精锐杯葬送!川军桂军黔军被屠杀!后来的国共东北战场也是他排异调军换帅遭到灭顶!淮海战役还是他不懂装懂自作聪明往死里作!

再说一个抗战时的事例!都说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临阵逃脱!韩复榘原本是要死守黄河的!老将在大战即发的关口不打招呼偷偷地调走了黄河南岸的重炮团!明摆着就是等韩复榘被日军消灭!韩一怒之下弃城而走!他杀韩倒不是为弃城!他自己也丢了南京!杀韩世因为西安事变时韩世力主除蒋的人之一!还有川军的刘相!刘湘莫名暴死!应是军统所为!

中条山的败绩早就豫演了国军的宿命!一头猪领着一群虎!只能卖虎骨酒了!


peter1955


中条山会战的惨败,作为该战区司令长官的卫立煌确实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但是其主要责任却应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来承担,尤以参谋总长何应钦为重。

日本华北方面军在结束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后随即趁势进攻中条山的国民党军第27军和第15军并重创之,使中条山阵地暴露于日军主力直接攻击的矛头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虽然判断出日军有对中条山再度发起进攻的企图,但是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能料想到日军的进攻如此迅速,兵力如此强大。直到4月26日才作出了“对晋南三角地带作战指示提要”,而卫立煌此时尚在重庆,由其部下按照何应钦的指示于5月5日发布作战命令,然尚未来得及改变部署,日军即于5月7日开始进攻中条山。



从日军3月30日进攻中条山守军一部到5月7日发起大规模进攻,在这将近40天的时间里包括第一战区司令部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都没能对中条山阵地的防务做出切实的加强,由于第4集团军被调离,兵力反而降低,战略物资准备的也不充分,整体的战斗力下降许多。反观进攻的日军,不仅调集了大量兵力,而且强化了山地战训练,到战役发起前,日军以10万之众进攻中国军队的18万守军,而根据抗战经验,中国军队同日军的作战一般不得低于3:1的比例,所以中条山会战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兵力的不足,加之部分守军战斗力太差,一触即溃,打乱了中条山整体的防御部署,黄河重要渡口丢失,守军陷于被包围之势,损失惨重在所难免。


战略论


抗日战争中最耻辱的中条山之战,惨败只因这位夫人的故去!

1941年5月,在山西中条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国军虽然英勇奋战,但最终却惨败告终。据统计日方伤亡人数不足3000,而中方阵亡4万人,被俘3.5万人,这一战中还有10余名少将以上的高级将领阵亡。蒋介石也愤怒的称这一战为“耻辱”。然而这一战中国的惨败,原因竟然和一位夫人的离世有关,她就是卫立煌的妻子朱韵珩。

卫立煌朱韵珩夫妇

朱韵珩自幼被教会收养,但却让她有机会得到好的教育,后来他留学美国,回国后成为了崇实女中校长。1927年卫立煌率领北伐军一部驻扎在风车山地区,部队日常的操练却干扰了崇实女中的教学,朱校长便前去交涉,一来二缺,朱韵珩却与卫立煌渐生情愫,最终结为夫妻。

1927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在蒋介石与宋美龄的世纪婚礼之时,卫立煌与朱韵珩也举行了自己的结婚仪式。而这一层关系也使朱韵珩与宋美龄结为好友。二人都为基督教信徒,也都曾经留学美国,很有共同语言。据说,朱韵珩与宋美龄见面时,常常用英语交谈,而彼此的书信也多是用英语。二人亲密的关系也成为了彼此的“太太路线”,宋美龄需要帮蒋介石拉拢人才,而朱韵珩也希望通过宋美龄的关系,帮助卫立煌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卫立煌夫妇

卫立煌与蒋介石虽然是老战友,当年永丰舰上护卫孙中山时,二人就在孙先生的两侧。然而卫立煌反对内战,主张抗日,又与蒋多有矛盾,这时朱韵珩与宋美龄的关系便成为最好的调节剂。

1939年1月,卫立煌升任第一战区司令,然而他却没有兼任河南省主席,这使他在指挥作战中常常遇到诸多不便,朱韵珩同宋美龄透露了丈夫心中的不快,而没过几日,卫立煌便得到了河南省主席的任命书。朱韵珩对其父的帮助大概就是像这样。

卫立煌

忻口会战和太原会战后,中条山已经成为了晋南地区最后的要塞,此地的防卫此前一直由卫立煌负责,曾经13次抵挡了日本的进攻。使日军始终难以从山西渡过黄河。

然而,当抗日战争逐渐深入到最艰苦的相持阶段时,国民政府开始倾向于消极抗日政策,作为国民政府中的抗日派,卫立煌不受待见。而1939年的10月,朱韵珩又因病离世。宋美龄给了卫立煌一个机会,打算把侄女许配给他,但卫立煌却婉拒了。从此,没了朱韵珩这层关系,蒋介石开始不信任卫立煌。

不久后,卫立煌被蒋介石剥夺了中条山地区的指挥权。得知这一消息后,日本人立即组织了大规模的攻势。接替卫立煌指挥权的何应钦完全不了解中条山地区的防御布置,在他的瞎指挥下,中方惨败。不久后,卫立煌又被剥夺了第一战区司令的职务,黯然离开了抗日前线。

中条山之战

或许朱韵珩夫人没有不幸去世,也能阻止蒋介石的昏招,而中条山之战也就不会有如此耻辱的惨败了!


孙博士侃历史


中条山大败,卫立煌不能说没有责任,但不负主要主要责任,主要责任一在蒋介石、胡宗南、汤恩伯、蒋鼎文这边,还有一在在日本人这边,就是日本人有多大意志和决心打这场战役上了,我们分别来讲。

从蒋介石这边来说,内部派系太多,尤其是黄埔系和非黄埔系,卫立煌虽然以非黄埔系得到蒋介石的信任,担任第一战区总司令和河南省省政府主席,但是在他的左边有胡宗南,抗战期间至始至终都没有投入战场,专门用来盯住共产党;右边是汤恩伯和蒋鼎文,汤恩伯是什么人?贪污、弄权,除了忠心,在军事上胜负参半。有这几个人在身边钳制,尤其是卫立煌从抗战大局出发,对十八集团军一视同仁,自然会被黄埔系、军统、中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百般掣肘和刁难。实际上卫立煌就是因为蒋介石的批评,赌气跑到峨眉山上,致使将兵不见,贻误战机。

从日本人这边看,纵观整个抗战战争,只要是日本人下决心打的战争,国军很难招架的住,实际上国军的精锐早在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中被消耗殆尽,基本上很难组织有效的抵抗,最后只有在抗战最后期的美械装备的武装下才有一战的实力。在整个抗争进入到相持阶段的时候,日本人的战略基本上是以维持为主,对国民党是又打又和,枣宜会战就是这样,只占领大城市形成威慑,一胜利就退回去。而中条山战役的背景是日本人为了缓解海上美军的压力,发起大陆攻势,逼迫国民党尽早投降,所以整个中条山战役和豫湘桂战役,既有国民党准备不足的原因,也有日本人动了真格的原因。


青年史学家




卫立煌表示,这黑锅我可背不动!

1939年1月,卫立煌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同时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中条山虽然属于第二战区,但是却由卫立煌负责防守,这也是他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原因。

在日军集结华北优势兵力正式发动中条山会战以前,也不是没有打过中条山,但是每次都被卫立煌给打了回去。但是在中条山会战爆发前夕,即1941年3月,卫立煌已经被蒋介石召回重庆述职,然后派何应钦去主持第一战区的工作。1941年5月,日军发动中条山会战时,卫立煌并不在任上,所以中条山会战并不是卫立煌指挥的。

中条山惨败这事,要怪也只能怪蒋介石和何应钦,怎么反倒将所谓的“主要责任”扣到卫立煌的头上?



在中条山局势愈发紧张的情况下,卫立煌为什么会被蒋介石找借口调走,蒋介石又为何执意临阵换帅?

卫立煌是个很有意思的人,说他是我党的“高级卧底”可能也不为过,他与我党的关系很密切,或者说很暧昧,所以招来了蒋介石的防备。

在太原会战中,卫立煌已经与我军产生了很高的默契,双方展开了真诚的合作,可以说是国共合作抗战的经典案例,也因此培养出了深厚的友情。在我军缺乏弹药等战略物资的时候,卫立煌大手一挥拨给了我军100万发步枪子弹、25万枚手榴弹以及180箱牛肉罐头,解了我军的燃眉之急。即使在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也仍然没有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所以“剿匪”的举动始终没有断过,但是卫立煌对此却是阳奉阴违,甚至假装听不见、看不见。

蒋介石说要“一切通过国民党,一切服从共产党”,卫立煌为了避免破坏与我军的友情就说要“一切服从抗战,一切为了抗战”。

1939年12月,阎锡山所属孙楚部制造了“十二月事变”,攻打我党军队,迫害进步民主人士。在我党的反击下,孙楚部被打得七零八碎,在旁边的卫立煌作壁上观,谁也不帮。后来,蒋介石明面上要求八路军退出太行山以南地区,暗地里又让卫立煌真枪实弹地对付太行山地区的八路军,结果卫立煌和朱德通过商量让八路军退出了太行山以南地区,让蒋介石吃了个哑巴亏,只能吹胡子瞪眼生闷气。

1940年3月,朱怀冰率领所部97军队太行山地区的八路军发起了进攻,你卫立煌既然不肯打,那我就让别人打。朱怀冰的下场和孙楚也差不多,在我军的英勇反击下,逐渐陷入了绝境,所以他赶紧向卫立煌求援,卫还是冷眼旁观、两不相帮,结果朱怀冰3个师1万多人被我军吃干抹净。

经过这么多事蒋介石也算是看明白了,卫立煌是不肯“剿匪”的,继续这么纵容下去,可能还会导致卫立煌与所部军队的“赤化”,所以终于在1941年3月召回了卫立煌,然后由何应钦去接手第一战区的工作。



中条山战败说到底还是蒋介石负主要责任,何应钦负次要责任,卫立煌不应该背锅。

在中条山会战中,国军阵亡4.2万余人,被俘3.5万人,可是日军阵亡者却只有673人,负伤2292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所以蒋介石也是沉痛地称中条山会战是“抗战史中上最大之耻辱”!

但是,为什么卫立煌在的时候就能守住中条山,何应钦去了就丢了中条山呢?

这固然跟日本人在被卫立煌惹怒后集结华北重兵攻打中条山有关,但是蒋介石和何应钦的策略才是导致中条山大败的根本原因。临阵换将换帅历来便是兵家大忌,更何况卫立煌在中条山已经几年,知中条山的驻军,也知中条山的天时地利,更与我军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由他来守中条山是最合适的,结果是蒋介石自己出了昏招。再看何应钦到了第一战区以后,这个有名的亲日派对我军的敌意居然比对日军的还要强烈,他转变了卫立煌在任时的策略,破坏了与我军的合作默契,对付我军比对付日军还要积极,焉能不败?

蒋介石将卫立煌叫到重庆训话,结果卫立煌气得给自己放了个长假,跑峨眉山玩去了。卫立煌也没在中条山指挥作战,为什么要将责任推给他?

如果非要问他的责的话,倒不如说他听从了老蒋的话离开了中条山,老老实实地将指挥权交给了何应钦,最终导致了中条山战败。


宁糊涂


首先是日军全力决战,而中国军队对双方实力缺乏清醒的估计。战前,卫立煌原来是凭着二十六万大军与日军四个师团对峙,所以才能长期坚持中条山防线,并自称“东方马其诺防线”。日军从二十一军抽调三个师团北上,是一举拿出七个师团超过十万的主力部队来决战。要知道,日军单位战力远超中国军队(包括中央军),日军一个联队就可以和在正确领导下的中国军队一个正规师抗衡。整个抗战期间日集中10万以上兵力的攻势不多,可以说是“占据压倒优势”。而中国军队贩卖粮食、烟土,中条山成了经商之地。日本奸细乘机混入,日军特种兵空降到中国军队的指挥部旁潜伏。一场血战正在孕育,日军放出狂言,开战一个小时就可瘫痪中国军队的所有指挥系统,而中国军队还浑然不知大难临头而坐以待毙!

其次是战前日军准备认真充分,中国军队则仓促应战。日军为确保会战成功,对主力部队做了山地战的强化训练,在这次战役之前三个月中,华北日军集中五个师团对太行山八路军进行扫荡,八路军损失惨重,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元气,日军没了后顾之忧。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第三是日军贯彻作战决心坚决,指挥得当,配合有力,而中国军队进退失据,指挥混乱,部队互不协调。战役一爆发,日军各部按计划进行了果断快速的进攻和穿插包围,没有任何迟疑,干净利索得象是教科书上的案例。而中国军队始终没有象样的作战计划,要么不顾事实地要求“恢复原有阵地”,要么要求“就地固守”,而且很快就失去统一指挥,听任各部各自为战。有的部队尚能顽强抵抗,但更多是不顾友邻拔腿就跑(这些都是国民堂军队老毛病了)。

所以说,卫立煌不应该负主要责任。


电话啥时候


1940年2月,第97军军长兼冀察战区政治部主任朱怀冰(保定四期)奉蒋介石密令,同时指挥西北军庞炳勋部、河北民军张荫梧部,分三路进攻太行山八路军根据地,遭到八路军主力的全面反击,朱怀冰第97军被围时急电第一战区卫立煌求救,卫立煌以没有军委会明令为由坚不驰援,最终第97军大部覆灭,朱怀冰仅率2000残部逃出。



在蒋介石看来,这位卫总司令的做法有点出格了。同时,陕西及河南地区驻军首脑蒋鼎文、汤恩伯非常眼馋卫立煌兼领的“河南省主席”职务,不停地打小报告诬指卫立煌与八路军有染。

宁可腐化不能赤化,这是蒋介石的底线,于是1941年3月电召卫立煌前往重庆述职,其实就是训斥和甄别,两人大吵一番,卫立煌赌气请假上了峨眉山散心,蒋介石则特派参谋总长何应钦前往第一战区视察,而就在此期间,日寇华北方面军已经做好了进攻中条山的战役准备。大战爆发前,卫立煌紧急赶回洛阳指挥所布署,但为时已晚。



中条山惨败使国军阵亡高达42000人,被俘35000人,战死中将级军官即达六名,第5和第14两个集团军约18万人损失超过70%,而日军伤亡甚微,蒋介石伤心地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中条山防线全部失守后,黄河以北再无中央军主力部队,日寇不仅可以倾全力围剿八路军,同时兵锋进抵黄河岸边,为1944年占领洛阳和开封做好了军事准备。对于这场极度恶化北方抗战形势的大败,责任应该怎么划分呢?恐怕这口大锅要由蒋介石、卫立煌及何应钦共同来背,蒋介石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卫立煌次之,何总参谋长属于添乱。



关于蒋介石。

中条山惨败的历史节点,正是“皖南事变”爆发后不久,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刚刚降到冰点,双方处于互不信任的阶段,破坏了八路军与中条山守军互为犄角的战略态势,使日军放手集中兵力进攻中央军;本来,日寇华北方面军的作战课和情报课两部门,对于是否打掉中条山国军主力是有争议的,作战课认为中条山牵制了三个师团主力,使围剿八路军的兵力经常力不从心,主张坚决割掉这条“华北的盲肠”;而情报课认为一旦打掉中条山国军,国共互相牵制和摩擦的局面将不复存在,日军将独自承担对付八路军的作战压力,然而皖南事变的爆发让这一争论戞然而止,多田峻决计先打中条山,再剿八路军。

用人不疑是统帅的必要素质,陆军二级上将卫立煌,身兼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河南省主席”等要职,于北方抗日战场关系甚大,要么放手使用,要么干脆换人,蒋某人这样用而且疑的状态,使卫立煌根本不能全身心扑在作战指挥上,更因为滞留四川不归,造成中条山防区战役准备严重不足;类似错误还有一条,即调走号称“中条山铁柱子”的孙蔚如第4集团军,归根到底,还是蒋介石不信任这支杨虎城留下的部队,生怕其在中条山坐大,特意划给了胡宗南指挥和监视,而这支陕军作战勇猛且士气旺盛,原本是中条山被围攻13次而不破的主力部队。



关于卫立煌。

其一,疲于应付重庆和延安方面的政治往来,对战区部队的日常警备和训练督促严重缺失,由于中条山国军自1938年春进驻以来防线三年未破,官兵普遍懈怠,阵地疏于戒备,通讯联络不畅,原定进行的一年期整训工作,拖沓至二年半都未完成。因此当日军动用特种部队空降作战时,各级指挥部陷于一片混乱,无法组织有效的机动防御;

其二,在日军大批增兵晋南,总数已达六个师团和二个半混成旅团超过10万人时,进攻中条山的征候已十分明显,卫立煌仍然在跟猴子玩耍,未能及时赶回部队,无论蒋介石做了什么,作为战区司令都是不负责任的。1941年5月7日晚,日军以“中间穿透、四面合围”的战术发动总攻,而卫长官5月5日才返回洛阳前指,黄花菜都凉了。

(卫立煌造访延安)

关于何应钦。

恐怕这位何总长到第一战区视察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如何加固中条山防线和防范日军进攻,更多的是来调查卫立煌是否与八路军关系不清的问题,因此对作战方面关心不够。在得到日军即将进攻的情报后,军委会军令部给第一战区拟定了甲乙丙三案:甲案是放弃中条山,战区主力撤至黄河以南;乙案是主动对日军发起进攻,破坏日军的战役准备,以攻代守;丙案是不坚持固守中条山阵地,主力转至外线遂行机动作战。

何应钦从4月18日到20日在洛阳组织三天的军事会议,最终个人拍板选择乙案,不切实际地提出主动对华北日军发起攻击的作战方案,这基本是罔顾国军战力的异想天开。大战在即,这样的战役集结会使日军更方便捕捉国军主力加以围歼,远比分散布防的损失要大,致使许多部队被赶到黄河岸边不能南渡,成群结队被敌人俘虏在河滩上,更有800学兵誓死不降投河自尽的悲壮,怎一个惨字了得。



中条山惨败后,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峻晋升大将奉调回国,卫立煌被解除兵权转任军事委员会西安办公厅主任,第一战区由腐化严重的蒋鼎文接手,汤恩伯晋升战区副司令长官。八路军终于不再受“摩擦”的牵绊,正准备放手发展之际,却迎来了更加狡猾凶恶的敌人,新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为遂行中条山作战任务,侵华日军拟将驻赣北的第33师团增调给华北方面军,第33师团临走时想露一手,不料却成就了罗卓英和王耀武的“上高大捷”。


度度狼gg


1938年抗战爆发以来,黄河以北相继沦陷,山西中条山是国军在华北抗日战场上最后一块地盘,1938年1月蒋介石开会宣布,凡黄河以北的军队,退过黄河就枪毙。为了保卫中条山,国军集结80万大军殊死防守,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专门负责中条山的防务,于是一场长达3年的惨烈较量从此开始。

中条山战役是自淞沪会战后最大的损失,图为中条山牺牲将士的墓碑。

从1938年到1940年,日军为了打通潼关、洛阳的军事通道,对中条山发动了13次进攻,卫立煌指挥的国军在地方部队配合下,多次挫败进犯中条山的日军。但在1940年初局势发生了突变,由于卫立煌在中条山对抗日军时,多次联络八路军交换情报,联合作战,蒋介石认为卫立煌是反共不得力,于是撤去卫立煌的司令长官,换上了何应钦。

图为中条山下窑泉村的首富,地主贾廷选的院子,1941年日军打进来后,贾家也土崩瓦解。

当时在中条山防务的“铁柱子”第四集团军曾是杨虎城的部队,因为西安事变让蒋介石耿耿于怀,于是蒋介石把第四集团军也调离了。可是上任后的何应钦对中条山防务一无所知,哪支部队在什么地方都不清楚。

图为当年地主老财的院子,日军来了后征用为伙房。

而日军正在制定一场更大的进攻中条山的计划,1941年5月日军集结10多万部队向中条山发动了第14次大规模进攻。在飞机和炮火掩护下,日军兵分几路对中条山发动猛烈攻击,摧毁了国军的通信系统后,将国军分割包围,并占领了黄河等所有渡口,切断了国军的退路和后勤补给线,把80万国军困死在了中条山。

蒋介石把中条山战役称为: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图为中条山脉。

除了第98军在武士敏带领下抗击日军外,大部分军队在日军猛烈攻击下溃散,何应钦下令国军部队化整为零,各个突围。中条山战役最终以国军失败告终,战死被俘8万多人,被日军残害百姓不计其数。此战负主要责任的是蒋介石、何应钦,而卫立煌早已被调往西安,所以中条山失败和卫立煌没有关系。


图文绘历史


大败原因如下: 第一,对敌情判断和作战指导方针的错误,是导致中条山战役失败的直接原因。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的目的在于:消灭中条山的卫立煌军,“把对敌警备线向黄河线推进,以便改善山西省内的治安”。但是,不论国民党上层与下层军事指挥者主观盲目地认为日军要南渡河南,“进窥潼、洛”。

第二,中条山战役前,蒋介石推行反共政策,赶走了中条山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武装,解散了群众抗日团体,又调走了坚持中条山抗战两年多时间、多次打退日军进犯的第4集团军,这就使中条山抗战失去了稳固的靠山和坚强的支柱。 第三,军队部署不当这是导致中条山战役失败的又一直接原因。绝大部分的军队被部署于第一线,以单线式配备,分兵把口。把军队全部置于前线,纵深缺乏强有力的部队,敌人一旦突破第一线,便会如决堤之水。第一线军队部署也十分不合理。此外黄河渡口未留有力部队控制。

第四,各级指挥的失误,各部队间缺乏协同也是中条山战役失败的重要原因。中条山战役中,各个战线、各个部队之间由于缺乏密切的协同和配合,当遭到日军猛烈的攻击后,便陷入混乱状态,一些军事指挥机关失去了对部队的指挥能力。各个部队因无上级指挥,情况不明,只好各自为战,遂为日军各个击败。上述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国民党政府军在中条山会战中的失败。 在日军将要发动中条山战役的紧急关头,卫立煌回重庆述职,蒋介石派何应钦到洛阳主持召开作战会议,改变原来部署,调走了部分主力部队和中央炮兵团。当战役爆发后,卫立煌回到洛阳时,已无力挽回,并在初战失利的情况下,下令要部队分路突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