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他臉上捱了一顆子彈,換回了一萬萬兩白銀

李鴻章是晚清重臣,是“洋務運動”的主要發起人之一,從客觀的角度來說她對晚清政府無疑是忠誠的,在位期間鎮壓過許多“叛亂”,包括大名鼎鼎的“太平天國運動”。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他臉上捱了一顆子彈,換回了一萬萬兩白銀

日本首相曾經說他是封建軟弱的清政府下唯一一位能與世界列強抗衡的人,慈禧稱他是“再造玄黃”,並不是因為他領導的水師有多強,而是因為他一身的骨氣,面對帝國主義的兇惡嘴臉,他始終保持不卑不亢,這種骨氣受到了當時許多外國侵略者的佩服。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清政府戰敗,李鴻章受命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日本要求賠償白銀三萬萬兩,而最終簽訂的數額是兩萬萬兩,誰也不知道原因,只知道李鴻章差點死在談判桌上。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他臉上捱了一顆子彈,換回了一萬萬兩白銀

有傳言說李鴻章的當時捱了以前,那一槍正中他的面部,但他沒死,可以說他是用自己的命換回了一萬萬兩白銀,並且讓日本放棄了遼東半島。

清政府與各國列強簽訂過許多不平等條約,比如:“辛丑條約”,“馬關條約”,甚至是“越南條約”,可笑的是一個小小的越南竟然也能欺負到泱泱中華的頭上,不得不說當時清政府的無能,簡直令人髮指!

幾乎每次條約的簽訂都有李鴻章的身影,不知道他的內心是怎樣悲痛,一個甘願挨一顆子彈換回國家一萬萬兩白銀的人你能說他不愛國?而他每次都是代表慈禧出面。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他臉上捱了一顆子彈,換回了一萬萬兩白銀

李鴻章對晚清政府的忠誠更像是一種愚忠,李鴻章在和日本人簽訂完條約之後拿著染血的馬褂來到太后面前,慈禧嘆息一聲,只說了句“難為你了,還留著......”,他將忠,義看的極重,甚至比生命還重,雖然幫清政府做過許多“錯事”,但站在他的角度上來講並非錯事,畢竟“忠誠”本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祖訓。

李鴻章曾經出訪英國,英國高層中有許多人都欽佩他的為人,在他出訪期間熱情款待,李鴻章吃雞的時候不用刀叉,直接上手去抓,眾人為了表示尊重,也一起用手去抓,從那個時候開始英國人吃雞就不拘泥於刀叉,這都是跟李鴻章學的。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他臉上捱了一顆子彈,換回了一萬萬兩白銀

在李鴻章出訪英國期間還有一件趣事,李吃不慣西餐,就讓廚師將原料和一些蔬菜一起倒進鍋裡,整整燉了一鍋,許多英國官員聞到香味趕來,李鴻章便用這鍋菜“請”了他們一頓,英國官員吃後都讚不絕口,紛紛問李鴻章這道菜的菜名,李鴻章隨口答了句“雜燴”,從此英國的餐廳中就多了一道菜叫“李鴻章雜燴”。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他臉上捱了一顆子彈,換回了一萬萬兩白銀

梁啟超曾這樣評價過李鴻章:當戎馬壓境之際,為忍氣吞聲之言,旁觀者尤為酸心,況鴻章身歷其境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