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书法是否入门的3个指标,缺一不可

我们身边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处于书法的初学者,这句话说起来很打脸,但这确实是现实问题,想成为高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今天你只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大致浏览本文,理解了这几条观点,就能尽早成为高手。


条件一:对工具的熟悉

毛笔书法的工具有“笔、墨、纸、砚”。其中每种工具都很有学问,笔者现在都不敢保证能全部理解到位,因为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连工具也很有讲究。

但是,高手对这些工具都有些基本的认识。(以下所有东西我们书法功课-文房超市上都有,大家多去试试)

01 笔:

由羊毫、狼毫、鼠须、猪鬃等材料制成,性能不一,高手一般有自己最擅长的笔种,笔锋有长短之分,长锋一般适合写大字的行草书,短锋适合写小字,短锋中有的笔肚大,有的笔肚小,有的笔锋比较尖细。

适合精致的书风,有的笔锋较为平粗,适合古朴的篆隶,毛笔的种类是非常多的,手感都不一样,高手往往有自己的最钟爱、最擅长的毛笔种类,需要自己长期的摸索,他们的家里往往有几十甚至几百只笔,但只有几支笔是自己最钟爱的。

书法是否入门的3个指标,缺一不可

寻找合适自己的毛笔,方法只有一个:摸索。不同时间段,用不同的毛笔,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墨:

好墨和差墨的区别基本在浓度和胶质上,好墨浓度高,不易洇墨,胶质少,不易伤笔,但价格要比普通墨水高一点,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说,价格都不是问题。

还有一种选择,就是自己研磨,这样的墨是最好的,没任何胶质,对于浓度可以随意调节,绝对不伤笔,笔写完基本不用洗,这就是研磨的好处,唯一的缺点是研墨太花时间了。

但是笔者推荐大家自己研磨,因为研磨的过程是一个静心的过程,排除杂念,体会墨韵,这种享受只有研过磨的人才能理解!

03 纸:

对于纸,有生熟之分,一般市面上分为三种: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生宣容易洇墨,熟宣不易洇墨,半生半熟宣则处与中间位置。

每种宣纸都有其适合的书体和合适的书风,并不是只有生宣能彰显书家的水平大家多去尝试。

根据工艺的不同,有毛边纸、一般宣纸、信笺、蜡染纸等。

书法是否入门的3个指标,缺一不可

我还是那句话,有追求就会舍得花钱去买比较贵的纸,好的纸写起来会非常舒服,对应洇墨的感觉恰到好处,至于这种感觉,只有自己去尝试才能知道,贵的纸一般都比较好,另外书家一般都会选择比较好的人工制作的毛边纸,比如仿古竹纸。

对于二王一类的书风,一般选择蜡染纸、水纹纸、绢纸等,书写效果会比较好点,大家可以试试。

04 砚:

对于砚台,笔者基本没怎么研究过,普通的砚台就可以了,有钱可以买点比较高档雅致的砚台,彰显贵族气质,然而我不图那点浮夸之气,宁愿多花钱买毛笔和纸,买个一般般的砚台就可以了。

条件二:有极强的控笔能力

所谓良好的控笔能力,就是在任何时候书写都有较好的手感,在临摹的时候不需要太过注重笔法的训练,因为字帖里的

所有种类的点画笔法你都能轻而一举的写出来,达到这种境界一般需要多年的积累,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

良好的控笔能力是高手的基本条件。

控笔能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笔锋上的感知能力

用笔贵在用锋,你手上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影响笔锋的运动轨迹,如果写的是二王一类的精致书风,手的每一个小细节都能影响整体的好坏,对笔锋的感知能力越高,你的控笔能力越好。

书法是否入门的3个指标,缺一不可

掌握这种控制笔锋的能力是很不容易的,张芝的“池水尽墨”、智永的“退笔冢”、赵孟頫的“日书万字”等都是手熟的经典佳话

如果是质朴一类的书风,对笔锋的感知能力则有所区别,精致书风的线条有很多是侧锋起笔,行笔再转为中锋,多为小字。

而质朴书风多是藏锋起笔,纯中锋行笔,纯中锋行笔的时间比精致书体长,而且多为大字。

因此,质朴书风点画较为粗糙,笔尖一般藏在点画中,需要很强的中锋运笔稳定性。

书法是否入门的3个指标,缺一不可

精致的运笔一般需要十几年的功力,因为需要篆隶质朴书风的中锋运笔基础,而质朴书风的运笔需要的时间稍短,掌握起来较为容易。

二、在运腕上的轻盈熟练

一般初学者在学习书法的时候首先是学点画,对于点画的训练就占了大部分时间,学的时候都是非常吃力的,每一笔画不仅写的慢,而且小心翼翼,如果写快了,写随意了,一定会写出质量不高的点画。

如果你一开始是用的枕腕来练习,或者一只手枕在另一只手的上面写,那么一旦悬空手腕,或者手腕帖着桌面来回移动地书写,必定吃力,特别是移动手肘的时候会出现手抖的现象。

而高手无论是用悬腕、枕腕,都能来去自如地运笔,“精准地控制手腕来写小字,稳定地移动手肘来写大字”是一个人脱离初学的标志之一。如果不能,只能说明你练的还不够。

书法是否入门的3个指标,缺一不可

三、在思想上自信洒脱

你想写出什么样的笔画就能写出什么样的笔画,随心所欲,这是自信,是胸有成竹的心态。

初学时,如果马虎随意,写出来的点画质量不高,但是熟练后,随意一写,就是高质量的点画,这就是初学与高手的区别之一。

初学时,笔在意前,熟练后,意在笔前,更多的是考虑章法和书写的意境,而不是一直盯着某个点画和每个字,这就是自信和熟练。

另外高手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同样书写量的情况下,比如三个小时,高手不会很累,书写很轻松,但是初学者的手就比较累了。

条件三:具有较高的学养

所谓学养,就是学问和修养,这是学习书法最重要的环节,前文说对工具的熟悉和控笔能力都是“技”层面的熟练,而学养则是“道”层面的要求,没有正确的“道”,“技”再高,也白搭。

学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审美鉴赏能力

学养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对书法的审美鉴赏能力,如果还不能大致欣赏书法作品的好坏,你的欣赏能力则严重不足。并且可以肯定,欣赏书法对没学过书法的人是极其困难的

首先表现在线条上的欣赏能力,明眼人能快速判断书法线条的质量高低,只要自己的熟练度较高,能写出质量很高的线条,自然就能欣赏,自己写不出来,就不会欣赏。

当然也会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也就是欣赏眼光高,但是自己写不出来,这种情况下的审美是残缺的,如果眼高手低差距太大,那种眼高是不切实际的,欣赏仍然存在问题。

其次对整体的鉴赏能力。不论是结构章法还是整体的气韵,是俗是雅?是厚是薄?是匠心独运还是妙趣横生?是狂野反叛还是安静保守?

高手都会这些有一个大致的判断,但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判断,对于哪里写的精彩,哪里有手误败笔等,可能仍然不会,都会了,你可能就是大师了。

书法是否入门的3个指标,缺一不可

风格多样的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风格类型如此丰富多彩,你都了解了吗?笔顺不对,能写好才怪!

书法是否入门的3个指标,缺一不可

风格多样的中国书法

图上这些你都不了解,还怎么能看懂当今的书法大展呢?

中国古代一直是坚持以人品定书品的原则,人品不好,书法再好,也白搭,蔡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人品虽然在中国古代强调到很高的位置,但是对于我们这些不知名的高手,这也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只要是一个稍微正常的人,而且没什么社会地位,一般人品不会太差,最多不善与人交流而已,不是什么大问题,而有社会地位的高手就要注意了,因人设效应,一旦名声不好,言行不注意,你的书法就会被人议论,这是传统观念所决定的。

然而,现代社会,毛笔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想要学习书法的人,性格人品都比较好,人品不好的人哪有心思去学这个呢?

书法是否入门的3个指标,缺一不可

条件四:有师承、有高人指点

学习书法一定要有老师,自学等于自杀,自学成功的例子基本没有,要么与古人为师,要么与当代老师为师,自己的书法一定有老师启蒙过,这是所有高手乃至大师、大家的基本学书过程,有的是长时间有老师的指导,有的是请教老师偶尔点播以下,有的是受到身边水平比较高的点评,并且临过古人之帖。这都是高手的必经之路。

当然现代社会由于互联网的发达,形式大不一样,有的在线下找老师,有的在线上听课,都是很有必要的。

总的来说,想要成为一名书法高手,必须要熟悉笔墨纸砚,有极强的控笔能力,还要有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还需要老师或高人指导,至于人品和理论文化知识则不必在意,平时注重提升自我修养就可以了。

我们成为高手还是很容易的,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十年左右,必有效果。但是想成为大师和大家,就非常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