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我國首個5G微基站射頻芯片自主研發成功

據科技日報3月4日報道,我國首個5G微基站射頻芯片YD9601,在南京宇都通訊科技有限公司經過自主研發流片(像流水線一樣通過一系列工藝步驟製造芯片)成功

,目前正在進行封裝測試。

國家特聘專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王俊峰介紹:YD9601不光覆蓋700MHz廣電頻段,也兼容了工信部2月初剛剛頒發許可的3.3-3.4GHz的電信/聯通/廣電共享室內頻段,可以說是為5G時代室內共享微基站量身定做的芯片。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我國首個5G微基站射頻芯片自主研發成功

話說回來,這個“微基站”是何方神聖?

如今,擁有超高速率、超低延時5G通信技術已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

眾多行業或因5G迎來鉅變,而面對未來,小編首先想到的,還是5G基站的建設,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公式↓↓↓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我國首個5G微基站射頻芯片自主研發成功

上個世紀80年代,1G頻率為800MHz,而如今5G的頻率已經達到4900MHz。

套用公式之後就會明白,頻率越高,波長越短,越趨近於直線傳播(繞射能力越差)。這使得5G的傳輸距離大幅縮短,覆蓋能力大幅減弱 。

也就是說覆蓋同一個區域,需要的5G基站數量,將大大超過4G。

而對於運營商來說,多一個基站,也多了一份成本。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我國首個5G微基站射頻芯片自主研發成功

所以,為了減輕網絡建設成本,全村的希望——微基站出現了。

不過,微基站的優勢可不僅僅是控制成本,相對於5G基站的另一類型宏基站,微基站功率更低,且能化身成城市基礎設施(如路燈)完美融入到城市景觀中。

同時,對於5G上網體驗來說,微基站能讓用戶更舒服。打個比方,大冬天,一群人在一個房子裡,是大功率的取暖器好,還是幾個小功率的取暖器好?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我國首個5G微基站射頻芯片自主研發成功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我國首個5G微基站射頻芯片自主研發成功

綜上,我們可以大致瞭解,5G微基站可以廣泛應用到機場、高鐵、商場、辦公樓、學校、醫院、園區工廠、社區家庭等眾多人群密集的場景,有效解決室內覆蓋區域容量(如機場、高鐵和商業場等熱點區域)和覆蓋問題(如商業樓宇和家庭)。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我國首個5G微基站射頻芯片自主研發成功

如同鋼鐵石油是工業時代的糧食,芯片就是信息工業的糧食,同時也是智能設備的神經中樞。

此前,我國的基站芯片的自給率幾乎為0,此次我國首個5G微基站射頻芯片YD9601成功研發投入量產,象徵著我國已逐步掌握芯片製造的核心技術及工藝。

我們期待未來國內的科技公司及科研機構,能夠繼續努力,在更多業務領域上掌握更多核心技術,不再受制於人。

德諾智造溫馨提示:

疫情期間,愛心捐助要認準正規捐贈渠道,看清官方網頁和發佈信息,切勿讓您的愛心成為騙子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