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九江為什麼不能像南昌、武漢,一些大城市一樣跨江發展?

暴風雨過後傍晚的彩虹2


曾經湖北省內黃石市主城區也曾想跨江發展黃岡市浠水縣散花鎮,成立江北新區!但因省內各市行政區劃的限制,20多年過去了,散花鎮並沒有發展多好。因此,江西省九江市城區想往長江以北發展(湖北省黃梅縣小池鎮)更是天方夜談!




心常態9


九江為什麼不能像南昌、武漢,一些大城市一樣跨江發展?

一因能力不同!二因需求差異!

我老家是九江對岸的湖北省黃梅縣,我小時候舉家遷到了九江,我在九江待了二十多年,這個問題我曾想過今天嘗試一答,九江在江西省來說發展還算不錯的,但是為何沒有像南昌、武漢一樣擁江發展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兩個:


第一個原因:沒有這個整合能力

其實在我看來九江並非不想學南昌或者武漢那樣擁江發展,實際上它現在就在擁江發展,只不過沒有像南昌、武漢一樣在江兩側一起齊頭並進夾江、抱江發展而已,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九江作為江西省的一個地級市沒有這個整合能力!與九江城區隔江相望的是湖北省黃梅縣,不僅僅不同市而且不同省!

我即是九江人,也是黃梅人,站在我許多黃梅親戚的角度是十分願意被九江兼併的,在我老家黃梅其實建議把縣城遷到九江對面小池鎮的呼聲一直很高,只不過因為各種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而沒有成行而已,由於與九江接壤又正好處在京九交通要道上,黃梅縣下轄的小池鎮在我們當地是發展最好的,我三伯一家就在那裡,如果哪一天區塊重新劃分,把江對面這麼一大片土地劃給九江市進行管理,對這個區塊的老百姓來說肯定是喜聞樂見的好事,但是裡面牽扯的因素很多,即使九江願意,也不是一個九江市有能力整合的。


第二個原因:需求層次還沒有到需要跨江發展的程度!

在歷史上九江曾經輝煌過很長時間,因為長江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樞紐,但是到了現代水路運輸早已被其它交通方式所取代!九江作為一個交通樞紐重要性就慢慢降低了!

如今許多的城市之所以擁江發展並不是因為交通,主要的原因就兩個,第一沿江建工業區【例如搞化工的】,第二沿江發展城市居住區,對於許多城市而言第二個才是主要因素,因為靠江靠河更符合老百姓對品質生活的期望,九江之所以還沒有跨到江對面去發展,既有對面不歸它管的原因,更有還沒有必要的因素,如果將來真發展到了這一步合併也是水到渠成的!畢竟都是一個國家的土地!

其實題主所列舉的南昌、武漢,包括我比較熟悉的上海、杭州這些省會城市目前都是夾江、抱江發展,但是這一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漸漸變成這樣的,例如上海,現在黃浦江兩側浦東和浦西的地位相比二十年前完全對調了,但是當年浦東只是一片荒地無人問津,因為在那個時候城市的人口、經濟還沒有到那個程度,沿江一邊的土地就足以支撐城市發展對沿江土地資源的需求,只有新的需求無法滿足才會考慮跨到江對岸去再造一個新城,這個情況南昌、武漢都是如此,這也是一個城市變遷的自然規律。


九江這些年在長江南岸的開發一直沒有停過,在十幾年前江邊還有大量的閒置土地,但是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特別是長江二橋通車之後二橋附近儼然已經有了城市的模樣,但是僅僅只是幾年前那邊還是郊區荒地,九江城區我看很快要與下轄的瑞昌市城區接壤了,真發展到了無地可擴的那一天,估計就真得要考慮跨到江對岸去發展了,因為哪裡成了下一個窪地!

如果兩岸真合併了該叫什麼名字呢?現在崇尚復古,我建議改回古稱潯陽吧!


心安理得君


九江受地域限制,南靠廬山,北臨長江,沒有地域空間擴建發展。臨城區的老工業又都是稅收大戶,沒地方搬遷。城區的老房子太密集,沒法拆遷。九江人都明白:九江想發展,必須北擴。因為一江之隔的小池、孔壟、龍感湖、劉佐等鄉鎮是一馬平川的平地,是九江垂涎三尺的地方…但這四鄉鎮都屬於湖北管轄!

大概是十年前左右傳聞,九江通過江西省府向中央提出,"收編"湖北管轄的小池等鄉鎮的行政管轄權,成立九江市江北新區。此提議被中央否了!(私語:因為江西省太窮了,自身都沒發展好,竟然想著劃湖北的地…)。也就當年開始,湖北省大力扶持黃梅,成立小池濱江新城。那幾年,是小池發展跨越最大的幾年,讓九江人又一次眼饞了。相當多的九江人都到小池來買房投資!

大概是在2011年左右開始,九江看著收編小池等鄉鎮無望,又通過江西省府與湖北省府對接,共同發展黃梅小池濱江新城…包括遷建九江新機場…以及將九江的部份企業遷建過來…信息公開後,很多外地企業都紛紛往小池湧進投資…那幾年小池迎來了第二波發展高峰。但是,江西省府對湖北省府的對接好像沒有談攏,九江對小池的投資分文未動。且其中,連接九江與小池之間的新長江大橋,被命名為九江二橋。九江人對自己的行為或許有點懺悔吧!

大概五年前,九江對小池濱江新城的投資傳聞一直沒有兌現,九江像是放棄了小池一樣。小池開始自救:引進了一所大學,成立了教育城,修建了長江碼頭,兩條高鐵交匯,引來了碧桂園等知名企業的投資…湖北省府對黃梅也是重點扶持,小池的房價曾一度飆到6000一平…小池迎來了第三次發展高峰。九江相當於是徹底錯過了跨越式發展的機會。

歸根結底:

從最開始九江是想過江往北發展,但過江就是湖北境地,九江耍起了小聰明,想通過江西省府向中央申請"割"湖北的地(拿小池等鄉鎮的行政管轄權)。因為那些年小池只是一個貧困破爛不堪的小鎮…。九江人都在想:把小池發展起來了,政績算哪個的呢?

其次,湖北大力發展小池時,九江有些急,急著忘了他只是一個"市"的身份。承諾的東西無法兌現。就算你願意,你的上級江西省府也不同意呀!這十多年來,贛州超過了九江吧!

現如今,小池已經建設成為一個高樓聳立的小城鎮,而且發展空間無限。九江已經錯過了投資小池的最佳良機。當然,現在也歡迎九江來投資的。雖然九江在小池、孔壟、龍感湖、劉佐四鄉鎮的人心中就是個失信人!


星運駕校教練


九江是個很有趣的地方。題主提問更有趣。我們從九江的歷史、地理、地緣環境來談九江跨江發展的不可行性。


題主說九江為什麼不能跨江發展,我們來看地圖。可能跨江的有九江東北角的江州鎮和北面和湖北黃梅縣。你說跨江到湖北的黃梅縣,那就好比你覺得隔壁老婆好看,跟隔壁老公商量下把牆開個洞,讓我每天過來發展一下,最好共同開發你看行不行。中國雖然是統一市場,但是不同的省份都是有地方保護主義的,找對方要資源要土地,想都不要想。


那麼,我們來看看江州鎮。江州鎮隸屬於九江柴桑區,四面環水,屬於長江沖積島。既然是沖積島,就決定了地勢較低。全鎮面積103.8平方公里,相當於澳門面積的三倍多,長江最大沖積島崇明島的十二分之一。平均海拔16米。總人口36251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通橋,往返九江主要靠輪渡。


歷史上,江州鎮真正出水現世實在明永樂年間,也就是說當初的以九江為主要根據地之一的漢王陳友諒還沒見過江州鎮。歷史上江州鎮一直水災頻頻,民不聊生。解放後才開始重視此地,基礎設施建設才有所好轉。

地理上,江州鎮自西向東平緩傾斜,地勢較低。不適合進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土壤沙性化嚴重,以亞沙土、亞黏土為主。跟附近的九江市區、湖北黃梅、安徽宿松縣都未通橋。目前島上僅僅保持基本的水、電、交通建設。

江州鎮主要發展瓶頸是地勢低,四面環水,開發價值低,基礎建設投入成本大。湖北通往九江都沒有考慮過從此規劃。同時還缺乏地區經濟特色,缺乏招商引資條件。

我們在看看為什麼武漢可以跨江發展。


歷史上的武漢三鎮都是歷史重鎮,而且三鎮都是一面或者兩面環水,與周圍的地區聯繫緊密交通發達。漢口、漢陽、武昌在方言上也是差異很小,彼此之間有很強的區域認同感,都認為是一家人。歷史上真正合並被稱為武漢是1949年5月16日,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轄,合併後的武漢突飛猛進,一發不可收拾。漢口漢陽直接有六座大橋長豐橋、知音橋、鐵路橋、月湖橋、江漢橋、晴川橋、六橋共六座公路橋和一座鐵路橋。漢口漢陽到武昌也是六座大橋,下面還有江底隧道。之間聯繫的緊密度可見一斑。發展到今天武漢一直穩居華中龍頭城市的地位。

我們再談談南昌市為什麼可以跨江發展。


歷史上的南昌是我黨我軍紅色革命的起點,江西經濟之要衝。經濟發展,交通先行。南昌市提出十縱十橫”按規劃實施已經完成了38%。其中,一環在洪都大道高架完成以後,中心城區的一環將極大地緩解和提高中心城區的交通運行效率。規劃建設好快速路網、提高城市運行效率,緩解交通擁堵是關鍵,也是穩增長、惠民生的重要手段。二環就是過江佈局。按遠期規劃,過江通道有11處,分別是英雄大道、英雄大橋、二七隧道、八一橋、紅谷灘隧道、南昌大橋、朝陽橋、生米橋、九龍湖過江隧道、萍鄉大街、南外環,在南昌市總體規劃有過江的聯繫通道11條。每隔兩公里佈局,在國內外佈局密度都屬於領先的水平。目前,南昌市已經建成6座跨江大橋,1座隧道已經開通。遠期中心城區將形成11條過江的快速通道。快速通道連通以後,將促進兩岸的融合發展、功能互補、連通發展、共同繁榮,實現由濱江時代到跨江時代的發展飛躍。

主要就是這麼多,有興趣的條友們可以專注“小野奇談”,有更多的創業分享、華中地區熱點話題為您呈現。


小野奇談


不吹不黑、客觀評價。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回答:一是有沒有可行性;二是有沒有必要。

九江跨江發展有沒有可行性?

從目前的經濟社會管理體制上來說基本不存在可行性。

九江與武漢、南昌的城市結構不同。長江九江段是湖北、江西兩省的天然分界線,九江城區位於長江南岸,隔江相望的是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小池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南昌兩地則沒有這個問題,長江、贛江兩岸都是屬於本市管轄的區域。

九江與江北小池分屬不同的省級行政區域,即使想跨江發展,也不是九江一地說了就能算的。兩省之間的事務,大多需要上升到省一級政府部門協調批准。九江要跨江發展,這涉及到兩省之間行政管轄區域調整的問題,這可不是打打鍵盤就能完成的小事。行政區域調整首先面臨的就是地區間利益重構的問題,往往需要更高一級政府來負責協調,這也是為啥省級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准權限在國務院的原因。直白點說,即使江西有意,黃岡或黃梅不同意也沒轍。

行政區劃調整一般還要付出巨大的行政成本。大到行政邊界重新勘定,身份證、戶口本的更換;小到機關單位公章重印、標牌的重製。這都需要花錢,還不是一筆小錢。

所以說在目前社會治理結構已經穩定的情況下,去貿然調整兩省間的行政區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對政府來說是吃力不討好。除非九江哪天的城市地位上升到雄安新區的高度,到時這些都不是問題。

九江跨江發展有沒有必要?

從九江市當前的城市發展水平來看也沒有跨江發展的必要。

整個江西省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都不是特別高,在中部六省中排名靠後。近幾年九江市GDP增速迅猛,特別是2018年增速高達11.8%。但是受制於整體經濟規模,九江經濟總量並不高。2018年九江市GDP總量2700億元,在江西省地市中算是很不錯的水平,但是對比一些經濟強市,這個數據還是不太夠看。

九江市管轄面積1.8萬平方公里,土地資源儲備充足,應付未來若干年的發展完全不成問題。對比珠三角一些經濟強市,九江市國土面積數倍於東莞、深圳等城市,不存在城市發展空間不足,迫切需要外擴的需求。

九江市區未來發展的重點是向南。其一,城市南部有大量的土地資源可供開發,更容易與老城區形成一體化發展,快速形成規模化城市建成區;其二,現有廬山站(九江南站)將改建成高鐵樞紐站,彙集京九高鐵、武九高鐵、昌九城際等多條高鐵線路,是未來九江城區的新門戶。

跨江發展顯然就沒有這樣的優勢。兩岸一體化話發展需要便捷的交通連接,一座九江長江大橋顯然是不夠的。九江城市地位和經濟規模又很難像武漢一樣在長江上建設這麼多座跨江大橋和隧道。即使解決了交通問題,以目前九江市的實力,能否快速將江北建設起來都要打個問號。江北大概率會落得個不倫不類的下場,九江城區也會被人為割裂開來,這對兩地都不利。

所以,九江跨江發展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從政策層面上都不具備可操作性,九江也沒這個實力獨自拉動江北發展。九江、黃岡兩地攜手共同發展才是王道。


風暴星球


九江,許多人並不是很瞭解,為了更加的解答這個問題,首先先百科一下。九江市是全國70個大中城市之一,全國百個區域性中心之一,江西省區域合作創新示範區,江西省三大城市之一。



上述的闡述將延伸至下一個重點,江西省委書記明確指出“龍頭昂起”集中力量加快“昌九一體化”。答案已經揭曉,九江沒有跨江向北發展的原因是因為要與省會南昌並軌,按照“十二五”規劃,九江和南昌將佔據全省40%的比重,成為支撐江西經濟雙核。
九江將以主城區為

核心強化長江沿岸152公里的城鎮發展和資源要素。
九江市重點推進瑞昌、湖口、彭澤及九江縣形成沿江產業發展帶。

江西省級戰略是加快進度實現昌九一體化,然而,南昌位於九江南方,自然是往南方發展。

還有另一個事情需要解釋一下,武漢跨江發展是因為漢口占據主城區很大一部分的原因。該市跨江發展是順應城市趨勢走向。


看鑑襄陽


真正擁長江發展的只有一座城市,那就是武漢,重慶南京都是偏於長江一邊,武漢是真正做到長江兩岸規模一樣相當,當然這是歷史原因,畢竟武漢是長江兩岸的三個城市合併而成。



R1111111111


跨江城市的前提是“江”的兩岸要有自己的行政管轄區域,比如樓主提到的武漢,長江北岸有漢陽和漢口,南岸有武昌;南昌在贛江東岸有東湖和西湖區、高新區,西岸有紅谷灘和經濟開發區。這才造就了這兩座城市跨江發展的格局。

九江市,處於贛、鄂、皖、湘四省交界處,東與上饒市鄱陽縣和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毗鄰;南接南昌市新建區、安義縣和宜春市靖安縣、奉新縣、銅鼓縣;西與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和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通城縣、通山縣和黃石市陽新縣搭界;北與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黃梅縣及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望江縣隔長江相望。

九江在長江北岸並沒有管轄的行政範圍,而且江北屬於安徽和湖北,並不屬於江西。

要想跨江發展要麼並掉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黃梅縣,要麼並掉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望江縣,除非發生“黑天鵝事件”,否則就是痴人說夢,還不如老老實實在現有條件下謀求發展經濟,關注民生。


常州外來戶


九江離南昌那麼近,南昌被武漢、長沙夾著弄,根本搞不贏,只能從離得近的周邊小城市吸血壯大自己。都特麼被吸乾了,還發展個p…還不如劃湖北去跟武漢混…距離也差不多…


叫我紅領巾35


就九江市目前綜合實力耒講地確是無法獲得跨江(黃梅小池一一古稱:德化縣)建設發展的需要。從武漢一直到上海其沿長江而駐的各省市均有同長江以北地域一同而治一同發展,唯獨江西省九江市則特別例外一一隻能劃長江單治,糾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歷史遺留錯綜複雜,其次江西最主要是農業佔比大的原因,再說九江市雖說工業門類較齊全,但都是機械自動化小,規模不大產品單一,付價值低等等因素拖累而影響社會總產值的集聚,地方財政收入也不盡人意。特別是近二十多年來GDP、地方財政雙雙增速逐年加快,但歷史遺留問題較複雜,需要加快一步步解決。一旦九江市GDP達5千億時,江北的黃梅小池定能重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