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西遊記》裡面有哪吒,但《封神榜》裡面卻沒有孫悟空?

孔小惠


一種說法是: 封神榜中袁洪就是孫悟空的前世。

袁洪和孫悟空都是石猴,袁洪是女媧補天遺留下來的五彩石所化,而孫悟空又剛好是隻石猴。袁洪在被斬殺之際,把自己的一縷元神放在了女媧石中,自己的真靈去到了封神臺。女媧看見這個結果,反正對封神大局也沒有什麼關礙,於是就把這塊石頭隨手給扔到東勝州。

這就有了後來的故事,石猴在東勝洲吸取日月精華從石頭中崩出,拜菩提為師,大鬧天宮,一路西天取經。

還有一種說法:

孫悟空乃是在盤古開天闢地之前就有了,看了《西遊記》的讀者都知道孫悟空乃是在一塊仙石中孕育而出,而這塊仙石在盤古開天闢地之前就存在了。記得文中是這麼說的:“那座山頂上有一塊仙石,自從盤古開天闢地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華,感之既久,內育仙胞,化一個石猴”,所以孫悟空算是先天級別的神仙了,在天地未分之時就存在了。而袁洪是在盤古開天闢地無數年之後,經過封神大戰被殺死在江山社稷圖之中,就算這袁洪死後變成一個死後落在花果山之上,也不可能是孕育孫悟空的那塊仙石,因為這兩塊仙石出現的時間節點不一樣。所以在《封神榜》中的袁洪不可能是孫悟空的前世。




吃豆包的叮噹貓


西遊記中有哪吒,封神演義中為什麼沒有孫悟空?




封神演義成書時間在西遊記後面,封神演義中許多詩詞和人物形象都是抄襲的西遊記,有些神話人物照搬西遊記,但為什麼沒有把孫悟空搬過去呢?原因分析如下:

1、 兩本書寫的內容不同。

封神演義借武王伐紂,寫天庭神仙的封神過程。封神中的昊天大帝就是西遊中的玉皇大帝,當時天庭神人較少,不能正常開展工作,昊天大帝就想把闡教元始天尊門的12個金仙搶過來讓他們稱臣,元始不願意,於是闡教、截教、人教三教共議封神事宜,在碧遊宮籤壓封神榜,主管封神的是元始天尊。具體在人間的封神代言人就是姜子牙。

12金仙為了幫助元始天尊完成封神大業,紛紛派自己的弟子去凡間歷練,幫助姜子牙封神。太乙真人也把自己的門下靈珠子派下凡,投胎李靖夫子,歷時3年半才生下來,就是哪吒。



封神演義寫哪吒主要寫哪吒的出生、成長到參與封神及最後肉身成聖的過程。封神以後的哪吒做了啥事,封神演義沒說。

西遊記主要寫封神以後,365部正神歸位,李靖哪喀父子、楊戩等肉身成聖的也為天庭服務,昊天大帝有了一套工作班子,天庭正常開展工作。而佛教為了傳播需要,經如來啟奏,玉帝批准,觀音操辦,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

哪吒在西遊記中的任用有兩個:一是捉拿妖猴孫悟空,二是幫助取經的孫悟空除妖。

所以兩部著作中都有哪吒,主要是哪吒本來就是天庭神仙編制,兩部著作中都牽扯到他,所以兩本書都寫哪吒,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

2、 孫悟空出生遲,封神的時候還沒出生呢。

封神演義中為什麼不能寫孫悟空,因為孫悟空在封神那兒,還沒出生呢。我們從西遊記中的描寫來簡單推導一下孫悟空的出生時間:

《西遊記》第三回,寫孫悟空學成72變回花果山不久,就被閻王勾到地府,經查詢生死簿記載,孫悟空是天產石猴,壽342歲。




《西遊記》第二回,寫孫悟空在菩提祖師那兒學藝,菩提要傳孫悟空“流”字門,孫悟空不學。這“流”字門是什麼呢?

祖師又道:“教你‘流’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又問:“流字門中是甚義理?”祖師道:“流字門中,乃是儒家、釋家、道家、陰陽家、墨家、醫家,或看經,或唸佛,並朝真降聖之類。”

原來這流字門就是三教九流,諸子百家。而這諸子百家在春秋戰國時才出現。




以孔子的出生與死亡時間推算一下,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而封神的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即武王來紂,建立西周的時間。與孔子死亡時間相差567年。

孫悟空在菩提祖師那兒學藝大概不到20年,被勾走時342歲,也就是學藝時大概320歲左右,且那個時候至少是在孔子死了以後。所以孫悟空的出生時間最早也是公元前800年左右,那時候封神已經結束至少200多年呢。

因為孫悟空出生太遲,沒趕上封神,所以封神演義中沒法寫孫悟空。

3、 封神裡有個“李鬼”式的孫悟空——袁洪

但是許仲琳許老先生為了證明自己確實在抄襲西遊記,於是在封神演義中塑造了一個“李鬼”式的孫悟空——袁洪。



這袁洪乃是梅山的一個白猿精,與另外6個妖精統稱為梅山七聖。袁洪也會72般變化,只是沒有金箍棒,但使的是一條鑌鐵棍。袁洪因為會變化,楊戩抓不住他,神通基本和孫悟空差不多,最後還是用女媧的山河社稷圖收了袁洪。

袁洪還有一個特點是殺不死,斬首以後又長出一個頭來,這個神通也和孫悟空很像。最後是陸壓的“飛刀”才斬了袁洪。

袁洪死後也沒有封神,靈魂去了哪裡呢?

估計許仲琳的意思,袁洪靈魂跑到花果山那塊石頭裡了,經過幾百年後,孫悟空出世了……


一葉碧雲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啊。

一是成書時間。

《西遊記》由吳承恩著作,於明萬曆二十年,即公元1592年由金陵書商世法堂唐氏刊刻出版,也就是說是1592年成書,距今418 年。

而《封神演義》是我國明代產生的一部長篇小說,在它問世後一段時間內,曾對當時小說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但是,由於目前的文學史著述缺少對該書成書年代的準確認定,致使該書文學史地位無形受到貶低。概略地說,國內文學史一般認定《封神》產生於百回本《西遊記》問世(1592年)之後,而復旦新版《中國文學史》則認定其產生在天啟年間(1621),即《金瓶梅詞6話》亦已問世之後。

如果按此論述,《西遊記》成書早於《封神演義》,同樣是神話小說,

《封神演義》在故事背景,詩詞方面多借鑑《西遊記》,故《西遊記》中有哪吒,而《封神演義》中無孫悟空。

二是《封神演義》中人物時間線早於《西遊記》。

按《封神演義》時間設置,哪吒則是商末周初封神大戰之前出現的人物,經過封神大戰後,肉身成聖,與其父托塔天王李靖供職於天庭。

而孫悟空呢,則到了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時,方由石卵化為通靈石猴。這個時候,距封神大戰已過去一千年也。

所以,孫悟空不可能出現於封神大戰。


木子君的小屋


封神榜的故事在商周時代,如果用詳細紀年的話,應是公元前1046年左右。而西遊記中提到的孫猴子,雖然作者並未詳細說明他的出生年代,但還是可以大概推算出來。

按書中之言,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是王莽篡漢之時,即公元8年。

而此前孫猴子在天庭當官一百餘年。

在前往天庭之前,強鬧地府,生死簿中記載他的實際壽命是三百四十二歲。

化零為整,以五百年論。那麼孫悟空實際出生年齡不高於公元前546年。

換句話說,封神大戰結束五百年後,他才出生,所以封神榜裡自然沒有他。

而民間傳說,孫猴子其實就是被太乙真人燒出原形的石磯娘娘所化,所以才能勝過哪吒。


天晴打把傘


《西遊記》裡面有哪吒,但封神裡面為什麼沒有孫悟空?

要想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這兩本書的主旨究竟是什麼?從而才能對其中的含義,進行深入的分析。

《封神演義》在寫什麼?在這本書中哪吒這個人物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其實縱觀這部書的整體框架,就是在刻畫一正一反兩個極端。其中的反面教材很明顯就是商紂王,他昏庸無道,貪戀美色,殘害忠良,荒廢江山。比如像比干那樣的忠臣,都被他以非常殘忍的手段殺害,當時的朝廷可謂混亂到了極點。

其外還有像李靖、黃飛虎那樣的猛將,也紛紛被迫投奔西岐,這些都是紂王無道造成的結果。

而哪吒作為這部書的主要角色之一,他的主要任務就是輔佐周武王,去推翻商紂王。他在這部書中表現出了一種敢作敢為,而且敢於承擔的大無畏精神。

就像當初鬧海的時候,他為了平息自己帶來的禍亂,甚至不惜剔骨還父,割肉還母。他這樣的舉動讓人看到了一個十分叛逆的少年形象,正是因為他不願意遵守腐朽陳舊的規矩,所以才造成了如此慘烈的後果。

他的存在就像是渾濁世間的一股清流,顛覆了人們對於所謂綱常的認知,讓人們看到了,原來人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生活。所以說他的出現打破了舊世界的規則,在整部書中具有非常明顯的代表性意義。

哪吒所做出的這些舉動,就像在黑暗中為人們點亮一盞明燈,讓那些對商朝局勢深感無奈的人,看到了一條新的出路。一個少年尚且如此敢作敢為,憑藉一己之力去面對權勢滔天的四海龍王。最後為了顧全大局,甚至不惜放棄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而那些手握重權的忠良之臣,就更應該學習他這種精神。為了守護天下蒼生,他們必須改變愚忠的想法,就算要放棄如今的顯赫地位,捨棄所謂的榮華富貴,也要勇敢地踏出這關鍵性的一步,與那個腐朽的商朝徹底劃清界限,真正做到棄暗投明,去為天下人創造光明和美好的未來。

所以說哪吒就是這種精神的代表,他是所有周朝將領中形象最鮮明的一個人物,給人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然而這也正是作者的最終目的,他就是要通過這個人物形象,向人們傳遞一種思維,和一種新世界的格局。

《西遊記》的主旨,以及孫悟空所代表的含義

其實跟《封神演義》相比,《西遊記》完全是一個截然不同的神話世界。在這一部書中沒有朝代的更替,也沒有大規模的動盪,三界中的所有勢力,都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格局之內。

那麼在這樣的條件之下,整部書的主線就顯得細微了很多,雖然有足夠宏大的背景,但故事的主要線索,卻始終圍繞在孫悟空的身上。也就是說《西遊記》的主旨,是在刻畫一個人的成長經歷,而這個人就是孫悟空。包括後來出現的唐僧和豬八戒等人,也都算不上是第一主角。

可是如果一部書只描寫一個主角的話,那麼必然就會造成一種侷限性,甚至產生一種單調的感覺。所以他這個時候就需要添加很多元素,來豐富這個故事的主體內容。也正因如此,書中才出現了九九八十一難,每一段中都涉及到很多妖怪神仙的交鋒,這些人物被塑造出來之後,就大大豐富了這部書的主體結構,不再讓人覺得枯燥無味。

基於這樣的情況,書中所要添加的人物形象自然十分龐雜,尤其是對於天庭裡的那些神仙,需要勾畫出一個十分完整的結構。那麼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借鑑一些已經存在的神話人物,然後加以整合,形成一個全新的神話系統。畢竟一個人的想象力是有限的,讓吳承恩老先生自己憑空創造出這麼多神話人物,著實是一件難事。

所以哪吒這個人物形象,也就很自然地被運用到了其中,成為了一個出場次數比較多的配角,這就是哪吒出現在《西遊記》中的原因。

《封神演義》中沒有孫悟空的原因

至於《封神演義》中為什麼沒有孫悟空,其實這個問題就更好解答了。因為根據時間上來推算的話,《封神演義》出現的時間要晚於《西遊記》。所以也有很多人都認為,《封神演義》中哪吒的故事其實是脫胎於《西遊記》,然後添加了更多細緻化的描寫,以及更多情感化的情節,最終形成了《封神演義》中的樣子。

而《封神演義》的作者之所以會選擇哪吒,而不選擇孫悟空。是因為在這個時候孫悟空的人物形象,在人們的心中已經被定型了。如果在挪用的另一部書中,就很容易使這一部新書帶上《西遊記》的烙印,從而落入下乘。

而且人們對孫悟空的印象,也都停留在個人英雄主義的層次,並不適合《封神演義》中那種改朝換代,凸顯人間大義的恢宏背景。反倒是哪吒這種帶有恩怨性色彩的人物,更加貼合那樣的時代背景,能夠給人造成一種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使整部書得到一種昇華。

而且《封神演義》之所以能夠在許多神魔小說中脫穎而出,與《西遊記》並駕齊驅,成為人們心中無法超越的兩部經典之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得益於這樣的寫作手法,沒有沾染上《西遊記》的烙印,反而開創了另外一種潮流,達到了自成一派的效果。

總結

通過對這兩部書的分析,讓我們看清了一個道理,真正的經典永遠都無法複製,要想開創出自己的傳奇,就不能完全沿著別人的足跡行走。我們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但是絕對不能讓別人的思維,主導自己的內心。

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而又完整的個體,擁有自主創造精神世界的能力。我們要相信自己可以開創出與前人相同的輝煌,甚至做出超越性的突破。這樣的信念才是人類發展的動力,不管是在文學方面,還是在其他方面,都應該擁有這樣的精神信念。

所以說《西遊記》書中有哪吒,是處於情節的需要,需要他來豐富這本書的內容。而《封神演義》中沒有孫悟空,是因為他的人設並不符合這部書的時代背景,也不符合作者獨立創作的思維。

·


小胖品西遊


第一、兩本名著作者和倡導思想不同。《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倡導“尊佛抑道”;講述的是眾生生活疾苦、飽受冤魂騷擾,需要大乘佛經普度冤魂。於是唐三藏師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西天取大成佛法,普度眾生。《封神榜》的作者是許仲琳,大力推行道教“闡教”思想,而主觀的排斥儒家“截教”思想,特別反對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的思想,講述以姜子牙輔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為背景,最後以姜子牙封諸神和周武王封諸侯結尾。兩者思想有分歧,自然不會相互融合。


第二、故事發生時代不同,封神榜的故事內容發生在商周時期,而根據《西遊記》中的各種信息推測孫悟空出生的時候已經是春秋戰國時期了,那個時候“封神”早已結束,商朝和周朝也早已滅亡了。



第三、根據孫悟空大鬧天宮片段,玉帝派楊戩和哪吒下界捉拿孫悟空,當時楊戩和哪吒已經封神,可以看出哪吒在天界的資歷比孫悟空要老。孫悟空還沒大鬧天宮,哪吒已經大鬧東海。

所以,《封神榜》中沒有孫悟空,符合歷史。


影視匯大劇場


《封神榜》講的是昊天大帝建立天庭,昊天大帝還是挺厲害的,封神立天庭其實是損害三教利益的事情,但是三清也沒有辦法,必須給以昊天大帝一定的尊重,於是只能管束好門下弟子大家鬥智鬥勇,儘量減少自己的損失。

《西遊記》講的是玉皇大帝時期的事,天庭已經建立,玉皇大帝沒什麼實力,不但拿三清沒辦法,就是三清弟子下面的弟子,比如楊戩,他也是沒多少辦法的,可見《封神榜》中的天庭之主和《西遊記》種的天庭之主並不是一個人,《封神榜》中的昊天大帝是天庭的建立者,而《西遊記》中的玉皇大帝只是天庭的繼任者,二者不可同言而語。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西遊記》發生的時間是在《封神榜》之後很久了。

《西遊記》中提到,孫悟空出生時已經是玉皇大帝在主持天庭工作了,說明封神之戰早已結束,所以孫悟空完全不可能出現在《封神榜》中參加封神之戰,但是哪吒封神之戰後在天庭當差卻是可以到《西遊記》中會一會孫悟空的。

這是時間先後的問題,孫悟空出生晚了。


夢子吟


《西遊記》《封神演義》《山海經》基本可以把中國古代神話歷史說的差不都,西遊記映射的時期最晚,山海經時間最早。關於孫悟空的討論很多,把他說的很牛B的有,說的一般般的也有。不過印度神話裡的哈奴曼被認為是孫悟空的原型的到了很多學者的認可。

如果是這樣,孫悟空幾乎就是中國古代神話裡最重要的幾個元神之一的存在,與盤古、女媧等大咖是平級的。由於中國神話講究轉世 在幾代轉世以後可能輩分就變小了,但是元神還在,力量還在。

所以在不同的書裡都是不同的存在,山海經中的法力極高的猴妖,封神裡的袁弘,只不過前面兩本書把很多人物已經給寫了,西遊記總要找幾個主演吧,最後男主角鎖定了孫悟空而已。

然而在中國古代神話和祭祀廟宇中供奉孫悟空還是相對較少,與哪吒大神比起來少的可憐,側面印證了其實大家都是神仙,沒有那麼多高低貴賤,不同時間、不同故事出場而已,如果要看歷史的長河裡誰最閃光,看看現在還有多少人惦記就好了。




彩虹泰國


第一,封神榜的故事內容發生時間商朝和周朝,而根據西遊記中的各種信息推測孫悟空出生的時候已經是春秋戰國時期了,那個時候“封神”早已結束,商朝和周朝也早已滅亡了。

第二,拋開《封神》和《西遊》成書的時間不說,沒有作者願意在自己寫的書中寫入一個別人書中寫的角色,首先,如果引用就有抄襲的嫌疑,也算侵權了,其次,自己寫一本書還要 用別人書中的角色會顯得自己很無能。

第三,《西遊記》是有些“尊佛抑道”的成份的,而《封神演義》的作者是個道士,自然不會願意把《西遊記》中的人物寫進去。

第四,有楊戩不一定就有孫悟空,楊戩的背景大家都知道,另外從《西遊記》中悟空和楊戩第一次見面的那段描述“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 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 斧劈桃山曾救母,彈打鋋羅雙鳳凰。力誅八怪聲名遠,義結梅山七聖行。 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靈聖,顯化無邊號二郎。”可以看出楊戩在天界(仙界)的資歷絕對比孫悟空要老,孫悟空還沒鬧天宮,而人家楊戩斧劈桃山救母,力誅八怪等等壯舉都做完了。


媛姐生活日常


封神榜時候孫猴還沒出世呢。猴頭鬧天宮被佛祖壓在山下500才被唐僧救出去西天取經,這時候已經是唐朝,上推500年大概是漢末。封神演義時候是周武王伐紂,周朝800年,兩漢300年,也就是說封神演義時候比猴子鬧天宮早了1100多年呢。那孫猴鬧天宮時候多大呢?猴子鬧天宮前被小鬼把魂勾入地府,見了生死薄,上寫:天產石猴,壽342歲,善終。據此推算,猴頭出世大約在劉邦和項羽楚河漢界的時候。古人又不會玩穿越,所以封神演義裡沒法寫孫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