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殲10戰鬥機最大短板航程問題如何彌補?

不喝皮酒會死星人


根據公開數據的來看,殲-10戰機只依靠內油(5000L)的話最大航程為1500公里-1650公里,這時的作戰半徑為550公里-600公里;如果掛載三個副油箱的話此時的最大射程約為3200公里,作戰半徑可以達到1250公里(同時掛載2中2近空空導彈的掛載)!

如果說殲-10戰機只有550-600公里的作戰半徑可以說是“機場守衛者”,是航程存在短板的話,那掛三個副油箱+2中2近的空空導彈還能達到1250公里的作戰半徑的殲-10絕對不再是“小短腿”了,這樣的作戰半徑在中型戰機中也算是名列前茅了,只是略遜於重型戰機1500+公里的作戰半徑而已!

要知道,同為中型機的“陣風”戰機掛三個副油箱的作戰半徑在1100公里左右;掛三個副油箱F-16戰機的作戰半徑也只有約1200公里;而美國引以為傲的第五代戰機F-22的最大航程只有2900公里,作戰半徑更是隻有760公里,所以出門必備空中加油機,殲-10與它們相比並不差!

而放眼重型戰鬥機,起飛重量可達30噸的F/A-18滿掛副油箱的作戰半徑也只有1200公里(也要稱700多公里),只有蘇-35、殲-16、F-15以及殲-20戰機的作戰半徑可以達到1400-1500公里,或者更多一些但也都不超過1700公里,所以所並不能說殲-10戰機是“小短腿”!

不過,要繼續增加殲-10戰機的航程也不是不可以,比如可以通過進行空中加油的方式進行增加,殲-10戰機在進行一次空中加油後作戰半徑可以達到1900公里左右,這一半徑幾乎可以覆蓋周邊所有海域了,對於守衛是基本夠用了!

除此之外,殲-10系列戰機還在繼續優化中殲-10A/B/C,在將俄製AL-31F發動機換成渦扇-10B發動機只有性能依然提升不少,如果再能優化燃燒效率節省燃油之後,航程也能提升一些,或者增加發動機推力增加載油量;

當然,如果要給殲-10戰機加上類似以色列F-16那樣的保型油箱的想法並不可行,至少目前不可行,那樣會影響殲-10戰機的機動性,如此下來最終會得不償失,還不如老老實實的進行空中加油!


天下布武


殲10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三代多用途戰鬥機,該機及其衍生型號是目前中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據公開數據顯示,作為一款中型戰鬥機,它在攜帶三個副油箱、無武器掛載的情況下,可以達到3900公里的航程,而戰鬥狀態下的航程可以達到900-1250公里左右。對於殲10這種中型戰機來說,航程並不算小,況且同類型F16戰鬥機的航程大致也在這個範圍內。

(殲10戰鬥機)

總的來說,殲10的航程並算是它最大的短板。2013年,中國空軍派出八一飛行表演隊前往莫斯科參加航展,當時八一隊的殲10在新西伯利亞和葉卡捷琳堡轉場兩次後飛抵莫斯科,而這兩次轉場的單程都達到了1000多公里。在2010年“和平使命-2010”演習中,中方副總導演孟國平少將曾表示,殲10戰機的作戰半徑完全可以保證從烏魯木齊到哈薩克斯坦馬特布拉克訓練場的空中掩護任務,兩個地點同樣相聚1000多公里,這也證實了殲-10的作戰半徑達到1000公里以上。世界主流輕/中型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均在1000-1500公里左右,美國F35A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也只有1100公里左右,所以說在世界範圍內殲10戰機並不算是短腿。

(參加2013年莫斯科航展表演的八一飛行表演隊)

(F35A戰鬥機的作戰半徑約為1100公里左右)

如果殲10還想繼續增加航程,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式。第一,就是空中加油。空中加油相當於把加油站搬到了天上,這可以有效提高戰機的航程,大幅度擴展作戰半徑。空中加油後,殲10的航程可以達到2600公里左右,作戰半徑增加了近一半。第二,可以通過保型油箱設計來提高航程。像F16一樣,採用保型油箱設計也可以有效提高航程,不過保型油箱對氣動佈局會有影響,這有可能會影響殲10的機動性能。第三,更換性能更好、燃燒效率更高的發動機,也可以提高戰機的航程。

(殲10經過空中加油作戰半徑將可以得到極大的擴展)

(殲10採取保形油箱可以有效增加航程)

(F16的保形油箱設計也可以有效提高航程)

(矢量推進殲10B)

殲10作為一款中型戰鬥機,其航程和同類型先進戰鬥機相比並無太大區別。隨著殲10的潛力被不斷髮掘,加油機和發動機技術的不斷進步,相信殲10將會獲得更大的作戰半徑,發揮更大的作用。

(殲10戰鬥機)


戰情解碼


飛機的航程由其載油係數決定。要想提高航程,就要增加機內載油量。

載油量增加的途徑是降低機體結構重量,降低機載設備重量。前者要採用新材料,提高比強度,還要採用新技術,降低裝配重量。。後者要採用新技術,降低體積重量。最後是設計師的方法技巧,儘量在機體內部生成足夠的空間。

殲十的機身基本上是F-16的形狀。由於機載設備和發動機重量大,可攜帶燃油量就不多。這是改變不了的。

就像米格-29,一旦航程確定了,再想提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殲10並不存在“航程”這個最大短板;並且,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將航程增加近1倍,甚至是1倍以上。

在以前殲7、殲8這樣的2代機時代,戰機最大作戰半代通常在700-800公里。而到了3代機時代,類似蘇27、F-15這樣的重型戰機,最大作戰半徑通常在1300-1500範圍;而F-16、幻影2000這樣的中/輕型機,最大作戰半徑通常在900-1300公里範圍。至於裡面短腿的典型,有“機場守衛者”之稱的米格29,最大作戰半徑就只有600公里左右了——與之相比,殲10的作戰半徑可謂“巨大”了,整整增加了一倍以上。

殲10最大航程約3000-3300公里,最大作戰半徑約1250公里,在3代中型機中,表現已經相當不錯。而且,這個數據已經接近了部分重型機,甚至是蘇27系列。蘇27最大航程號稱4000公里,最大作戰半徑1500公里;但是,蘇30MKK的最大航程下降到了3000公里,最大作戰半徑下降到了1300公里以下(多用途的原因),與殲10並無多少區別。即使是內油號稱達到了11.5噸的蘇35戰機,其最大航程也不過達到了3600公里左右,其實並沒有增加多少。

而到了4代隱身戰機時代,F-22在不超巡的情況下,最大作戰半徑可以達到1200公里左右;如果進行一段時間的超巡,則最大作戰半徑將直接下降到800公里左右。F-35的話,無論是F-35A,還是F-35C,其最大作戰半徑都只有1100公里左右;而F-35B,則直接下降到了800多公里。與之相比,殲10的1200多公里的最大作戰半徑,顯然談不上什麼“最大短板”。

當然,如果想增加殲10的作戰半徑也不難,比如可以通過空中加油的方式。以前殲10的試飛員,或者中航的展出資料稱,殲10系列最大作戰半徑可以達到1600公里以上,這應該就是一次空中加油後的結果。而實際上,殲10在南海訓練中,已經進行了兩次空中加油的訓練,這時的最大作戰半徑,恐怕能夠增加到2000公里以上,甚至是2600公里,可謂相當棒了——別驚訝,看下圖:

由此推算,殲10C在一次空中加油後,最大作戰半徑應該達到了1900公里左右。


晨曦談兵


請題主先明確一下航程達到多少才不算短板?殲十的航程和作戰半徑,在公開資料上都有,相對中型戰機這個級別來說,殲十的航程完全夠用,相比F16和米格29等同類型戰鬥機,並不落後,所以你說的航程短板並不成立。殲十畢竟是中型戰機,航程與作戰半徑沒法和重型機相比,另外,殲十定位為以國土防空為主,沒必要追求超大航程,再說,殲十全系列都有空中加油能力,必要時也可以增大航程。


慣性導航88761176


目前,決絕戰鬥機航程不夠的方法有很多:

  1. 如果是轉場,那麼就掛副油箱;
  2. 如果是長途奔襲對地攻擊作戰,那麼,就在滿彈的情況下,半油起飛,然後在約定空域進行空中加油;

  3. 如果是執行巡邏與警戒任務,則可以根據巡邏區域,掛在一到兩個副油箱,並加掛與之配套的武器;
  4. 如果執行攔截任務,掛在4枚中遠程彈道導彈和2兩枚格鬥導彈,機腹下掛在一個副油箱;
個人觀點,保型油箱看著好,但非常影響空中性能,特別在跨音速、超音速段與大仰角狀態等方面有很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