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评价卫立煌?

天蓝海蓝542




卫立煌与我军关系暧昧,因此老蒋是既想重用卫立煌又不得不防备卫立煌。

卫立煌是真正的爱国将军,但是卫将军爱国便意味着他不会绝对忠诚于蒋,偏偏卫立煌又是老蒋“五虎上将”中的虎将,后来卫立煌的所行所为简直让老蒋气得咬牙切齿。

1948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公布43名国民党战犯,卫立煌位居第28号,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卫立煌与我党关系明明很好,为什么还是被列为战犯了?



卫立煌从戎为国,从过河卒到虎将,从国府将领到我党功臣。

卫立煌生于1897年2月16日,安徽合肥人,辛亥革命发生后参军,后因参加二次革命遭到镇压。1914年卫立煌在武汉考入湖北陆军学兵营,正是通过这段时期的学习,形成了卫立煌的军事思想,造就了将来的虎将。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后,卫立煌被选为孙中山的卫士,这种殊荣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成为“御前侍卫”。

1918年卫立煌被编入粤军许崇智部,后来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因功升为旅长,也算是简在帝心了。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老蒋趁机争权,将卫立煌的上司许崇智踢出局,然后收编许部,卫立煌也自此进入老蒋的系统,后在北伐战争中受到老蒋的青睐,被升为14师师长。1930年任45师师长并率45师参加蒋冯阎战争,随后又参加“围剿”,因功被任命为“鄂豫皖边区剿匪总指挥”。在1934年以后,卫立煌兼任了很多职位,可以说很得老蒋的器重了,毕竟卫立煌既不是老蒋的同乡,更不是黄埔系,能到这种程度绝对是很难得的。



卫立煌在抗战时期参加的最重要的战役是忻口战役,在忻口战役中,卫立煌部虽然受到了日军的重创,甚至是太原失守,但是在战略上的胜利却是难以估量的,打得日本鬼高呼卫立煌为“虎将”。也正是在忻口战役中,卫立煌与我党开始产生了默契,这种默契自产生后便再也没有消失过,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当时被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的八路军划归卫立煌将军指挥,但是卫立煌却不同于其他国军将领那样动不动给我军使绊子,而是与我军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甚至是朋友关系,他既不干预也不借机搞事制造摩擦,甚至在我军补给困难的时候积极运作为我军提供补给,这种事估计也就卫立煌做过了。

卫立煌自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政府主席后,与我军的关系变得尤为密切。老蒋的特务们不断向老蒋告卫立煌的状,说卫立煌可能有异心让老蒋小心,连老蒋可能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养了个卧底。事实上,我也认为我党在与卫立煌接触的过程中应该存在潜移默化地“同化”卫立煌的行为。

1942年1月老蒋捋了卫立煌的军权,后来组建远征军时有意让他担任司令长官,结果因为有人告状,老蒋心里也犯嘀咕了,害怕卫立煌倒向我党,于是改任罗卓英为司令长官。不过,在罗卓英失败后老蒋还是不得不将卫立煌抬出来,而卫立煌在缅甸战场确实取得了重大胜利。后来老蒋在云南组建陆军总部,卫立煌担任副总司令,如果不是老蒋正好何应钦踢过去的话,卫立煌还真有可能坐上总司令的位置。



如果说对老蒋对抗战时期卫立煌的话还能忍的话,毕竟当时确实打着国共合作的旗号,那么在解放战争时老蒋对卫立煌那绝对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

1946年11日,卫立煌带着夫人去美国考察。出国考察在国民党是很讲究的,胡汉民出国考察,冯玉祥出国考察,汪精卫出国考察等等,可以说几乎全是出去政治避难的。卫立煌当然也不例外,因为当时的老蒋已经不在信任他了,所以不敢让他参加内战,他也正好可以借机避开内战,所以卫立煌也算是欣然前往。到了1947年秋老蒋在东北的局势开始变得紧张,终于忍不住召回远在法国的卫立煌。卫立煌回国后,老蒋立马让他当了东北剿总,但是卫立煌在东北的作为绝对能将老蒋气得吐血,管你老蒋发了什么命令,管你老蒋催的急不急,我老卫就是不出兵。老蒋见状想将东北指挥权交给廖耀湘,结果卫立煌根本不听,老蒋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去沈阳把东北军权交给了廖耀湘,最终东北国军几乎全军覆没。

卫立煌可以说是为我军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是立下了大功的,所以老蒋在辽沈战役后果断罢免了卫立煌,这时候的老蒋已经将辽沈战役的失败完全推到了卫立煌的身上,后来更是让军统特务逮捕了卫立煌。我党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很为卫立煌的安危感到担忧,这时候正逢我党拟发布国民党战犯名单,于是便有了卫立煌的“光荣登榜”。卫立煌在听说了这份名单后心里悬着的石头也终于落下了:“我有救了。”



1949年1月,老蒋通电下野后,卫立煌获释并趁机摆脱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和控制逃到了香港,直到1955年回归大陆。

卫立煌在1949年脱离老蒋的控制逃到香港,六年后的1955年3月我党开始筹备和安排卫立煌回大陆。也许,我党应该对卫立煌将军说声:“我们来晚了!”

1955年4月5日卫立煌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迎接。4月26日,主席会见并设宴为卫立煌接风洗尘。卫立煌自回归大陆以后,受到了我党的极大善待,因为他确实是有功之人,不管是在抗战中还是在解放战争中,他曾先后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1960年1月17日,卫立煌病逝。

朱总司令曾称赞卫立煌为“在忻口战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

主席曾评价卫立煌:“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宁糊涂


卫立煌(1897-1960),字俊如,安徽合肥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

1914年卫立煌报考湖北陆军学兵营,在这里他学到了军事知识,还开阔了眼界。卫立煌从军校毕业后,没有加入北洋军,而是到广州加入了南方革命政府。

卫立煌加入了孙中山的护发军政府,并先后多次参加军事斗争,到1925时卫立煌已经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第9团少将团长了。

北伐战争中卫先后担任第14师副师长和师长。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卫的14师负责卫戍南京。中原大战之后,蒋介石在武汉设立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蒋说“各纵队谁先占领鄂豫皖苏区的军政中心金家寨就以谁的名字命名”,结果第6纵队的指挥官卫立煌占领了金家寨,此地被命名为“立煌”县(今金寨县)。

抗战初期,卫立煌担任第二战区副司令(司令为阎锡山),八路军(十八集团军)属于第二战区的战斗序列。但是卫立煌从来没有指挥过八路军,而是让八路军坚持独立自主,并给八路军支援了大批武器弹药、食品、军装等军需物资。抗战期间,卫立煌还访问了延安,毛泽东对其抗战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1941年,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兵力兵分三路偷袭了中原重镇郑州,卫立煌亲自调集部队收复了郑州,挫败了冈村宁次的计划。

1942年,为了保卫抗战的生命线——滇缅公路,中国政府派出了3个精锐的军队作为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的总司令本来为卫立煌,由于蒋介石怀疑卫通共,不得不改罗卓英为远征军总司令。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后,为了实施滇西大反攻,任命卫立煌为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指挥的滇西大反攻军队最终和缅北大反攻的军队会师于南坎,打通了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


1948年,卫立煌刚从国外回来就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剿匪总司令。由于卫不听从蒋介石的命令,二人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辽沈战役之后,卫从沈阳到了北平。49年蒋介石下野之后去了香港,1955年回到了大陆。

卫立煌被称为“虎将”,一生身经百战,是国民党将领中最具指挥才能的高级将领之一。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卫在两边都吃得开。


历史军魂


卫立煌算的上是一个比较传奇的人,仅仅是从的他的发迹史来看,卫立煌就堪称励志的典型人物。卫立煌从基层做起,由警卫员做到了军长,仅此一点就可以甩开那些黄埔捷径的将领了。并且卫立煌确实是一个非常革命的人,如果不是为了革命,他也不会在孙中山落魄时投靠他。

在北伐战争时,卫立煌就因为战功卓著而提拔为团长,卫立煌这个十分的崇拜孙中山和三民主义。卫立煌也算的上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曾经就表达过等到孙中山先生革命成功,他自己就卸甲归田,然后在共和之下种种地就行了。但是理想主义总是会被现实所打败,卫立煌也是如此。

蒋介石背叛革命之后,卫立煌陷入了人生的一个低谷,因为孙中山先生逝世,卫立煌一时间感觉前途渺茫,更是不知道怎么来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遗愿,最后卫立煌只能听命于蒋介石。但是面对蒋介石的一些倒行逆施,卫立煌很是纠结,尤其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卫立煌十分的纠结。

最后卫立煌其实已经看到了蒋介石是救不了中国,在得知共产党的一些政策之后,尤其是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之后,卫立煌瞬间表示了赞同。卫立煌一直同八路军有往来,是国民党中少数真心实意帮八路军抗战的将领。一场忻口会战,其实就证明了卫立煌的勇猛,对于卫立煌这样的将领,还是要持肯定态度的。


小司马迁论史


很多人都在说卫将军战斗多牛逼,其实仔细看看卫立煌这人的历史,真觉得挺有意思。跟大家分享两点吧:

1、卫立煌和朱德朱老总是好朋友,而且是过命的交情。韩信岭战役,卫立煌被日军击败,被日寇围堵,然后在白儿岭一带被朱老总接应掩护,成功撤退。可以说朱老总对卫将军有救命之恩。

那个年代老一辈革命家的人格魅力是不用怀疑的,再加上朱德老总的资历,能够让卫立煌折服也是正常的。两人不止公务上有合作,在私底下也有很多交流。朱老总曾经送给卫立煌两匹马,然后卫立煌回赠一只钢笔、一块手表,手表一直被朱老总戴到去世。

2、解放后,卫立煌回到大陆,也被安排的很好,可以说结局很圆满了。不过卫立煌最早剿共的时候非常疯狂,蒋介石都专门设立了一个“立煌县”来表彰他,可见他当年下手多狠。

但是被朱老总折服后,卫将军对共产党的态度大变,抗日战争期间为八路军提供了很多便利,甚至专门跑去延安对中共中央进行了访问。而他曾经的手下陈铁、彭杰如都起义投诚,从国民党跑到了共产党这边。

到了解放战争,卫立煌更是不惜违抗蒋介石的命令,把廖耀湘卖了。打锦州之前,蒋介石的意思是守锦州,卫立煌却坚持守沈阳。结果就是锦州丢了,按计划廖耀湘要走营口撤退,然后卫立煌命令廖来沈阳。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耽误了时机,机械化的廖耀湘部被跑步前进的林彪追上,国名党五大主力的前两位新一军新六军被歼……一手练出来的新一军被打没了,已经调回国防部的孙立人,从一楼哭骂到二楼,不知道问候了廖耀湘、卫立煌、陈诚多少遍……

不管怎么说,卫将军真是人生赢家。作为一个军人,非常能打,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美国人称其“常胜将军”。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去世后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作为曾经的国民党头等战犯,卫将军这一生也算得上左右逢源了。


老胡评车


卫立煌,与三位近现代重要人物——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都有非同一般的关系。他是孙中山的卫士,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与毛泽东是朋友,做过八路军的“上司”,曾是被中共通缉的“战犯”,后来又被任命为新中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终其一生,卫立煌的经历如同一道难解的谜。最令人费解的是,在辽沈战役中,卫立煌为何暗中策应中共,葬送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这其中又有什么不为人所知的内情?要解开这一谜团,就得从卫立煌与共产党的历史渊源说起:


“剿共“干将遭遇西安事变

卫立煌,字俊如,1897年生于合肥,祖父两辈皆为贫农。1911年武昌起义,不满15岁的卫立煌即应征加入新军。


大革命受挫后,他转道武汉,加入湘军,成为职业军人。后经民主革命人士介绍,赴上海加盟孙中山先生讨伐袁世凯的队伍,成为孙中山的卫士。

北伐战争中,卫立煌屡立战功,成为最年轻的营长。 为扮老成,他开始蓄起“八字胡”,一直到1949年乔装出逃时才不得不剃去。

骁勇善战的卫立煌,多次与红军作战,“剿共“曾给他带来很大的荣誉。1926年,卫立煌就任师长,但因与蒋校长一非同乡二非黄埔系,难以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只是所谓的“杂牌军”,二人由此芥蒂丛生。

1932年,蒋介石调集63万大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时任国民党军第14军军长的卫立煌,被蒋介石委派充当先锋,而蒋嫡系部队却养精蓄锐。(这也是蒋校长常用和得意的一招,驱虎赶狼)

在湖北黄安(现红安),卫立煌与红军激战。结果惨败,连卫立煌身边的特务连都损失殆尽。只因援军及时赶到,卫立煌才幸免被活捉。后来,卫立煌向徐向前说道:“如果当时红军再前进200米,我就被俘虏了。”

“围剿”失败,各部畏缩不前,蒋介石严令部队出击,卫立煌亲率一师兵力,沿山间小路,直扑鄂豫皖边区军政中心——金家寨。红军寡不敌众,卫部未遇抵抗,便“不战而胜”。

卫立煌即电告占领金家寨,蒋大喜过望,亲临慰劳,除赏以重金外,还让国民党政府颁布命令金家寨设新县治,名为“卫煌县”。须知这可是极大的赏赐,民国历史上,继孙中山后,这是第二个以人名命名的地方,足见其当时声名之显赫。

尽管战功赫赫,与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并称蒋介石“五虎上将”,但卫立煌始终并末获得实权高官。

西安事变前,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陕甘宁边区总指挥”,再次充当急先锋和炮灰,胁迫东北军张学良、西北军杨虎城部,围歼红军。然而,西安事变枪响,让他们成了阶下囚。当时,卫立煌、蒋介石、朱绍良、钱大钧等要员随同家眷四五十人,被囚禁于西京招待所。

卫立煌自认作为“剿共“干将,自己“必死无疑”。然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我党不计前嫌,相忍为国。对此,卫立煌感慨万端,从此走上人生的新起点。


抗战中喜结中共高层

1937年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个月后,更名第18路集团军,隶属司令长官阎锡山、副怀念长官卫立煌的第二战区序列。


阎老西面对复杂局面,视自己“在3个鸡蛋上跳舞,踩破了哪个都不行”,遂撂了担子,将作战指挥权全全交予前敌总指挥卫立煌。这样,卫立煌就成了八路军名义上的上司。

蒋介石虽被迫抗日,但仍视中共为心腹大患,暗中加紧反共,严禁各部限制、监视八路军,制造机会,好让八路军与日军两败俱伤。对此,卫立煌时有不满。

1939年秋,日军兵锋直指太原,阎锡山部节节败退,求蒋介石增兵。卫立煌急率14集团军挥师娘子关,进军忻口。抗战史上,国共浴血奋战的著名忻口战役全面开展。

忻口战役后,卫立煌三次与周恩来聚会。周恩来对卫立煌说,中国军队虽然遭受众多失败,但只要接受教训,依靠人民,改变战略战术,装备精良的日军是可以战胜的。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应把主力用于敌侧,采取迂回战法打击敌人,不可消极单纯防御作战。周恩来一席话令卫立煌心悦诚服,新中国成立前夕,卫立煌逃往香港隐居,周恩来致信说:“你在太原结识的朋友欢迎你回来。”接到此信,卫立煌心领神会,很快成行。

抗战中,卫立煌还三会朱老总,并与刘少奇会面。1938年4月,卫立煌受毛主席邀请,绕道访问延安3天,受到抗日军民最高规格接待。主席亲设午宴,席间,主席破例饮酒,两人留下8张合影。晚上,延安军民为其举行盛大晚会,主席亲自致欢迎辞,恳请卫立煌对边区工作以指示,让其深受感动。卫立煌将其与主席等人的合影视为至宝,此后长期带在身边,一直到广州被蒋介石下拘押时,才不得已销毁。

延安之行后,卫立煌说,在延安,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和未来。事后,他广招共产党派来的进步学生,效仿八路军组建战地工作团,允许八路军在驻地设办事处,连贴身秘书也选择共产党人。后来,他甚至通过可靠人士,询问参加共产党事宜。

然而,这一切,自然也逃不过蒋介石的耳目。一位少将高参叛变,告密其有“通共”之嫌。蒋派人调查,虽无实证,但终存疑惑,蒋介石对人说:“卫会打仗,但不懂政治。”

1941年5月,蒋借口中条山作战失利,将卫立煌一撸到底,让其领饷奉养在成都的老母。此时,周恩来对卫立煌说:“你是受了我们的累。”对卫立煌来说,此话也许是此时最大的安慰。


欧美考察之机密晤中共

1943年秋,蒋介石请卫立煌到重庆,恢复其上将军衔,任命其为中国远征军司令。

1944年5月,卫立煌指挥中国远征军大反攻。5月,强度怒江,兵锋腾冲。6月,宋希濂部主攻龙陵、芒市。17个师、16万重兵压向日军,日军疯狂顽抗,据守松山天险。

中国军队沿山路秘密而上,卫立煌亲临煎鱼勘察,其场景被美随军记者拍摄下来,并刊登于美国《时代》周刊上,卫自此名声大噪。

当时,社会盛传,中国远征军长官部改组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卫立煌新任总司令。而在此之前,“五虎上将”中的陈诚、顾祝同已任国防部长、总参谋长,论战功和资历,卫立煌都在两人之上。因此,卫立煌似乎信心十足,只等走马上任了。

然而,命令公布:何应钦为陆军总司令,卫立煌为副司令,这让卫立煌气愤至极,久未移交就职。

抗战胜利后,卫立煌再次被蒋介石所闲置,蒋介石一心内战,但为拉拢卫立煌,也为日后投靠美国铺垫,蒋介石出资让其留洋考察。行前,卫立煌安排旧部,为来日东山再起未雨绸缪,另借出洋之机,通过海外亲戚与中共联系。

1946年11月,卫立煌一行4人,由上海启程,经日本到美国。4人中,除卫立煌与其夫人和秘书外,南京还强行派来一名军统特务。1947年春,卫立煌离美赴欧。始到英国,夫人韩权华便致信在法国的姨侄婿汪德昭。汪是中国留法进步学生领袖,与中共有秘密联系。到巴黎后,卫立煌让随行军统游逛花花世界,自行方便,后密约汪德昭,一见面便开门见山,请其忙与中共联系。

两人相见恨晚。卫分析中国未来形势说:“将来回国,蒋还要用我,但我不会跟他走。” “那就起义么?” “我决心这样干!”卫立煌执笔写下致中共的电报,主要内容为:我意尽快结束内战,决心站在人民一边,与“有关方面”合作,鉴于当前环境险恶,希望绝对保守秘密。

不久汪转告卫立煌,电报已通过某国,转到“有关方面”,对方希望卫立煌选择时机,做有利于革命之事。卫、汪约定相互联系的特殊电报密码——以某一本书的页数、行数、位数为密码。如:5241,即52页第4行第1个字。


受命暗助辽沈之战

不出卫立煌所料,1947年10月,蒋介石催卫立煌回国。同年年底,他结束欧美10国考察,返回上海。当时,国民党在东北战场损失惨重,仅剩铁路沿线一带。

蒋介石一见到他,就让卫立煌赴东北上任。卫立煌试探推辞,蒋介石让张群、顾祝同劝说,陈诚夫人也前来求情:“辞修(即陈诚)病得厉害,卫先生去东北有办法,是救我们一家。”

蒋介石对卫立煌说:“我看你不用顾虑,你一定能把这个事办好,万一战局失利,责任也不由你来负。”

话已至此,卫立煌表示同意,但提出须增援5个军,蒋介石一口答应下来。

赴东北之前,蒋亲自为其饯行。翌日,卫立煌即乘飞机奔赴东北。到沈阳后,即收到汪德昭来自巴黎的密电。此电无人能懂,卫立煌拿出那本约定的书,很快明白了电报内容——“前次在巴黎发出的电报,已到达目的地。对方有回信,谓可以利用目前情况相机行事。”

卫立煌就任“剿总“要职,但未起义,一直是个谜。只有了解内情的人才知道,蒋介石始终不太信任卫立煌,对其还深有戒备之心,还留了一手。对卫立煌,只给军事指挥权,不给人事任命权,高官任命,须由蒋亲自下达,卫立煌难以全权调动部队,连身边的警卫团也难以指挥,而卫立煌的重要举动,随时都有特务向蒋密报。因此,卫立煌到东北,除要求派援军外,只能按动不动,故意延误战机。

人民解放军截断沈阳、锦州后,蒋严令卫立煌出击救援。卫立煌则托词说:“共军惯用围城打援,何况我们要经过三大河,部队辎重很多,有被分割包围的危险。“

此时,卫立煌还让自己的心腹、”剿总“副司令陈铁,伺机做廖耀湘和东北军工作,但廖拥蒋坚定,东北军高官也早被蒋所收买。卫立煌能做的,只是寻找借口,拖延蒋介石破坏沈阳工业的命令,尽量予以保护。

1948年10月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召集师以上军官训话,大骂东北军将领消极避战。蒋介石还抛开卫立煌,亲自指挥。此时,被困锦州之敌急盼沈阳救兵,卫始终按兵不动。10月14日,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国民党守敌范汉杰以下十多万人被俘。此后,长春守敌迅速瓦解。国民党60军军长曾泽生起义。10月18日,蒋介石再次飞抵沈阳,怒称要革除卫立煌职务。卫抓住最后机会,暗示廖耀湘”稳扎稳打,缓速推进“,使其丧失战机,终成俘虏。

1948年12月25日,中共公布国民党43名战犯名单,蒋介石名列榜首,卫立煌被列在第13位。其实,中共此举意在保护卫立煌,否则会加重其”通共“之嫌。也正因为如此,完成”搞垮蒋“使命的卫立煌,才因此躲过杀身之祸,被蒋介石软禁南京。

1949年月2月,老蒋下野后,李宗仁下令净监视在卫家左右的宪警全部撤去,恢复了卫的自由。随后,卫剃去多年留的胡子,乔装经上海转至香港。为安全起见,迁入元郎乡下隐居。


10月,大陆传来喜讯:新中国成立。卫立煌大喜,于10月3日亲笔拟就致毛主席、朱老总及周总理的贺电。内容如下:

毛主席:

先生英明领导,人民革命卒获辉煌胜利。从此中国人民得伟大领袖,新中国富强有望,举世欢腾鼓舞,竭诚拥护。煌向往衷心,尤为雀跃万丈。敬电驰贺。朱副主席、周总理代致贺忱!

煌十月江电


对于卫立煌,大陆方面始终热情呼唤,但卫一直举棋不定,他最大的疑惑是:自己是中共公布的43名“战犯”之一,共产党真的能做到既往不咎吗?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周总理的来信终于打消他的所有顾虑,信的内容是:“在太原晤过面的那位朋友,请姑父和姑母回来!”

1955年,他主动找到中共驻香港部门,请安排行止,表示愿随时返回祖国大陆。

3月14日,卫立煌和几位随从从香港九龙密抵澳门。次日凌晨,乘坐一条经过改装的不起眼小船驶入祖国大陆。而这次他的“归来”,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

回归后,新中国给予卫立煌极大的信任和荣誉,他先后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又接替龙云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60年,卫立煌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17日安然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卫立煌的一生丰富多彩,其经历也代表了国共内战时国民党内一些高级将领为何内战外行的原因所在。蒋介石用人唯亲,始终排除异己,不得人心,为人薄情寡意而刻薄成性。对其亲信盲目信任,非亲信百般排斥,其失败也决非偶然而是必然了。

让其意想不到的是,他所信任的嫡系黄埔军中高层将领,有很多都已暗中弃暗投明。他,又如何能得以不败?


总体来说,卫立煌是一个“善始”、“善终”的爱国军人,虽然早年也曾犯下过错,但其后能幡然醒悟,毅然走向人民革命的道路,心中始终装着家国和民族。而死后将其骨灰安入于八宝山公墓中,也许是对他一生的戎马生涯最大的褒奖和肯定。


朝闻历史


1948年对于老蒋来说是难熬的一年,东北战事吃紧,国军接二连三的成建制被消灭,在这种情况下,老蒋从国外召回了自己五虎上将中的“虎将”,妄图依靠他来扭转战局,但没料到的是这一决定成了老蒋一辈子中最为后悔的事情之一,而这员虎将便是卫立煌。



卫立煌能得到老蒋的赏识完全依靠的是其军事才能,在早年之际卫立煌其实追随的是孙中山,不过后来老蒋夺取了国民党大权,而卫立煌因为能征善战则被老蒋收入了麾下,从此卫立煌开始了官场上的平步青云,当然了,他的加官进爵离不开老蒋的拉拢。在北伐时期卫立煌便从团长升任了师长,而在“剿共”时期老蒋更是对其大加任用,其竟然入选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这一地位很多老蒋的心腹都不曾有过,而老蒋对其的偏爱可见一般。



但卫立煌究竟是辜负了老蒋的一番栽培,老蒋对自己的心腹有极高的要求,即必须无条件服从他蒋中正,而且要有强烈的反共意识。而卫立煌早年虽然多次剿共,但在抗日战争时期因为出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和八路军交往密切,所以受到了老蒋的怀疑,因此被下了军权,而后在国军第二次奔赴缅甸之际,老蒋又将其任用,而卫立煌率领的中国远征军随即取得了大胜,此时蒋卫二人的关系已经不复往日了,虽然老蒋对他依然重用,但却是利用他的能力,而非让其掌握军权效忠于他。但是在辽沈战役时期,他和老蒋的矛盾达到了顶点,由此爆发了蒋卫之争,直接葬送了几十万国军。



在1948年的时候国民党在东北开始出现溃退,接替陈诚的卫立煌可谓临危受命,而他在东北的既定方针是“固守沈阳,以待事变”,而在随后,老蒋让其撤军于锦州,以免遭受“关门打狗”,而卫立煌就这样和老蒋爆发了军事战略上的争斗,但卫立煌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对老蒋是置若罔闻,时间就这样被浪费了,而我军也随即发动了攻打锦州的战役,就这样,在卫立煌和老蒋相争不下的局势下,我军势不可挡的消灭了东北国军主力,解放了整个东北,气的老蒋对卫立煌是破口大骂。

历史真是让人捉摸不透,这位昔日靠军事能力闻名于国军的虎将,却在他上任东北之际,非但没能挽救战局,反而使得国军急转直下,损失殆尽,原因令人深思。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感谢您的关注。


绝笔历史


卫立煌,安徽人,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日军华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称其为“支那虎将 ”。史迪威在回忆录中称其为国民党军队中最能干的将领,美国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称其为“常胜将军”。一生戎马倥偬,北伐、军阀混战、内战、抗战,解放战争,死后进入八宝山公墓,是一位传奇的将军。

一个常年服役于粤军的安徽人

卫立煌将军是安徽人,怎么会在粤军中服役呢?就在于其革命理想。

在15岁就参加辛亥革命、后参加二次革命。在17岁考入湖北陆军学兵营。毕业后不想进入北洋军,先后去上海寻找革命党,并参加“肇和”舰发难讨袁,失败后南下入粤军当兵。

和薛岳一样,长时期在孙文附近做警卫。排长、连长、营长、粤军团长、旅长一步步高升。


许崇智事件与命运

蒋介石用计驱走许崇智,控制粤军,卫立煌所部被缩编为第一军第三师第九团团长,从此进入中央军行列。

北伐战争,卫立煌升为14师师长,在龙潭战役,立下大功。在第一军扩编为第一、第九(北伐八个军,最好番号只能第九)军,卫任第九军副军长。可见其在蒋中央军中的地位。

中原大战、鄂豫皖作战、闽变,卫立煌都有不错的表现,进入方面大员行列。

抗战与家国命运

在抗战初,卫率军北上,负责山西方面作战,先后组织忻口、反击太原等诸多战役,给日军造成较大杀伤。

(中条山战役)

在山西陷落后,卫升任为河南省主席与一战区司令长官,主力布防在黄河北中条山屏障河南,也作为北进进取基地。在中条山战役后,被免职。

之后蒋鼎文接替,形势更加恶劣。

总结:

卫立煌将军在年轻时候就有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其南下投身革命,加入粤军。阴差阳错进入中央军序列,成为蒋的得力干将。在20多年里,为蒋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最后选择投入人民的怀抱。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卫立煌是一位战功赫赫的虎将,但是由于他并非蒋介石嫡系出身,所以蒋介石一直以来对他并不信任,而卫立煌对蒋介石也并不忠心,且听本人细说之。

卫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出身于孙中山卫队,是粤军最根红苗正的将领之一。1918年,孙中山卫队改编为粤军由陈炯明率领援闽,隶属许崇智麾下的卫立煌表现出色受到孙中山表彰一战成名。此后卫立煌按部就班的参加了粤桂战争、平定商团叛乱、东征陈炯明等一系列战役,升任旅长。

1925年,廖仲恺案爆发,在蒋介石的陷害下,许崇智含冤离去,卫立煌被蒋介石收编。此后卫立煌在蒋介石麾下参加了北伐战争、围剿红军、平定“闽变”等一系列战役,战功赫赫。

抗战爆发,卫立煌担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他曾率军血战郑州,重创冈村宁次,但这时候他与蒋介石也开始了离心离德。他曾顶着舆论压力多次給八路军发放军饷,甚至当朱怀冰部与八路军搞摩擦被歼灭时坐视不救,引起蒋介石震怒,卫立煌被剥夺兵权。

1943年卫立煌在远征军反攻滇西时再次被蒋介石起用,他指挥军队一路攻克芒友、睕㓅等重镇,与友军在南坎胜利会师,这是卫立煌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也是他为民族做的最大贡献,卫立煌的抗日功绩永垂不朽。

解放战争中,卫立煌接手被陈诚搞的支离破碎的东北战场,开始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表演。他屡屡拒绝蒋介石的指挥,先将军队分散退入锦州、长春、沈阳等大城市,然后在解放军猛攻锦州时坐视不救,甚至在败局已定时阻止廖耀湘兵团撤退,使东北国民党军队全军覆没,令蒋介石目瞪口呆。

卫立煌在新中国成立后辗转回到内地,这令人不禁对他在东北的所作所为浮想联翩,有人说卫立煌早被我党策反,但1949年新华社公布的国民党战犯名单中,卫立煌赫然在列,事实真相如何,只能归于尘土了。


林屋公子


1932年5月,蒋介石设立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总部设立于武汉,亲任总司令,调集30万兵力兵分三路进攻苏区。卫立煌任中路军6纵指挥官,率李默庵部第10师、蒋伏生部第83师警戒平汉铁路线南段花园车站一带。占领黄安后,与红军主力交战,李默庵部遭重创,2纵陈继承部亦损失惨重。蒋介石为提振士气,许诺谁的队伍先攻下苏区军政中心金家寨,就以谁的名字命名,并将金家寨提升为县级区划。



9月,卫立煌率6纵策应2纵,占领银山畈,翻越蒙家山,占领汤家汇,于20日占领金家寨。蒋介石亲自前往慰问,并将霍山等县的部分地区划出,成立“立煌县”。这是民国以来,继“中山县”之后的第二个以人名命名的县级区划,卫升任“鄂豫皖边区剿匪总指挥”,卫立煌声名大振。

卫立煌是安徽合肥人,曾参与“二次革命”。后进入湖北陆军学兵营学习,毕业后南下广州,参加粤军。1917年任孙中山警卫团排长。后随许崇智讨闽,卫立煌在一次夜战中,在队伍被打散的情况下,率余部最终取得胜利,晋升连长,很快又升为营长。在镇压商团和平定陈炯明的战斗中,卫立煌冲锋陷阵,因军功很快升为团长、旅长。

老上司许崇智被蒋介石逐离广州后,许部被蒋改编,卫立煌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第9团,卫立煌为9团团长。

在北伐中,卫立煌率部在永定、松口战役中英勇奋战,为击溃周荫人部立下了大功,卫立煌升任14师师长。1927年3月,卫立煌率部抵达南京近郊。

8月,孙传芳部强渡长江,抢占龙潭车站一带。卫立煌率部经过6昼夜激战,大败孙传芳部。10月,何应钦将第1军扩编为第1、9军,分别任命他的两个亲信、“哼哈二将”刘峙、顾祝同为军长,而战功显赫的卫立煌则屈居第9军副军长兼14师师长,何卫由此心生芥蒂。

1928年,卫立煌进入北平陆军大学将官班一期学习。1930年,卫立煌奉蒋介石命令返回安徽,组建45师,任45师师长。次年,该师扩编为14军,卫立煌任军长。

1933年11月,笫19路军在福建反蒋。卫立煌出任第5路军总指挥,率14军宋希濂部第36师、冷欣部第4师、汤恩伯部第89师与张治中、蒋鼎文各路军分头讨闽。19路军最终被瓦解,接受改编。


抗战爆发后,卫立煌率部北上抗日。 1937年10月,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在忻口战役中,卫立煌指挥部队与敌血战20余天,坚守阵地,予敌以重创,我守军也付出巨大牺牲,官兵伤亡数千人。不久,卫立煌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

卫立煌多次表示,只要是抗日的军队,都一视同仁。1938年4月,他取道延安前往洛阳开会。在延安,毛泽东等会见了卫立煌。卫还看望了正在养病的林 彪。不久,卫立煌顶住压力,拨付给八路军子弹、手榴弹、牛肉罐头等大量军资,支援八路军。

1939年1月,卫立煌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按照惯例,战区司令长官一般兼任辖区省主席,而蒋并未任命卫出任河南省主席,卫手握军权,并无政权。卫立煌并不是蒋的“纯嫡系”,只是“嫡系中的杂牌”,因此蒋对卫并不是完全的信任,一直对卫有猜忌。卫立煌对此深有不满。幸有卫夫人朱韵珩女士与宋美龄是好友,从中斡旋,蒋卫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化解。1939年9月,在宋美龄的说辞下,蒋任命卫立煌兼任河南省主席。10月,朱韵珩因病去世,宋美龄原想把孔令仪介绍给卫立煌,被卫婉拒,宋美龄心生不满。蒋卫之间渐行渐远,隔阂不断。

卫立煌主政河南期间,坚持团结抗战,与八路军友好相处,遭到同僚及特务系统的控告。1941年3月,蒋介石命卫立煌返回重庆述职,暗地里命何应钦彻查卫立煌的“通 共”问题。日军此时集结重兵进攻中条山。中条山守军在何应钦的指挥下,遭敌重创。待卫立煌重返洛阳时,败局已定。

1942年1月,蒋介石在官邸宴请军政大员。卫立煌因拜会宋庆龄请假未至,蒋得知后,大怒,解除卫立煌本兼各职,蒋鼎文继任空缺,卫调任军委会西安办公厅主任,把卫立煌闲置起来。

1943年,远征军作战失利。蒋介石又任命卫立煌出任远征军司令长官,接替陈诚。卫立煌上任后,率部收复了滇西沦陷国土,打通了滇缅公路。卫立煌因此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被称为“常胜将军卫立煌”。

抗战胜利后,卫立煌又被蒋弃置,打发其赴美考察。1947年10月,东北战场陷入危机,陈诚又旧疾复发,蒋不得不电召卫立煌回国,赴东北救急。卫立煌对蒋这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做法极度不满,又厌倦内战,因此对蒋的任命坚辞不就,但最终圣意难违,在蒋保证不管战局如何,不会追究卫的责任时,卫立煌就任东北行辕代主任兼“东北剿总”总司令。


卫立煌上任后,固守沈阳、锦州、长春,拒不执行蒋的出兵策略。9月,蒋介石亲飞北平,令卫立煌出兵解锦州之围,卫表示沈阳守军不足,只能自保。10月,锦州、长春先后解放。蒋亲飞沈阳,指令廖耀湘部西进,结果廖部在打虎山一带,全军覆没。30日,沈阳解放前夕,为防卫立煌成为战俘,蒋派飞机接走卫立煌。11月26日,卫立煌被撤职软禁。1948年除夕之夜卫立煌逃往香港。

1955年3月,卫立煌经澳门回国。历任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60年1月,卫立煌病逝于北京,安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岁月是一条河流


卫立煌,曾是孙中山的警卫,蒋介石的虎将,抗日远征军最高司令,被军统监视的“通共”分子,解放战争后的国民党头等战犯,最后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国家领导人。这样一个审时度势、不断变换身份的人,称之为“俊杰”再合适不过。

一、少年知勤奋,青年知是非,志向明确,训练有素

卫立煌出生于1897年,少年时勤奋读书,能作诗填词,为以后的发展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础。

他很早就脱离了清朝遗民的旧思想,向往民主革命,所以15岁开始接受军事训练,17岁考入湖北陆军学兵营,系统学习军事知识。

毕业后拒绝加入袁世凯控制的北洋军,南下广州入伍,很快成为孙中山的警卫队班长。

在追随孙中山的时候,卫立煌得以亲耳聆听教诲,加深了对民主革命的认识,就此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年轻的卫立煌不久即显示出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受到孙中山的嘉许。

二、壮年时无问东西 ,只为验证心中理想

壮年时期的卫立煌可谓功成名就:东征陈炯明,北伐孙传芳,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官运亨通,从连长、团长一直坐上最高司令官的位置。

1932年蒋介石大力围剿红军,卫立煌率军在鄂豫皖边区获胜,迫使红军主力东移。作为奖励,蒋介石把金家寨一带改名“立煌”县,成为卫立煌在蒋介石身边“红极一时”的象征。

但有书君认为,卫立煌所做的一切,始终是以实现“三民主义”理想作为目标的,直至发生“西安事变”才如梦方醒。

三、中年晓民族大义,积极参加抗日

卫立煌在抗日战争中心端气正,对国共两党军队一视同仁,提供装备补给,立下不朽功勋。

尤其是在1943年,46岁的卫立煌带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指挥,收复了滇西被占国土,打通了滇缅公路交通运输线,为二战的全面胜利打下了基础,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四、暮年坚定方向,叶落归根,一生无憾

早在抗战时期,卫立煌与共产党就结下了战斗的友谊,同时落下“通共”的嫌疑。

国民党内部对他的排挤,军统特务对他的监视控制,更加明确了他的归属方向,于是在解放战争中和蒋介石“打哑谜”,消极守卫,拒不出战,配合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蒋介石去台湾后, 卫立煌被列为国民党高级战犯暂避香港。蒋介石派人劝他去台,卫立煌拒绝了,表达出回到新中国的愿望。

后来,卫立煌回国,在新中国担任要职,直至1960年去世,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受全中国人的怀念和景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卫立煌的一生堪称无憾,正如张治中在他的追悼会上的致词,说他是“善始善终的爱国军人”。

固然,“俊杰”是卫立煌权衡一生得来的成果,但一定是遵循了勤奋、良知、正义的规则,具备担当、果敢的良好品德,才能成就圆满的人生结局。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