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宜賓市敘州區高場職業技術學校質量年度報告(2019年)

宜賓市敘州區高場職業技術學校質量年度報告(2019年)

一、基本情況

宜賓市敘州區高場職業技術學校是一所由宜賓市敘州區人民政府舉辦、宜賓市敘州區教育和體育局主管的全日制公辦中等職業學校,主要開展中等職業教育學歷教育及職業技能短期培訓。

學校始建於1946年,正式創建於1958年,地處岷江之側,與詩人黃庭堅題寫的“丹山碧水”遙相對望。1985年學校改製為職業教育。學校現佔地面積106畝,建築面積34408平方米,於2004年先後成功創建為四川省重點職中、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2004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勞務開發培訓基地”,被宜賓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市外派勞務培訓基地”;2008年9月,被宜賓市敘州區人民政府確定為“宜賓市敘州區職教中心”,並按照國家級中等職業學校標準將我校建設成為宜賓市敘州區城市職中;200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確定為首批接收“四川省藏區‘9+3’免費中等職業教育計劃學校”2018年被宜賓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宜賓市禁毒示範校”;201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四川省藝術特色學校”。學校現有在編教職工157人,開設的專業為12個,包括旅遊服務與管理、服裝製作與生產管理、服裝設計與工藝、學前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汽車整車與配件營銷、電子技術應用、機械加工技術、食品生物工藝、計算機應用、會計、電子商務。其中服裝製作與生產管理、旅遊服務與管理、學前教育三個專業是市級重點專業。

(一) 規模和結構

1.在籍學生數、招生數、畢業生基本情況

2019年我校有在籍學生3307人,招生1319人,畢業生684人。在周邊中職學校招生人數普遍減少的情況下,我校招生人數逐年增長,並且多數專業實行了入學考試、面試,擇優錄取。

2.專業設置和各專業學生數

宜賓市敘州區高場職業技術學校質量年度報告(2019年)

(二) 設施設備

學校教學儀器總價值1012.128萬元,生均3807元;校內有學生實訓室52間,涵蓋了學校全部專業;校外實訓基地16個(其中學前教育專業12個,汽修專業2個,旅遊專業2個);建有專門的學生閱覽室,紙質圖書105085冊,電子圖書新增2100冊,生均紙質圖書39冊。

(三)教師隊伍

現有教職工157人(在編在職),在編在職專任教師152人,職員工人5人,專任教師中專業課教師80人,佔專任教師58%;研究生學歷或學位教師6人,佔專任教師比4.13%;正式聘任高級教師62人,佔專任教師比45%;特級教師1人,省級骨幹教師1人,市級骨幹教師(含正在培養人選)18人,縣級骨幹教師1人;

(四)經費

學校 2018年免學費資金為1950元/生,2019年免學費資金為1800元/生,學校20%家庭貧困學生享受助學金2000元/年,建卡貧困戶學生另補助1000元/年。校舍維修48萬元,助學金資助76萬元,上級補助貧困學生兜底資金、教育扶貧助資金近21萬元。採購教學保障設備67萬元。

宜賓市敘州區高場職業技術學校質量年度報告(2019年)

二、學生髮展

(一)學生素質

學校對學生的“德、智、體、美、技”等方面常抓不懈,嚴把出口,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素質和道德情操,學生思想狀況良好。校園暴力事件0次,犯罪事件0次,學生操行考核優的比例為32%,學生操行考核良的比例為51%,學生操行考核中及格的比例為16%,學生操行考核差的比例為0% 。學生參加市結業統考、國家技能考核、國家體能測試成績穩中有升。

宜賓市敘州區高場職業技術學校質量年度報告(2019年)

(二)就業質量

我校畢業生共10個專業,學生就業率、對口就業率均有所提高,升學率由2018年91.6%提高到2019年的92.7%,提高了1.1個百分點。

2019年學校畢業生就業質量

宜賓市敘州區高場職業技術學校質量年度報告(2019年)

2018年與2019年分類就業情況統計表

宜賓市敘州區高場職業技術學校質量年度報告(2019年)

三、質量保障措施

(一)專業佈局

學校實施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緊密對接市場需求。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產業升級、技術進步以及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的新要求,調整專業設置,優化專業結構,服務三農、推動地方經濟。截止2018年我校開設十一個專業。

(二)質量保證

學校嚴格按教育部部頒要求開辦專業及課程設置,保證各專業文化、專業課時開足,建立了學生評價和教師教育教學質量考核保證機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開展的技能競賽,成績良好。其中我校上年度在市技能大賽中獲獎20人/次,一等獲2人,二等獎2人,三等獎16人;省技能大賽中榮獲服裝團體二等獎1人,食品三等獎2人,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

(三)教師培養培訓情況

本年我校參加區級培訓專任教師157人,參加市級培訓專任教師23人,參加省級培訓專任教師31人,參加國家級培訓專任教師7人,自行組織教師外出輪流培訓兩批次6人,到企業實踐18人,參加學歷提升獲得畢業證書教師1人。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開展情況和效果

學校現擁有12個校外實訓基地,學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的實踐與探索,期望通過校企合作育人實現人才培養與就業的無縫對接。

一是現代學徒制試點。這是緊密型的校企合作模式。我校與北京好利來公司自2010年就開展合作,從最初的訂單培養到現在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成果豐碩。以“雙身份、雙主體、雙資格、零距離就業”為主要特徵的現代學徒制實現了多方共贏。另外教育部重點推薦的兩個汽車專業校企合作辦學項目四川長征寶馬汽車公司、陝汽重卡項目相繼於2015年、2016年落戶我校,這兩個項目也在開展現代學徒制實驗。二是聘請行業企業專家組成專業建設委員會,指導專業建設。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上,及時跟蹤企業發展的需要進行調整,力求實現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與企業需求的“零距離”。三是開展校企協作、校園協作、校地協作。這是相對鬆散型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四是發揮師資、專業優勢,積極開展崗位培訓。為企業的員工進行崗前和在職培訓1000多人次。

(二)學生實習情況

學校紮實落實《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教職成〔2016〕3號)、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管理工作的通知》(川教職字〔2016〕53號)文件要求,學校制定《宜賓市敘州區高場職校學生實習管理工作實施辦法》等制度,成立管理機構,指定專門指導老師進行精細化管理。加強督導檢查,提高實習管理質量。學生、家長、企業滿意度達到96.8%以上。

(三)集團化辦學

學校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這是較緊密型的校企合作模式。通過集團化辦學促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塑品牌、提品質”。通過集團平臺,互通職業技術人才供求信息和教育改革信息,縮短“供”“求”距離,提高學校人才推薦與企業人才招聘效益,實現地域和空間優勢互補。開展集團成員內部及同省內外其他職教集團的橫向交流活動,定期舉行集團化職業教育發展論壇和交流會等,打造宜賓職業教育品牌,為宜賓市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今年重點做好了兩件事,一是牽頭制訂宜賓市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二是開展教師專業培訓。

五、社會貢獻

(一)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學校管理科學規範,學生教育管理嚴格,產教融合工作紮實推進,緊跟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建設有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6個專業大類,涵蓋了電子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學前教育、機械製造技術、數控技術應用、計算機應用、會計、旅遊服務與管理、食品生物工藝、服裝設計與工藝等10個專業20個專業方向。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累計培養輸送了高級技能型人才萬餘高素質勞動者,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引領作用突出。

近期,我校聯合企業,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開展調查,調查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調查對象分別為2015年、2016年、2017年接收本校畢業生的用人單位,調查覆蓋率分別為74%、76%、78%,共1378人。調查涉及到學生的崗位技能、工作態度、吃苦精神、工資待遇、專業對口等進行評價。從調查結果看,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為96.4%。

(二)社會服務

學校充分發揮設備、師資等優勢,加強就業與創業培訓、企業聯合培訓,認真組織好社會培訓工作,完善培訓菜單,開闢培訓市場,密切與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合作,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積極開展了新型農民工短期適用技術培訓、勞務品牌培訓、創業培訓和返鄉民工創業培訓、敘州區新兵御前培訓等社會培訓工作,年均培訓2000人次。

(三)對口支援

學校根據上級部門統一部署要求,全力做好貧困學生和貧困村的幫扶工作。開展了學生助學、敘州區商州鎮豐巖村結對幫扶、送溫暖等活動。在我校就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學校按照上級要求,及時兌現減免和補助相關政策。

六、特色創新

(一)重點、特色專業建設突顯成效 校企合作實現共贏

1、學前教育專業作為我校重點打造的專業之一,從1991年開辦至今,為各類幼兒園輸送大量人才,其中考上公務員、公辦幼兒教師累計達200餘人,遍佈宜賓市各區縣,擔任園長達20餘人,並於2016年成功創建市級重點專業。

2、汽修專業與“長征寶馬集團”,“陝西汽重型汽車有限公司”合作,分別開設“寶馬定製班”、“陝汽冠名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分別進入企業進行教學實習,提高學生技能水平;同時“陝西汽重型汽車有限公司”在我校建立“陝汽重卡宜賓培訓基地”,定期派企業骨幹到校講課;與“宜賓申己汽修”、“宜賓三眾汽修”合作,學生每期輪流到廠實習,滿足學生教學實習需求,同時彌補我校設備不足,師資不足的現象。

3、航空專業與“西翔航空”聯辦,在我校學習3年,“西翔航空”學習2年,提升學生技能,同時取得大專畢業證。

4、食品生物工藝專業與好利來聯辦,實行定單培養,學生在校期間按照“好利來”要求開設相關課程,畢業後,經考核合格,直接進入“好利來”就業。

(二)專業部管理效果顯著

加大管理機制改革力度,構建起高效的“專業部二級管理”體系。我校“專業部二級管理”實行校級領導負責制,在專業部建立了黨支部,成立了工會小組,設立了專業建設委員會,專業教學委員會。通過“專業部二級管理”,減少了管理層級,真正實現了“面對面”的管理,提高了管理效能。

(三)與天坤集團合作共贏

天坤教育集團於2016年託管學校以來,根據職業教育特點,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把企業管理和評價機制融入學校日常管理和評價中,在管理制度和方式上,進行了創新,促進了學校的進一步發展。

(四)學生社團活動豐富多彩

學校以“學生社團”工作為抓手,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全校現有20個“學生社團”,各個社團由學生自發組織,自主管理,自主開展活動,自主監督和評價,具有覆蓋面廣、吸引力強、內容新穎、形式新奇等特點,已成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團活動的開展極大豐富了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也激發出學生濃厚的專業學習興趣,有效解決了職校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缺乏自信、對前途茫然、意志品質薄弱等突出問題,進一步提高了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七、學校黨建工作情況

學校黨總支下設2個黨支部和1個離退休黨支部。黨員69人,其中在職正式黨員60人,離退休黨員8人,無學生黨員,開展黨務工作人員培訓10人次,黨員教育培訓 8次,開展入黨積極分子培訓 8次,培訓入黨積極分子 1人,預備黨員1名。

(一)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推進黨風廉政建設。

1.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於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加強法律監督和群眾監督,進一步規範領導幹部的從政行為;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中央以及上級黨政部門有關黨風廉政建設的文件,經常性地開展警示教育,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教育黨員,使黨員從正面典型中得到啟發,從反面典型中吸取教訓,從而增強黨員幹部的自律意識。

2.發揚密切聯繫群眾的工作作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教職工,為學生服務。傾聽群眾意見和建議,為教師脫穎而出搭設平臺。進一步關心教職工的身心健康,切實解決教師的生活工作困難,解除教師的後顧之憂,使教師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二)以推進學習型黨支部建設為載體,不斷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1.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會議精神。十九大會議結束以後,我校分別組織師生學習十九大會議精神。通過學習,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用學習成果指導教育工作,為學校的發展做出新貢獻。

2.繼續開展“我的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通過校會、主題班會、徵文比賽等形式,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深刻領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深刻領會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深刻領會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廣大師生堅定理想信念,積極投身實踐,為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發展好而努力奮鬥。

(三)以糾四風轉作風5+2專項整治為契機,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創建先進黨組織。

出色完成上級黨委部署的各項任務,努力做到“五個好”:一是領導班子好,二是黨員隊伍好,三是工作機制好,四是工作業績好,五是群眾反映好。黨支部在師生中威信高,黨員在師生中有良好形象。

通過開展糾四風轉作風5+2專項整治活動,推進學校黨組織的規範化、制度化建設。

1.加強制度建設。認真履行“三會一課”制度,黨員組織生活會、黨日活動、黨員政治學習等,做到精心組織,專人負責,時間保證,內容充實,記錄認真,管理規範。按時向上級交納黨費。積極撰寫黨建工作的信息,擴大黨建工作的影響。

2.認真做好發展黨員工作。根據黨章規定和新公佈的發展黨員工作細則,引導團員青年及入黨積極分子靠攏黨組織,為黨組織補充新鮮血液奠定堅實基礎。對1名預備黨員進行跟蹤考察;同時又確定了1名入黨積極分子。因受上級黨委發展黨員名額限制, 今年只發展了1名預備黨員。

3.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廣大黨員圍繞學校中心工作,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樹立黨員的先鋒形象。教師黨員爭做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積極承擔高質量的公開課,併成為學習組、教研組交流發言的帶頭人,全體黨員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先鋒作用,在本職崗位上創一流業績。

4.通過業餘黨校和業餘團校,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重大節日、紀念日開展適合學生特點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如:五四校園藝術節、專業技能風采大賽、演講比賽、書畫大賽、手工比賽、12.9文藝晚會、廉政文化進校園等,紮實推進良好校風的形成。

八、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一)教育資源問題

問題:教育資源不足制約了學校的進一步發展。

建議和措施:建議中央財政資金的分配上要加大對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的傾斜。一是提高西部地區中等職業學校免除學費資金標準、生均補貼標準和中央財政的承擔比例;二是對西部地區職業教育負債進行大幅減免;三是加大中央資金對西部地區職業教育項目的扶持力度。

問題:部份專業缺乏實訓設備。

建議和措施:特別是學校新開設部分專業實訓設備還不能滿足學生正常實訓。一是政府增加經費投入,購買實訓設備;二是加強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業的力量來服務學生、服務教育。

(二)師資建設問題

問題: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所需的資金缺口較大。

建議和措施:一是在教育質量提升中央專項資金的使用上允許主要用於教師培訓和軟件建設上。二是建議能像重視農村教育那樣設立專門的職業學校教師專項津貼。讓職業學校教師成為受人羨慕的職業,吸引更多優秀教師尤其是能工巧匠型的人才加盟學校。

問題:師資隊伍結構影響專業建設發展。

建議和措施:一是教師隊伍中年輕教師比例大,非師範類佔比大,專業素質有待提高。要加強名師、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優化激勵機制。二是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專業教師不平衡,部分專業教師緊缺。很多教師都是從大學直接進入教學崗位,缺乏企業鍛鍊,專業技能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要增加教師到企業的跟崗學習機會和時間,增加專業技術過硬的外聘教師名額,使教師可以校內校外不斷學習,增強自身素質。

(三)學生問題

問題:學生管理問題。

建議和措施:留守兒童、青少年多,學生多是隔代教育和管理,造成問題學生多,學生越來越不好管,越來越難管,目標不明確,看不到前途和希望,混天過日;行為習慣差,抽菸喝酒打遊戲者多。需要大力加強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將家校緊密聯繫在一起,共同解決學生存在的不良思想和習慣問題。

問題:學生生源質量差,

建議和措施:進入職業高中的學生大多數都存在文化基礎差,行為習慣不好等現象。需要在新生進校時設置錄取線,再分專業設置錄取分數線及面試,達到“拒絕”部分成績差、習慣差的學生“混進”校園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