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百度也查不到“坐家厨师”,在我家乡江西铅山却很流行

百度也查不到“坐家厨师”,在我家乡江西铅山却很流行

“坐家厨师”这个词您在百度也查不到,而在我家乡江西铅山却很流行。所谓坐家厨师,就是请到家里来办酒席的厨师。

“坐家厨师”有主厨、副厨之分,主厨就象单位的领导,下面有一班人马。不过这班人马是零时组成的。他们没固定的工作场地,今天走东家,明天跑西家。他们自带桌凳碗筷,自带厨具锅灶。您只需要根据“坐家厨师”开出的菜谱的数量,自己采买酒席所需的肉菜。洗洗烧烧,七盘八碗,全由坐家厨师打点负责,酒席结束时,付给每桌七八十元的加工费就行了。

一次,我回铅山吃小姨妈的金婚酒宴就见识了“坐家厨师”的风采和他们跑火受欢迎的程度。

眼下,物价上涨比加薪的幅度快得多,但平常百姓娶亲嫁女还要进行。他们也要买房办酒,钱少不能没面子,省钱不能省亲朋好友的嘴不是?既要吃得好,吃得巧,吃得便宜,又要吃得有面子,有尊严,这里面尺度大着呢!

在铅山,你若到酒店办酒,十几个菜肴每桌没有上千元是拿不下来,家里办大喜事,亲友们也会提前来祝贺,如果都到酒店消费,那也是不小的一笔开支,这对生活并不富裕的小镇居民和农村群众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同样的收入,花同样的钱,会算计,就能活出不一样的生活水准,这就应验了古人说的,“吃不穷,穿不穷,计算不周一世穷”。于是,“坐家厨师”这个职业就在铅山城乡应运而生,受欢迎程度你不可想象。姨父告诉我,三、四月虽是喜事淡季,但你要请“坐家厨师”上门,要提前半月预约,节庆、升学、结婚、生孩子、乔迁等喜事高峰期则要提前一个月预约,生意火爆程度不亚于现在的月嫂,预约时还要先交定金,酒席过后全部结清,绝不赊账。

百度也查不到“坐家厨师”,在我家乡江西铅山却很流行

这次二老邀请了80多位亲朋好友,俩位老人一再声明,不收任何人的礼金和礼品,否则就不要来吃酒。姨妈姨父风风雨雨走过五十年不容易,做晚辈的怎么能来白吃?结果,我们送的红包还是被姨妈姨父挡回去,还真的做了一回“白吃党”,好在我在母亲的旧影集里找到一张姨妈的结婚照,拿到照相馆翻拍放大送给姨父姨妈做礼物,这张照片姨妈都没保存,二老高高兴兴收下了我送的“厚礼”。

这次姨妈姨父的金婚“庆典”,应该采买的菜蔬水果一样不少,能节省的绝不破费,开席时,连鞭炮都没放一挂。姨父说,他们住的是明清古街,全是木质结构的老房子,放鞭炮会引发火灾,不放鞭炮烟火还可省下一笔钱。

绕了这么多弯子,我们来说说“坐家厨师”的麻利劲和高超厨艺吧,说不定看得您会流口水。姨妈姨父的金婚喜宴要吃三餐,早晨吃猪肝肉丝米粉,中午吃酒席,晚上还吃酒席。早餐的米粉是用大脸盆端上来的,要吃多少你自己盛,亲友邻居们坐得坐站得站,边吃边吃聊,不知不觉就吃了两大碗。

百度也查不到“坐家厨师”,在我家乡江西铅山却很流行

中午十二点十八分,酒宴开席,大拼盘卤牛肉、猪耳、猪舌、蚂蚁上树等凉菜首先端上来,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欲大开。接着红烧甲鱼,米粉蒸肉,芹菜烩牛喃、火笋炒肉丝、清蒸鲈鱼…….上菜的速度飞快,象变戏法一样摆满了桌子。每盘菜都是热气腾腾,每盘菜都咸淡相宜,入口生津,就连平时不爱吃荤菜肉食的淑女们也都一改往日的矜持,满桌来客都是大碗喝酒大块哚肉,那吃相似梁山寨好汉,风卷残云一般。

不知是受现场气氛感染,还是厨师的手艺特别,想减肥的我也没控制住自己,只有改天再减。当大家知道,酒席上的荤菜是表弟开车到永平镇安洲村农民家买来的,绝对没瘦肉精、绝对没有添加剂时,一碗热气腾腾入口即绵的米粉肉三下五除二就扫个精光。就连怕增血脂,怕添血糖的大胖子和不少退休人士也无所顾及,直到吃得打饱嗝。

铅山人办酒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鱼端上来了,酒宴就接近尾声了。一盘热气腾腾的清蒸鲈鱼上来后,“坐家主厨”上场了,他穿着一件蓝色的长工作衣,高鼻,面白,个头一米八左右,如果穿着西装在街上行走,您一定猜不到他是厨师。只见他两只手操在背后,一桌一桌地看,哪样菜吃光了,他就笑咪咪,盘子里剩菜多的,他就要问,是不是口味不对。他说,这是他的习惯,都说众口难调,他就要调到最佳。我吃过很多喜酒,厨师来看食客,了解食客口味的还是第一次。交谈中,我问他这么好的厨艺,为什么不开馆子,他说,他曾经开了十七年酒馆,生意非常好,最让他难办的是签单吃客的账非常难收,有些单位跑十几趟都收不到账,还有一个单位换了领导,新官不理旧事,上万块餐费就泡了汤。一气之下,他关了店,当起了不赊账的“坐家厨师”。这位坐家厨师的绰号“麻子”,其实脸上白白净净一个麻子也没有。现在,人家问他叫什么,他说,如果说我的本名,铅山人不知道,说“麻子”,那是没人不晓得。麻子师傅说,父母给他取麻子的绰号是希望他好带,不生病,绰号也好,名字也罢,只不过是个符号,他不在乎人家叫他什么。麻子师傅说,他最多办过六十多桌酒,桌数越多越挣钱,多请两个副厨和几个杂工就是了。

那天,姨妈办了八桌酒席,加工费是640元,还送了几包好香烟给厨师。那天“坐家厨师”请了两个洗菜上采的杂工,每人七十元,这样一算,那天坐家厨师夫妻俩的纯收入500元。姨父最后给我算了一笔账,这样好吃的酒席到宾馆要花多少?你们吃了三餐,而我总共加起来才花二千多元,而且吃得放心,吃得热闹,你说划算不划算?

我写这些文字,绝不是替麻子师傅做广告,你要不信,到铅山吃一回麻子弄的酒席心里就有数了,说不定你对他的评价更高。

百度也查不到“坐家厨师”,在我家乡江西铅山却很流行

汪彩萍,1957年8月生于江西南昌,祖籍安徽旌德,上饶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退休编辑,上饶市作协会员、理事。八十年代初曾在《星火》、《小说天地》等杂志发表短篇小说多篇。从事新闻工作后,有新闻特写、人物通讯、散文作品在《人民日报》、《江西日报》、《光华时报》、《上饶日报》等报刊发表。退休后热爱旅游,常有游记、散文在报刊发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