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江蘇高郵地名史話之”焦家巷內覓焦家“

提起高郵城區焦家巷,如今耄耋老人都認為焦家巷和百歲巷一樣,是高郵一條古老的巷、名氣頗大的巷。雖然這巷叫焦家巷,但這百年來卻沒有一戶姓焦的人家在這裡住過。據考證,此巷在清以前就叫焦家巷。這是因為久遠年代,的確有一戶姓焦的大戶人家在這巷內居住過,後來考取官位,舉家搬遷到外地,在當時轟動一時,相傳焦家巷由此而聞名。隨著時光的流逝、住戶進出的變更,人們塵封的記憶已相當模糊。文化革命期間焦家巷曾被更名為朝陽巷,但文革動亂結束後,焦家巷又恢復原名。

江蘇高郵地名史話之”焦家巷內覓焦家“


一百年是一部厚重的歷史,這百年間焦家巷住戶不多,據訪,最初僅有17戶,大都是些地主、富商以及在外地做官的官宦人家。他們的房子一般有好幾進,有的還和百歲巷相通。有的戶大門在焦家巷而後門在百歲巷;也有的人家大門在百歲巷而後門在焦家巷;甚至有的大戶大門在焦家巷而後門一直延伸到玉帶河邊。居住在焦家巷的人家中,王姓較多,從王大房、王二房,一直到王十房,他們都在巷子的南邊。其中有個王四如意(也有人稱王細如意)的人家有田地近兩萬畝。巷北也有姓王的,但不同宗。一個叫“竹山堂”,一個叫“三槐堂”,也都是大戶人家。除了姓王的外,秦家大院也是焦家巷的大戶之一,前面說到的大門在焦家巷後門通到玉帶河的就有秦家大院。此外,還有姓董的、姓孫的,如董大太爺、董三太爺,人們稱他們為大老爺、三老爺。

焦家巷雖不是大街,但也曾有過行政機構和金融服務機構。最早的有清代末期、民國初期的郵政,當時在高郵的分支機構就設在焦家巷董仲興家。民國初期江蘇銀行在高郵的分支機構高郵銀行也是設在焦家巷西段王大太爺家裡。後來高郵銀行因故停業,高郵商會接著也設在王大太爺家裡。解放初期高郵城區下設珠湖、南益、禹王、高郵幾個鎮,其中高郵鎮政府也一度設在焦家巷。還有建國初期揚州專區吸血蟲病防治指揮部也曾設在焦家巷。時任高郵縣長的吳越曾任過揚州血防總指揮。指揮部設在北側劉姓的房子裡。此外焦家巷曾經有過一家坐南朝北的浴室,名“第一泉”,還有過茶館名“天樂園”。這個天樂園曾經很有名氣,早上的早點生意十分興隆,包子、煮乾絲很有特色。此外,該園的餚肉也別具風味,晚上還替人家辦酒席。

江蘇高郵地名史話之”焦家巷內覓焦家“


如前文所述,由於焦家巷曾經居住的多為地主、商賈以及在外地為官人員的親屬,他們家境富有殷實,很多人外出求學、創業,並取得優異成績。從秦家大院走出的秦華蓀,曾經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大使,後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是名副其實的職業外交官。又如焦家巷大戶王姓中出了大書法家王蔭芝,大畫家王陶民,就連大地主王醒民也彈得一手好琴,是著名的古琴家。前年王八房105歲的老太太去世,其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在臺灣任教的兒子王寅還專程回高郵送葬。焦家巷董姓中也曾出過名人,如董大太爺家出過國會議員;還有人在浙江省江山縣任過縣長。董運鴻在民國初期當過高郵農業銀行的行長。據說,焦家巷還住過一個叫沈滌生的,他一家就出了好幾個博士。當年的焦家巷可謂人才輩出。當然在那個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年代也出過反面人物。焦家巷的王鴻藻在民國初擔任高郵商會會長,後來作惡多端,在高郵第一次解放時的除奸運動中被人民軍隊鎮壓。

焦家巷這個歷史久遠的大巷、名巷,隨著解放後對私房的改造,住戶大幅增加,現在居住戶已達百戶,這些住戶對焦家巷的久遠歷史大多不甚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