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楊斯德:淮海前線起義中的“少將高參”

9月7日凌晨,開國少將、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聯絡部部長、中共中央對臺辦公室主任的楊斯德,因病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逝世,享年97歲。今年是淮海戰役70週年,1948年10至11月,楊斯德兩次深入敵穴,爭取國民黨第三綏靖區在賈汪、臺兒莊一線起義,打開了通往徐州的百里運河防線,為我軍取得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勝利奠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革命戰爭年代,楊斯德長期戰鬥在隱蔽戰線上,深入敵佔區,臥薪嚐膽,瓦解敵軍,多次策反成功,立下赫赫戰功,被譽為“策反將軍”。

到益都領受新任務

楊斯德於1921年11月17日,出生在山東省滕縣(今滕州市)南沙河鎮楊行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裡。193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烽火中,他橫戈躍馬,馳騁疆場,經常喬裝打扮,深入虎穴,傳遞情報,出色完成策反任務。戰火的考驗和錘鍊,使楊斯德更加沉著老練,善於應付各種複雜情況和突發事件,被譽為“年輕的老敵工”,多次受到軍區通令嘉獎。

1948年9月16日,華東野戰軍發起了濟南戰役。正在前線作戰的山東兵團第十三縱隊政治部聯絡部部長兼民運部部長楊斯德突然接到命令,讓他立即到華東軍區駐地益都(今青州)領受新任務。

楊斯德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到益都。華東局常委、華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舒同接見了他,向他佈置任務說,“這次決定把你抽調出來,去完成一項特別重大的絕密任務。打下濟南後,我們將要和中原野戰軍一起,殲滅徐州的劉峙集團。為了配合這次戰役,要策動駐在徐州以北臺兒莊、賈汪一線的國民黨第三綏靖區起義。你以陳毅司令員代表的身份,深入敵營向副司令何基灃、張克俠兩將軍傳達陳司令員的指示,進一步瞭解該部情況和摸清高級將領的態度,爭取三綏區一部或大部舉行起義。”楊斯德聽後立即表示:“請黨組織放心,我一定完成這一光榮任務!”舒同握著他的手,讓他立即趕到曲阜華東野戰軍司令部見華野參謀長陳士榘,進一步瞭解淮海戰役計劃和第三綏靖區具體情況。

第二天,楊斯德就馬不停蹄趕赴曲阜。陳士榘向他介紹了敵我雙方的態勢和我軍下一步的作戰計劃。他說,第三綏靖區的五十九軍和七十七軍駐防於臺兒莊至賈汪運河一線,守衛著徐州的東北大門,控制著運河,擋住了我軍南下的道路。他們的戰鬥力遠遠超過吳化文的部隊,五十九軍是抗日名將張自忠帶出來的,1938年臺兒莊戰役時在臨沂重創日軍精銳板垣師團,當時張克俠就擔任該軍參謀長,現在又在臺兒莊地區駐防。七十七軍的前身就是長城喜峰口抗戰的第三十八師。如果這兩個軍起義,阻力就會變成助力。

楊斯德深感時間緊、任務重,立即按原定計劃,從曲阜南下,來到設在滕縣境內的魯中南軍區前線辦事處。辦事處派敵工科副科長孫秉超與他一起打入敵營。

國防部派來的“少將高參”

1948年9月24日7時,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兼代政委粟裕發電報給中共中央軍委,“建議即進行淮海戰役”。中央軍委經過慎重考慮,於1948年9月25日19時覆電,同意粟裕的建議:“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濟南戰役結束後,華野幾十萬雄師聲勢浩大,陳兵魯中南一帶,威逼徐州。國民黨駐徐州官兵風聲鶴唳,如驚弓之鳥。國民黨第三綏靖區中將副司令、中共地下黨員張克俠就住在徐州都天廟第三綏靖區總部。他在10月29日的日記中寫道:“目前,陳毅大軍當徐州而立,國軍數十萬之精兵銳甲,亦佈陣相峙,決戰已迫,此其時也。”

張克俠1900年10月7日出生於河北省獻縣東村鄉侯陵屯村,先後考入北京清河陸軍軍官預備學校、保定軍官學校學習,1927年春,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9年7月,周恩來批准他為“特別黨員”,任務是長期潛伏。

1948年10月中旬,楊斯德與孫秉超化裝成商人,通過秘密交通線進入徐州,來到都天廟面見張克俠。楊斯德首先轉達了陳毅、粟裕等華野首長對張克俠的問候,並說明了來意。張克俠向楊斯德介紹了國民黨軍在徐州及其周邊地區最新調動及部署情況。就在幾天前,張克俠掌握的擔任徐州城防的一三二師被調出徐州,李彌兵團的第八軍調進徐州擔任城防任務,由此看見劉峙對第三綏靖區的部隊已不信任。楊斯德問第三綏靖區司令馮治安的動態,並說陳毅司令員希望能儘量爭取馮起義,這將對西北軍是個重大影響。張克俠表示將盡最大努力爭取,但是困難很大。楊斯德又瞭解了五十九軍和七十七軍官兵情況和對起義的態度。

都天廟營房住著第三綏靖區的總部機關,人多眼雜,軍統特務監視很嚴,陌生人容易引起懷疑。經過商議,楊斯德和孫秉超換上國民黨軍官服,楊化名為“陳惠國”,對外稱是國防部新來的少將高參。孫化名為“李夢雲”,是少將高參的秘書。張克俠派人將二人護送到賈汪,去見負責前方指揮所工作的副司令何基灃。

何基灃,河北藁城人。1937年盧溝橋事變,他指揮所部奮勇抵抗。以機智頑強的作戰贏得時人讚譽,成為一代抗日名將。1938年春赴延安考察,1939年1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楊斯德來到駐在賈汪中興煤礦的第三綏靖區前方指揮所,與何基灃見面後,轉達了華東局、華東軍區和陳毅的問候,感謝何向我軍提供許多重要情報。之後,傳達了起義指示:“戰場形勢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進入國共決戰的關鍵時刻。目前時機成熟,華野首長命你在淮海戰役打響之際,率第三綏靖區官兵就地舉行起義。”何基灃聽了傳達,異常興奮地說:“這是千載難逢的絕好機會,七十七軍大部較有把握,但軍長王長海態度頑固,是起義的阻力。”楊又向何進一步瞭解前線官兵的情況後說,自己要在這裡住上一段時間,以便對各方面的情況做更深入的考察。

楊斯德在賈汪期間積極開展工作,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吸收李連城、王世江、馮治中等長期潛伏在敵人內部的中共黨員為成員,依靠組織的力量,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進一步摸清了主要軍官的態度,並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做思想工作,闡明形勢,宣傳共產黨對起義部隊的政策。國民黨徐州“剿總”為控制第三綏靖區軍官,將其家屬遷往江南做人質。為解除起義部隊軍官的後顧之憂,楊斯德通過我黨各級地下組織,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脫離險境。何基灃慷慨地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幫助安置軍官家屬。

楊斯德在敵營通過半個多月調查和工作,摸清了第三綏靖區主要軍官對起義的態度,經過初步的宣傳動員,認為爭取這支部隊的一部或大部起義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聯絡口號:楊斯德部隊

1948年10月底的一天,何基灃假借到前線視察軍務,悄悄地把楊斯德和孫秉超二人送到韓莊,秘密通過國民黨軍隊的封鎖線,安全返回曲阜,向粟裕、陳士榘彙報情況。粟裕讚揚了楊斯德的工作細緻,並親自敲定起義方案:淮海戰役發起時,何基灃、張克俠所部按計劃在陣前起義,讓開運河防線,控制運河上所有橋樑,確保我軍順利過河;起義部隊聯絡口令為“楊斯德部隊”,夜間反穿棉衣,手電光明滅三次;起義時,楊斯德在賈汪前線指揮所協助何基灃、張克俠統籌指揮。孫秉超在第一三二師協助師長過家芳指揮。李連城在第一一一團協助張兆芙團長指揮。

11月4日,楊斯德和孫秉超再度潛入賈汪,作具體部署。通過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克服重重艱難險阻,國民黨第三綏靖區三個半師2.3萬餘人,在何基灃、張克俠將軍的率領下,於1948年11月8日毅然高舉義旗,讓開了東起臺兒莊,西至韓莊的運河防線,致使徐州東北門戶洞開,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第七、十、十三縱隊順利渡過運河,迅速插到徐州以東,切斷了隴海鐵路,截斷了黃百韜兵團向徐州的退路,並控制了徐州國民黨軍東援的有利陣地,從而為殲滅黃百韜兵團,順利實現中央軍委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作戰意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1月9日,起義部隊渡過運河北上,到達指定的集結地點。11月28日,何基灃、張克俠等6位起義將領聯名發表起義通電。毛澤東、朱德聯名於12月10日回電:“你們在徐州前線率部起義,加入人民解放軍,極有助於革命戰爭的發展。希望你們團結一致,加強部隊的政治工作,改進官兵關係與軍民關係,以便早日出動與人民解放軍並肩作戰,為完成全國革命任務而奮鬥。”楊斯德因組織起義有功,由正團級提升為副師級,1949年10月,擔任南京警備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