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清平乐·村居》中,你觉得最温馨的诗句是哪一句?这一句所描绘的景色,可以称为什么图?

用户6391022215805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先回答问题,最温馨的一句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一句描绘的是一幅千百年中国乡居百姓养老休憩图!

诗的魅力在于能让读者引发无暇遐想,此诗整体描写农村生活,风格清新朴素,不需要华丽辞藻,给出了一幅农村一家五口的充满田园情趣的生活画面。老少皆宜,从简单的诗句中,能想起自己的童年及过往!即使没有农村经历的人,也能激起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

此词是辛弃疾比较典型一首,同类型的西江月也类似,通过对农村情景的描写,答应出他的主观情感,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情景描述中,感受到他喜悦的心情。如同如今远在城市生活的我们,偶尔回到农村,或者老家,我们亲眼所看到的,和词中所描绘的何其相似!

再以自己这次疫情来感受下这首词,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2020年的春节是呆在老家最长的一次,虽然等待的日子比较难熬,但是只要心态平静得渡过每一天,会发现我们的每天似乎返回到自己小时候,又或者提前进入了自己的养老期。我老家在南方的一个农村,受疫情影响,正常开车出门肯定是不可以了,呆了十几天封闭的日子,实在得找点事情干,如是邻居和家里人都赶在天气好的时候,去各自家里的菜园,山林里找点活干干。如视乎一家老小,拿着铁锹,镰刀活跃在田地间。阡陌偶遇十几天不见的邻居,父辈们会用最纯正的乡音打着招呼,开着玩笑。作为一个常年在外的我,看着一对老人搭着乡腔,可不就是那幅(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画面。其实每每看到古代这样诗词时,我总能有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韵味。乡愁终究是国人特有的一种情感,无数的诗词在抒发着这种思念和哀愁!

今年在家里,家人在我带领下,把老屋和后院的竹子和杂树都砍了一遍,菜园地里的土也重新翻了一遍,桔子树、桃树、柿子树也进行了修枝。当我看到这首词,我脑海里的画面就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挥着柴刀砍着竹子,大哥和大嫂在用铁锹翻着菜园土,侄子在种着香樟树,小侄女躺在橘子树上玩着手机,母亲在将我砍着竹子捆绑成堆。在我的带领下很多邻居也都是一家子出来,收拾下自家的老院子和树林,多么美好的一幅春耕作。

通过这次特殊的疫情,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呆在老家,偶尔和多年的大小聊聊天,陪着父母做些农活,自己安静的思考,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无论是上班族,打工族,老板族,当官族,大家平时各自忙碌着,追求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连过春节,也是疲于奔命,年味在一年年褪去,似乎总觉得我们缺少点什么。经过次疫情,我似乎反而找到了久违的年味。古代过年就是团聚,祖孙几代在一起,玩玩闹闹吃吃喝喝,一起农作,其乐融融。而今经过疫情一折腾,时间停滞了,我们才突然发现,没有子女在家,父母们已经也懒得去弄后面那片山林和各家园地了,曾经小时候经常玩的地方,现在杂草丛生,曾经滋养我们的庄稼地如今只是种上了一排排松树(庄稼现在没人种了,村民就种上了松树,不用再管了)。每次看到这样场景,想着几年前流行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顿时鼻子一酸,时间到底都去哪了,曾经美丽的母亲,如今满脸沧桑,如同松树的皮,心疼如麻!父辈们每年,总会听到母亲说起谁谁去世了,每年过年上坟时,总会去一个新坟去祭拜。

村居,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向往,经常出现在脑海,偶尔在梦中显得那样真实!







breef007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句。

你看“大儿子在溪东田间锄草,二儿子在院里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小儿子顽皮、淘气,趴卧在溪边正剥莲蓬.”,好一派惬意的田园风光啊!


唐门吹水


《清平乐·村居》是由宋代大词人辛弃疾所写。这首词描绘的是一个农村的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和环境,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我觉得其中最温馨的诗句当属“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意为: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这句诗描写的是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 ”,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就是这首诗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中国古代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据资料显示,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 、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文学品读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老两口最温馨,三个儿子各人都有事做,乐趣无穷。他们还可以趁孩子们不在的情况下打情骂俏。很有生活情趣。


柳风2020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句一出口,我的心顿时平静下来。草房,小溪,青草,暖日,这些清新的景物构成了一幅田园风光图。下面人物没出场,我们就能感觉到,在这样的意境里,一定是衣冠简朴古风存,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于喧闹的都市中,为浮躁的心,吹入一缕清风。好爽!


用户6847292386


自然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概能被称谓"田园怡乐图"吧

这使我想到了《论语》中曾点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而孔子对此种观点表示赞同。

实际上,我认为孔子赞同的恰是那顺应着自己的内心而与自然怡然自得的那种感觉,自我的生命与宇宙的生命融为一体,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或许,《清平乐·村居》中的景象,恰好就是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融为一体的和谐景象吧。


紫色烟花号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从小孩子无忧无虑贪玩的角度,抒发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纵观辛弃疾能文能武,戎马一生,只有亲身经历了战火纷飞的岁月,才更懂得太平年景的可贵。

诗人笔下的一家五口人,和睦相处,大儿子和二儿子年轻力壮却不用服兵役到前线打仗,老两口因为有儿子在身边尽孝而不用为生计奔波劳累,乐得清闲一寓,有得卿卿我我的闲情逸致,未成年的小儿子在父母的痛爱和兄长的庇护下,尽享童年乐趣,无忧无虑。没有国泰民安,哪有田园诗画!

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天下太平,诗人笔下的国泰民安正是其所向所往,努力为之奋斗的理想抱负。


山人勇哥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也聊影视


茅檐、小溪、青草、老翁媪,这一切巧妙地结合成了一幅美丽农家的图画,给我们留下了温馨家园的画面,但最喜欢最温馨最有趣的是最后一句是小儿子顽皮、淘气,趴卧在溪边正剥莲蓬,给人以真实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zh小依gg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其实这两句都是真情流露,难分伯仲。前者歌颂了朴素真挚的爱情,后者赞美了温馨多趣的亲情。因为两者的完美结合,才展现给我们一幅完整的、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的天伦喜乐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