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品讀秦史18|秦滅趙,趙國自毀長城,豈能不亡?

趙國自古多良將,而他們的才智,在戰國後期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像廉頗、李牧等人或出亡,或被殺。趙國自毀長城,豈能不亡?

廉頗,中國古代名將之一,趙國沒有充分信任廉頗是導致戰爭失利、國勢衰落的重要原因。廉頗曾率趙軍多次擊敗齊、魏、韓等,“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官居上卿。

品讀秦史18|秦滅趙,趙國自毀長城,豈能不亡?


秦趙長平之戰,趙孝成王判斷失誤。他不採廉頗之謀,結果全軍覆沒。

品讀秦史18|秦滅趙,趙國自毀長城,豈能不亡?


公元前251年,趙國以廉頗為將,大破來犯的燕軍,迫使燕國割五城請和。廉頗被封為信平君,並代行相國職權。趙悼襄王立,任命樂乘取代廉頗。廉頗怒,攻樂乘,樂乘走”。廉頗遂投奔魏國。

品讀秦史18|秦滅趙,趙國自毀長城,豈能不亡?

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5年),趙王遷即位,朝政操縱在寵臣郭開的手中。趙國屢敗於秦,趙王想重新啟用廉頗。他派使者探視廉頗,看其尚可用否。“廉頗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郭開與廉頗有仇,他賄賂使者,令其貶損廉頗。使者還報趙王說:“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一作“屎”)矣。”趙王以為廉老邁無用,沒有重新啟用他。

品讀秦史18|秦滅趙,趙國自毀長城,豈能不亡?​​

廉頗客死他鄉,而趙國失一良將。

李牧,戰國名將之一。趙王聽信郭開的讒言,錯殺李牧,加速了趙國的滅亡。李牧久經沙場,足智多謀,功勳卓著。他統帥十五萬大軍防禦匈奴,設計誘敵深入。史稱“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滅簷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廉頗離趙以後,李收成為趙國的主要戰將,因抵禦秦軍屢立戰功而封為武安君。

品讀秦史18|秦滅趙,趙國自毀長城,豈能不亡?

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趙國大早,遍地飢懂,人心浮動,謠言四起,民謠曰:“趙為號,秦為笑。以為不信,視地之生毛。”秦始皇抓住戰機,在滅韓後立即組織大規模軍事行動,集中精銳部隊興兵伐趙。他令王翦率領上黨秦軍直下井陘,楊端和率領河內秦軍圍攻邯鄲城,並令羌瘟率兵助戰。趙王派李牧、司馬尚統帥趙軍抵禦秦軍。名將王翦與李牧對陣疆場,真可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兩軍對全,相持不下,達一年之久。

品讀秦史18|秦滅趙,趙國自毀長城,豈能不亡?

此時,秦始皇再次動用反間之計。他派人以重金賄賂趙王寵臣郭開,令其離間趙國君臣。郭開接受賄賂,向趙王誣告李牧、司馬尚作戰不力,圖謀叛變降秦。趙王聽信讒言,派遣趙蔥及齊將顏取代李牧。李牧認為這兩個人不是王翦等秦將的對手,便違抗命,拒絕交出軍權。趙王竟派人秘密逮捕李牧,處以死刑。司馬尚也被免職。

品讀秦史18|秦滅趙,趙國自毀長城,豈能不亡?


愚蠢的趙王自己除掉了賢臣猛將,也就替秦滅趙掃了道路。

君主昏聵,權臣當道,致使李牧冤死。趙國良將盡喪,軍心渙散。

品讀秦史18|秦滅趙,趙國自毀長城,豈能不亡?

王翦等人趁機進兵,猛烈攻擊,破趙軍,殺趙蔥,攻克邯鄲,後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趙國基本滅亡。此時距李收之死僅相隔數月。趙公子嘉逃亡代郡,自立為代王,為趙國宗室延一線之脈。數年後,秦軍滅代。至此趙國徹底滅亡。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十月,秦始皇來到剛剛攻克的邯鄲城。他故地重遊,以征服者的姿態檢閱奏響得勝鼓的秦軍,並接受降臣的跪拜。他還下令將曾經與母家有仇怨者,一律坑殺。

品讀秦史18|秦滅趙,趙國自毀長城,豈能不亡?

表面上看,趙國亡于軍事失利,而導致軍事失利的重要原因在於趙王無能、權臣腐敗、眾將不和。秦始皇的反間計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