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百年前的撫順炭礦醫院

現在的撫順礦務局醫院的前身,是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日軍侵佔撫順炭礦,在千金寨成立的衛生所。經歷一個世紀的洗禮,在風雨中見證了百年滄桑,歷史的無情與平靜凝固一個個瞬間。

日、俄帝國主義為爭奪在中國東北的權益,1904至1905年在中國領土上展開了一場強盜戰爭。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帝國主義不僅得到了沙俄的一切特權,還強佔了東亞第一富礦——撫順煤礦。

位於遼寧東部的撫順是在煤炭資源開發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最早的工業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稱。1905年5月,日本侵略者在撫順煤礦成立了採炭所,並由日軍野戰提理部經營,炭礦職工的醫療隸屬野戰提理部管轄下的“撫順千金寨診所”,它就是現在的撫順礦務局醫院的雛形。也正是在1905年,撫順的醫療事業開始起步。

1907年4月,日本侵略者將撫順採炭所歸屬於日本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經營,並將撫順千金寨診所改稱為滿鐵大連病院撫順千金寨分院。當時有醫務人員五名,開設病室,設置內、外、婦科,開始對市民診療,同年10月,將千金寨分院劃歸撫順炭礦管轄,改稱為撫順炭礦病院,第一任院長是日本陸軍一等軍醫直井已之次,之後制定了撫順炭礦病院規程。1910年4月(清宣統二年),在新市街建成了本館和兩棟病房,建築面積約為四千餘平方米,並改稱為撫順炭坑醫院,這是撫瓶城市中最早的醫療機構。也在那撫順炭坑醫院成立了看護婦養成所(護校由關東廳發給合格證,看護婦養成所內除了兩名旁聽生是中國人外,學生都是日本人。


百年前的撫順炭礦醫院

(1930年代,滿鐵撫順醫院的日本護士在醫院門前留影)



1914年(民國三年〉,撫順炭坑醫院新建中國人病房,並建立了眼科,擴建內科第二診所。那一年,撫順腸傷寒流行,共發病71人,死亡39人。1916年,醫院開設傳染病房,收治傳染病患者。1919年,撫順炭坑醫院從撫順炭礦分出,改稱為滿鐵撫順醫院,但分診所仍屬於炭礦。1926年,隨著市區的發展、市街的轉移,滿鐵撫順醫院著手興建中央本館(專門收治日本人)、中央分館(主要收治中國人),以及南分館(專門收治傳染病人,已於1962年塌陷)。那時的醫院已開設內、外、小兒、耳鼻喉、眼、齒、口腔、皮膚、婦產九科,還有病理、放射線、藥劑、庶務科等,總計194個病室,床位六百張,日本人病房鋪設地板,中國人病房則為水泥地面。

1943年(偽康德十年)2月,撫順炭礦公佈醫院人員數為302人,職員為38人,同年9月,滿鐵醫院舉辦了炭礦醫養成所,招收了30名男性學員,均為日本人,學習期為二年,畢業後為本礦服務。那一時期,滿鐵撫順醫院的護士也都是日本人,中國人皆是練習生,且寥寥無幾。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滿鐵撫順醫院的日籍醫護人員大批迴國。1946年4月,國民黨接收了撫順煤礦,將滿鐵撫順醫院改稱為撫順煤礦醫院,院長為王景槐;同年10月又改稱為撫順礦務局醫院。1948年10月,東北人民解放軍接管了撫順。在撫順煤礦臨時委員會主持下,由委員會衛生組長關繼憲接管了醫院,並搶救瞭解放撫順時受傷的81名解放軍傷員。當時的撫順礦務局醫院有工作人員四百餘名、床位二百餘張、衛校一所。(安瑞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