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臊子面对于陕西人来说,是一辈子忘不掉的乡愁。

天冷了,袁小猫特别怀念小时候的冬天,主要是因为一进入腊月,农闲了,人们终于可以停下来认认真真地结婚了(可见那时人有多忙,结婚都是抽着空办呢)。于是,臊子面就上场了。所以,整个冬天,村子的空气里,都飘着一股臊子面的香味儿……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一桌臊子面镇个楼

乡村婚宴臊子面,一碗喜气洋洋的吉祥面

记得有一次,我们放寒假了,袁小猫抱着奖状去村里找母亲(母亲正在给门子里一位年轻人的婚礼帮忙),母亲忙碌地穿梭着,袁小猫从拥挤的人群中钻进了厨房,母亲停下正在刷碗的手,顺势在围裙上擦擦,然后看了一下小猫的奖状,笑着说:“快钻灶火暖暖手,妈给你浇一碗臊子面你偷偷吃。”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若干年前,母亲就这样经常给村里了帮忙做饭

那时候,要是走亲戚或者去村里吃席,我们要是早上起不来,父亲就会催:“赶紧赶紧!你们再睡,去了就剩下罢罢汤了,人家都把清汤面吃完咧!”我们经常在饭桌上比赛看谁吃得多,大人也会开玩笑,”今儿能咥几碗臊子面?”袁小猫见过村里有个年轻小伙,一次吃了80碗,厉害!不过袁小猫也吃过20碗(暴露饭量了又)……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为婚礼写执事单的乡村老师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字有力量,句有味道

全村人都围着一口超级大锅吃面,很多城里人看不起这种面食,觉得不卫生,但是对于这种古老的吃法和食物,人们依旧舍不下那口味道和情怀。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大妈在洗萝卜

前连天,袁小猫家族里最小的表弟结婚了。袁小猫头一天下午就去了。临时搭起来的露天灶,深口大铁锅,舀汤用的是马勺,烧的是比胳膊还粗的木柴……这一切,都是粗犷而温暖的,虽说是服务队在做饭,但是因为都是临近村里的妇女,互相认识,所以干起活来也是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服务队做臊子面的人们

那口熬汤的锅至少有一米深。袁小猫只见大厨吴师傅叼着一根烟,指挥着手下忙活,他自己时而瞅瞅锅里的汤,一会儿看看旁边卤煮的肉,一会儿喜笑颜开,转眼又眉头紧缩对于任何一个大厨来说,每一场婚礼都是对他水平的直接检验,厨子手艺好不好,臊子面味道很关键,做好了,十里八乡都知道了,下次谁家有事直接就定他了。所以,婚宴,也是乡村厨师的竞技场,每一位大厨都会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大厨指导做一切菜肴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油汪汪的臊子面

婚礼前一天晚饭就是臊子面了,主要待的都是亲戚朋友,从总管吩咐开席那一刻起,流水席就不断,来了人就直接上桌吃,吃完就下桌子,一直到管事的说可以停了,厨师就可以刷锅洗碗准备第二天的正宴了。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大火煮好以后捞出来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放在凉水盆子里

婚礼当天凌晨四点,袁小猫就来到了舅舅家,第一批开始咥臊子面。主要是因为,我们今天40多人要去距离舅家100多公里的户县娶媳妇,要开车、要扛门、要赶路,所以,早上这顿臊子面一定要咥饱了。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厨师当天晚上都几乎只休息两三个小时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咥起来

臊子面的汤看起来很平静,不冒一丝热气,你以为没什么。但只要你伸手碰一下碗,“额滴神!”碗因为不停地浇汤,外面有很多油,一不小心碗都能摔了。是的,太烫了!看着那碗面安安静静,那是因为油汪汪的汤面上,鸡蛋皮、蒜苗等漂菜像一张网一样,把个汤面封得严严实实,防止热气跑出,所以你根本看不见下面好咕咚咕咚的热汤。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看似平静的一碗面,实则很烫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挑起一筷子

不过,像袁小猫这种吃了几十年的人,是有心理准备的,你不能端碗,你得捏碗——捏着碗边迅速移到自己面前来。吃的时候也得稍微搅动一下,面捞出来吹两下直接放进嘴里,迅速咀嚼之后赶紧捞起下一筷子……整个动作麻利,行云流水,筷子不停碗不断。但是记住,吃臊子面一般不喝汤,袁小猫认为最主要原因是汤都很烫,而且油大,喝进去很容易就烫着嘴巴了。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连菜带面就是一口,也叫一口香

西府臊子面,给生活浇洒成功与感恩

臊子面我们也叫浇汤面,这里的“浇”是“蛟”的读音。据说周文王征战胜利后,曾用蛟龙煮汤制作面食,犒劳将士,所以叫做“蛟汤面”。 可见,臊子面在西周已有之。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后锅里一直在热着的臊子汤

还有另外一个传说,古代时,曾有一个清贫的书生,父母早亡,长嫂如母般照顾他,后来他高中状元,回来拜谢大嫂。嫂子做了他平时爱吃的细细长长的浇汤面,所以这碗面也被人们传为“嫂子面”。

乡闻野史,民间流传,自由道理。不管是庆功还是感恩,这碗面所承载的美好寓意就这样一代代传递了下来。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长长的流水席,吃出了乡情和传统

臊子面,在陕西关中西府一带,参与着人生所有的重要时刻,从出生的满月、周岁、上梁(盖房子封顶)、金榜题名、做好天(过寿)等,凡事人生美好的重要时刻,都有这碗面的陪伴。所以,它对于陕西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碗面,更是一种民俗的传承,文化的铭刻,在人生历程中,一碗面,把每一个精彩瞬间都串联起来,五颜六色,斑斓灿烂。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一碗面,是味道,是祝福

正月里的臊子面,暖的是胃,链接的是亲情

我们家正月初二待客(注:初二待父亲这边的亲戚,主要是姑姑外甥;初六待母亲家族的亲戚,主要是舅舅姨妈侄子侄女等)。农村谁家正月初几待客都是定数,几百年不变,祖祖辈辈都是如此。袁小猫问父亲,谁定的这日子。父亲说他也不知道,就知道是爷爷那一辈就是如此,爷爷的爷爷那一代也是如此,所以,农村这种亘古不变的待客日子能不能申请迪尼斯呢?哈哈。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不管是待大客还是正月待客,都要准备很多面条和菜肉

母亲总说她一年365天都在忙碌,连大年初一都闲不下。主要是因为我们家初二待客,从大年初一早上吃完饺子,母亲和父亲就又开始忙着准备第二天待客的事情了。蒸甜米、炸豆腐、摘菜、压面等等。

初二一大早七八点客人就陆陆续续来了。父母亲多年来都保持五六点起床的习惯,母亲起来洗漱完了就进厨房了,父亲则要先去揽柴烧炕,把炕烧得热热的。客人来了可以先上炕暖和暖和。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忙忙碌碌端饭的人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这种热闹的场面越来越少了

一般只要来了客人就会烧锅下面了,要是只有一位,父亲就要陪着吃饭,我们则负责在饭窗(注:农村专门为了待客准备的窗户,因为这个窗户正对着后锅——熬汤的锅,臊子面浇好汤以后直接从这里端上桌,减少停留时间,保证了臊子面的口感)端饭。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表哥端饭的出口就是饭窗

把浇好的臊子面端上桌,把桌上吃完面的汤碗端回来,直接从饭窗倒进汤锅煮着(你们别嫌弃,多少年我们就是这样的吃啊)……不用担心,用母亲的话来说,大火不停地烧着,汤锅在不断消毒,你就放心大胆地咥……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臊子面好不好,汤是关键

现在有些臊子面的漂菜用的是葱花,但是在袁小猫的印象里,臊子面最佳漂菜是冬天的蒜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现在很多东西味道都不对了。袁小猫前几天买了一捆蒜苗,竟然没有蒜苗那种蹿香的味儿,看着长得很喜庆,但是就是不出味。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门前生绿苔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废弃的井轴

吃完臊子面,大家有的坐在炕上,有的坐在炉子边,喝茶谝闲传,说一说几个月来各自家中的事情,老人、子女、家里家外……现在,通讯越来越方便,所有信息第一时间在手机上看到,你可以点赞,可以留言,但很少再有时间坐下来面对面好好说话了,因为,大家都太忙了,手机捆绑了一切……正月里走亲戚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说年味太淡了,连臊子面都不香了……唉!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那时所有的房子都长这样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或者这样的

时代快速变迁,人们跟着看不见的指挥棒向看不见的远方跑,在这场与时间的竞赛中,我们失去了很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乡村空间越发逼仄,村里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安静,曾经热火朝天的生活场景逐渐远去,那些人情世故、乡俗文化、清冽土味……都在消失,当这些老人们离开,谁来守望我们的乡村,谁来守护我们生命深处最留恋的味道?……

陕西西府农村这碗面,与周文王有关,酸香可口,但是未来堪忧

一户门前的白菊,清幽可爱

原创不易,侵权必究。关注袁小猫,和这只猫一起,偷偷发现,这世界真的很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