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满清误国三百年”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

张辽219


满清误国三百年这个说法当然不对。以下3800多字的内容,能帮你彻底澄清满清误国的错误说法。

一、大清相对于大明的进步

1、疆域大幅度扩大

大清在1644年入关,自带东北和内蒙的领土。到1660年代,击败了南明政权的剩余力量,征服了整个中原。1690年代,第一次打败了准噶尔,把外蒙纳入帝国疆域。1720年代,再一次击败准噶尔,把西藏(含今青海)纳入版图。到1750年代,经过又一次大规模战争,大清最终消灭了准噶尔汗国,把整个西域(即今新疆)纳入版图。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形成。

(鸦片战争前大清疆域)

从1750年代末起,大清长期稳定有效地统治中原,还有东北、蒙古、西域和西藏。这里有六个关键字“长期稳定有效”。而历史上的汉唐大帝国均做不到这一点:

  • 汉唐从来没有长期稳定有效地统治过西藏(含青海);
  • 汉唐从来没有长期稳定有效地统治过长城以北地区和东北北部地区;
  • 汉唐从来没有长期稳定有效地统治过今新疆地区。

下面重点说说大明疆域。

上面这幅地图经常被明粉们拿来并引以为傲地说:大明也有1100万领土。

实际上,大明对辽东以北地区没有实际统治,只是给当地部落一个封号而已;但别人接不接受、听不听调遣,管不了。比如,满洲人的祖先猛哥帖木耳,1412年被明朝册封为建州左卫指挥。大明对西藏地区也没有实际统治,只是册封,没有行政管理,没有驻军。因此,明朝实际的有效统治区域是这样的:

(明朝的实际有效统治区域)

大致就是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2、大清政治智慧高超

大清统治的疆域极为庞大,人口组成也是极为复杂,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大帝国,大清在不同的地方应用不同的统治技巧。

在草原上,最高统治者的以大可汗的身份出现,统帅满族和蒙古族诸部落。在中国内地,最高统治者以皇帝身份出现,满足中原传统的儒家秩序要求。同时,对大清统治者而言,草原是大清的军事力量来源,以此制约内地;而内地则是财政力量来源,以此来控制草原的军队。

这种取双方所长的二元统治智慧,让大清能把长城内外的地区全部纳入有效统治之下。从二元出发,大清还发展出了更多更高超的统治技巧和智慧。

比如,在控制蒙古力量方面,大清用通婚等方式直接控制了内蒙古;对于外蒙古,大清则大力推动蒙古人信仰藏传佛教。通过信教的方式,用喇嘛庙把蒙古人基本固定或者半固定下来,其机动性和游牧性则被大大降低,对大清的威胁降到最低。同时,信仰宗教就有了慈悲之心,不愿意打打杀杀。另外,清统治者还要求蒙古家族男丁,只能留一人传宗接代,其他男子都要到寺庙出家。这样,蒙古族的人口规模始终被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蒙古和硕特部喇嘛庙)

在控制西藏方面,大清统治者也是煞费苦心。大清统治者除了是皇上和大汗之外,还是文殊菩萨转世。达赖喇嘛是观世音菩萨转世,大清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这样两者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相当,清统治者对藏传佛教就有了一种特殊的精神控制力。

总之,在大清帝国内部,满蒙回藏的人数少,但话语权不低,汉族人数多,但话语权并不高。在所有这些区域和族群中,大清统治者的多元身份,让国家处于一种平衡之中,因而实现了中国的多族融合、文化和政治的完整统一,奠定了今日中国的基础。

这些高超的技巧和智慧,在清之前的古代王朝,没有人做到,而大清做到了,大清可以算是中国古代王朝的巅峰了。

3、大清低税负、人口规模扩大到明朝的4倍

现在的数据看清末的综合税率在5.8-6.7%之间,这是在增加了各种赔款之后的税负;那么清朝中前期老百姓的税负更低,也不用养着庞大的军队防备草原。实际税负大概在三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之间。相比于历代前朝,这都是低的。

另外,清朝取消了人头税,采用摊丁入亩法。民间人口不需要隐藏,人口也大量增加。从清初的几千万人,到了乾隆时期达到3亿,到清末超过了4亿。

二、大清被诟病之处,严厉钳制思想

大清在钳制民众思想自由方面最狠,也达到了古代王朝的极致。最臭名昭著的做法就是文字狱。

清代文字狱是清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措施之一,称为文化恐怖制度也不为过。

清代统治者为控制百姓思想,防止和镇压民间的反抗,从知识分子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清代文字狱贯穿整个清代250年左右。顶峰时期自顺治开始,中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历时140余年。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引起统治者疑惑文字中有讥讪大清的内容,即兴大狱,常常广事株连。清代的文字狱保守估计200余起。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

文字狱严重禁锢了思想,民众也没有自由,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这是大清把专制主义发展到极致之后的必然结果。乾隆时期文字狱达到了顶峰,但中国的科技、政治、军事、战术等开始加速落后于西欧,也恰在此时。

(清朝文字狱)

三、假如没有大清,而是其他汉人王朝,会怎么样?

这里我们先讨论一下,假如不是清朝,那接替大明的这个汉人王朝大致会是什么样。

先看看这个汉人王朝的先天制约条件。

1、从宋朝开始,宋太祖通过各种分权制衡,已经把巩固皇权的制度设计做到了极致。

在国家政治制度的选择上,从宋朝开始,包括后来的明、清,选择了“可统治性”政治策略。

政治学里说到国家统治策略,一个叫“回应性”,一个叫“可统治性”。考虑“回应性”,就需要国家授予地方官员较大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回应本地民众诉求,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考虑“可统治性”,中央政府可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基于一致性和标准化的原则建立“一刀切”的制度。

一旦以“响应性”为主,则容易让地方势力坐大,最终形成离心力,导致分裂。而选择“可统治性”策略,采用一刀切的做法,虽然效率低,但是对维护朝廷权威却是行之有效的。

从宋朝开始,王朝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可统治性”策略。这导致了一个后果:统治者为了保皇权,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为了保住皇权什么都可以放弃。

比如宋朝。军事效率低下,官兵配合极差,搞不定西夏。到南宋时,虽然岳飞急切地要反攻金国,想要就地自筹粮饷以利于军事行动,但是宋高宗就是不同意。虽然整个宋朝给人感觉很弱、很窝囊,但是大宋王朝一直在。

为了保住赵宋皇权存在,宋朝都牺牲了:领土(从北丢到南)、尊严(称臣纳贡交岁币)、容忍叛乱(搞不定西夏)、扼杀国人尚武精神。做这一切,都只为保证赵宋皇权存在。

(弱小的北宋,谁也搞不定,被挤压的可怜)

后来的清朝,也是这样的一个极致。为了保皇权,严厉钳制民众思想、割地赔款、在洋人面前低三下四。

2、中国人口众多,任何以节省人工的机器发明都将变得不可能,因此中国无法内生性(或原生性)地产生工业革命。人口众多,导致任何一份工作,即使给再少的工钱都有人做。依靠中国自己,无法产生工业革命,只能依靠外部输入。

总之,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到明清时期,形成了上述两个最大的特点,也是制约条件。其后的王朝脱不出这个框架。

在这个历史逻辑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推测,明朝之后的汉人王朝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疆域小

汉人王朝、儒家文明的根基是农耕,而不是游牧。农耕区域向北只能到达400毫米等降雨量线,即长城位置。这导致中国疆域将与明朝或者宋朝相似,无法统治东北和蒙古草原、无法统治青藏高原、无法统治西域。

2、因为疆域小,不统治高原、西域、草原,就需要保持足够的武备力量以防备他们,老百姓负担就重。

当东北、蒙古、西域、高原都不在中原王朝治下的时候,中原将不得不保持高强度的军备,以防备这些地区。这样一来,中原王朝的经济负担就比清朝时要重。

在此前提下,当中原王朝再面对西方列强时,即使想割地赔款已经做不到了。因为在现有的国防压力下,已基本耗尽了民力的富余,再增加赔款的负担,则中国的内乱爆发将大大提前。

3、这个汉人王朝将与大清一样,达到了古代维护皇权的极致,人不会有自由,中国无法内生性地发展出工业革命。

这一条前面已经说了。

但还有一个疑问:国防负担沉重,导致人口不会增加太多,这样机器是不是有可能被发明应用呢?

这个问题再分析一下。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到明清,各种维护皇权、控制百姓的制度已经应用到了极致。朝廷为了防止百姓会思考、变得更有力量,因而对百姓进行思想钳制以弱化百姓。想要出现工业革命,人的思想首先要自由、行动要自由,经商、搞发明等都要自由,这种氛围下才可能出现机器的创造和应用。这些自由,在末代王朝的统治下绝对是稀缺的。在促成工业革命的因素中,自由是第一位的,没有自由无法产生工业革命。

另外,在近现代工商业制度方面,中国没有任何储备。

在没有参考模仿对象的情况下,想要让古代王朝短时间内搞出一整套制度、搞出工业革命,这是没有可能的。

因此,末代王朝依靠自身无法搞出工业革命。而没有工业革命,面对西方列强就只有落后挨打。

(古代中国无法内生性地搞出工业革命)

4、在上述三条的基础上,中原汉人王朝面对西方列强时,亡国的概率比大清要高得多。

此时,中原王朝将面对这种局面:国土面积小,没有回旋余地;草原高原极可能已经被列强占领,国家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大规模内部动乱发生;割地赔款。

中原王朝将无法支撑这种局面,将很快被列强瓜分完毕。

还以宋朝为例。宋朝的国土,仅仅在北方草原一个方向的挤压之下,国土就急剧萎缩。而在列强到来时,没有缓冲地带的中原王朝,这种来自四面八方的挤压力量将成倍增加。

还有一点,在面对太平天国内乱时,大清还有长期被压制的汉人力量可以启用。而换做中原汉人王朝时,连这种后备力量也将不会有。

没有回旋余地,内忧外患同时爆发,结果就是亡国灭种。

结语:

大清误国三百年这个说法是错的。

其错误首先是大汉族主义,把中华民族的内涵与范围都窄化了,认为只有汉族能把中国搞好。

其次,错在没有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到了明清之际皇权发展到了极致,个体没有自由,中国依靠自身发展不出工业革命,换做哪个王朝面对西方列强都是必败。

如果不是大清开拓了庞大疆土,养育了众多人口,那么在面对西方列强时,中国恐怕连中原都无法保住,极大概率是被列强彻底瓜分。

(完)

以上就是凌烟阁边看历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交流。谢谢!


凌烟阁论史


1793年出使中国任务失败的马尔嘎尼,在1794年预测式地说道:“清帝国是一艘陈旧而又古怪的一流战舰,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中,代代相继的能干而警觉的官员设法使它飘浮着,并凭借其庞大与外观而使四邻畏惧。但当一位才不敷用的人掌舵领航时,它便推动了纪律与安全。它可能不会立即沉没,它可能会像残舸一样飘流,然后在海岸上粉身碎骨,但却无法在其破旧的基础上重建起来。”


清朝的衰落,并不是因为两千年的封建大一统制度对于社会根深蒂固的禁锢作用。而是在封建大一统制度的巨大功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之后,走到了末路。

德国的塞茨在《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中写道:“欧洲把先进于他人的优越感建立在自我感觉的基础上,觉得是它的发明才有了今日的现代世界……欧洲把它们(指中国的许多发明)拿了过来,而且恰恰是通过这种接受才使得欧洲第一次真正获得动力,有可能从中世纪跃入新时代。”

欧洲自罗马帝国衰落直至15世纪这1000多年间四分五裂的黑暗时代,并不构成此后500年间欧洲人迅速超越中国文明的根本原由。而是四分五裂的黑暗时代彻底失效并终结之后,以另一种崭新的竞争时代呈现于世。


就这一点而言,19世纪中国的衰落,与1500年欧洲黑暗时代的终结,在实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即都是一个时代走向末端而另一个新时代得以开启。

那些将中国的衰落归咎于封建大一统制度对于社会禁锢作用,和将欧洲在近代迅速崛起的归因于欧洲中世纪长期四分五裂状态的说法,不仅是本末倒置,而且无法令人信服地解释,为什么中国人能够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大一统制度中创造出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社会文明。更不能解释,欧洲人何以在长达1000多年的四分五裂状态中,没有发展出更先进的社会文明。

中国战国时代齐国的国君,常常与大将忌赛马,赛马的规则是双方用各自的上等马对另一方的上等马、用中等马对另一方的中等马、用下等马对另一方的下等马,结果田忌每次都输掉马赛。

后来有一个叫孙膑的人给田忌出了一个主意,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输掉一局,然后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赢得两局,三局两胜而最田忌获胜。


此处引用这一故事的用意,不在于重复它本来的寓意,而是要对上述观点作出批驳。

以先进文明体系的标准,去评述中国封建大一统社会,无论怎样阐释。其结论都会不约而同地归纳为封建大一统制度是落后的。

这种做法与田忌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而赢得胜利的做法并无质的不同,即都是技巧与策略上的胜利结果,并非两种处于同等阶段的社会形态之间的真实对比。

1793年乾隆皇帝在一份回复英国使节马戛尔尼要求与清朝建立通商关系的谕旨中声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并最后要求英王“当体朕心,永远遵奉,共享太平之福” ,乾隆帝不仅拒绝清朝与英国建立正式通商关系,而且理所当然地将英国使者的到来,视作为藩属国进京朝贡,并且要求英王诚惶诚恐地对他宣誓永远效忠。


尽管这一谕旨所体现的天朝上国意识一直延续到晚清19世纪中期,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推论说1793年的清帝国已经步入衰落的轨道中来了。事实上,在整个18世纪甚至到19世纪最初的十年间,刚刚开始工业革命不久的英国,还没有具备后来在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那样相较于清帝国的压倒性军事优势。

所以结论是,如果一定要比较,清朝衰落的比较对象,应该是欧洲的中世纪末期。两种文明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时间断层和体系鸿沟。


作家曹恩硕


🌹满清王朝统治中国267年!闭关锁国;丧权辱国!王朝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统治者成为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代理人!

📰满清统治者入关后,一开始就坚持“以农为本”的治国理政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稳定经济,认为大清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延续了近200年。

📖当时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人类跨入“蒸汽时代。”

📰而清朝与世隔绝,统治者既看不到世界的快速变化,也没有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满足自己“老牛拉破车”的安稳天下,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1840年,强大的英国远航到南海,用“坚船厉炮”强行打开清朝的大门→“鸦片战争”开始了。1842年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签定,使我煌煌中华,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主权开始丧失。

📰甲午战争失败后,于1895年又与日本签定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王朝束手无策。于1901年与八国联军国家(还有3个小国,共11个国家)签定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

📰满清王朝,对外屈膝,低头签字,叩首谈判。对内镇压人民,阻挠镇压变法维新。

📰满清王朝从“鸦片战争”起的60年内,与世界上大大小小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签定了数百个“丧权辱国”条约,不断的赔款,不断的割地。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满清王朝→误了中国近三百年(267年)!满清王朝→败坏了中华!


笑看东篱


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没错!理由简述如下:

1、前无古人的愚民和奴化政策。遑论普通老百姓,就是大臣们在皇帝面前也是奴才,这是自华夏开朝以来从未有过之耻辱。这里面有无气节的汉族文官推波助澜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决定性因素是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满清皇家政权。

2、大兴文字狱,封杀新思想。虽然秦朝有“焚书坑儒”,但也只是法家儒家之争中采取的极端手段,并未成为朝廷辩争的禁脔,也未造成实质性的禁言、禁书,不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是自秦以后的每朝每代均有杰出的思想家产生,比如,汉代的思想家王充、董仲舒等,唐朝的政治开明文化繁荣,宋代的思想家程颢、程颐、张载、王安石、朱熹等等,明代的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王阳明等等,而满清朝廷由于是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文化上远远落后,思想上极端守旧,对于一切新生事物新思想视作洪水猛兽和异端邪说,因此从未出现什么大思想家(晚清时期的一批思想家其实是民国的思想启蒙者)。其后果就是彻底湮灭了资本主义萌芽,隔绝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思想观念上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自然也就错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导致1840年以后的中国丧权辱国,国人受尽欺辱!满清朝庭罪不可赦!


3、至于强化皇权、君国不分、闭关锁国、重农贱商、君贵臣轻、官贵民轻等等,那是与历代封建朝廷一脉相承、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由于近代反封建专制的革命不彻底,共和新思想未能深入人心,满清朝廷集大成的封建流毒未能得到彻底根除,其毒害至今犹存。以前一般是朝廷推行愚民政策,现如今,国人中的“自我愚民、自我奴化”现象反而兴起。对此,有识之士切不可掉以轻心,殷切期盼我华夏子孙能够早日觉醒!


临江岛主


从存留下来的大量满清老照片看问题,这个由通古斯人领导的政府确实很有问题。只见照片里的官员面带霸气凶相,其身上的服装就像是死人身上穿的寿服;穷人衣不蔽体(四川遂宁、云南昆明),他们所住的房屋纯粹是茅草棚(四川遂宁)、烂岩洞(山西、陕西);军队战士不是手持长矛大刀就是怀抱一根根竹子竿竿;所谓的城市无不呈现出一派农耕社会景象;当列强打进都城,政府一把手慈禧率先逃跑,剩下没逃跑的官员跪地叩头给列强送锦旗……所有这一切表明,满清政府很有毛病和问题!


用户79141123829


1.因循守旧。

清朝统治者作为游牧部落的后裔,铁蹄入关后,取代明朝,尽管逼明朝老大自缢了,但在制度方面还是延用明朝那一套,可能是“逐水草而居”的人受中原封建制度影响力太强大了的缘故吧!

2.心理状态不健康。

动辄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自信,坐井观天;自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开始就实行“海禁”政策,雍正皇帝箫规曹随,到好大喜功的乾隆已完全闭关锁国了,自此,清朝“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与国际社会脱节,人家一日千里,蒸蒸日上,而清朝还悠哉游哉、闭门造车。



3.后期的统治者苟延残喘、不思进取。

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政策导致“鸦片战争”爆发,被西方大炮打开了国门,尽管不乏睁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但自道光后的清朝统治者已病入膏肓、积重难返,早被洋枪洋炮吓破了胆,他们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开启了丧权辱国的近代中国史。


4.对内“文字狱”兴起,形成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

清朝对于我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于西方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我国已全面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国力也在逐步增强,愿我们永远牢记这个教训,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早日实现“中国梦”,把清朝耽误的建设时间弥补回来!

希望星晨58298869


不请自来。

我早就说过,这句话透露着无知和没有担当。清朝说破天,也就是中国古典时代的王朝更迭中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古典时代的极致,只不过点背赶上了近代而已,而这也是清朝最为招黑的地方。

清朝在近代表现蹩脚,战败、不平等条约、新政失败等等,都成了人们眼中的黑点。但是放眼世界,哪个老大帝国在近代没有没落?没有在近代化浪潮冲击下日渐式微?所以清朝在近代的衰弱不是什么不可理喻的事情。相比于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分崩离析,莫卧儿帝国成了英国殖民地,大清将主权和法统平稳的移交给民国政府而没有四分五裂,这在老大帝国当中已经属于奇迹了。

另一个方面,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清朝无法抵挡近代化浪潮冲击也是必然的。清朝和中国历史上各个古典王朝一样,经济生产方式都属于落后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自给自足,并不依赖于商品交换,一户人家或者一个地区一年劳动生产的产品足够维持温饱,甚至小康,这就赋予了小农经济封闭的属性,也是古典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古典中国之所以能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经济生产方式,主要原因是因为古典中国核心地区黄河长江流域拥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因此适合精耕细作得种植业。再者由于古典时代中国所在的东亚地区在大航海时代前,地理相对封闭,所能接触到的都是东亚这边的小朋友,因此这就助长了古典中国的封闭。同时,古典时代的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是儒家思想,你也可以将儒家理解为儒教。儒教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此中国的聪明人皓首穷经都为了当官。种种原因,导致古典中国在自然科学、技术创新等领域远落后于洋人。

而西方主要经济生产方式是商品经济,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古希腊,一个是英国。古希腊由于希腊地区平底不多,粮食产量低,粮食只能依赖进口,这促进了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也奠定了欧洲探索、逐利的一系列特征。至于英国,英国的气候更适合畜牧业发展,因此英国人建立了种植牧草的农场来发展畜牧业,这也可以生产羊毛、肉食等商品,这种大规模农场化生产,为日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所以,依赖商品经济的欧洲工商业远比古典中国发达,而且随着中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古典中国越来越落后于欧洲。

中国人口,汉族长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所以古典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以及社会价值取向基本以汉族的小农经济以及儒教为主。清朝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但是由于这一点原因也只能继续沿着儒教和小农经济的路数发展。说到底,古典中国落后于欧洲,不是哪个王朝的责任,而是文明的落后,说到底就是观念上的落后。相比之下,清朝已经做到了古典时代的极致,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古典农业文明到清朝也就发展到头了,不可能再会有突破。

但是对于民族主义蛋白质来说,他们不会在意也不会深究为什么古典中国落后于西方,因为清朝为少数民族所建立。在它们看看,汉族人尽善尽美,怎么可能会落后于洋人;在它们看来,只要不是汉族人就都是两脚的牲畜。所以中国它们就把锅全部都甩给少数民族,好继续用所谓的汉族人尽善尽美的谎言来麻痹自己。

同时,历史教育又和历史研究脱节,比如说历史教科书里面会告诉你中国古典时代如何辉煌灿烂,领先于欧洲的谎言,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自然科学会产生于欧洲,也不会告诉你为什么欧洲才能发展出工业革命,更不会告诉你为什么欧洲能在近代引领人类社会发展。所以这就加剧了这种说法的扩散。

所以我才说,清朝导致中国落后这句话,是极为无知,也是没有担当的。不过这也符合汉族人人死鸭子嘴硬的传统美德,反正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跟我没关系。

不过呢,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不会婉转,直来直去,实话实说,不会去专门讨好哪个群体,也不会为了几个臭钱就迎合哪些人。另外我是汉族人,各位蛋白质就没必要隔屏鉴定啦。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如果我们抛开民族感情,就要承认满清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愿意改变自己的政权。在清朝的末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虽然这些改革过于缓缓慢,但并没有否认清朝廷高层的决心。大清帝国之所以倒台,就在于改革的太慢。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中国封建历史的最后一个朝代不是满族人建立的清朝,而是由汉族人建立的朝代,就可以抵御住西方列强的入侵吗?

答案是相同的。

只要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中国必然不能抵御西方文明。明朝初期虽然也有郑和下西洋,但都不是以商业为目的。郑和的船队也早就被拆掉了,修了皇宫。在明朝的绝大多数年代里面,依然在实施严格的海禁政策。明朝和清朝一样,都是实行非常严厉的自我封闭。

有人提出,明朝已经发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其实那是他们想多了。资本主义力量的崛起,需要的是对皇权进行制约。但是,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对于中国来说,皇权是第一位的。


怀疑探索者


有个毛道理。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模糊的概念。

而且他是建立意淫上的。

什么叫意淫。

就是说如果我过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可能上清华北大。

但说不定我过去选择好好学习也可能突然有一天被车撞死了呢?活不到今天呢?

这是一种没有办法进行证明的猜想。

因为没有办法证明,所以就没办法否定。

然后明粉就那这个说事,说没有满清入关明末就有会走向资本主义。

进而得出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的结论。

顺便说一下,明粉的本质是大汉民族主义者,他粉明只是手段,目的是粉汉。

明粉喜欢给人扣满遗的帽子,其实这正是他最虚弱的地方,也是民族主义者最害怕的地方。

他们不敢承认,反对大汉民族主义的并不是少民,而正是汉人自己。

他们不知道反汉的是汉人吗?他们知道,但他们装作不知道,可一旦进入线下,给人扣上满遗的这种手段立马就破产了。

因为对方是不是汉人,身份证和外貌立刻就一目了然了。

为什么汉人会反汉呢?

这是因为身份认同的优先级问题。

有些汉人的国家认同感是先于民族认同感的。

这些汉人与其说是汉人,不如说是中国人。

中国人是讲民族团结的,而汉人是讲汉族至上的。

这必然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

现在皇汉势力还仅仅停留于舆论阶段。

这个矛盾还能逃避。

一旦进入线下活动,那这个矛盾就逃避不了了。

皇汉终究要面对这个事实,即并不存在13亿的汉族人。

再说说明朝的问题,明朝并不是一个汉人国家,而是一个皇权专制国家。

你说朱家是汉人,所以明朝是汉人国家。

什么是汉人国家,汉人国家指的是汉民族当家做主,这只会在民主制度下出现,朱家是民主制度吗?当然不是,他是家天下皇权统治。

所谓明朝是最后一个汉人政权,是民族主义者用中国历史的材料,通过淡化明朝的主要属性,强调其附带属性扭曲出来的产物。

明粉脑子里的明朝,是臆想出来的明朝,而不是真实存在的明朝。

也就是说,明粉脑子里哪个被异族灭亡的汉族民族国家并不存在于历史中,只存在于他们的脑补中,真正的明朝是疯狂压迫剥削人民,最终被人民灭亡的腐朽王朝,而这样可耻的王朝却被这群民族主义者扭曲成一个汉族当家做主的民族国家。

而民族主义,实质上是西方的产物,民族国家起源于西方,皇汉其实也是西方文明思潮下的产物。

西方文明,定义了这个世界。

就比如明粉说的明末资本主义萌芽?谁提出来的我忘了,但好像是毛时代的产物,是中共根据斯大林的五段论提出来的,根子在马克思那里,即是一种线性的历史决定论。


逆转天堂


没道理!!!

中华道统问题,还有“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中国”的说法!孙中山都说过同盟会的宗旨就是要“驱除鞑虏复我中华!一个弱小的民族,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灭掉一个个强大的国家,建立起庞大的帝国!统治了亿万生民!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时开国的一代人,成就辉煌!让其后代景仰!不管如今怎么想,当时的华夏子孙是不会承认这些“敌人”的!如今华夏子孙把中华复兴的责任推给“敌人”,可笑不?敌人统治我的时候没把我的文明建设好?如今说这话的人可能还是蒙元或满清的后代或者有其血统的人,这么说怪异不?

把蒙元和满清纳入到“中华”的概念中,也是近些年才有的说法!虽然还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主流观点:这都是中华文明的一份子!“中华”的现代概念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所有民族及其后代子孙!“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就是基于这个现代“中华”概念的现代人说法!一方面接受他,一方面指责他!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事不关己的感觉!现代人指责古人没有延续辉煌!历史的辉煌和你有啥关系?有本事,自己努力取得辉煌!在网上曾看到有人指责、埋怨父母,我怎么出生在你们家!你们没本事,那么穷,耽误我了!这都是没本事的、又不愿意奋斗的人找的借口!找的精神安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